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真言网

走进金庸笔下的峨眉山,欣赏温婉秀美的景色,领略神圣的佛教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20 10:03:59作者:真言
走进金庸笔下的峨眉山,欣赏温婉秀美的景色,领略神圣的佛教文化

金庸笔下的峨眉山,是座女人山,温婉秀美但又凌厉冷傲。

不管这里是否曾有周芷若或灭绝师太,这座修长如峨眉的山川,始终令人向往。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领略一下峨眉山的美景!

峨眉山山头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峨眉山自然遗产丰富,素有“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和“地质博物馆”之称,并有“峨眉天下秀”之赞誉。这里是四大佛山之一,也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山中众多的寺庙,让这里充满了佛陀的气息。也许是沾了灵气的缘故,山中的景色也是极美的,四季各有美景可看。此外,山中的猴群,那是出名的凶悍。峨眉山景区随海拔不同,分为低中高三个区。清音阁以下为低山区,植被茂密,气候与平原无异;清音阁至洗象池为中山区;洗象池以上为高山区,山上需携带保暖衣物。山中主要寺院和景点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九十九道拐、金顶等。

金顶是峨眉山的最高处,金顶上的四面十方普贤菩萨金像,是众多游客来峨眉山的必游之地。这里海拔3079米,除了高达48米的铜制十方普贤像外,金顶还有一座华严寺,可供信众祈福礼佛。金顶的四面十方普贤金像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也是普贤菩萨的第一个四面十方艺术造型。普贤菩萨像后边的华严寺有三座大殿,其中的第三殿是普贤殿,也叫金殿或者“金顶”,是峨眉山最高的殿堂,殿门的匾额有“金顶”、“行愿无尽”、“华藏庄严”等牌匾,殿内供奉“普贤骑象”的铜像。

金顶中心处的十方普贤像,是峨眉山的标志,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金佛。圣像是铜铸镏金工艺佛像造像,通高48米(代表佛祖的48个愿望),由台座和十方普贤像组成。在蓝天的衬托下,佛像散发出令人震撼的光芒。十方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行愿的象征。“十方”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也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普贤菩萨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大象背上第一层为普贤菩萨的四头像和两面身;第二层为普贤菩萨四头像;最高层为前后普贤菩萨头像。圣像下的台座内部,是一个的佛中殿,供奉阿弥陀佛铜像,四周绕汉白玉雕佛像。

距离峨眉山山门不远的报国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进入山门的第一座寺庙,也是大部分游客游玩峨眉山风景区的起点。寺庙山门上的“报国寺”匾额,出自清朝康熙皇帝之手,这里也是山中佛事活动的中心。报国寺原名会宗堂,清代康熙时期改名。正殿有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和普贤殿等,依山而建,一重比一重高。如今这里是峨眉山市佛教协会所在地,许多大型法会都在这里举行。走进山门,第一殿为弥勒殿,供奉弥勒塑像。第二殿为大雄宝殿,殿里供奉佛主释迦牟尼金身彩饰坐莲像。再登上石阶就是七佛殿,殿中供奉的七尊佛。七佛殿下矗立一座十四层高的紫铜华严塔,是明朝万历年间铸造,塔身铸有小佛4700尊和《华严经》全文。最后一殿为普贤殿,供奉着普贤菩萨。因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所以将他供于最后一殿。

一线天位于清音阁去往洪椿坪的路上。进入峡谷后,沿着峡谷内的栈道曲折步行,耳旁是瀑布的轰鸣声,两边是陡峭的崖壁,就如同一把巨斧将大山劈开。抬头向上望去,露出一线蓝天,宽不过3-5米。一线天两侧峭壁上还残留着无数洞眼,据说是早些年僧人架设栈道所遗留。过去,栈道险窄简陋,游人经常会脚下打滑而跌落,现已改建为钢筋水泥栈道。经过一线天往前走不远,就能到达猴区。

生态猴区位于洪椿坪下、清音阁上的“一线天”附近,是国内最大的野生猴区。在猴王的带领下,这里的猴子非常的霸气,一点都怕人,主动找人玩耍,还会扛着棒子在路当中索要食物,是峨眉山的一道活景观。峨眉山猴种学名藏酋猴,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又称四川短尾猴、大青猴、短尾猴,因长期生活在佛教名山,故妙号“猴居士”,以采集植物的叶、花、果为食,猴区内现有三支家族式野生族群,总数约400余只 。峨眉山猴群也执行朝九晚五的生活作息时间,每天上午,随着管理员打锣吹哨声,猴子们在猴王带领下纷纷出现,与游人嬉闹,下午五点过后,在管理员催促下告别游人。

九十九道拐,为四川峨眉山著名险坡之一,从山顶至山脚,坡陡路陕,曲折多弯道,故名,又名星寿坡;一拐连一拐,一坡接一坡,看一坡到头,忽地峰回路转,又是一坡。九十九道拐高度300米,纡回2.5千米,约有69道拐,共计1840余石级。传说当年普贤来峨眉山建道场之初,途经此地时,见这里山势高峻,坡陡石滑,险绝人寰,便授意灵祖菩萨指挥随行三千力士同时动手,每人修一级台阶--三千石级顷刻而成,灵祖验收时一数,恰好石阶有九十九道拐,此坡因此而得名。

峨眉山除了景色秀美外,还蕴含着神圣的佛教文化,喜欢的朋友们一定要去看一看!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