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是悉达多王子在家时的堂弟,也是佛陀证道后的常随侍者。阿难随侍佛陀长达二十多年之久,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大家都认可他为“多闻第一”。
在佛入涅槃之后,佛经的集结就在是阿难的主持之下进行的。然而让大家意外的是,据佛经中的记载,阿难直至佛入涅槃时,他还没开悟。
这样一来就有一个值得探讨的疑问了:阿难迟迟未能开悟的原因何在?
许多人对阿难迟迟未能开悟的解释是:阿难多闻无功。阿难他虽然听闻了许多的佛法,却疏于无漏法的修行,所以没能尽早开悟。这种说法似乎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楞严经中,有这样的经文: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楞严经有着深远的影响,所谓阿难的“多闻无功”也给了许多人不必用心去读佛经的理由,而且呢,这个理由好像又是很有道理的。其实我觉得这是对楞严经的误读。首先,“一向多闻,未全道力”这句话是阿难自己说的,并不是佛陀说的。一向多闻,未全道力。错的并非多闻,而是阿难的发心错了。(见如来三十二相,心生爱乐)
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这句话虽然是佛陀对阿难说的,但是佛陀对阿难讲这句话的原由是为了让阿难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
佛陀是世上最好的明师,阿难是最优秀的弟子。怎么可能会出来一个“多闻无功”的后果呢?要是真的多闻无功,那岂不是佛陀不会因材施教了。再说了,即便是以前的阿难多闻无功,在楞严法会上时,佛陀已经帮着阿难指出了他的问题所在,那么阿难也就该开悟了,而不至于到了佛入涅槃的时候还没有开悟吧。
因此呢,阿难迟迟没有开悟,并不是因为“多闻无功”,而是有一个需要他去完成的担当。是一个只有他才能完成的担当,是个艰难的任务。(其实这也正应了阿难之名)
阿难他担负着集结佛经的艰巨任务,佛入涅槃后,由阿难集结而成的佛经才是完整的佛经。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佛陀讲解佛法之时就由听受的人直接记载成经文,那么针对不同根器的人所说的方便不同之法,会引发后世难以判定的纷诤。这是因为由听受的人记载成经文时,出于对佛的尊崇,他应该不会把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自身请法时的状况也记载入经文之中,而只是单单记载了佛的教诲之词。
虽然都是佛陀所说的教诲,但是由于听受者的根器不同,所说之法必有不同的方便之用。因此呢,得由阿难来集结,把法会的环境,听受之人,所要针对的方便之处,法会上所讲之法,具足这些个方面的经文才能算是完整的经文。
正是因为阿难担负着佛入涅槃之后集结佛经的任务,所以他还不能开悟。为什么呢?这是为了避嫌,为了保证佛法正源的纯正。为了保证法唯一乘之说。
你想如果是阿难开悟之后再去主持集结佛经,又怎么能向别人保证得了,阿难他所述说的就是佛陀在会法上开讲的佛法,而不是阿难他自己的理解。
如果参杂了阿难的理解,又如何去保证佛法的纯正统一呢?因为即便是开悟了那与成佛还不能算是一样高度的境界。即便开悟了,所说之法也不能就是佛法。为了佛法的发扬光大,为了绍隆佛种,阿难勇于担当,他选择了让自己迟迟开悟。阿难的担当从他被佛陀选为侍者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当初阿难向佛要求许他三愿后,才答应做佛的侍者。三愿:一者如来设以故衣赐我,听我不受;二者如来设受檀越别请,听我不往;三者听我出入无有时节。如是三事佛若听者,当顺僧命奉给如来。
多闻并非无功,正是多闻之功,才能让阿难担负起如此难行的担当。
愿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2018 12 26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