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科技报(2005年11月)报道,美国著名歌星麦当娜在一次对记者发表谈话时说,当她第一次在北京参观故宫时,感觉像是对它的每一条偏僻小巷都很熟悉,所以她敢断言,她曾经是满清朝最后一个皇帝的女婢。季娜·特纳也有过类似看到陌生物的奇怪感觉。她第一次来到埃及,却像是突然看到了熟悉的景物,于是猛然“想起”自己在法老时期曾经是哈特舍普苏特皇后的女友,或者甚至是皇后本人。而“007”绍·康涅利则表示,他前世曾是非洲土著民族一个尚武部落的医生。
其实,人之轮回,中国史料多有记载。孔子对《易经》的注解中有句“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说身体有气一样的聚散,而灵魂在不同的身体中变化。唐朝大诗人李白,死后转世投生在宋朝,叫郭祥正,此事在《宋史》十贴三册四百四十四卷有记载。而一些皇帝,往往有特殊的前世,他们要么是修行者,要么是天人,要么是龙族……。在《南史梁纪》一贴三册八卷中记载南北朝的梁元帝前世是个瞎了一只眼的出家人;而据《唐书》三帖二册二十七卷载,唐朝的皇帝唐太宗是从天人投胎而来……。类似的记载颇多,下面就讲几个关于皇帝的前世今生的小故事。
隋文帝前世是修行者
原文:帝以后魏大统七年六月十三日。生于生于同州般若尼寺。于时赤光照室,流溢外户。紫气满庭,状如楼阙。色染人衣。内外惊禁。嬭母以时炎热就而扇之。寒甚几绝。困不能啼。有神尼者名曰智仙。河东蒲坂刘氏女也。少出家有戒行。和上失之。恐其堕井。见在佛屋。俨然坐定。时年七岁。遂以禅观为业。及帝诞日。无因而至。语太祖曰。儿天佛所祐。勿忧也。尼遂名帝为那罗延。言如金刚不可坏也。又曰。此儿来处异伦。俗家秽杂。自为养之。太祖乃割宅为寺。内通小门。以儿委尼。不敢名问。后皇妣来抱。忽见化而为龙。惊遑堕地。尼曰。何因妄触我儿。遂令晚得天下。及年七岁告帝曰。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当灭由儿兴之。而尼沉静寡言。时道成败吉凶。莫不符验。初在寺养帝。年十三方始还家。积三十馀岁略不出门。及周灭二教。尼隐皇家。内着法衣。戒行不改。帝后果自山东入为天子。重兴佛法。皆如尼言。及登祚后。每顾群臣。追念阿闍梨以为口实。又云。我兴由佛法。而好食麻豆。前身似从道人中来。由小时在寺。至今乐闻钟声。乃命史官为尼作传。(见《大正藏》 No. 2104 集古今佛道论衡 唐道宣撰)
白话翻译如下:
智仙神尼,原是河东蒲坂地方刘氏女,从小出家,很有戒行。有一天,她忽然失踪,和尚们恐其幼小无知,或疑堕落井中,到处找寻,发现她独自在室中,俨然禅坐入定。时年只有7岁,可见她生来就不平常,此后她就以禅定为专修功课。
该尼因功行故,常言吉凶成败之事,无不奇验。在信众拥戴下,进般若寺常住,该寺即隋文帝所生之地。
大隋朝的文帝杨坚,生于后魏大统七年六月十三日,诞于般若寺。文帝生时,红光照室,紫气满庭:紫气之色,能染人衣,使内外惊奇不已。
文帝生当炎夏六月,天气酷热。保姆因恐帝为热气所侵,用扇为帝扇凉,不料小宝贝怕凉,哭声因寒而绝,使保姆等人慌了手脚。正在回生乏术时,智仙神尼不召而至,合掌告太祖:“你们不要担心,此儿有神佑护。”为之取名为那罗延(表示金刚不坏之义)。神尼又说;“此儿来处不比寻常俗家秽杂,我来养他,我来养他。”太祖因救儿心急,召请神尼进宫。说也奇怪,小孩看到神尼,立即回生不哭,一离开神尼就大哭不止。因此太祖割宅为寺,内通小门,小儿就交由神尼抚养了。
有一天,皇妣驾临寺内看儿子,手抱小儿在怀,转瞬小儿化成一条龙,皇妣惊惶,不觉丢在地上,大众惊乱。神尼事先不知皇后来,及闻外间怪叫,赶来一看,见小儿堕地,立从地上抱起来说:“为什么来妄触我儿,令其晚得天下?”从此,皇妣们不敢来看,全由神尼负责抚养。
那罗延7岁时,神尼告诉他说:“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当灭,由儿兴之。”文帝在寺内一直由神尼教养,至年13岁,方离寺回到父母家。文帝去后,神尼在寺内沉默寡言,精修道业,凡40余年,从不出门。迨到周武灭法,神尼才隐住皇家,内著法服,戒行未改。
先是文帝仕周,封隋王,统一天下,战功卓著,受周禅为文帝,改国号为隋。文帝统一天下后,重兴佛法,已应神尼之言。
梁元帝前世是眇目僧
世祖孝元皇帝,讳绎,字世诚,小字七符,武帝第七子也。初,武帝梦眇目僧执香炉,称托生王宫。既而帝母在采女次侍,始褰户幔,有风回裾,武帝意感幸之。采女梦月堕怀中,遂孕。天监七年八月丁巳生帝,举室中非常香,有紫胞之异。武帝奇之,因赐采女姓阮,进为修容。十三年,封湘东王。太清元年,累迁为镇西将军、都督、荆州刺史。(详见《南史》「梁纪」第八卷第五页)
宋钦宗前世是禅师
真如喆(湖南大沩寺禅师)后身(转世)生大富贵处, 一生多苦忧, 得非宋之钦宗乎? 金兵相逼, 徽宗禅(传也)位于太子, 始末二年, 遂被金兵掳徽,钦二宗去, 均向金称臣, 死于五国城。以真如喆之悟处, 生于大富贵处, 此之富贵也是虚名, 一生多受忧苦乃是事实, 以大国皇帝被金掳去为金臣, 可怜到极点了。(摘录于 印光大师文钞 )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