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的人在寺庙中是见过,也有一些人在影视剧中也有见过,那么大家知道袈裟的正确披法是什么吗?如果不清楚的话,是可以跟我一起去简单的了解。
袈裟的披法:有通挂左右肩之通肩,与露右肩披左肩之偏袒右肩两种。于对佛及师僧修供养时偏袒右肩,若外出游行或入俗舍时,披通肩法。
1、一般情况,裸露右肩,表“清净”。古印度,以漏右肩为清净,所以,流传至今,一般,都把右肩露出来。在各种经典常见到,“偏袒右肩”。偏袒右肩是袈裟自左臂从身后绕右胁下,搭右肩膀上。这是一种日常穿法。通肩的披法是将两肩同时覆盖,出入公众场合时的穿法。
2、袈裟,象征着“福田”,就像田地一样,出家众,在受居士们供养时,会把袈裟,展开,披在双肩,在背后看来,一块一块的,就象征着“福田”,不过,目前,很少用了。一般,都念回向偈颂,回向给施主们。
上下两种不同之处在于袈裟从右胁下穿过的时候搭没搭右肩。明中后期到清代,受西藏佛教的影响,很多佛像袈裟的穿法就趋向于西藏形式了。袈裟的披搭方式又回到了西域风格。
有通挂左右肩之通肩,与露右肩披左肩之偏袒右肩两种。于对佛及师僧修供养时偏袒右肩,若外出游行或入俗舍时,披通肩法。又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举着用法衣之五事,是亦出行之法。四分律卷十九、毗奈耶卷十等。
谓僧众须整齐披三衣。五分律卷二十谓,依时宜,袈裟听许反翻披着。复有不披袈裟亦不得罪者,此有四事,如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载,一无塔寺,二无比丘僧,三有盗贼,四国君不乐道。
袈裟意译作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指缠缚于僧众身上之法衣,以其色不正而称名。又作袈裟野、迦罗沙曳、迦沙、加沙。意译为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等。为佛教僧众所穿着的法衣,以其色不正,故有此名。
又称为“百衲衣”。衲,义为补缀。旧时僧人以善主施物为生,袈裟同样是由多家施舍的布块缝制而成,故称“百衲衣”,象征广结善缘、普度众生之意。
师兄在看过上面的内容后,就会有袈裟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去了解和学习,师兄在修行前,就是要知道佛门中修行的方法和禁忌与什么,这样我们能够学习到的含义才会更加的多。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