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师兄都是知道戒体的,其实在佛教的解释中,戒体指经由作礼乞戒等仪式所引发的内心持戒功能。其实大安法师也是开示过戒体的,我们下面就来看一看大安法师开示的无作戒体生起的三个要素。
无作戒体的生起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就是能受之心。
能受心,即得戒之本。为什么要受戒?要发起大菩提心。什么是大菩提心?就是广大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
菩萨戒里面常讲慈悲心、孝顺心,以慈悲心作为成佛的种子,展开三聚净戒的施设:摄律仪戒,就是止一切恶;摄善法戒,就是行一切善;饶益有情戒,就是以同体的悲心来普度众生,并以此作为最高的目标。
能受的心,一定要发大菩提心。有上品的发心,才能感得上品的戒体。上品的发心,就是不仅自己志愿成佛,乃要令一切众生同成佛果。
第二个要素,就是所缘之境。
所缘境,即发戒之处。这个戒法是由境界来制的,无作戒体也由境界来发出来的。运心广大,所缘的境界也广大。
未受菩萨戒时,我们对法界有情和非情之境常常造恶,造恶这个恶法也就变得很广大。现在我们翻邪归正,以善心善意去行善法,所缘的境界是十法界众生的依报正报,就在法界有情和非情的境界上也生起了无量的善法。
所以,境界无量,戒体也无量;众生无量,我们发大悲心、行菩萨道来救度众生的方法也无量。
《普贤行愿品》里为什么要谈“恒顺众生”?
是因为由法界苦难的众生引发了菩萨的大悲心,由大悲心生起了菩提心,由菩提心生起了六度万行的菩萨大行,在无央数劫的过程中捍劳忍苦,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最后圆成一切种智的佛果。
普贤菩萨证得无上菩提的初始原因,是缘于有众生。既然由于众生才成就菩提,所以这个菩提属于众生。
既然菩提属于众生,成就菩提的这尊佛就一定要报众生恩,就一定要在生死苦海去救度众生。如果没有众生,这个菩萨的三聚净戒也发不起来;如果三聚净戒发不起来,戒体也就谈不上了。
《梵网经菩萨戒》不断地在点示慈悲心问题、孝顺心问题。我们对所缘之境——“十法界”的“有情无情”发愿,这个善法就能直趋无上菩提。
有情的境界就是十法界的有情众生:佛、菩萨、声闻、缘觉、六道众生。无情的境界就是一切山河大地、树木花卉等等。
第三个要素,就是所发之业。
所发业,即无作之体。由大菩提心缘众生的境界,发起了菩萨的大弘誓愿,而且要达到目的,揽菩萨戒法归到心里面来,这样我们的心与戒法符合、相应,就生起了无作戒体。
无作戒体成就善行功德,凝聚为成佛的种子。由这个种子不断熏习我们的妄心,就自然地生起止恶、防非、修善的功能作用。
戒体是非常神妙的,这个菩萨戒的戒体直至成佛,都会跟随我们,它的作用是尽未来际的,不像声闻教是尽形寿。声闻教的戒体,是随着这一期生命的终结而消失。菩萨戒的戒体是一得永得,伴随我们尽未来际直至成佛的全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律宗的大德都倡导大家来受菩萨戒。
上面就是关于大安法师开示的无作戒体生起的三个要素的讲解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而且我们也是可以推荐别人来修行佛法的,这样也算是度人的。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