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真言网

默念与口称:师父的身教言传

发布时间:2023-10-19 10:29:15作者:真言
默念与口称:师父的身教言传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乘佛愿力,必得往生」,此是净土宗之根本宗旨,历代祖师弘益自他,莫不以此。传载:道绰禅师日课佛名七万声;善导大师「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乃至寒冷,亦必流汗,以此相状,表于至诚」。祖圣根器,自非凡俗可及,也非必如此方可往生,然欣往净土之人,谁不仰之慕之;所谓「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今师父言弘祖师之教,身行祖师之行;从早到晚,从晚到早,唯除睡时、食时及与人言语,佛声不断;若近距离,即可听闻。其音轻柔,不快不慢;神情怡悦,不急不躁。即使讲经、吃饭、回答信众提问等中间极短的间歇时间,也必双唇微动,念佛不辍。

或以为:自力故多念,他力故少念。

又以为:疑心故多念,信心故少念。

又以为:信心一念定往生,之后想念就念,不想念即不念,是为天真自然;何必勉强多念。

又以为:心中默念一样,何必一定动口发声。

这些都不过是因为自我情志懈怠漂亮的遮掩而已,乃至深着邪见,曲解宗义,欲巧符自心,还废往生大事。

师父岂不知「他力」、「信心」、「自然」之事?师父既如此,必有一定的道理!我便也模仿师父去实践动口出声的相续念佛。

或乘车、步行,虽出发时心中想着念佛,但如果只是默念,往往不知不觉佛号丢失,待发觉时已经不知过了多久了。如果动口微声,则可彻至终点佛号不断。故知:若单心忆,极易中断;若以声摄,易得相续。

出声念佛,虽有烦恼,其势微弱;若默无声,必见妄想翻腾,连绵不绝。

譬如盆水易动,覆以草叶,则波澜不兴;心水易动,覆以佛声,则驯服安和。故知:出声为胜,默声为劣。

又,幼儿、弱智,教以心念必不知所云,转教口称则朗朗上口;而鹦鹉畜类,不解心念,唯随口称,得生极乐。故知:出声为易,心念即难。

又如烦恼盛时、痛苦加时、大难来时,默念佛号,全无可能;此时虽无人劝,也必努力出声,如叹如诉,呼号求救。故知:出声顺乎自然。

《观经》下下品,五逆罪人,临终苦逼,不遑心念,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随声消除生死罪,应念往生极乐国。善导大师释弥陀本愿「乃至十念」为「下至十声」。可知,净土宗者以出声称念为正。

弥陀以称名为本愿,祖师释「念」为「声」。深望后来之学者,自甘愚痴,宁守佛祖之成规,唯口称相续,往生因足;切莫自卖聪明,强论心念之是非。又当知善知识所作所为必然与法相应,见与私心不合者,要立即警觉:「必是我错!」而放下私见,完全依循善知识;不可傲慢地认为善知识也有错的时候。若能全依善知识,则纵然心愚如同木石,也必能道业增长有一日千里之效。

师父说:「除睡时及做事需特别专心之时,余一切时皆好念佛。」

常常听人说念佛时间不够,以师父为镜便知所谓「时间不够」不过是对念佛存心不够罢了。能够用来念佛而没有念佛的时间真是太多太多了!算一算,每天用来说闲话、盘算无益心事、猎奇新闻、读报刊闲杂书、看电视乃至打麻将等等时间有多少呢!更何况吃饭、走路、乘车,皆可念佛。不必特别抽时,只要稍微存心,便会发现可以用来念佛的时间像遍地青草随处皆有。

有人问:「上浴厕等不净之地,不能念佛吧。」

师父答:「应该念佛!因为浴厕也有突然暴死者,若此等时处必不能念佛,则其人只有堕入三涂。然而阿弥陀佛遍照光明既不嫌浴厕等不净之地,若念佛者必得往生。」又说:「念佛不嫌时、处、诸缘,贵在相续。」

又问:「凡俗之人,杂务繁多,怎能念念相续?」

师父答:「所谓念念相续、念念不舍,皆是随人根机之语;总之以养成念佛习惯为原则。」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