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真言网

雷锋的故事连载-火红的青春

发布时间:2024-08-01 15:15:30作者:真言

雷锋常说:“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

  一九五九年八月,骄阳似火。雷锋和一群青年伙伴们来到了焦化厂工地,决心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新建的焦化厂工地,是在弓长岭偏僻的山脚下。

刚来到这里,一切都得白手起家,工人宿舍还没有盖起来,大家暂时住在破旧的土房里,又漏雨,又透风。食堂是临时搭的大席棚,厨房是露天灶,走的是坑洼不平的山路,吃水和用水都要到离工地两里多路远的村子里去挑。这里的工作、生活条件,与鞍钢相比,真是差远。

  雷锋却没有想这些,他一来到工地,就帮助大家搬行李,整理床铺,里里外外忙得最欢。工地团总支李书记知道雷锋是从鞍钢化工总厂来的先进生产者,出席过鞍山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是一个优秀的共青团员,来到工地以后,又一天忙到晚,没个闲着的时候,心想:要搞好工地建设,把共青团工作开展起来,就需要这样优秀的共青团员起模范作用。于是,他把雷锋叫到身边说:

  “看得出来,你和那些怕吃苦、不安心的同志不一样,希望你今后更好地发挥模范作用。”

  雷锋说:“我是个苦孩子出身,是党把我培养大的。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现在来到工地,工地就是我的家。越困难,越能锻炼人,我就在这里扎根啦”

  一天夜里刮起了大风,刮得破土房里冷飕飕的,大家都没有睡好觉。

  “冷吧,小雷”挨着他睡的一位老师傅,将压脚被盖在他身上。

  “我不冷,你盖吧。”雷锋又把被子还给了老师傅。

  “南方小鬼,比不上北方人抗冻”老师傅还是给他盖上了。

  “师傅,我什么苦都吃过……”雷锋见大家都睡不着,就讲起了自己童年的苦难。有的人听着听着,流下了眼泪。雷锋最后说:“比比过去,想想将来,眼下有个睡觉的地方就是福啦”

  那位老师傅感动地又给他掖掖被角,说:“睡吧,睡吧,等把宿舍盖起来就好了。”

  雷锋躺在床上,想到自己将要在这个荒僻的山脚下,和大家一起建设起一座新的焦化厂,为祖国的钢铁工业做出新的贡献,心里就暖乎乎的。他默默地说:眼下的困难是暂时的,局部的,可以克服的。而困难一旦被克服以后,新的美景和胜利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开始修建宿舍了。运石头,雷锋拣重的挑;运木料,他挑大的扛。发现好人好事,他就编快板,写墙报,进行宣传鼓动。他走到哪里就像一团火。领导上把他编进青年突击队,共青团员们选他当了团支部宣传委员。

  入冬以后,东北山区格外冷,给施工带来了新的困难。领导上把和泥这个最累最脏的活,交给了青年突击队雷锋所在的小组。干了两天,雷锋发现砌砖和运砖的同志上班后,要等和泥小组把泥和好才能开始干活,每天都窝工个把小时,影响施工进度。雷锋想,看来要想不窝工,和泥小组就得提前上班,从此,他发动和泥小组的几个共青团员,每天天不亮,当别人还在熟睡的时候,他们就来到工地先和了一堆泥,等砌砖运砖的同志一上班,马上就能干活。但冬季施工,开始没经验,用土和的泥黏结性小,砌上的砖不牢固。经过研究,把蒿草、沙子和土掺在一起,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大家只用铁锹、二齿钩子使劲拌和,进度慢,硬土块还搅拌不开。砌墙的同志有意见了:

  “这是和的什么泥疙瘩溜球的,一点不好用。”

  雷锋觉得人家说得对。怎么办他脱下鞋,挽起裤腿,踏进泥水里,用脚踏碎土坷垃。工段领导怕冻坏他的脚,连忙取来胶靴叫他穿上。可穿上胶靴,一踩进泥里,胶靴就被粘住,拔不出来。没少费劲,泥还是和不匀。雷锋干脆把靴子甩掉,又光脚踩泥了。

  在雷锋的带动下,伙伴们也照着他的样子干起来。泥水冰冷扎骨,沙石乱草扎得脚生疼。他们坚持这样干,终于和出了质量很好的泥。

  施工进展很快,砖墙越砌越快。但是,墙砌得越高越不便运泥。雷锋一边赤脚踩泥,一边琢磨:能不能找个窍门他站在泥里比比画画的,谁也不知他想干什么。

  同他一起从湖南来的小叶,好奇地问道:

  “你比比画画地想干什么”

  “来,帮我参谋参谋。”雷锋从稀泥中拔出脚来,对小叶说,“我想搞个土吊车运泥,你看行不”

  说罢,他把大家叫在一起,在地上画着图,讲解他的想法。

  “行,保险行”伙伴们都赞成他的想法,并立即向工段领导汇报了。得到了领导上的支持,当天就在工地上架起了“横杆吊斗”,经过试验,完全适用,吊泥、吊砖、吊瓦都行,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已经是十一月末了,天气越来越冷,早晚已开始结冰。最后一栋宿舍正在打地基,急需在严冬前完工。但这时打地基的石头用完了,工地附近的石头也捡光了,等采石场运石头来,不知要等到哪一天。时间不等人“ 哪雷锋和青年突击队的同志到处去找石头。

  这天,雷锋和小叶发现离工地不远的河沟里有不少石头。他们找来钢筋钩子往上捞,一钩一滑,捞不上来。他们脱下鞋袜,挽起裤脚,踏碎岸边的冰碴,?着水去捞。深的地方,水浸没膝盖,冻得腿脚生疼、麻木,他们咬着牙,坚持把石头一块一块地往岸上搬。干了一阵,雷锋对小叶说:”光我们两个人干不行,要把大家都喊来,人多力量大。“他跑回工地,把青年突击队的人全找来了。大家一看河里有石头,都跟着雷锋跳下去捞起来。打地基用的石头供不应求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雷锋这种忘我劳动的热情,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受到伙伴们的普遍称赞。他一次又一次地被评为生产红旗手。

  白天劳动一天,晚上业余时间下下棋打打扑克,雷锋有时也和大家一起玩玩儿,但更多的时间是用来学习。他给自己规定一条,每天必须挤出一定的时间读书。有时晚上开会,把时间挤掉了,他宁肯少睡一会儿,也要坚持学习。因为这事,老师傅时常劝他:

  ”你这样看书,非把眼睛看坏不可。半夜三更的,别把身体搞垮了。“

  雷锋对同志们的关怀、爱护是十分感激的,但他一拿起书本就忘了伙伴们的劝告。于是有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向他提意见:”你一看书就是半宿,浪费公家的电,还影响大家休息。“

  这倒引起了雷锋的重视,任何不利于集体的事他是不会做的。恰好车间调度室已经修好了,他就常到那里去读书。

  一天晚上,雷锋正在新建的调度室里看书,忽听外面刷刷地下起雨来。他走出调度室,风雨迎面扑来,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住在这里的调度员十分着急地说:

  ”工地上还有六节车皮水泥没卸下来,遭雨一淋,就要变质,得赶快叫人抢救“

  雷锋一听,吃了一惊,水泥是国家财产,决不能让它受到损失。他马上顶风冒雨,跑回宿舍,叫上二十几个小伙子,又把自己的衣服、被子都抱到现场来,盖在水泥上。然后又组织大家分头找雨布,找芦席,抬的抬,盖的盖,经过一场雨夜激战,终于使七千二百多袋水泥没有受到损失。可是雷锋的衣服、被子却连泥带水搞了个一塌糊涂。

  没过几天,《辽阳日报》就报道了抢救水泥这件事,表扬雷锋舍己为公的事迹。雷锋是怎么想的呢他在当时的日记中写道: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一天早晨,飘着小雪,气温降到零下二十摄氏度左右。小叶要赶早车到鞍山去办事,一出门就打了个寒战,北风里飘着雪花,实在够冷的。他袖着手,走上傍山公路,忽然发现前边有个人影,个子不高,两个帽耳被风吹得直呼扇,只见他一手提着粪筐,一手拿着粪铲,一会弯下腰去,一会站起身来。小叶想:北方人就是抗冻,这么冷的天还起早捡粪当他走近那人时,吃了一惊:

  ”雷锋“小叶喊着扑过去,夺过粪铲,”你起早捡粪干什么,你要种地“

  ”我种什么地。捡点粪支援姑嫂城生产队。支部不是号召我们多给生产队做些好事嘛。再说,早点起来,也能锻炼耐寒力。“

  小叶是很敬佩雷锋这种精神的。他是为了赶早车才起了个大早,否则现在还躺在热被窝里呢,可人家响应党的号召,已经起来捡半筐粪了。小叶想:雷锋为生产队出力,我也不能落后。他打消了去鞍山办事的念头,也跟着雷锋捡起粪来。

  两个人一边捡粪一边闲聊。小叶见雷锋只穿一件绒衣,冻得冷哈哈的,就问:

  ”你的棉衣呢“

  ”刚才,我给吕大爷披去了。“ 雷锋说的吕大爷,是附近姑嫂城生产队的一位牧羊老人。雷锋有时到生产队去办事,了解到这位老人在旧社会受过不少苦,解放后才翻了身,一心一意参加生产劳动。雷锋打心眼里热爱这位老人。今早起来捡粪,遇到老人出门去办事,雷锋见他穿的衣服单薄,就脱下自己的棉衣给老人披上了。老人说啥也不要,雷锋不答应,争执了半天,硬让老人穿去了。小叶知道雷锋同吕大爷关切密切,但他并不完全了解这种关系是由于他们共同的阶级命运而连结起来的。

  ”你穿这么少,还坚持捡粪,不冷吗“小叶关切地问他。

  ”咱们活动活动就暖和了,不能让老人冻着啊“雷锋说,”我有个体会,当你为别人做了点好事的时候,自己虽然冷点,但心里是暖和的。“

  这件事使小叶更加敬佩雷锋了。从此,小叶经常和雷锋起早贪黑地捡粪。他们在工地附近挖了一个粪坑,粪坑装满了,便把粪送到姑嫂城生产队去,一共送了两千多斤。社员们发现地头上多了一堆粪,有点奇怪,不知是哪儿来的。后来才知道是雷锋他们悄悄送来的。社员们十分感动,给工地领导写信表扬雷锋,并表示要多打粮食支援工业建设。

  雷锋在焦化厂工地只工作了五个月,加上在鞍钢化工总厂的时间,总共只有一年零两个月,他三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十八次被评为标兵,五次被评为红旗手,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火红的青春,赢得满身荣誉。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我要永远戒骄戒躁,不断前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