地藏经真言网

返朴归真 行愿无尽――访赵朴初故居

发布时间:2023-07-20 10:03:59作者:真言
返朴归真 行愿无尽――访赵朴初故居

清廉简朴“三不要”

朴老的夫人陈邦织今年89岁,精神矍铄,满头华发。她说南小栓原名东拴马庄,是紫禁城马夫们住的地方。1962年,政府看赵朴初一家人多,在大拐棒胡同的住房太小,条件太简陋,就将南小栓的房子修葺后给他们住了。“刚开始我们不是很愿意搬,觉得是给政府添麻烦。后来考虑到工作需要,离我们上班的地方也近,就搬了过来。在这里一住就是40年。”她说。

1976年唐山地震时,院里的房子都震倒了,现在的房子是震后重建的。“那天天还不亮,我感到了震动,就赶紧拉朴老往外跑。刚到院子里,右边屋子就震塌了。”陈老回忆说:“震后我想让人把房子修好,可是因为房子的根基太老,没有修的价值,就建了新房。”

考虑到朴老的客人多,还经常要在家里接见外宾,新建的房间里,客厅比原先大了不少。

“就是这样也不够用。有几次日本佛教界客人来家里,客厅没坐的地方,年轻人就站着。”陈老说。

后来,全国政协建了新房,让他们搬。朴老说新房大而无当,还是不搬的好。其实在当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时候,朴老就给自己定下“三不要”――不要警卫员,不要换红旗车,不要换大房子。

清廉的朴老,周恩来总理称赞他是“国家的宝贝”。

搬进南小栓时,朴老除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外,还担任中日、中柬、中尼……友好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以后又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了国家领导人之一。按常人的想法,这时红门里的宅院理当豪华气派。可是里面依然平常而俭朴――没有豪华的装修,没有成套的设备,客厅里公家配置的沙发还是旧的。

朴老逝世后,北京市一位副市长前来吊唁,看到他的家如此简朴,感慨地说:“真想不到朴老的家会是这样!”

“无尽意斋”意无尽

院内北屋是主房,既是客厅也是书斋。这就是著名的“无尽意斋”。

海内外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国家领导人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踪影。小小的佛堂、简朴的客厅、普通的小院,涌动着波涛,连接着四海。北京西山灵光寺佛牙塔的重建,鉴真大师逝世1200周年的纪念,鉴真像归国探亲,香港天坛大佛、无锡灵山大佛的建造,中日韩三国黄金纽带的形成,全国各地寺院的恢复,佛教文化的弘扬……当代佛教许多大事都是在这里动念、发愿、实行。

“周总理说过,有些关于国际关系的问题,政府走不通的,民间组织尽可以走。只要对国家有利就行。”陈老回忆说:“朴老利用自己在佛教界的影响,组织、发起了一件件佛教大事。中日两国民间的友好往来,就是通过佛教开始的。它为中日关系正常化铺垫了道路。”1980年,在赵朴初与日本佛教界的共同努力下,奈良唐招提寺的日本特级国宝鉴真坐像来到中国进行探亲巡展,在两国引起巨大轰动。1981年,日本佛教界向赵朴初颁发了“佛教传道功劳奖”,并授予他“日本佛教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85年,赵朴初被授予“庭野和平奖”。

朴老为支援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在这里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毛泽东主席称赞并亲自批示刊报的著名的《某公三哭》即成自这里。这3首曲子震动了文坛,轰动了全国。朴老更因此闻名海内外。

赵朴初一生奉行“人间佛教”,即使在“闭门思过”时仍坚持着。在这里他写成了《片石集》、《滴水集》、《佛教常识答问》等著作。由于赵朴初等的努力,“人间佛教”精神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这使佛教从战乱时期的奄奄一息重新发扬光大,一些佛教界人士尊称他为“护法”。佛教以慈悲、智慧为度众生,勇猛精进的实质与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在朴老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一直到朴老化为清风明月,他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仰。

“老老实实地做人做事,教化人们净化心灵、开发智慧做人;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做事。”他将“无尽意”三字刻在印章上,印在信笺上。行愿无尽,是朴老一生的心灵写照。

竹林书墨相思情

客厅的沙发靠背上立有3帧装在镜框内的大照片。其中一张是赵朴初先生80岁生日时,在院中竹林前拍摄的。后来,这张照片被印成个性化邮票,于2004年10月先生灵骨在家乡太湖树葬仪式上向全国首发。

提起竹林,夫人陷入了回忆:“我喜欢种花养草,院子里种满了月季,开的花很漂亮。朴老也喜欢花,可是他太忙了,只是欣赏而没有时间照料。”

朴老晚年只要感觉身体可以,每天都要到佛堂念经,在院子里沿着小路转上几圈,锻炼身体。竹林不知陪伴了朴老多少个日日夜夜。“朴老喜欢学习,惜时如金。每晚睡前都要看书、读诗词,否则就睡不着觉。”

作为一代著名书法家,朴老的字可以说是字字值千金。可是他待人热情诚恳,平易近人,从来不推托别人的请求。

“他写字只需方寸之地,不必正襟危坐。在书桌上就研墨铺宣,很多作品都是侧着身子临时写好就送人的。很少有作品自己留下,甚至连底稿备案都没有。”陈老说:“他急活儿,总想用最短的时间完成。”

朴老和郭沫若、启功是至交。夫人想要几张郭老的字,就对朴老说,你经常见郭老,还老是替别人向他求字,怎么不替自己求几张啊?朴老说:“我替别人求,就已经够麻烦郭老了,自己再求,岂不是更麻烦郭老了?还是算了吧!”

“我曾对他说,你总是给别人写字,我们家里却一张都没有。你就不能写几张,挂在咱家墙上,让我们可以经常见到啊!”陈老说。可是朴老总是笑着答道:“行啊,以后我写了好的就留几张。”这样,晚年朴老才留下了百张左右自己的字幅。

“我想把朴老的作品结集出版,在他百年诞辰的时候作为礼物送给他。”陈老淡淡的语气里透出对朴老无尽的相思。

人物小传

赵朴初(公元1907―2000年),安徽太湖人。幼承家学,勤习文史,肄业于东吴大学文科。大学时代开始学佛,后从事佛教及社会救助事业,曾任中国佛教会主任秘书。抗战中发起成立中华佛教护国和平会,参加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救济难民,动员青壮年参加新四军,积极投身抗日战争。1945年与马叙伦、许广平等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争取民主,反对内战。1949年代表佛教界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与陈铭枢等创立现代佛学社,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历任中国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会长,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对推进佛教事业、促进国际友好交流贡献甚多。1982年获日本佛教大学名誉博士、日本佛教传道协会传道功劳奖。1985年获日本庭野和平财团和平奖。著有《佛教常识答问》等。又为当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有诗集《滴水集》、《片石集》出版。题写寺额、楹联、碑文、书名等不计其数。

(责任编辑:李岩)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