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师父,为什么很难发起菩提心?怎么才能发起真正的菩提心?
开愿法师答:这是一般初学或是一般修行人都很困扰的一个问题,都有这个问题,为什么说菩提心发不起来?主要的原因就是心量不够。
念念都是为自己,了解不透彻,对宇宙真相,对佛讲得这些道理,认识不够。我们真正修学的过程当中,认知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认知就决定你的方向,决定你的目标。所谓“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是佛在《华严经》里面讲的。为什么呢?你在修行善法的时候,一定是有善的果报,将来上升的是天界,天界也没有超越六道轮回,在天上享天福。享天福的受用很自在,但是它有享到尽头的时候。比如在天上生活五千年或是一万年,很快乐,但是你的天福尽了以后,还要六道里轮转,如果在享福的过程中有种种恶业的话,有可能就会轮回三恶道,佛告诉我们,这也不究竟,所以叫“魔业”。
在普通学佛的人来讲的话,就很严肃了,难道我做善事也是魔业吗?这要分一个层面的,大方面来讲是想要超越轮回的情况之下,你的菩提心没有发出来,你所感应的最多能够升天,而升天的这个果报不是你最终想达到的目的,不是你的目标,所以是“魔业”。困扰着你很晚时间才能超越六道轮回,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把这个问题区分开。这句话不能轻易的乱讲。这是佛在一乘经里讲的,《华严经》是佛教的一乘经,给谁讲的?给这些大修行人讲的。你在这个世间,持戒严明,善事做的很多,但是心量没有大的情况下,佛看得很清楚,你将来的果报肯定是在天界,在天界享福五千年或者一万年,你就晚些时间超越六道轮回,等于是没有完成超越六道轮回的心愿,在这个基础上去理解称为“魔业”。从刚刚入佛门的或者还没入佛门来讲,人家做善事做好事,所求的是人天果报,这是善的,是这个道理。所以行善是要行的,我们菩提心还是要发的,这就对了。
菩提心是怎么发出来的呢?首先要确定一个观念就是,个体生命是不存在的。你要消除业障,那我问你,“你”在哪里?你能找到“你”吗?哪一个是“你”呢?现在的这个形态的是“你”吗?他是每时每刻在变的,每一分钟在变,每一秒钟在变,甚至一秒钟里你不知道你的念头已经生灭了多少次了。哪一个是你?就像《金刚经》上所讲的,“三心不可得”。为什么三心不可得?最基本的,现在的这个“心”就不可得,现在的这个当下的都得不到,那过去的是无数个现在组成的,你没得到;现在的都得不到,那未来的能得到吗?为什么得不到呢?你说这一秒,这一秒刹那已经过去了,这一秒的生命和下一秒的生命不是一个生命,和上一秒的生命也不是一个生命,你没有抓住。既然没有抓住哪一个是你呢?过去的一秒是你还是现在的一秒是你?或是未来的一秒是你?既然没有“你”,你这些“业障”从何说起?
要明了,个体的生命是不存在的。那怎么办呢?有些小乘的修行人听到这些就恐怖了,严重了。“我”都没有了怎么办呢?这修到最后连“我”都找不到了,不认识了,怎么办啊?佛告诉我们,我们所执着的这个生命,这个身体,是我们念头业力所感应变化的一个现象而已。它是随着你的心念在变化,随着你每时每刻的心情在变化。那心念是从哪里来的?是我们潜意识里无量劫以来所含藏的种子,每天在爆发,每刻在爆发,演变成这个世界。
佛门里信佛还有一个标准,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很信佛了,我们对佛很虔诚了,这是你自己的标准。在佛门里也有佛门的标准,“信”到什么样的程度。在小乘教里面证得“须陀洹果”,这叫入门,在大乘教里叫“初信位菩萨”。 二信、三信到十信,初信位是刚刚信。“初信位菩萨”做到什么样的级别呢?就是八十八品见思烦恼的“见惑”断掉。“见惑”的第一关就“身见”,不再执着这个身体是自己的。这个观念转过来了,境界也提升了。在小乘里是“须陀洹果”,在大乘里是“初信位菩萨”,这个信,才算是真信,像学校里上小学一年级了,入门了,入学堂了,这才叫真正的信佛。我们所谓的很虔诚地烧香,很虔诚的念佛,你没到那个程度,这个标准不算,还是门外汉。佛有佛的标准,然后一信、二信、三信到十信,是这个道理。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对佛法了解的不够,阻碍了我们修行的进步。以为自己很虔诚的在修,很虔诚地在念,为什么我念三个月,念半年,念一年,没得到受用?怎么进进退退地,自己的心还是静不下来呢?认识不够,你的信心是你的标准,佛门里没达到标准。
尤其是初学,首先要将自己的心量放大,逐渐地把“我”忘掉了,忘掉了这个我还有没有了?有。既然有为什么说没有了呢?在你的潜意识里没有执着了,这个身体还在不在?还在,这个时候你就会更健康了,一旦你证得了小乘的“须陀洹”,或是你真正地突破了这个境界以后,你的身体会很健康的,即使你有了疾病,你的自我免疫力的功能,完全可以把不健康的细胞转变成健康的细胞,把这些病毒完全可以化解掉。你的免疫力的功能完全可以资助你的身体能够不起变化,为什么讲“观音菩萨,年年十八”?就是他的那种境界可以控制身体不再变化。比如20岁的学佛人可以控制永远是20岁,八十岁的时候你的相貌还是20岁的样子。最明显的你们看净空老法师,人家八十多岁了,你看他皮肤,看他的相貌。这都是小儿科的事情。
在修行过程中不断提升的状态,佛法无边,关键在于你自身认知的程度,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还是从基础学起比较好。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