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其识阴之所由来。则知识阴不是本具。凡不是本具者。皆从妄想所生。妄想者。无实体性。从幻妄之相上著实想。故名妄想。惟此识阴之妄想。靡但无实性。亦无幻妄之相。体相俱无。故名罔象虚无。此为妄想之始。即起信论。三细相中之业相也。一念初萌。谓之业相。心境未交。有心无境。故名罔象虚无。
再念流动。谓之转相。心趣境而未至境。故名幽隐。即行阴之本也。第三念。心与境相交。谓之现相。即前三阴之本也。此依大乘顿教论。若依小乘。则以六粗相为五阴之本。此罔象虚无。亦名根本无明。谓迷失本性也。迷本逐末。故名颠倒妄想。识从此起。故为识阴之本也。
《最上乘论》会是信心具足,志愿成就,缓缓静心,更重教汝,好自闲静身心,一切无所攀缘,端坐正念,善调气息,惩其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好好如如,稳看看熟,则了见此心识流动,犹如水流、阳焰,晔晔不住。既见此识时,唯是不内不外,缓缓如如,稳看看熟,则反复销熔,虚凝湛住,其此流动之识,飒然自灭,灭此识者,乃是灭十地菩萨众中障惑。此识灭已,其心即虚,凝寂淡泊,皎洁泰然,吾更不能说其形状。
汝若欲得者,取《涅槃经》第三卷中《金刚身品》,及《维摩经》第三卷《阿閦佛品》,缓缓寻思,细心搜检熟看,若此经熟,实得能于行住坐卧,及对五欲八风,不失此心者,是人梵行已立,所作已办,究竟不受生死之身。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