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达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开启了生命的觉醒与解脱之门,而当时佛陀是在领悟了离苦行、乐行两边的中道法,以智慧观察十二因缘,破无明、断爱取,而息灭生死的大苦。
由十二因缘的观察,可以明白:苦的生起固然有外在因素的促发,而内心的贪、嗔才是苦因,如果没有追求的心就没有“求不得苦”,没有爱染心就不会有“受别离苦”,没有怨恨心也就不会有“怨憎会苦”。但是贪嗔的断除唯有以般若智慧解开内心深处的执迷、破除无明,才能断贪嗔进而彻底灭苦。灭苦之道不只是靠意志力的压制、理智上的了解或宁静的心就能达到的。
有人以坚强的意志力抵抗诱惑、用理智告诉自己不要生气,心里反覆的在想:“贪爱是苦的”、“我要用慈悲心来待人!”,这是不够的。一时之间也许可以奏效,终究又会故态复萌,因为所贪爱的美丽、悦耳、香甜、舒适的境相,是无法用一般理智和意志力来改变这些感觉的,而所嗔恨的丑陋、吵杂、恶臭、痛楚的境相也一样是无法用理智和意志力来改变这些感觉的。
那么,以宁静的心接纳这些感觉,是否就能断贪嗔、灭苦呢?当内心安住于宁静,取代这些顺心、不顺心的感觉,当然可以暂时没有贪嗔、没有苦,可是当忙碌或用脑筋来思考时,内心有了波动,不再宁静,那种顺心、不顺心、喜欢、不喜欢的感觉又会趁虚而入,引起内心的种种冲突和痛苦。
怎样才能真正离苦、灭苦?唯有看见事实的真相:美观的、悦耳的、香甜、舒适或丑陋的、吵杂的、恶臭痛楚的感觉只是心灵的幻影,这些都是无常、无我、缘生缘灭、毕竟空寂的,因此不执取这些感觉、随顺因缘,就不再冲突、痛苦了。
既然般若智慧能彻底离苦、灭苦,那么当般若智慧生起,照见缘起性空的真相之时,是不是所有烦恼都断尽、彻底灭苦了吗?不是的!
修行需要过程,从智慧到解脱也有一定的次第。以阿含经的说法:照见缘起无我、法眼清净是初果向;断我见、戒禁取见、疑,称为须陀洹(预流);贪嗔渐薄,称为斯陀含(一往来);断除嗔心与欲界贪,称为阿那含(不还);断除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我慢、无明,称为阿罗汉。这些都需要以定慧力如实观照诸法的真相才能断除的。
十二因缘中,在每一件事物中,观察触、受、爱、取,可以明白烦恼生起的过程,观察无明、行、识,可以明白烦恼生起的原因。以我慢为例,明白无我之后,还要再微细的观察内心有没有隐藏这样的记忆:自我优先、好胜、自尊、轻慢,这些心态都是违背缘起无我的事实的。由于这些心态会造成人我之间的紧张、冲穾,所以终究免不了苦。我慢去除之后,由我慢所生的苦才能灭除。这不是仅靠无我的认知就够的,必须将心中这种不如实的心态根除才行。
缘起无我的般若智慧就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剑,还要有力量将锁炼斩断,这力量就是禅定,这种禅定不是死守一念的定,而是无论在活动或静坐时,都能内心了了分明、寂然不动,并且照见缘起无我的真实。光有一把剑(智慧)或光有蛮力(禅定)是不能斩断锁炼的,定慧合一才能斩断烦恼。所以,在般若智慧生起之后,还要继续观照起心动念、乃至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烦恼(贪、嗔、慢等),才能究竟清净、达到心灵的完全自由。
当发现烦恼的时候,是否要另起一念来对治?这是一般人的想法,事实上,般若智慧时时现前、定慧合一之时,烦恼一被发现,就会自动消除。由于烦恼和智慧的性质是互相违背的,就如同光照黑暗,光明现起,黑暗就自动消失,若说有程度的不同,只在于灯光明亮则没有阴影,灯光微弱则仍有阴暗留存而已。又如把冰块丢进滚烫的沸水里,冰块很快就会完全被溶化。而溶化速度的快慢只在于冰块的大小以及沸水的水量而已!
那么,定慧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呢?定慧不是固定不变的实体,而是动态的心境。无论当下的身心、外境显现什么状态,都能如实现观缘起,了知没有自性实体可得,整个身心世界犹如一片汪洋大海,每一个心念都是整个因缘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而心念的生起和消失也是如幻不实的。因此心不住于任何境相,无所得,无挂碍,没有僵化、没有凝固。只有当下鲜活、丰富、不被局限、不被定型的展现。
当烦恼生起时,明见身心如幻空寂、烦恼如幻空寂、所烦恼的事如幻空寂、烦恼的生起也是如幻空寂,既然了悟所烦恼的事无须烦恼,不用贪求、不必厌离、不必害怕、也不必担忧、没什么好得意、骄傲的,也没什么好伤心、自卑的,虽然心念生起、消失,心中却是清净明朗、一尘不染。不过,由于定慧力不足,因为事务繁多而不能时时活在缘起法性中,偶而也会有过去记忆中的情绪经验、认知模式浮现出来,因而生起烦恼。这时,发现内心有波动,只要回到定慧,如实观照当下的真相,就可以离烦恼、离苦。
譬如上班之前,赶着送小孩上学,心中有点焦急,而小孩又不听话,吵着要这样、要那样,时间匆促加上失去耐心,就气得呵责几声。当发现心中有波动、失去正念,就要回到定慧,了知当下的一切都是众多因缘和合所生,不是“我”所能控制的,就算迟到也只是迟到、小孩不听话也只是不听话而已,不必心急、也不可能事事顺当,一切随缘、放下,就没有烦恼了!所以,二六时中,定慧成片、活在真实的当下是很有用的功夫,切勿以为明白缘起空寂的法性就一切具足、无修无得了!
至于内心潜藏的烦恼,没有现起,要如何断除?第一种方式是“历缘对境”,动中修、作中修:不要怕事、怕妄念,定慧具足之后要勇于接触不同的境界,妄念的生起正好可以看清内心深藏的烦恼种子,让它现出原形,正好可以看清它的真面目,心中具足定慧,照见真实,烦恼种子就可以自动清除。
所以,山林清修不一定就能断尽烦恼,因为没有历缘对境,不容易发现潜藏的烦恼,红尘中的修行,在家庭、办公室以及与人接触时,烦恼很容易生起,这时以正面积极的心态应对,进步会更快。同理,只要定慧具足,在人间修行其实比在净土或天堂修行,更快速成就,除了因为人间苦难多,可以激发慈悲心、积集福德因缘之外,更可以快速净除烦恼!
另外一种方式是在“静坐”中引发潜意识现形,再净化它。您可以用联想、回溯过去的情境如伤心的往事,或想像、模拟特定的情境如喜爱或厌恶的人和事,试试看让潜藏的烦恼现起,并且在安全的环境下,起观照来清除烦恼(所谓安全是指有同修、老师陪伴,即使没办法消除烦恼,顶多是大哭一场,发泄一下压抑的情绪,不致情绪泛滥到无法收拾)。
还有,在修定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理智(分别心)的压抑,潜意识中的贪嗔种子自然流露,就如梦境一般,这时以定慧力观照真相,也可以进行净化。不过这须要“定慧具足”才有能力以这种方式净除烦恼,定慧不具足者,不要轻易尝试,否则烦恼涌现、整个心陷入混乱,而又没有办法走出来,就有入魔之虞。
当然在净化烦恼的过程中,除了要有正见之外,善知识的指导是很有用的。如果有这种因缘福报,接受明眼人的指点,就应珍惜因缘,敞开心扉、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盲点和痛处,那么,清洗烦恼、疗愈心灵的工作将会进行得更为顺利。只不过,要寻觅并且辨别真实的善知识,并非易事。自依止、法依止,依法不依人、以法为师,永远是修行人要谨记的指导原则。
摘自《正觉之音》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