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真言网

华严六科 华严禅行法

发布时间:2024-03-01 09:47:16作者:真言

  华严禅行法之

  《华严六科-华严禅行法》第一集

  海云继梦和上

  华严禅法--到达佛陀境界的方法

  【四大宗派与四大教派】

  我们这一会要跟各位介绍华严禅的行法,谈这一个主题,主要是要让各位认识到禅行的一个特色。

  首先,我们就必须跟各位谈到华严跟禅到底有什么关系,在一般传统的观念里,认为,大乘佛教有八大宗派,那我们跟各位讲,不是这样分的,他是分四大教派跟四大宗派。

  四大教派那就是玄奘大师这一派的法相宗,又叫做慈恩宗,第二个是嘉祥吉藏大师这一派的法性宗,又叫三论宗,第三派就是天台的法华宗,在天台山这边以法华经为主而架构起来的一个宗派,第四个那就是我们本山的华严宗,这个我们叫做四大教派,他都是以教义取胜,所以叫做教派。

  这个四大教派之下,他们都需要拥有禅净律密这四大宗派的行法,这四个我们叫宗派,也就是行法的部分。

  【律宗的特质】

  行法当中,有一个不属于究竟义的,那叫做律宗,律宗不是究竟义,但是他可以协助一切行法早登彼岸,早日成就,甚至于可以帮助你早日往生,这个叫做律宗,律宗他就是透过一个有为法的架构,让你早日成就,假如你不愿意有戒律的束缚的话,也可以成就,那么第一个就是外道成就,第二个那就是时间要拖的很长,就是这两个部分。

  因此我们在律宗的这个定义上面,也把他列为行法的一个部分,而且是八宗通修,这四大教派也要有戒律的规范跟引导,那么三大宗派,也需要有戒律的规范跟引导。

  而事实上,戒律他本身,他就是一个很特殊的状况,我们把这个戒律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我们可以说是组织制度,经营管理,假如用一个更新潮的语言来讲,那戒律就是MBA,就是CEO。

  那你要不要随你,不要也可以,并不是说不行,一定,没有那回事,不是说一定要有戒律,那不一定要有戒律,可是,你就会像蜂炮乱冲,他不能按照你既定的规则跟途径前进,所以戒律有他的殊胜处,也有他的必要性。

  那我们既然进入佛门,想要了生死,想要出三界,想要成办这件大事,那当然就希望早日成就,要想早日成就,那这个戒律就有这个必要。

  【戒律不是捆绑我们的绳索】

  就像我们在坐的,几乎每一位都会问,我讲几乎每一位是你可能除外,因为大部分都说除外,其实通通算在里面,大家都会问,师父怎么样能开悟,师父要照规矩一点,他就告诉你先持戒,你说,哇,这持戒就麻烦了,有很多不能吃,有很多不能看,看电影也犯戒,涂口红也犯戒,那要怎么办?

  不是这样讲,因为你记着要成就,越急的人,那通常指导者就会告诉你越远的地方,从越远的地方来,你假如说师父我来修学,我不想成就,不想成就,师父就直接告诉你心法,因为你不会成就,不想成就你就不要来了,你来干什么?那你来又要问说我要怎么成就,你告诉我一句话,我就开悟了,那又没有用,那要怎么办呢?

  修行就是这么矛盾,你说我不急,我也不想成就,师父说那你不要来,那你来了,你说师父你告诉我,我要赶快成就,师父又告诉你要绕很远才能成就,那怎么办呢?

  在这里就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规范,那就是戒律,而戒律的本身也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个样子,他事实上就是发挥效率,让你在有限的生命,资源下,能够很快的达到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因此,让你怎么有效率达到目标,那就是戒律的基本前提。

  【冥想怎么想】

  那今天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谈禅的这一块,也就是在宗派里头,禅修的这个部分跟华严之间的关系,这个密法,净土,跟戒律在前面三会我们已经讲过了,今天要跟各位谈的是禅的这个部分。

  禅这个东西,首先我们要跟各位弄清楚,你讲到禅,那真的很惨的惨,第一个你看看,现在英文翻译的叫做meditation,这大家都知道,meditation再把他翻译成中文来叫做冥想,简单的也叫做禅,禅坐,冥想,那我们告诉各位,用冥想来做定义,基本上不是中国所讲的禅,他是小乘禅的定义,冥想的意思就是静虑,静虑,思维修都对,但是你翻成冥想,因为没有定义,你不知道怎么想。

  所以你两腿一弯折起来,坐在那里,那就胡思乱想,反正没出声音了,就叫冥想,那你就全错,不是冥想定义错误,是你把冥想的意义,想当然尔这样去做,那就错了,假如你认为冥想就是把心沉静下来,没有妄想,然后自然的他会出现那个境界,那个境界是随缘而现,那这样子叫做冥想的话,那这个定义就对了,可是我相信所有学禅的人都不会跟你讲这种定义。

  那你一看到冥想也好,看到静虑也好,看到思维修也好,那就自己思维,想当然尔,用你自己想的,那你全错,你想的算对的话,告诉你,我们想的都不对,我们想的不可能对,我们想的要对的话,就不用修了,你用想的就好了,这是第一个前提弄清楚。

  所以假如按照南传或者小乘,这个名词不重要,不要认为人家小乘就比你小,他小乘说不定比你重,你是大乘可是比别人轻,我们讲小乘并不是看扁人家,这只是个形容词而已。

  就像我们叫番仔一样,番仔不见得比我们差,他生命品质说不定都比我们高,这个东西就告诉我们,这个小乘禅法,他有一套实际修行的部分。

  【大乘禅法的定义】

  我们大乘禅法也有一套实际修行的部分,但是是完全不一样,你注意看,meditation的定义,不管是冥想静虑或思维修,他都是一种方法,只是这种方法你可能用错,他是讲方法,所以我们说他有一套方法,那一套方法是你学禅修的人要去认识的,那么大乘禅的禅的定义呢。

  他不是这样定义,他叫做菩提涅槃,妙明真心,那这个就完了,菩提也好,涅槃也好,妙明真心也好,他都是境界,他不是方法。

  你要留意到,那这个问题就产生了,这个境界要用什么方法去达成呢?问题就来了,假如我们把小乘禅的定义跟大乘禅的定义并在一起,透过静虑,思维修或者冥想能不能到达菩提涅槃妙明真心的地步呢?可不可以?你反正没人想过,我们更没去想他,告诉你,用想的就不对,用静虑,用思维修,可不可以到达菩提涅槃,妙明真心的地步呢?那我们可以告诉你,肯定绝对可以,那么你能不能拥有真正的静虑的方法呢?思维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不是徒有形式的方法,那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我们可以看到禅的定义。

  【禅法--达到佛陀境界的方法】

  我们要这样告诉各位,禅是个境界,这是我们的基本前提的定义,那么你用什么方法去到达这个标地,那就叫禅法,就像我们定义佛,佛是觉悟的境界,佛法是到达觉悟境界的方法,那么,禅是什么境界呢?

  用你现在的话来讲,禅叫做自在,禅之所以在世界会造成那样风靡,就是因为自在,所以当你讲到禅的时候,你的细胞,生命中的细胞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不知道跟人家兴奋什么,啊,禅,那很好,我也要,要什么?要知道,我也要,就表示他是个东西,他是一种自在的境界,你也要到达。

  但是很遗憾的,我们缺少觉性,你没有办法去分辨这个部分,他既然是个境界,我们可以去到达的话,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去到达,那就叫禅法,到达自在境界的方法,弄清楚了。

  那你要学禅,你就知道怎么学了,我们要去找一个老师,一个师父,或一个道场来指导你禅,不是指导自在的境界,是指导你如何到达自在的境界,你要记得这一点,自在的境界没有办法教,教你的自在境界都是假的,装腔作势,装出来的,那不是叫真自在,真自在不是做给人家看的,是当下那个自在。

  【自在是一种境界】

  现在各位在听经,你有没有自在呀?我看一个都不自在,脚摆哪里呀,手摆哪里呀,头摆哪里,我看大家头都不自在,你头能不能拿下来摆旁边啊,能不能啊?不行啊?为什么?拿下来就完了,是这样吗,不是啊,因为你不自在啊,你要是真自在的话,你坐在那里,你就像一个艺术品一样,很美,你现在不是艺术品,你是业障深,为什么?

  什么叫业障,就是使你不自在的那个东西叫业障,你应该要很自在啊,弄清楚了,这是基本的定义啊,禅就是自在,自在的境界,自在的生活,在当下,那么禅法是到达自在境界的方法。很清楚,什么方法我们暂时不讲,因为那是这一会要跟各位讲的。

  【华严人是自在人】

  现在要告诉各位的是,华严经讲,学华严的人叫做自在人,OK,你是个自在的人,那换句话说你把自在套回原来的定义叫做禅,那么华严人是不是叫禅人?那你就会发现,禅的本身他就是华严了,华严的本身他就是禅了。

  现在问题就在这里了,我们学了老半天都懂得,那你可能会说,你自己想的,别人没有讲,过去没人讲,并不表示未来没人讲,从今以后,将来学佛的人都会懂得这个定义,都是这样讲,关键就在各位,你要不要把他讲出去,让人家都知道,学华严的人他的目标就是自在,止于至善的十全十美的生命境界才叫做自在,没有障碍。

  六十华严叫做无碍人,八十华严叫做自在人,那很清楚了,你看的到吗?没有障碍的生命领域。

  今天各位,你人生最大的无奈是什么?不自在啊,同修们当中,有人出来听经还偷偷的来,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偷偷的来,我说请你留电话吧,不要,为什么不要?不能让我那一个知道,为什么能让他知道,他怕我出家,你为什么学佛学到让人家怕你出家呢?我跟你说学佛一定要出家吗?也没有定义说学佛等于出家啊,怎么会真么恐惧呢?出家那么可怕吗?出家很美,怎么会变成倒过来呢?是我们被杂讯所污染了。

  【大堂无禅师-谈禅法的教学体制】

  所以各位应该要把这些东西弄清楚,这个是大小乘禅之间的一个基本区别,现在我们还要告诉各位,禅宗一花开五叶,还有五宗气派各家争鸣的这种情况,甚至于,每一个祖师,每一个禅和子,在指导修行的时候,那么各有手眼。

  在古代,唐朝那个时代,慧忠国师都感慨大唐无禅师,整个唐朝没有一个禅师,唐朝他不会没有禅师,这不是没有禅师,禅师是很多,那么自己坐禅而有成就的也不少,但是指导人家按照什么方法修行来得成就的,那很少,因为他没有一个教学体系,教学的系统,他没办法教你。

  禅之所以会变成没有办法教人家,那个后来各处手眼,家家各有不同,在那个时代,唐朝那个时代,是禅不可说,那个不可说是禅不会说,不是不可说,到了宋朝以后,因为每个人的方法都不同,那是真的不可说,这个不可说事实上是说不清,所以也是不会说。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始作俑者就是惠能,因为惠能这个人没读书,他更不会说,所以他就只好说我的禅是教给上上根器的人,那都不用说,上上根器不用说,你看我就会开悟,就变成这样了,这是因为他没有教育的这种因子,没有教育的因子,所以他不会教,你说他不会教啊,那这个很遗憾,这句话讲不通。

  因为历来除了释迦牟尼佛以外,成就大德最多的人就是惠能,不管在印度,在西藏,在中南半岛,还有在中国本土,历代所有的祖师当中就是惠能成就的人最多,而且可以说他的弟子当中每一个成就都跟佛一样的有成就,我是指定慧成就的部分,其他事业的不算,这几人虽然在定慧成就的上面都可以与佛齐,但是其他部分不够,所以不能叫做十号具足,你要留意到。

  这个讲到这里要很清楚的声明到,我的意思不是说他们都是十号具足的佛,定慧这样一部分可以达到跟佛一样的成就,但是还没有十号具足,要十号具足必须经过四十一位行法,法身大士的行法历练才有可能,那我们要告诉各位,他的这种成就影响到后人,没有办法建立禅的教学体制,这个也不能怪他,是因为人类都有一个通病,生死轮回。

  【出三界-就要迈向未知的领域】

  什么叫生死轮回?好像这大帽子一戴,那就万事平息了,所谓生死轮回,就是指你只喜欢走在已知的道路上,你不愿去走全新的道路,你只愿意在已知的范围内,你不愿意走出已知的范围外,这句话你要慢慢的去思考,慢慢的去检讨,因为在已知的范围内安全,放心,要迈向未知的话,未知你就不敢了,因为这一脚踏出去会不会翻出去你不知道,这一脚踏出去有没有危险,你不知道,甚至于你看到很清楚,你只要违反这个传统,常规,你就会遭受批判。

  我们在座有很多的乖儿子,乖女儿,我不是批评你,因为你都是在已知的范围内,你不能走出已知的范围,因为从小开始,你只要想走出已知的范围,爸爸妈妈的那条狗链要把你抓回来,你永远走不出,你只要一出去,他就会把你抓回来,那你就一直被训练成是只要迈向未知就马上会被抓回来,那干脆连未知都不要去了,在已知的范围里头,你不一定都成功,

  因为无常继续在已知的范围里面起作用,那你即使迈向未知的话,你也有可能会打破无常的荆棘,那你敢不敢走出已知呢?你不敢,因为在你的潜意识里,已经存在着只有在已知的范围里面你才安心,要迈向未知你已经有恐惧了,所以永远迈不出去,永远,偶尔踏一只脚出去,还有一只脚在已知里面,搞了老半天做抉择,要不要把这只脚也拿出去呢?想一想又还是把那只脚拿回来,这个就是你的勇气。

  我要告诉各位,你想要出三界,那你必须有这个勇气,把另外一只脚,在里面的那一只脚也移出去,敢不敢?讲不出来你看看。你敢一半又拖回去了,其他都不敢。这个就是修行啊,你以为怎么样才是修行?打坐,跑香才是修行啊?骗人的了,你回家你躺着,把两只脚放在沙发上面,把身体放在沙发下面的地毯上,那在那边念南无阿弥陀佛看看,你等一下会发现天龙八部通通跑下来揍你,你念阿弥陀佛是这样念的?当然你绝对不敢了,阿弥陀佛何等神圣,你竟然这样,你假如说三岁小孩这样念你会觉得很可爱,你三十岁以上的人这样念,你就欠揍,为什么不敢?因为那些意识形态把你框住了,你连这么潇洒的动作,潇洒的POSE都摆不出来,你还想要,要怎么解脱?那可能吗?

  【学禅要活泼生命力,尝试未知】

  想想看,那你怎么会自在呢?最美的姿势都拿出不来,你怎么叫自在呀?这就是一个基本的认知,现在要修学要训练,他是要锻炼你打破这些疆界,不要在这个已知的范围里头,那首先你要活泼,活泼你的生命力,活泼你的生命感,你才有可能去做未知的尝试,在已知的范围内不叫尝试了,那已知的只是照做一遍而已。

  你去试试看,我相信有一个你一定可以试的,你要是每天用闹钟把你叫醒的人,你就试着不要用闹钟,你会说那还得了,要睡过头,告诉你,一定要尝试这一点,向自己挑战,即使迟到了,我也甘愿受惩罚,我就是不要被闹钟把我绑死了,可以吧?那我要是五点就吓醒了,那就五点起来,不要再睡,你不要一直睡,睡到六点半才要起来,那你一睡过头,你就不要上班了,然后自己去锻炼自己一个活泼的一个生命力,你要有那个生命感,万一迟到被骂我就罚站,骂完了,谢谢你,你敢吗?你不敢嘛,因为你怕被人家骂,你那个面子就把你害死了,所以我们的生命都消失在面子里面。

  那个面子又是假面具,不是真面子,一辈子我们就这样浪费过去了,现在禅修要你对生命活起来,所以你要先看清楚,怎么样子走出去,这是一个,那么大乘禅法里头的祖师之所以有成就,告诉各位,他其实就这么简单,而这个部分,这个自在不是假设的,不是想当然尔,他只是本来如此而已,你要体会这一点。

  【禅修指导重在用方法到达自在的境界】

  那么每一宗每一派,他在指导这个部分都是在指导那个方法,他不是指导那个境界,他是指导你用什么方法可以到达,我们知道,惠能他所指导的是上上根器的那些人,那么,非上上根器的人应该怎么指导,他没有了。

  那么我们讲了,从中根器以下,一直到下根器的人,我们要指导他们怎么样去自在的这个方法,那惠能以后的人都统统没有,因为所有的禅师都是自己在已知的范围内去摸索,你想想看,那些会成就的人,已经成就的人,也都是从自己开始摸索来的,只是他们有几个特别的条件存在,那几个特别的条件促使他们得到成就,那么当中有一个很重要条件的,就是上师的指导,就是他的老师的指导,那我告诉你,不是每个老师指导这些学习的人,都可以成就,因为他没有方法。

  你要留意到,老师的指导是很需要,但是老师的指导以外,你自己还要具备其他的条件,这一点才麻烦了,要具备什么条件呢,没有人讲得出来,假如要具备的那些条件能够讲的出来的话,那指导的方法就有了,修学禅的方法就会产生了,现在没有啊,所以每一个人不管哪一个区块,藏传的,南传的,跟北传的,这三大区块所有的指导者,都各有一套认知,那就是我们讲的,各出手眼,每个人的手法都不同。现在,我们透过历史上的这些存在的资料里,我们可以把他整理出一套禅行法,修学到达自在境界的方法,可以有一整套,这一套也是我们常跟各位讲的,那就是一个资粮道。

  【禅修的资粮道的三个条件要具足】

  第一个资粮道要有,那么资粮道是什么,我们不像以往所讲的资粮道,列了一大堆,那不是,很简单的三个条件,第一个,人格心理要健康,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的,那这个资粮道不够,你没有办法修行,因为你没办法定位,你在修的都是你的妄想,所以人格要健全,心理要健康,那意思不是说通通要一百分了,五大人格性,每一项最少要七十分以上,保留一些空间可以保持你的特色,通通一百分,通通都三十二相庄严,每一尊都一样了,留有一些你的特色。

  那个佛菩萨才会不一样,像观世音菩萨他就会演变成千处祈求千处应,那个地藏王菩萨他就发呆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永远不要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所以他就有的等,那为什么呢?那就是每一个菩萨的性德,那就是因为那个人格跟心理的部分,大概都已经到达九十分了,我们没有要求各位那么高,七十分就好。

  可是不达七十分的,要先做矫正,三十分以下,先住精神病医院,四五十分先矫正还可以,你说跟精神病医院的人来讲,通通给他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病就会好吗?那么你这个人就叫神经病,他必须要做一个真正的矫正,这是资粮道最重要的部分,不管你讲资粮道要先具备哪些条件,讲的再多,就是这五大人格性的部分。这个具备了。

  那第二个条件,因为你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你了解这个世间,无常,苦空,无我,那你就应该发菩提心,这个时候你的出离心就具足了,这个世间不是不好,不是厌恶,而是我知道就是无常,那么这里面通通都是无常,你有一个不无常,唯一一个不无常的那个叫做无常,所以无常是永恒的,其他都是无常的,那你看破了这个,那你就随缘,现实生活中随缘,有也好,没有也可以,有的话就洗澡,没有的话不要洗澡,有要记得,有要洗澡,没有水就不要洗,我们不是,就是那一种没有水他睡不着,要不然就是那种你叫他洗他也不洗,这个不随缘,你要能够随缘,自在。

  因为,这世间本来无常,有就有,有就马马虎虎,没有,没有也无所谓,可是我们这一点做不到,你要有这一个基本资粮道,那你发菩提心,发出离心就有了,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要摸索,这是很重要的,这就很高档了,这个层次就比前面,这三个资粮道是一个比一个接过来的。

  摸索是什么?是我知道这世间无常,是娑婆世界,有一个十全十美的世界,那个是什么?那你现在你不知道,不知道你要去摸索,再尝试,这世间不对,那不对,对的是什么?我只知道有一个对的,对的在哪里我不知道,像那个未知的领域去摸索,这个才对,要有这三个条件。

  【三段教学法之从摸索中入前行】

  那么当你开始摸索的时候,入前行,开始去找寻空性,所以第一个阶段,假如你还不具足,我们这个阶段的教育叫做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以后,我们进入前行,这个前行就是要证空性,证阿罗汉,你不要以为证阿罗汉就没事了,证阿罗汉以后,大家都坐在桌子上给人家拜,不对啊。

  证空性是什么?证空性以后什么都没了,那就不要证了,要什么都还在,不是什么都没了,你证空性以后,这世间也是一样,台风来还是台风,不是你证空性以后,台风就不会吹到你这边,照样来。

  这个证空性是我们教学的第二个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进入摸索,第二个目标是进入空性,第三个目标就是证空性以后要起妙用,起妙用就是你活的自在,不是活的无奈。

  【娑婆世界的无奈】

  现在我们在娑婆世界是很无奈,怎么无奈呢?就拼命吃,吃最好,吃到最后呢,各种病,好了,再吃,吃来治病,所以很多人就吃得发胖,胖了以后又拼命去瘦身。你很无奈嘛,要吃的特别好,然后又要减肥,那你干脆吃草就好了,又吃的去减肥干嘛,为什么要这样呢,无奈,那你证空性以后自在以后,那自在要起作用啊,给你来一个美丽的人生,这个才是你修学的第一个目标。

  【三段教学法之活出亮丽芬芳】

  证得空性以后,不见得会活出亮丽,活出芬芳,你要知道,证空性以后,为什么还有人还要自杀,那阿罗汉活的不耐烦了,百无聊赖的不知道干什么,想活下去还是要入定,想不活下去那又不知道干什么,干脆死了算了,活出生命的灿烂,这是一个小妙用。

  然后你还要再突破,再突破,突破什么?要建立一个美丽的世界,不但自己要有一个美丽的人生,我更希望这世界每一个众生都活的很灿烂,那这个就难了,所以我告诉各位,自己要成就,三年,我告诉你三年就够。

  【修行要具备的条件】

  那我们为什么不行,因为你前面资粮道没有,师父,我问你已经问五年了,我告诉你,你不止问五年,你最少五百大劫,每次都问师父要怎么开悟,师父说你欠揍啊,给你讲多久了,你还问怎么开悟,因为你前面的资粮道不够,身心人格都不健康,那你要怎么样开悟要怎么样成就啊?

  所以这个有了,发出离心,然后再去摸索,摸索以后,那再教你就很快了,你要具备前面的条件讲后面就快,前面的条件没具足,难讲,光是跟各位说数息法,先看好呼吸再数法,数法结束在随法,随法结束有止法,那你就前面两个,看好呼吸以后开始数进去,1数到10,他一提问题,师父我的随法,我的止法,你欠揍嘛,你数法练好了没?数法都没练,他就随法就止法,你说这样他会成就吗?我告诉你,过去五百三大阿僧祈劫已经浪费掉了,未来呢,还有五百三大阿僧祈劫,他还是要这样,他老是那第一步没有,你老是第二步。

  所以我跟各位讲,你修学一定那个基础那一步一定要弄好,我告诉你,人家不会占你的便宜,你要是,师父,我的数法要怎么数,1到10都这样数,那怎么办?这样对不对?那你就讲那一点就好,你讲那一点,你讲到哪里你的程度到哪里,师父一听就知道,你怕师父不知道,你说师父我的止法,你欠揍啊?你的止法又怎么样,你没有数法哪有止法,这个就是你踏空的地方。

  你还是用惯性,你认为我高人一等,你不要看我,看不起啊,师父,我的段数很高哦,这个不是段数的问题,这个是看真的啦,不是空的啦,你要留意到,这个基础阶段,所以我们讲,几个阶段的教学方式是不一样的,那各位你要进行就从这个基础来,那当然,要进行的部分相当的长,那你要是有那个条件,他当然会压缩过来,会跳过去,不用担心,你现在不要想我就是要压缩的那一个,你要压缩的话就一天48小时打坐,置心一处才有可能,假如你一天没有48小时,你别想,你还是乖乖的,好好的一步一步来,这个是要了解。

  【华严禅-令你获得自在的方法】

  我们现在可以告诉你说禅的教学制度,教学体系可以建立了,那么各位你从传统来看,华严禅的话,那就是自在,令你获得自在的方法,那叫华严禅,那么现在这个令你获得自在的方法呢,我们已经可以制度化跟系统化,这个叫做禅教学体制,当然现在我们要推动这个部分还有一些困难,但是我们尝试都在进行。

  【真实法只有置心一处】

  那也希望各位,你发心在学禅的时候,不要躁进,你每天,假如你是在禅坐的话,就每天写下,你禅修的经验跟过程,假如我们在家众,你回去每个礼拜可以写一次。

  你不要怕你的问题,你提出来,我会跟你作答,这是一个关键的地方,一个关键处,你一定要从最基本的看呼吸,看你的呼吸是怎么样,我才有可能跟你讲,因为这个修行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我讲到这里已经讲太多了,这个是禅的这个基本定义,那我们华严在跟各位谈的禅修的方法也就是从这地方来。

  那么这个教学我们有一个综合的方式,这个是古代修行的一个要领,那我们把所有的无量无边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统归起来,叫做置心一处,所有的法都是方便法,真实的法只有一个就是置心一处,你置心一处的处越小,那你成就越快,成就越大,你置心一处的处越大,那你成就越慢,成就越小,就这么简单而已。

  现在看你置心一处在哪里,禅修啊,只要讲到修法,不管禅法,净土密法,都一样,我们告诉你就是置心一处,念佛,佛号是你的置心一处的处所,你要把那个处找到,参禅,你是参话头也好,念佛是谁也好,拖死尸是谁也好,或者在数息,或者白骨观都好,那就是一处,你不要换来换去,一换的话就表示你的那个处的范围很大,就变成这样子,所以你先把这个要领抓好,置心一处,要做什么?使心不乱,心就安在那一处了。

  【修行真功夫-让心王安住宝座】

  那你有没有心啊?你找到心没,常常有很多同修这样问了,那我1数到十,数到3就不知道哪里去了,因为你没有心,所以你数1,数2,数3,然后就不知道哪里了,你心不见了,那这个都不算,你一定要找到心,找到处,然后让心跟处合一,使心不乱,心跟处要合一,合一以后,那他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思议的效果,那等你合一在讲,这个效果不要听太多,听太多你的心都跑到那个效果里面去了,你的心没有办法安住在那一处。

  那假如心跑掉怎么办呢?他真的修行功夫就在这里,心会被妄想俘虏,那你要从俘虏那边再把心抢救回来,在那个处上面,换句话说这个心就要坐在他的那一处,就是宝座上,不能离开,你要这样看住他,心叫心王,坐在王的宝座上,他常常跑掉,你要赶快把他抓回来,那这个就是修行了,就这么简单一件事,现在问题就是,第一个找不到心,第二个找到心王找不到宝座,所以不知道摆哪里,所以国王就在那边跑来跑去,累死了,留意到啊,心就好像国王一样,宝座就是他的国土,当这个心王到处跑的时候,你这个国家,你这个色身,身心就劳碌。

  问题是你的劳碌方法又不对,又一直在已知的范围里头,生生死死,生死轮回,所以无有是处,你必须先降伏心王,安住宝座那一处,然后就无事不办,你假如置心一处没有办法降伏心王,也找不到地方的话,那就无有是处。

  那你要怎么做,就这么四句话,置心一处使心不乱,若心他缘,摄心令返,就这么简单,那整个工程,一个人要完成到这个地方,那我告诉各位,最快的半年,最慢的从古到现在,,尽未来际继续努力。不是几十年的问题而已,我想在座各位,从修行以来,已经不知道多久了,已经忘了,还在修,就是因为抓不到这个要领,这个是我们在跟各位谈禅修的时候,你所要进入的一个领域,那么华严里,在指导各位从事这种行法的时候,他的本身有很多非常美好的地方,当然华严经不止是禅而已,禅只是其中之一,一个行法,那我们这一会,主要跟各位谈的也是这个部分,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我再跟各位谈这个行法进行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可以注意到的一些状态。

  华严禅行法之

  《华严六科-华严禅行法》第二集

  海云继梦和上

  禅定、禅修、参禅与生命观境

  【学佛要从基础开始】

  刚才,干部们跟各位宣布了很多事情,有件事情我们要跟各位补充一下,我们这个普观师还有让之法师,从新年度开始,要开始跟各位讲经,他讲的是会比较详细的,尤其是资料性的东西会比较多。

  那么我在讲的,有一些基本的东西,都已经把你转化,而且不用佛教的属于来跟你讲,所以各位听起来好像懂,其实又好像都跟佛教都无关,那么这一些基础的工程,我请两位来做补充,包括历史上,包括文化上的一些术语跟条件,那么他们会以他们的专长,来跟各位来结缘,那我也希望,尤其是懒得看书的同修们,你就更应该来听这些基础的课程。

  他们讲的会比较详细,乃至于这些问讯,合掌,顶礼,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进行,那你要了解,这些都是人为的没有错,但是,为什么你要去了解他,要不然,你不知道今天的佛教是怎么架构的,乃至于未来的佛教他要怎么推动,我们不但在修法,我们更要弘法,不但要弘法,更要宣传,这里面有些是我们的本分事,大家都想要修法,可是你都不知道怎么修,莽莽撞撞的,总是很期望赶快有成就,那我告诉你成就是有可能,可能,百分之一,万分之一,还是几千万分之一,你都不知道,那都有可能,但是呢,你能不能够把这个几千万分之一的概率提前到二分之一,那这个就是基础的问题了。

  所以我们刚才跟各位提到资粮道的部分,要如何去架构,去建设,那必须从基础上来,因为我一直讲到这里来,假如我要再跟各位讲什么叫三皈依,那只有在你皈依的时候才讲,皈依要干什么?今年犯太岁,佛祖实在很忙,你要犯太岁他就要忙翻了。这个是希望各位真的能够从基础上来学习,那么也希望给他们一个机会,我们第二波的这些讲经不止他们两位,还有众海师,众乐师,众会师,他们现在正在严整旗鼓,准备要杀出来了,希望各位看着猛龙过江,这是一个我们期待已久的部分了。

  【佛教禅跟外道禅的不同】

  现在要再跟各位谈的这个部分,我想禅修以后有一些状况,我们要跟各位谈说,这个佛教的禅跟外道的禅有什么不同。

  刚开始学禅或者任何的行法,只要跟你相应,那都会产生一种统称为叫做舒服禅,一打坐就很舒服,很舒服你就很高兴。

  那么现在有一些新兴的宗教,包括印度,印度比较好一点,因为他比较有实修的部分,台湾,大陆,日本韩国,这一些区域所产生的新兴宗教,那根本就不是在教你禅修,他是叫你享受那一份舒服禅,也就是打坐以后会有很舒服的感觉,你喜欢的那一种感受,我们把它统称为舒服禅,那么什么功啊,大功小功啊,那个什么法,大法小法很多,台湾因为宗教自由,所以胡来乱来的很多,你不能够说他错,因为是宗教自由,你说他错,是你犯法,所以他们都没错,这个就麻烦了。

  【舒服禅的机理】

  舒服禅所有打坐的人他必然会有的一种反应, 也就是平常你用大脑,大脑指挥着你,因为你用大脑,大脑逐渐的就由豆花变成豆腐,然后由豆腐变成豆干,他逐渐的就会一直硬化僵化,那这个时候,你的生命你的身体,其实就已经绷的很紧,那么这一打坐因为什么都不做,只有坐下来而已,在坐下来你会放松你的神经系统,你大脑里头的内分泌会开始产生回流现象,那这个时候你当然会感觉很清楚,很轻松。

  可能见到光,可能听到天音乐,可能闻到异香扑鼻,那有些没有缘的人士他不是见到光,前面一团黑,听到神哭鬼号,那么闻到臭味,他是吓都吓死了,其实这个也是舒服禅的一部分,在刚开始所起的作用都会有,那么这些呢,你也不必恐惧也不必欢喜。

  所以,因为你现在所产生的反应,过一段时间就好了,那么你假如是以这种心态不去在意他,他很快就会过去,你会进入开始要修行的那个领域,那你要是很在意他,那种好的感觉或者怕那种不好的感觉,那你就完了,怕的话你的恐惧心会起恐惧魔,那么喜欢会起欢喜魔,欢喜魔就是你会一直反复的去训练那个舒服的感觉,那训练多的话那就很快了,快要神经了,不是快要神通了。

  你会觉得说我可能会怎么样怎样,那就很快,会发神经,久了就会起乩,这个是舒服禅产生执着以后产生的现象,假如你的人格是很健全的话,那还好,你会把它转化掉,一坐下来,放下身心世界,感受一点舒服,也无不可,但是身心假如不健康的话,那你一定会走入岔路,那就旁门左道。

  这是我们在做任何修学,不止禅修,持咒修密法,都会有这种情况,念佛的也会有,就是这种现象,因为念佛比较单纯,他只是念佛,想要天天想死,想要往生,所以,即使有发生事情,都比较单纯。

  那修密的话就比较麻烦,密因为带有一种神秘色彩,天天都妄想跟本尊相应,等一下单身修,双身修,三身修,结果都不知道怎么修了,修到头壳坏去了,就是这样子的情况,因为他带有神秘感,会驱动他一直往旁门左道走。

  禅法也是一样,因为坐在那里胡思乱想,本来是想说很舒服,本来想说会放光,后来放光放光你好像一直长出什么来,然后这里就一只角,今天一直角,明天两只角,到最后就变四只脚,地上跑的那个四只脚,这个就是你妄想,这个都是指导有误所产生的一种偏差。

  那现在我们要告诉各位的就是,你开始把这两个部分扫除掉,你进入了真正的修行以后,那我们有两个部分给各位提醒的,就是一个叫外道禅,不是旁门左道,他修的不是要了生死出三界的,他禅定功夫会一直一直往上走。

  【禅修的过程】

  那我们简单的跟各位讲,修行的这种过程,现在我讲的是禅坐的这种通修部分,他不是那个真正的参禅数息的那一条,我们是讲通修的部分。

  一个人静下来,坐下来,两腿一盘,开始数息以后,这个时候,我们叫做初住,色身还是血脉喷张的这种状况,这个叫初住,你要先降伏他静下来。

  然后,第二个阶段叫细住,比较微细了,心情比较稳定了,降伏下来了。

  那么第三个呢,你就进入所谓的欲界定,欲界定也就是你会一直想着某些东西,想着某些东西,你会想,你会很专注,这个叫做欲界定,因为那个欲望在起作用,你被锁住了,到这个地方都不算做真正的修行。

  从这个地方开始,你会进入禅修的领域,这个叫做未到定,还没到定,欲界定,譬如你在想,恩,我等一下回去要买什么买什么,一直买,买五花肉啦买什么不见天,买什么鱼啦,还有再买什么酱啊,你想一堆,都想的很专注,因为坐下来刚好,你自己的心像个白板,要想那件事,白板笔一直写下去,写的都很清楚,这是一种状况。这个叫欲界定。

  因为你依于那个欲望在起作用,这个大家都有经验,因为你很会用心,都是用这种心,这个不叫定,那你必须去把他抛弃掉,开始不想东西了,不想东西了就叫做开始进入未到定。

  那么这个未到定我们就开始有技巧在训练你,就是数息开始了,你看好你的呼吸,然后数1-10,按照你呼吸的那个循环状况开始进入,这个叫做未到定,从未到定到真正禅定开始,你的色身就会有种种变化,也就是数息法从数法开始,你就会身心都有变化,色身有变化。

  【引发妄念的根源】

  那么我们简单的跟各位讲就是心理的变化所引起的妄想那有四种,那么因为物理的变化所引起的妄想,譬如说这样做久了,脚会酸会痛,压住,你就嫌说这小腿的肌肉太大,假如小腿肌肉没有就不会,坐久了以后为什么这个膝盖痛,哪里会痛,哪里会酸,哪里会麻,坐一坐这个后面哪里会痒,像有蚂蚁在跑,这个就是物理现象所引发的妄想,你必须要不理他,要不理他就会痛,会痛就表示你一直理他,你觉得越痛就越理他,你越不理他就越不痛,你自己去试试看。

  第三个是生理上的妄想,生理上是你坐久了以后,你会这样抖一下,然后,恩,哪里怎么样,都没有怎么会抖一下,要不然突然间会听到爆炸声,要不然会看到光,要不然,哇,闻到好香的味道,这是什么境界啊?这个都是妄想,这是生理所引发的妄想,这个不是什么境界了,是生理现象所引发的妄想,包括气动等等都是,那你必须不理他,不理他怎么,就再回到你的息上来,数息法的息上来,还是1到10,10到1这样数,就认真数就对了,其他你不要管,这个就是那个过程会产生的几个妄想。

  第四个是社会现象,就是我们制度所引发的妄想,在禅堂坐,等一下又打板又行起来,在家里坐,又叫吃饭了,睡觉了,这个都是社会现象,外来的引发你的,那你要不要理他,要理他呢,那禅坐不下去,不理他呢,人家说你怎么啦,你自己要去摆平这些,心理的物理的,生理的,还有社会的,这种种现象会引发你的妄想,你必须不理他。

  那么最重要的,一般来跟各位谈的,是生理现象所引发的妄想,心理现象是本来你要除掉的,你要看的懂,这里我们讲太多,不再讲了,物理现象你也知道,必须要克服他,那会痛啊,会酸啊,会麻会痒,有时候你在打坐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的状况,今天天气很好,为什么一直冷起来,那是生理所引发的妄想,你会产生恐惧,有时候身体怎么坐下去怎么好重好重,有时候全身好像洗澡肥皂一样,滑滑的,其实你根本都没动,你怎么知道滑滑的,可是你感觉的到,那个都是生理现象所引发的妄想。那么这个部分,最容易干扰大家,那你必须克服他。

  【进入初禅定】

  现在要跟大家谈的是,这些妄想全部克服以后,你会进入禅定,这个叫初禅定,我们叫做四禅八定以后,真正的禅修部分,第一个进入的领域叫做离欲,离开欲望,那么传统是叫离生喜乐地,我是认为说离欲喜乐地比较好,那你看用哪个词都可以,就是说,不再沿着这些欲望来产生喜乐的,你欲界定是在欲望里头,现在是离开欲望而产生喜乐的,这个就是离欲或离生喜乐地。

  那么把这个欲望抛开以后是一个很粗略的喜乐,这个是色身的喜乐是很欢喜,当然比起欲界他是很喜乐的,可是这个还是很粗的。

  【二禅定的现象】

  那么再努力呢,他会到达定生喜乐地,也就是你入定他会放光。台湾有位法师他很会放光,叫常照老法师,他走的时候已经九十几岁了,不是现在这个,这个还没往生,你不要诅咒他,现在正在讲经的这个常照法师跟那个常照法师没关系,那个常照法师他就会放光,他一入定就会放光,我初中的时候看他放光过,他就是在这个领域里。

  到达二禅定的时候,所以会放光没什么了不起,只是二禅定而已,你不要以为那有多高明,但是,比起我们没禅定的,他已经很高明了,但是在这个时候,你不要以为这有多高的成就,所以他的不幸就在于他的一群弟子们都喜欢叫他放光,而且他就用放光来度众生,也度了不少人,这叫做定生喜乐地,入禅定会放光叫定生喜乐地。

  【三禅定的妙乐】

  那么第三禅,就是超过这个地方,就是他不再放光了,因为定生喜乐地是比离生喜乐地高一点,但是这个喜乐还很粗,三禅就是离喜,喜也不要了,这个叫妙乐地,这个妙乐的意思是这个喜悦很微细。

  那么在有形象的时候,我们有形象的这个色身最高的喜乐是三禅,三禅定是真正喜乐的地方,所以叫妙乐,他连喜都离开了。

  因为这里面当然也牵涉到你这个眼耳鼻舌身意的使用状况,那么一禅一禅他的这个六根越用越少,其实是五根,因为意根都还在用,还在用意根。

  所以三禅,这里面我也都记不太清楚了,这个初禅二禅三禅,这个是一个什么风灾,什么火灾水灾,劫火起时,一直烧一直烧,风灾吹到哪里,水灾淹到哪里,好像是水灾淹到初禅天,火灾烧到二禅天,风灾吹到三禅天,可见你只要有欲望,有喜乐,那三灾还是能到。

  【四禅舍念清净地】

  那么四禅叫舍念清净地,因为他无念,无念的时候,劫的灾难到不了,不会到,所以四禅就没有三禅以下的灾难,世界毁坏的时候,四禅以上不毁,所以只毁到三禅,那很多人就喜欢修到四禅,叫舍念清净地。

  舍念清净地其实是一点喜乐都没有,他连那最微细的喜也抛弃了,所以叫舍念,这个舍念的意思就是舍那个享受乐的念头。

  那我们世间人常讲,我们奋斗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享受,不享受奋斗什么,人生就要享受才有意义,去死好了,他就是要享受,修行来到三禅以后就不享受了,四禅不享受。

  三禅是很微细的,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地方我们没有办法跟凡夫来解释,因为凡夫的意思就是人生的价值跟意义就是要享受,你不享受我干嘛?修行的目的看能不能享受,修行以后还不享受,还干什么?这个就是一地一地一直上来。

  【四空定】

  超过这个部分叫四空定,四空定那就是四禅八定后面的四个叫四空定,我们就不讲了,我们现在主要是跟各位谈这个部分,一般禅修会从这个地方一直来,假如各位有接触这个南方小乘禅的话,很多会告诉你,修行到几禅到几禅定,那我告诉你,不要去在意这些禅定,进入禅定的部分那是外道禅,并不是说佛教徒不可以修,不是这个意思,我是劝各位,眼前你不要浪费生命来修四禅定。

  【什么是四果地】

  我想你主要修的是修四果地,不是四禅定,这个四果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四果叫阿罗汉果。

  大家比较清楚,初果叫须陀洹,二果叫斯陀含,三果叫阿那含,四果叫阿罗汉,这个名字都很不好念,因为是印度话,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这个含的意思,须陀洹的洹与含的意思是一样,都表示果的意思,有成就的意思。

  那么,阿的意思是表示无,表示最高的意思,这个只要证得初果,那么,他七次天上人间来往,你自己就证阿罗汉,就出三界了,那斯陀含是指天上人间一次来往证阿罗汉,所以叫一来往,阿那含是到五不还天,到那个四禅天上面还有一禅,叫做五不还天就是去天上成阿罗汉,所以也是阿字,表示很殊胜,阿罗汉的意思是当下成就阿罗汉。在我们这里成阿罗汉的,

  那我们当然希望你在这里成阿罗汉,你不要一直想说到天上去成阿罗汉,到天上去成阿罗汉就有点要往生极乐的意思一样,那你要往生的人,最好也是到三果以后再往生极乐,现在这个问题在这个地方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你从四禅的,要进入四禅的禅定,那个初禅定那边,你就可以转过来,进入须陀洹果,准备出三界了。而且很快可以证得阿罗汉出三界,这是我们要告诉各位真正佛法修行的地方。

  【证果一定要修行】

  那么有很多人认为说我只要开智慧就好,有慧就好,不要修这个,修这个多麻烦,哎呦我的脚熬起来又痛,不熬又不能证阿罗汉,如果要折又会痛,我看你还是先证哎呦,痛,然后再去证阿罗汉,那个不能免,一定要修定才叫修行。

  假如不修定的话只叫学佛,学佛可能会知道了生死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办法了生死,告诉各位,学佛,你假如认为我学佛我通达我就开智慧,那我告诉你,那个不叫开智慧,那个叫做知道了,世间法讲的知道了,你不要把知道了当做佛法讲开悟的开智慧,完全无关,要讲佛法当中的开智慧,他是要经过修行以后才能开悟。

  那你所知道的那个知道了,就把他解释为开悟,那是完全错误,这个是你在比喻上的一种误解,简单的讲,是你想当然尔,你自己想的,知道不等于开悟,知道等于开悟的悟是耽误的误,绝对不是竖心旁那个悟,是指耽误的误,言字旁的那个误,因为你以为知道就是成就就是耽误了,当下你就耽误了。

  他会使你没有办法去修定,定是一定要修,而在修定的过程当中,你才能够产生身心的变化,那个改造是绝对需要的。

  【佛法跟外道的差别】

  现在我们要跟各位讲佛法跟外道之间的差别从这里开始,你会到初禅转化出三界也可以,你到二禅,三禅四禅转化来出三界也可以,但是我们告诉你,你可以先出三界,然后闲着无聊,再回来修二禅三禅没有关系。因为你假如现在我们所知道的,跟你讲你所知道的,不止是我讲的这个部分。

  因为你在初禅里头,你可能会去锻炼你的神通,他可以有很多神通,二禅有二禅的神通,三禅有三禅的神通,那当你搞很多神通的时候,我告诉你,你根本没有办法去出三界,你没有办法了生死,你没有办法证阿罗汉,因为这是两条不同的路。

  你既然往东走,就不肯能往西走,你想想看,你说我等于修了神通,度了很多众生以后,我再来了生死,我看是你讲的。

  我们有一个同修,两年前还跟各位一样,坐在这里,我在跟他讲叫他不要神通,他说师父不错耶,师父当然是不错,他能通,他什么知道过去了,知道未来了,我说你不要再讲了,再讲了没完没了,他说师父,我跟你讲真的,我说你干脆讲讲我前辈子是什么,他说你的就看不出来,我说你去死啊,你看别人都看的出来,看我就看不出来?哪有那回事?

  他就是喜欢这样讲,因为有一点通,那个通就很麻烦了,通到最后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躲到哪里去,人家都找他,又大嘴巴,我要到哪里去,我要到哪里去,只要他说要到哪里去,那边的人就通通找到他,即使他到国外的城市去,也一样,那边一堆人都等着他,因为他会通,你何苦那么业啊?然后我说你通了赚多少钱?他说我们这个才不赚钱,又不赚钱又会通,你不是多余的嘛。

  会啊,修习禅定以后就容易有这种情况,而且我们告诉你这样所修习来的禅定,往往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你想要有神通,我先警告各位,不是神通假,是你可能会踏到陷阱里头去,不是神通而是神经,那两个字很像,你没有念好,你就跑到神经里面去了,所以我们还是要跟各位讲,你要看清楚,这个是从教上面跟各位讲,你宗你才有办法行。

  就告诉你说,外道禅可以这样修,我们知道很清楚,这样修起来会有很多的神通,名誉,奇迹都有可能,那是讲真修行的部分,那你要是弄错的话,变神经了,那谁跟你负责,师父只能跟你说你走火入魔了,学了老半天师父说我走火入魔了,师父不负责任,因为修外道的师父是不跟你负责任的。

  因为修这个外道他有一个特色,他会压缩自己,扭曲自己,然后去获得那所谓的特异功能,神通是我们传统的讲法,其实现在的话是叫特异功能,那我请问你,学特异功能是要干什么?没有用啊,那你为什么要去学特异功能呢?你要学特异功能就学特异功能,跟禅修没有关系,跟佛法没有关系。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你要进入佛门中来学禅定的话,那就不要走上特异功能这条路,我们要走的是要迈向未知,走向生命那未知的领域,去达到生命的最高峰,你要懂得这是我们的目标,所以你现在从已知的范围走出去,这个是关键。

  【从未到定到初禅定】

  那么现在你到达,我们现在跟你讲的是从未到定到初禅定之间,你要去修的就是,用数息法来讲,数法随法止法,在这个过程里头,你会使你自己产生身心两方面的变化。

  身体的变化分八大类,因为身根触尘,所以我们叫八触,心理的变化分十大类,叫十功德,因为他会越来越舒服的那种感觉,这个叫功德,那么身心两方面都可以到达止于至善的地步,他会一直转化,这个转化的过程。

  我们很简单的讲,旧有的语言是欲界四大的微细转变成色界四大的微细,这个叫八触十功德,我们简称触功德,这个欲界四大的微细就是欲界这个色身的细胞转变成色界四大的细胞,这个很简单,他讲微细,以前不叫细胞叫微细,那个细胞从欲界的细胞转变成色界的细胞。

  那你就知道,看过孙悟空的电影,牛魔王为什么要吃唐三藏的肉,因为唐三藏的肉是色界细胞,不是我们这个欲界的细胞,我们欲界的肉跟人家色界的肉不一样,那吃的感觉怎么样我不知道,听说吃一块唐三藏的肉,功力增加一千年,不过他的肉好像从来没有被啃过,那些牛魔王,那些蜘蛛精大概功力都没增加,那就是这个。

  禅坐的时候,生命转变的状况,所以我们跟各位讲,你禅修,你的生命,包括你的命运,百分之百都能改变,你不要怕你有病,你只要用功修行,百分之百通通把你改,看你要不要用功,你看是病死好还是痛死好,这两腿一折,放在这里,哇痛死了,痛死的时候,你又想着宁可病死也不要痛死,那你就去病死吧,你不用担心,这个你可以调整,你不能双盘可以单盘,不能单盘可以金刚坐,但你现在的重点在摄心,置心一处。

  【置心一处,降伏其心】

  但是叫你置心在数息上,你就是不行,这个脚一痛起来,马上置心在痛处,一痒起来马上置心在痒处,那你完了,你一定要回到鼻息这个地方来,不管什么状况,就回到这里来,这一个方法你要去训练,告诉各位,这是很简单的一个方法,谁都做得到。你不要欲望太多。

  只要外面有什么状况就回到你那一处来,你有处,那我们不限制,你无处,那我就跟你讲在风门,风门不是鼻孔,鼻孔这两孔你会跑来跑去,在风门,两个鼻孔之间的这一个地方,你就摆在那里,注意力专注在那里,妄想一起,记得把心就抓回来在这里,心现在是什么你现在不知道,那我们就叫注意力好了,注意力摆在这里,透过这一点克服一切困难,你的生命就开始改变。

  跟你讲是真的,你不要罔听,师父罔说我就罔听,这是真的,尤其有病苦的人你更要这样去训练,就算我骗你好了,你结界53天试试看嘛,又没有叫你包红包,你不要割一刀,你为什么不去试一下?你先置心一处,你先去训练。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很多问题,不要紧,那我们再来讨论。好好的去做这一种锻炼。那么你到了,透过数法,到随法,到止法,大概你这个身心转变就开始起作用了,你只有做了以后才知道,不做光讲你也没用。

  【止住妄想以后】

  当生命开始转变,真的止住妄想的时候,你会产生喜乐,那定慧喜乐会产生,但是最重要一点就是心一境性,

  这个是要进入初禅的五种功德会产生,但是你现在只要抓住一个,心一境性,就是心跟境合一的,就置心一处,心境合一的那一部分抓住就好,其他喜乐定慧你都不要管,然后把心一直安住在那个地方,你不要管其他的,他会有那个情境出现,你不要管他,你还是在那一点上,这个地方就是决定你要往神通走,还是要往出三界走。

  【修行的两个关键处】

  现在,到这个地方,这是整个修行生命改造的一个总关键。注意,这里有两点,第一个,你置心一处的那个一定要去锻炼。

  我跟你讲没用,因为你进去以后你才会知道,哦,原来头发理掉,洗头的滋味是这样,你一定要下这个大海里头去感受,你不下这个大海里,那你完全感受不到,那个心跑掉抓回来,心跑掉抓回来是一项大工程,是每个人你自己考验你自己要怎么超凡入圣的地方,这是第一步。

  就等于刚才讲的,右脚跨出去了,再来就是你到这个定,这个止住妄想以后,你那个意,那个潜在意识里他会把你再往前推,你这个喜悦有,你要再往上,要产生再往上的情况,那就判断你,要把左脚拉出去还是把右脚拉进来的时候,过了,就在这个地方,当你往四禅八定走的时候,就把右脚拉进来了,当你要往四果成就的时候,你就把左脚拉出去了,关键就在这里,所以这个地方自己要分辨。

  这个我只能够说,你到这个地方我才能够跟你讲,现在只能跟你讲这个原则,你到底要出三界呢?还是要到大禅定,四禅八定是大禅定,你可以继续往这边走,而这一条路很明显,你自己可以感受到。

  所以,修南传禅定的人 ,那四禅八定的很多,而且也很多人这样子,沾沾自喜,我到初禅,我到二禅,我到三禅,师兄你是几禅,他问到我,我都说很惨,不是我惨,是你惨,因为你到几禅去,大概就没有办法到几果去,那个师父教你到几禅去的时候,绝对不会教你到几果去的,教你到几果去的师父,他会不让你去到几禅那里,你去留意看看,这个你一定要分辨清楚。

  今天,你不是跟我学,那我可以不付责任,你要来这里修学,那这一点我必须跟你讲清楚,那你到了这个时候,就是你自己用功到这样的一个程度,是到哪里呢?那师父要跟你负这个责任。

  你说师父,我现在要往禅定走呢,还是往阿罗汉走呢,那师父要告诉你你要怎么走,我要告诉各位的是,很多指导者在这里分不清楚,往禅定怎么走,往阿罗汉怎么走,没有办法跟你分别,那这个时候,那你就自求多福。

  你最好是像古大德一样,回家好好用功,我们告诉你这个时候,你就要往阿罗汉走,阿罗汉走怎么走呢,现在关键在这里,现在要教你的是把左脚拿出去跟着右脚走,刚才第一个置心一处是先把右脚跨出去了,现在到这个时候是先把右脚收回来还是把左脚拉回来的问题了,现在要告诉你的是怎么把左脚拉出去了。

  【禅定与舍掉六根】

  因为在这个时候,你从定慧跟喜乐来看的话,他本身修行到这个时候,他第一个就是鼻根跟舌根首先舍下,原来你在禅坐的时候,那么有光有香,有天音乐,现在第一个就要把鼻根的天香舍掉,舌根,饮食你会舍掉,现在台湾就很多这种情况,他有没有修禅定不知道,修到最后都是吃那个,那个不用讲了,他一定要吃一个很特别的,这个就是他选择的是舌根跟鼻根的部分。

  我们要告诉各位这个部分舍掉以后,再来就舍耳根,眼根耳根,还有身根,要先舍掉了,再舍掉就进入二禅了,所以他会很具体的看到,色身的变化,然后从这个地方越舍,越少越好。

  所以到了三禅定的时候,他存在只有意根的喜乐在起作用,意根喜乐作用的粗细,他再把这个部分舍掉就进入到四禅了,你去留意到,由喜乐的粗转细,而五根不起作用,那这个是三禅天的部分。

  把那个喜乐的喜的微细也除掉,喜乐都没了,剩下来得就是舍念清净地,第四禅天,那你想想看,到了这个地方以后,你大概就上去下不来了,因为那个境界非常的特殊,那我们要的是另一条路,所以在这个地方带有一点喜乐,定慧的时候,你不要去在意他,这个只证明说你已经真的止住妄想,欲界的妄想可以舍离了。

  这个时候,你开始要让他产生生命的境界,那个生命的境界不是你用大脑去推的,他自然会现前,你在止住妄想的那个时候,你只要止住妄想就好,其他你不要管,但是有一个地方你要注意,鼻息你要照顾到。

  【积极处众生界】

  为什么我们跟各位讲说,息出息入的长短冷热,粗细,你要很清楚,避免枯木禅,这个地方假如不留意,你就会变成枯木禅,那你会留意,就是说在禅定中你会留意他。

  而且,在生活中就是不坐禅的时候呢,你会积极的去跟众生接触,假如你变成枯木禅的时候,在生活中你讨厌跟人家接触,这个是很麻烦的事,那你就变野狐禅,你会成天在那边打坐,什么也不管,成天都坐在哪里,因为你到外面去很讨厌,尤其那个人的味道跟那个猪的味道差不多。

  你没有到禅定你不知道,你一止住妄想你就知道,人的味道还是很讨厌的,你家里有养狗你还会知道,你还会种种香水跟他喷,假如不喷,你去养那个大狗看看,人的味道其实跟他是一样,因为我们大家都是人,混在一起,闻不出来,那么你一修行的话你会知道,哎呀,这个人的味道真不好,就好像我们到猪寮的那个味道一样,你就会不喜欢跟他相处了,这个问题就在这里。

  但是我们现在要告诉各位,你要跟众生相处,那要怎么相处,你对息入息出要很清楚,从这个地方走出来,就是一个岔路右转左转的问题,你要左转就是四禅八定,现在要你右转,你要走四果的这个部分,这是第一个,你要留意,开始像右转了,这是第一个。

  【用经文来推动生命观境】

  第二个,还有一个地方,你要一直守住,止住妄想的这种情况,那么,这个生命的推力会继续把他往前进,因为你转了嘛,他还是向右转过去了,但还有一个东西,就是经教你要精,一直进行,读经很重要,你什么都不管,即使是一部心经也好,一部弥陀经也好,当然最好是华严经,你要想让生命多彩多姿,那么华严经这个经本。

  我们为什么叫经,他就是会跟一般的书不一样,书里头有很多杂质,经里头没有杂质,这一部经我们假设把他摊开,古代来讲叫一卷,摊开一卷,那文字很多意义也很多,事实上告诉各位,你在诵经的时候不要去了解意义,应该来讲,光是诵经修行他是一个法门。

  你在诵经的时候,要有一点像那个压缩一样,把他这样的一个境界压缩成你一眼罩得住的那种境界,所以在读经的时候,不是你了解多少,因为经本的意义你根本不会了解,你不要看很多注解,听很多师父讲,那不听还清楚,越听越不清楚,你就直诵,直诵的意思就是每一句每一句都很清楚,这样念过去就好。

  然后你在打坐的时候,他那个他会压缩起来,经文里头的意义,他压缩起来会变成你生命的东西,变成你的生命因素,变成你的生命因素啊。

  当你在定中,现在转过来,变成正确方向的时候,你继续再往前走,他会推你往前走,因此你生命中的境界他自然会现前,那你自己可能会这样想,我很想做什么,很想做什么是你的愿力,或者我很不想做什么,那也是你的愿力,你很想做就等于发愿,你很不想做其实是一种忏悔。

  所以大乘佛法,他一直要你发愿或忏悔就是这样,而那个发愿、忏悔不是你念给佛听的那一段,是你生命中有什么,忏悔是一种生命反省跟检讨,你自己有没有在反省检讨,要不然忏悔文你念再多都没用,那忏悔文念一遍就好像烧一张金银纸一样,你说没功用?有啊,怎么没用功,造成污染怎么没功用,你要是真的反省了,你说,哎呦,我这个不对啊,这样子不好,那这个就在忏悔了,那这个时候是真忏悔,所以当你有这样的情况在运作的时候,其实他在你的生命里头,其实他都在起作用。

  那你一入禅定的时候,你一入定的时候,他拿来你生命中所作的调整,那就很快,你会发觉,我们在动的这个部分其实跟你生命中的这一种开关,你在禅定中是个开关,他在那边一调整,那个生命境界啪就展开了,你平常在运作的就等于在那个资粮道一样,你把那个引线带进来,你一入禅定它,它开关就把你开了,所以你平常的功夫要做好,在生活中多跟众生相处。

  我们鼓励各位跟众生相处的意思是,你能够通达人性,通达人性以后你自己好忏悔,反省检讨,你好发愿,那么因为有这些资粮,再加上经典的资粮,那回过头来你一打坐以后,一入定,到那个清净,开关就帮你开了。所以这个时候,生命的观境,那个生命的境界,他就现前了。

  这一个现前其实他还有一个要领,你每一次去,进到那里,自己要能够去掌握的到,要去掌握他,这个就是你要训练的地方,这个训练起来,那比四禅八定那更舒服,四禅八定是可以进到那个里面去,没有错,可是他有依,所以他还在三界内,那我们走到这边来,他无依,你要注意,无依哦,你只是生活中跟大家相处,诵诵经而已,你不是依那个喜乐来决定的,你是在生命中把那个资粮道浓缩进来,在你的生命中往前推动,是用这个方法叫你出三界。

  【四果位的修行】

  那这里面他四果是怎么来的,我跟各位讲,你转过来的时候就是初果,当你决定我来到这个地方,我要走这条路,初果七次天上人间,他只有天上,他不会到三恶道去,七次不一定五六七的七,在天上人间你要走几次都可以,因为你已经走到正确的方向,不可能到三恶道去,那你就自然会成就,不管走几次。

  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很多这一种阿罗汉,还没有成熟的阿罗汉,应该来讲,初果是还没有成熟的阿罗汉,很多,那么我们看到最有名的例子,最典型的,那就是广钦老和尚,他是直接成就四果阿罗汉的,他这个阿罗汉怎么成就的,就是来自于天上人间的因缘,他这辈子来这里,你看谁教他?他自己成就的,他有没有修行呢?好像也有一个修行的底子在,一定现出家相证阿罗汉,这个很殊胜了。

  你说我就很懒,很懒不要紧,你就转弯就好,很懒就到这里,证须陀洹果就好了,其他你不要管了, 那个车子自动会走到目的地,到最后你就会像六祖慧能或者广钦老和尚,他也不必读书,他就证阿罗汉去了,像我们读很多书,我们不是阿罗汉了,我们很障道,这些知识会障碍我们。

  你要知道,这个初果是很重要的地方,很重要,二果是天上人间一来往,他的意思就是我不但转过来,我要猛加油门,然后让他自己冲到底,这个是二果,但是你转过来没加油门,这是初果,三果就连加两次油,等于是这种状况,四果就开到底了,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各位在这个地方抓住那个要领,你怎么样转过来,转到四果修行的这个地方,这个对我们任何行者来讲,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

  【华严禅与天台禅】

  我们在跟各位讲,禅修,各位怎么修啊?所以我们刚开始为什么叫你从数息下来,在数息之前为什么运动,跑香,然后叫你坐下来,就是透过初住,细住,欲界定,然后从未到定开始数息法,数法,随法,止法,就好了。

  我们不跟你讲后面观还净,因为你不一定要进入初禅定,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是华严禅跟天台禅不同的地方,天台禅告诉你六妙,小止观六妙门,他就是数随止观还净,数随止怎么来的,是天台所指导的,我们告诉你只要数法学好,你数法会自然进入到随法,随法会自然进入到止法。

  那么我们要告诉你最重要的那一点就是把数法学好,到止法的时候,记住守住,那个置心一处完成,那你生命观境就现前,那个当下你就出三界了。

  那你说出三界有哪里不同,我告诉你,还是走路有声音,不会是透明的,你不要说我既然出三界了,走路是不是要离地三寸,那是只有那个才会离地三寸,不会啦,你踩到蚂蚁他也会死掉,这就是行法中的一个殊胜处,你不要一直以为说,我们佛法又怎么样,又怎么样,没有怎么样,佛法是让你在人生的旅途当中,幸福自在。

  华严禅行法之

  《华严六科-华严禅行法》第三集

  海云继梦和上

  让生命观境现前

  【从置心一处入生命观境】

  我们今天在继续跟各位来介绍禅行法的这个部分。我想,我们要告诉各位一个叫做核心问题,我们华严禅行法他就两个重点,一个就是置心一处。这个是你修定的一个根本法门,如何置心一处,这是一切禅修过程当中努力的地方。

  但是还有一点你不要忘了,那就是所谓的疑情,你要提疑情,疑情是一切福德智慧的根本,假如按照华严经的这种基本理论和架构来讲,你置心一处训练完成,能够止住妄想,这个就是指你到达弥勒楼阁,就是第五十一参,成就的地方,要到善财童子到弥勒菩萨这边来的时候,你就置心一处了,那个时候弹指顷,弥勒楼阁金华园就为你敞开,这一敞开,生命观境就现前了。

  【生命观境就是敞开的内心世界】

  那你那个生命观境,是什么样的生命观境,这个就是关键了,那个就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内心世界,你的内心世界如何,你要如何打开你的内心世界?

  其实各位每天都在打开,只是你那个内心世界,叫做杂草丛生,虎狼豹彪,牛鬼蛇神,对立,混乱,复杂,晦涩不清,这个叫做五浊恶世,你今天所在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界。

  那我们透过禅修,要打开我们的内心世界,他不是这个世界,他是另外一个世界,你要留意到这一点,那个世界是什么,那才是我们要去的世界,如何从我们这一个晦涩不明,混沌不清,五浊恶世的世界,转移到那一个极乐清净的世界,那我们把他取名叫做象限转移,那要象限转移,他的关键,他有一个关键,那么开关,你要去开他,谁都可以,那问题你找得到找不到那个开关。

  那你就要透过置心一处,到达这个地方,你找到置心一处的要领,完成这一份工程,完成这一份手续,叫做生命改造。

  【疑情-推动生命观境的动力】

  来到这里你要进去是什么样的生命境界呢?那我告诉你,那就是另外一个工程,这个工程就是弥勒菩萨之后,所要进行的普贤菩萨的法门,这个普贤菩萨的法门是什么呢?

  这是关键处啊,那就是十大愿王,十大愿王真正所修的就是疑情,你带着疑情去就好,今天我们跟各位讲,你就从这个地方带疑情,禅,为什么那么迷人,在全世界,这个科技为主流的西方文化里,西方人为什么为禅而疯狂,为什么?那西方人不是疯人院嘛?科学那么发达,为什么那么喜欢禅?为什么?因为禅可以帮你打开内心的世界。

  禅是个自在的境界,你透过禅的方法,可以到达那个自在美好的境界里,要不然,你现在所打开的内心世界都是对立,冲突,矛盾,恐惧,无奈,这是你眼前的状况,你很想做好,可是你不知道怕什么,要怎么样把那个怕给拿掉?

  这是我们一再给各位讲的,你到底在怕什么,你不知道,眼睛张开就怕,闭起来更怕,不爬出被窝也爬,爬出被窝更怕,那怎么办?不开门出去也不行,开门出去更不行,那怎么办?怎么办?无奈,不去也不行,去了也被骂,不去那更被骂,光是坐在家里就想老板在那边会怎么骂我,好无奈啊,要怎么办呢?这个就是娑婆世界,我们要把娑婆世界的这些无奈,这些恐惧给除掉,要透过禅的方法。

  那么,那个方法到底是什么,这个就是疑情了,禅为什么那么迷人,这个就是疑情了,你不要问人家,这个答案没有的了,你自己去做了你才知道了,人家跟你讲的都满足你的知识,那只是欺骗你,那不能够达到你的目标,那个迷人,你要被迷啊。

  【经历了才知道】

  年轻人没恋爱不知道,爱过始知情重,因为掉进去你粘在那边,你怎么拉都拉不出来,你不要管他,让他去黏住,你黏到哪一天失去粘性,他就掉下来,这个状态就是这个样子,你必须自己去走一趟,你才知道,禅这个东西必须你自己去经验,你不经验没办法,所以你要带着这个疑情去走一遍。

  打坐很好,打坐好吗?你问人家,人家一定说打坐最好,可是你坐下去第一个钟头你就不妙了,不是不好了,两只脚痛的要死,腰酸背痛,坐在那边像乌龟要脱壳一样,难过的要命,哪有什么好,他好在哪里?你必须要提这个疑情去走一遍,假如你只是很无知的坐在那里,头这边看看,那边看看,终于一个钟头到了,那你什么感受也没有,你带着疑情进去,从最无知,最外行,三年以后,你一定有很大的进步。

  记得,带着疑情走每一步,从你第一步开始,你就要带疑情,所以说禅很美,但怎么美?我看不出美啊。

  小时候家乡有个故事,哥哥跟妹妹年纪差二十岁,哥哥相亲要结婚了,叫妹妹去偷看那个嫂嫂,到底长的漂亮不漂亮,那个妹妹七八岁,回来说好漂亮哦,好漂亮他就很高兴,到了结婚那一天,从此他就不高兴。

  因为妹妹所谓的漂亮,跟他的漂亮差很远,妹妹所谓漂亮就是他眼睛鼻子都有,跟他的洋娃娃眼睛掉了鼻子坏掉了不一样,所以他看这个嫂嫂就是很美,可是他一看就不一样,长的又矮又胖又黑,我不是说矮短肥不好了,他一看就不合他的标准,大概过了三十年,他的孙子出生以后,他才感到一点满足说,这老婆还不错。那你想想看,一个观念要差三十年后才会醒过来,那还是世间的问题。

  【禅行像涓涓细流划过】

  禅这个东西非常的抽象,他是心领神会的东西,那你必须带着疑情去走,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就不叫做禅法,也不叫禅,我们叫禅行,禅在行,在你的内心行,你知道吗?

  他是个方法没有错,而他在你的内心里头,像流水一样慢慢慢慢一步一步往前走,这当中,一个空挡都不能有,当你这个功夫越是绵绵密密的时候,那你的成就就越快,而且越大,因为他都是你的内心世界,内心世界的那些东西,这一点是我们首先要跟各位谈的。

  【凡圣的内心世界的差异】

  第二个,这个内心世界的凡人世界跟圣人世界有什么不同,那么昨天,我们跟各位谈到这个地方,首先是你要懂得,向未知的领域迈进,但是我们都知道,我们很怕未知,你对于未知之所以喜欢,对于未来之所以会执着,其实是你假设的,你根本就不知道,你只是假设,假设结婚以后会很幸福,是假设,可是你忘了,结了就昏了,你假设,当你假设结了以后会很痛苦啊,那有些人就只好当单身贵族,因为他是假设,这个东西不能用假设,内心世界这条路要走的,不是假设的问题,是你必须去面对它的问题。

  那么凡夫的内心世界,他是都在已知的范围里头,他不可能走向未知,所以,凡夫强调的叫做经验主义,曾经有过的经验他再做一遍,没有走过的经验他不走,那么即使要走也是假设,假设什么?都是别人讲的,爸爸讲的,老师讲的,报纸讲的,电视讲的,人家说,因为有这些,所以他就内心有依靠,要记得,这个内心的依靠,就是你生死轮回的根本。

  我们修行,学佛,禅修,密法,净土,不管哪个法门,他的目的就在这里,不要去找寻内心的依靠,但是这句话在现实的社会里头不能成立,因为现实的社会他所教你的就是内心要有依靠。

  尽管是学术家哲学家,他们要的也是一种依靠跟证据,谁说,某人说,你去看每一本书,学者的论著里头,他一定有很多注解,那些注解都是古人说的,古人说你听懂吗?古人说是骗人的,应该讲实际一点应该是死人说的,都是那些死掉的人说的,他所有的出处都是指那些死人讲的,他必须相信死人的话,他没有办法相信活人讲得话。你要注意,当这种现象产生的时候,你就是走在生死轮回的范围里,这个叫凡夫的世界。

  【凡夫世界成立的三个条件】

  所以你看凡夫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我们跟各位讲很简单的,他只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去记忆,记忆很多资料,然后去推理,达到他预期的目标,就是这三个,你去看看你内心世界只有这三个因素,记忆是你的依靠,合理的推理也是你的依靠,达到你预期的目标也是你的依靠,这个叫有依,有依叫做有,三有,就是依你的欲望,依你的形象,依你的想象,这三有叫做三界,三有轮回,三界轮回,因为你会这样子一再的循环。

  【禅行--带着觉性的独立】

  那我们在修行在训练你,就告诉你不要有,不要依,要能独立,那你要怎么去独立呢?那这个就是禅行的过程,做一个完全独立的,那从佛教的立场来讲,就是带着觉性,带着觉性有个好处,你可以依,也可以不依,这个是佛法的特色,佛法不是叫你绝对不依,但是你要知道这个我要依,非要依不可。

  这个开车上高速公路,只能靠右边走,这个就是依,你不能够说我不依,那我就靠左边走,那你就会看到,所有的车都违规,只有你是朝正前方走,人家通通朝后方走,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有觉性我们知道,我们必须要依,因为你不依不行,这是世间法中的,可是,那一个你能够觉知你在依的那一个觉知本身,就是智慧。

  问题是,我们都无知,你都用大脑惯性,或者是一种好恶的选择,那就不对,第一个不能惯性,惯性就是生死轮回,第二个不能用好恶选择,好恶选择不是觉知,觉知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知道有这件事,那并不是我做这件事情就对,我们发现很多人有这种情况,我很知道我们要做这件事,你那样做不对,那你是用好恶在做选择,你才会有这样做对,那样做不对,你很清楚就好了,那我要这样做就这样做,那他这样讲,好了。那我依你,我是依你,对不对你负责,那我依你,这个时候不说对不对,我依你而已。

  我们现在知道,最痛苦的是你的好恶做选择以后,你无法依你,你无法依他,因为你要的是这个,你无法那个,这个就是你痛苦的地方,看起来很像在修行,其实根本就不是,口口声声说说是佛法,所要的都是你选择的,当你要做的时候,你说这是我的福报,那我发心,你要做你就发心了,你不想做的时候,那你就随缘了,所以你会发现,当人家讲随缘了,差不多OK了,他就是不干了。

  【在华藏工程中放下对立】

  为什么?你用的都是佛教的术语,但其实是你内心在做选择,那这个不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不选择的,所以华藏工程要各位去进行就在这里,你不要一直点头,你根本就没有参加华藏工程,有参加华藏工程,你内心就会转变,你世界就会转变,关键就在这个地方,他就是让你放下好恶对立的选择,你很清楚,带着觉知,带着觉知,那么依靠,依他,他有意见,我听你的,我清楚这个意见是你的,做,我做,我做了,将来人家会骂我,我很清楚,因为我是听他的所以被骂,那你也不必把它公布,那也没有意义,那是世间法中的,你要很清楚的,明白到这一点,这个就是学佛。

  那个佛,觉知,我觉知我这样做会出问题,那这样就好了,出了问题是必然的,被K啊,被骂啊,被揍啊,这是我很清楚,那假如没有呢,没有是我福报,因为前辈子我没造业,所以这辈子我听他的,撂下去,结果他不是陷阱,他只是两寸水而已,所以我通过了。

  【疑情、觉知的运作而让生命灿烂】

  这一点觉知在运作的时候,生命是非常灿烂的,你自己要去经验,所以禅本身是一种觉知的行为,学佛为什么跟禅扯在一起,禅修为什么跟学佛扯在一起,关键就在这个。

  这个地方你会发现,他的一个根本就是那个疑情一直在起作用,因为有疑情,你才有可能觉知,没有疑情你不可能有觉知,而疑情不是疑神疑鬼,疑情也不是制造进展,疑情只是让你环顾四周无有压力,这样而已。

  各位想想看,你在像车站那样人潮汹涌的地方跟人家约会过没?这个例子我们常跟各位举了,我记得读书的时候,台北车站人很多,台北车站又那么大,人那么多怎么办呢?台北车站有四个字,台那个字,那边找来找去那是最惨的,最不好找人,那我们就在北那个字下面等,大家都到了,大家都是背靠着柱子都在等,等了一个钟头怎么还没来,只是无聊,无聊要走出来抽个烟,哎呀,你到多久了,他也到一个钟头,你也到一个钟头,两个人都一个向北看,一个向东看,都靠在那里,

  为什么?因为都没有疑情,反正我到了,人又很多走来走去,那我就尽量靠着那个柱子,我就守着那个柱子,他就会来找我,大家都想着他会来找我,所以大家都在那里等,这个为什么?这个就是一种惯性。

  【惯性阻挡了觉知】

  你会发现我们在惯性的时候,你没有办法发挥你的警觉力,甚至你周遭的事业也一样,那么禅修的本身,他就是带着疑情,这个觉性都一直起作用,但你会发现,在等人最好的方法,也就是在那个地方你就站好,那么有一个动,动是要动给人家看,你在找我,因为我们约了,那你也会找我,那我呢,我稍微有点动,我也可以保持一个觉知,那你就会很轻松又不会紧张,不会失落,像这种情况,你如此带着疑情在你的生活中是不应该有压力的,所以假如会产生压力的话,那你的疑情应用是产生错误。

  那么当我们这个疑情带着,你不是要在哪里起作用,你疑情会有世俗的,有胜义地的,也就是佛法,我们追求生命止于至善的这一方面的,那么当这些疑情在起作用的时候,你会一直往上提升,但是你感觉不到,你在哪里最清楚呢?就是当你置心一处的时候,他才会发挥作用。

  【觉知在置心一处处发挥极致】

  就像小孩子长大,小孩子在长大,小孩子自己根本就不知道,他在那个时候会知道呢?鞋子太小了,衣服太小了,那个时候,爸爸妈妈就会发现孩子长大了,那时候告诉他说你长大了,他就会说哦,我长大了,事实上你知道,最初的时候他根本感受不到,他哪里知道什么叫长大,但是呢,他确实是在长大,现在各位的生命品质,你有没有在提升,各位的法身慧命你有没有在兑现,这是个关键处。

  那么,他是一定在成长,那你呢,是不是有足矣让他成长的因素,假如不能成长,那就叫一阐提人,一阐提人用现在的话来讲叫木头人,木头人就不会长大。而我们呢,不是一阐提人,我们是活生生的人,我们是在锻炼我们的人性,使他达到百分之百的纯,那就变成佛性,所以关键是在这个地方。

  我们要怎样的来进行这个工作,那就这么两个了,置心一处这个殊胜,我们要跟各位仔细的说明了,前面我们跟各位谈过。

  【安住置心一处】

  大概所有的修行都在训练置心一处,那么问题是,你对于置心一处的这个东西认知不够,用你自己的想法那就发生问题。

  这个礼拜禅修班的同学问了一些问题,我们打坐的时候,我在数息,有人教你置心一处,他怎么教呢?他说这个吐气啊,吐出去的时候,这个气一直走一直走,尽虚空遍法界,那么吸气的时候,他就一直吸一直吸,经过喉咙经过肺部,经过丹田,然后呢,从大动脉到小动脉,到微血管,到每个细胞去,置心一处吗?这叫胡思乱想,有吗?有啊,是有这样讲,这样讲有什么意思?然后你就心包太虚了,然后,一口气吸进来,又是腹式呼吸,这个一口气吞下去,可以吞到丹田,让肚子破一个洞,还是肺破一个洞,我也不知道,难怪现在典型非典型肺炎那么多,你的呼吸方法弄错了,你呼吸从肺吸进来,走到肺部来,怎么有可能走到丹田去呢?我不知道他肺怎么会那么大,大到丹田去,用小腹呼吸,古代也不知道肺在干什么,也不知道腹部在干什么,那你现在人,那你还相信这一套,那不管了,至少在置心一处的前提上,这个就不对了,那要怎么办呢?

  你自己在运作的时候要去勘定他,气吸进来,那你不要管他嘛,你只要吸进来,你的身体本能他自然到肺活量,你装满了就会停住嘛,停住开始就会吐气嘛,那吐气吐尽了,肺活量里头没气了,就开始在吸进来嘛,你要顺着他,你不要吐出去就让他尽虚空遍法界,里面没气呀,那你就OK,马上往生,你在数息的时候是顺着你的身体的自然状况,吸气吐气是自然的,你不要去操纵他,你只要让他出去让他进来,出去进来,他很自然,他本来就很自然,你根本不管他,他也很自然,他不是你要数息他才开始呼吸给你看,你不要搞错啊,从妈妈娘胎爬出来,你就开始动一直没停过,那你现在呢,现在要你数息是要你去留意到你有在呼吸,那这样就好,那你留意到呼吸你要注意,要保持那一个生命的活络,那对于息出,你自己要看的清清楚楚,息入看的清清楚楚,对于看的清清楚楚的用意是要你止住妄想,你记得这一点,是要你止住妄想,不要去想起他的,所以功能就只有这么一个.

  并不是我这个吸气的时候,哇,好温暖,怎么样,今天吸的好清凉,你修到哪里去了。只是要你止住妄想而已,你这么一吸,哇,好温暖啊,一二三四哪里去了?好温暖,好温暖你的心就跑掉了,哇,这口气好清凉啊,也跑掉了.

  【妄想来自四大现象】

  你知道有那么一回事,但不要去介意他,因为他是透过这个训练,是要你止住妄想,你要记得止住妄想,关键在这个地方,所以其他任何的部分,从心理引发的妄想,用生理引发的妄想,从物理引发的妄想,或者从社会现象所引发的妄想,通通要把他排除掉,通通不要介意,跟你讲这么多妄想,是让你知道说,在我们这个色身存活的世界中,有这么多方向会来干扰,影响我们,使我们不能置心一处,现在你要置心一处,就是不要受到这些妄想的干扰,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东西。

  你不要以为很容易,从这一个地方你在挣扎跟奋斗的同时,你才有可能去看到你的内心世界,从这一个挣扎跟奋斗的同时,你在进行你生命的改造工程,从一个地方下手,这就是一个法门,从这里下手你才有可能完成你生命改造的工程。

  你不要想的太多,不要太贪心,既要参禅又要念佛,又要修密法,又要持戒,又要背什么不要搞那么多啊,又要朝圣,朝圣又要三步一拜,又要从普陀山朝到五台山,看起来好像很壮观,等你活到128岁再来。

  【也谈修行的次第】

  这一项工程,置心一处很简单,里面工程是很繁杂,很庞大,你一定要记得这么一件事,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很无奈,或者觉得很无聊,因为你抓不到重点,找不到下手处,所以你一定要先突破这个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