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真言网

读《六祖坛经》疑惑随笔 第二品 开悟与未开悟,谁人知晓?

发布时间:2023-07-20 10:03:59作者:真言
读《六祖坛经》疑惑随笔 第二品 开悟与未开悟,谁人知晓?

这一品主要是记述了六祖为众人解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的含义,介绍了《金刚经》的功德以及其对大乘者及小根小智人的功效,指出了自不悟与自悟者的求法修行之路,讲解了什么是般若三昧,无念与法缚边见的区别,并嘱咐如何传法,最后给出了一“无相颂”,指导修行。

六祖否定了单纯的口念,“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强调了心行,“迷人口说,智者心行。”

疑问一:此处所说的“心”应是指平常所说的意识吧?但文中又说:“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后面也提出:“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实难明如何用意识去行空?

若此“心”与“性”相同,没见性之人又如何用心?

这一品里,六祖明确指出了佛性无差异,智愚之别,只因迷悟不同,人人皆可为佛。“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既然人人皆可为佛,怎么成佛,六祖也指出了方法:“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六祖慈悲,怕世人误解“无念”,又详细指出了“无念”的状态:“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其核心是“不著”,“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说明从表现来看,其实与凡夫无异,应是看不出是否处于“无念”状态,其与迷者差异处在于“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

这一品,不明之处甚多,但其最难明处有如下两点:

疑问二:通读这一品,虽处处有解说开悟的状态,但开悟究竟是个什么状态,却难有体会,日常生活中似乎没有可以类比的状态。这是艰难晦涩之处,心难圆融,这就是“著”、“染”吧?不知他人可否有领悟这样的状态,相必也艰难。那么,是否开悟,究竟谁能确认呢?从第一品六祖自述其听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大悟的样子来看,应是自知的,自我能确认的;另外,迦叶拈花笑,佛祖知其开悟。这个开悟状态的确认,只有佛祖与自己能确认。但究竟是难以理解,一个从没经历过的状态,如何自我确认?

疑问三:这一品虽然读了,但实在根器低下,没读出法来,请教如何去修“无念法”?

读《六祖坛经》疑惑随笔 第一品 六祖何时开悟,开悟后会退转吗?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视觉中国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图片与内容无关。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