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真言网

锡杖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10-30 12:54:35作者:真言

锡杖的表法含义

很多师兄都是知道锡杖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在影视剧中见到的锡杖。其实锡杖是比丘行路时所应携带的道具,属比丘十八物之一,可用来驱赶毒蛇、害虫,亦可用于乞食时,使人远闻即知。很多的法师是开示过锡杖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宏海法师开示的锡杖的表法含义。

诸位吉祥。我们今天道场白华庵,跟大家说的法器,叫做锡杖。

一说这个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形象上的概念。但是在世俗间,见的最多的,就是《西游记》片尾曲里面那个唐僧骑着马,手里拿着的那个,就叫做锡杖。

当然,佛弟子们见的最多的是,我们这个大愿地藏王菩萨,最多的形象就是一个出家僧相,手里拿着锡杖。

锡杖这件法器,好像跟其它的法器,还有点观感上的一种魅力吧。总之是上面的这个环造型非常优美,有的是两股六个环,有的是四股十二个环。而且这个环挂在那儿,走起来呢,还叮当叮当的响。

当然,每一件出家人的法器,它都离不开表法,也一定会有具体的现实作用。

锡杖,当时佛规定,比丘出去的时候是拿着这个锡杖。比如说在佛陀时代,大家都需要去乞食。身为一个出家人,在人家门上拍两下,听不见,再拍,拍拍拍,拍的没完没了不成体统。一个乞食的比丘拿着锡杖,在人家门口摇几下,屋里的施主就能听的到,知道有出家人来了。如果他有这个发心,就能把这个饭食拿出来供养。当然另外的话,就是你也不能老在那里摇,也觉得说不像回事儿。摇这么两三下,如果人家不回应,说明今天不方便,就再走下一家。

锡杖的表法含义

那么,真正的就是身为当时印度的一个比丘,有十几件东西随身带着,其中的一件就是锡杖。这也是佛陀对于弟子们的一种关怀吧。因为当时佛弟子走到哪里,不是树下住吗?不断这样云游,云水的生涯,乞食到哪里算哪里。说一句咱们现在的俗话,就是走哪算哪,死哪埋哪,一个彻底放下的道人。

但是,有的人还没有离欲,就是像《心经》里面讲到的,他的心还有所挂碍,还有恐怖颠倒。所以这一类的人出去看到蜈蚣,毒虫等等,甚至什么蛇呀,什么狗呀,有可能会来毒害比丘。宿世的因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佛就制定了说,比丘们可以拿着这个锡杖摇起来,把它们驱赶走。

另外,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在乞食途中,能够发挥作用。当然后来佛法传到东土以后,锡杖已经成为一个很主流的法器,特别是在这种大型的法会。

你比如说,传比丘戒,这种每一个师父,都要依和尚传下来的锡杖,再这样振几下,也就是摇几下,代表来宣扬佛法。

你看,锡杖里面为什么有这种四股,有时候就代表地水火风,四种造物种,四大元素,我们世界的。有时候也可以讲到说,我们说四生九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众生。那正好那十二个环就代表,叫十二因缘,也就是轮回之道,它都是有表法的。

当然,这个锡杖对有神通的人来讲呢,他就又显的更为让人惊世骇俗。为什么呢?也有得了道的大祖师爷,在《高僧传》里面就讲到过说,当时在行脚的一个行僧,那么他在山里面走的时候呢,两只老虎在恶斗。这两只老虎就斗的就是说,咆哮起来把整个山都要震了一样。那么他当时就为了给他们解冤,就直接把锡杖这样振了几下,抛在空中,这两只老虎就歇下来了,了了这事。

更有名的,还有一个叫做邓隐峰的禅师,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夏天去五台山,冬天在南方待一待。正好有一次夏天的时候,他要山五台山去,出这个淮西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吴元济的造反者,是造反者的总兵,这个官兵和贼人就打起来了,打得不可开交。

结果这位祖师爷,他为了发心,为了阻止他们“冤冤相报何时了”的这个恶业,当时就显了一个神通,直接把这个锡杖抛向空中,他自己也腾空而起,真的就像我们电影里面演的,就踏着这个锡杖,就在空中了,结果呢,这两军对阵的人,见到以后都吓傻了,就忘了打仗,就把他们杀的恶因缘给他们解了。

当然,佛讲过了,他的弟子里面不能随便显神通,所以邓隐峰禅师由于这一件神通功德显了以后,到了五台山的金刚洞,他也就入灭了。

所以说,佛门法器—锡杖,当我们持起它来的时候,地藏王菩萨也罢,唐玄奘法师也罢,就代表着正法住世,法轮常转。

你看,在这个著名的翻译家鸠摩罗什法师,在草堂寺,逍遥园里边翻译经典。后来唐太宗去缅怀他的时候还说,“秦朝朗现圣人星,远表吾师得志灵,”说这个“十万流沙来振锡,”十万流沙来振锡,就是说西域的僧人来振这个锡杖,其实表的就是让佛法,法水留在我们这个世间。“三千弟子共翻经。”

再以后,我们看到和尚在升座,或者说有斋主供斋,上堂说法的时候呢,一定是先这样振一下锡杖,然后再说“无上甚深微妙法。”

好,南无阿弥陀佛。

锡杖的表法含义

上面就是关于宏海法师开示的锡杖的表法含义了。我们平时若是念诵佛经的话肯定是很好的,当然我们修行佛经的方式是很多的,我们也是可以去听诵和抄写佛经的,这些都是非常殊胜的修行佛法。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