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积经第3-2集:不失菩提心的正行
主题:宝积经第3-2集
主讲人:普献法师
地点:晓光空佛院
时间:2005年
接着,佛又对迦叶尊者说,怎么样去维护菩提心,生生世世菩提心不退,乃至成佛道场现前,就是成佛了。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乃至道场,自然现前。何谓为四?失命因缘,不以妄语,何况戏笑。常以直心,与人从事,离诸谄曲。于诸菩萨生世尊想,能于四方称扬其名。自不爱乐诸小乘法,所化众生,皆悉令住无上菩提。迦叶!是为菩萨四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乃至道场,自然现前。】
第一个「失命因缘,不以妄语,何况戏笑」。这个就是说,信佛学佛的人,讲话是一个很重要的,因为言为心声,你心里面所想的,你这么讲出来,就是这么真的一回事。世间人说「有口无心」,不是这样子的,有心才会有口。心里想什么,嘴巴就会讲出心中所想的,所以言为心声。
我们即使在一个失命的因缘,譬如说有人用刀子放在你的肩膀上,说「你如果发菩提心、信佛学佛的话,我要把你宰掉。」即使是在这么严重的情况之下,生命交关,我们也不可以随便说:「NO!我从来没有发菩提心,我也不想成佛,不想度众生,我根本就不信佛。」即使失去生命,这个是小事,而菩提心的功德生生世世还是跟随着我们。
如果为了生命,而故意讲这些话,这样对我们来说是不好的,你的菩提心就退光光了,我们成佛的信念丧失了。所以在菩萨戒里面有一条重戒,就是忘失菩提心的话,你所修的一切善法都会变成魔法,因为我们信佛学佛之所以能成佛,就是因为菩提心。因为菩提心,所以能够行菩萨道而成佛。
如果你没有发菩提心的话,那么我们所修的法不跟菩提心相应了,跟增上心、跟执着心、跟厌离心相应了,那就是不能成佛了。所以,「失命因缘,不以妄语,何况戏笑」,这个是讲到我们信佛学佛的人,讲话要很小心很小心。
第二个「常以直心,与人从事,离诸谄曲」。这个是对上面所说的谄曲,就是不以直心。我们信佛学佛的人,最重要的是对人、对事、对物要真诚相待。中国古书上有一句话:不诚无物,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能诚实的去讲话做事,他是不可能成就他的功业。
美国有个企业大师,他讲到一个企业的成功,最重要最重要还是「真诚」两个字,叫做Candor。作为一个董事长,作一个CEOS这个执行者,最重要的人格部分就是真诚,对人、对事有一颗真诚的心。
世间的事业尚且要有真诚的心才能成就,何况是我们成佛的大道,一定要以直心与人从事,离诸谄曲。信佛学佛的人绝对不能有虚伪的行为,虚伪的语言,对同参道友能够经常以正直的善意往来从事,离去种种谄曲心,绝对不可存有恶意,使人引起不必要的疑悔。这是第二个不失菩提心的因缘。
第三个「于诸菩萨生世尊想,能于四方称扬其名」。我们往往以貌取人,譬如这个讲经说法的时候,我们常常觉得这个师父长相其貌不扬,而声音也不是很好听,所学有限,我们往往就瞧不起;这个很麻烦。我常常说,瞧不起别人就是自己修养不够。
在我们求法过程当中,依法不依人,我们要听一个大德所说的经法,是不是让我们成佛成菩萨、利益众生的,还是一些人天善法。如果是宣扬这种为众生为法发菩萨愿、行菩萨道的,这个法师他本身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我们千万不要以貌取人,要尊敬他像尊敬佛一样。
只要这个师父是发菩提心、发菩萨心,希望能够乘愿再来的人,只要他能够守戒,发愿为三宝为众生而奔忙,我们都要以佛来看待。不要去吹毛求疵,「哎呀!这个师父长相不好,又不懂外文,又不懂美学、文学、艺术,什么都不懂。」
各位不要以为说佛菩萨很难有机会碰到,事实上我们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佛菩萨,都是夹杂在众生群当中,不断的以智慧、慈悲、福德来利益众生,不求名不求利,默默的在护持三宝,在弘扬正法。
不要以为菩萨是长相很庄严,音声洪亮,能文能武,站起来能讲,坐起来能写,不一定这样子的。我们要看他有没有发菩提心,有没有追求名利的心,只要不追求名利,默默无名的在耕耘付出,默默的在为三宝、为众生而努力的,都是菩萨再来的,都是未来的佛菩萨。
所以我们要「于诸菩萨生世尊想」,要当做佛一样的尊敬来看待,而且「能于四方称扬其名」,不要到处去诽谤人家。这个是增长我们菩提心的一个方法。发菩提心的人,千万对所有发菩提心的菩萨,要当做是佛一样的尊敬。
第四「自不爱乐诸小乘法,所化众生,皆悉令住无上菩提」。信佛学佛的人,这个动机大致说来就是三种:一种就觉得生命很痛苦,生命出现很悲哀,做人很悲哀,生命是灰色的,所以发厌离心。如果我们以厌离心来信佛学佛,即使我们诵金刚经、华严经、大般若经,这些大乘经念再多,修再大的福德,最后还是成阿罗汉。因果是相应的,因为我们以厌离心来信佛学佛。
另外一种就是叫以增上心来信佛学佛。我觉得这生当中,我的福报、我的智慧不够,所以我要广结善缘,让我的来生大富大贵,一呼百应。以这种心来信佛,你做很多善事,诵很多经,最后只是造成了隔世冤。
什么叫做隔世冤?因为没有智慧,所以这生当中我们发了这种愿:「来生大富大贵、眷属圆满、事业圆满」,那你达到这些了,可是没有智慧,所以容易堕落。为什么呢?富贵生淫欲。人在富贵当中,如果没有智慧的话,最容易堕落。所以《遗教经》说「豪贵学道难」。一个人有钱又有闲,吃喝唱跳什么都来了。如果没有智慧的话呢,必定是堕落的。
还有一种就叫做大悲心、菩提心,见众生苦不忍众生苦,不忍众生堕落,因为众生都是我多生多劫来的父母、兄弟、姐妹,而且这些众生过去都是从事士农工商,对我都有恩惠,所以我必须报恩、发菩提心。自己好好的努力净化身心,随缘去摄化这些多生多劫来的父母兄弟,这个是发菩提心。
所以我们信佛学佛的人,「自不爱乐小乘」,就是不以发厌离心来信佛学佛,而是以发大悲心、菩提心来信佛学。「所化众生,皆悉令住无上菩提」,我们自己不发这种厌离心,我们也希望别人跟我们一样,能够发菩提心来信佛学佛、广度众生。
我们信佛学佛的人,必须有同行同愿的人,这个力量才会大。自己发心还不够,要以自己这种发心、行愿、悲愿,去感动我们身边有缘的人,也跟着我们一起来发愿信佛学佛、成佛广度众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世间。那么我们的菩提心会增长,也让别人安住在菩提心,互为增长,菩提心就不会退失了。发菩提心的人多了,互相鼓励,自然这个心就能够坚固。所以是自度度人。
我们不要以为说,哎呀!这个众生的根器大概不适合发菩提心,就赶紧叫他说:「你就赶紧断烦恼、断我执,不要再出现生命就好了。」这个是不圆满的。圆满的佛法是要面对生死,而不是厌离生死。在生死当中就是我们大显身手的一个好机会,在生死当中才能成就菩萨道。世间不是有一句话吗,「时势造英雄」,世间苦难多,有苦有乐,这些苦难也许在我们的身心上显现,也许在别人的身心上显现,或在社会上显现,在世界每一个角落显现,随时随地都告诉我们有许许多多的苦难,让我们来发菩萨心。
所以在华严经里面怎么说呢,「因见众生苦而发大悲心,因大悲心而发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等正觉。」也就是说,菩萨之所以能够成佛,是因为众生赐给他的,众生示现生老病死,众生示现互相残杀残斗,以及种种不法的行为。因为种种的示现,让菩萨的菩提心能够坚固修行,所以要感谢众生,感谢这个世间相,随时在身边提醒我们要发菩提心,来广化众生一起来成佛。
那有人就会说了,你还没有证到信不退,你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但是我常常说,我们信佛学佛的人就是要相信因果、深信因果,我们点点滴滴的受三皈依、受菩萨戒、然后布施、持戒、发愿,难道这个没有因果吗?我们诵经念佛、拜忏、作善事、关怀社会,难道这个都没有因果吗?我们天天发善愿,难道没有因果吗?
一个人如果经常发这个善愿——愿弟子世世生生见佛闻法,深信因果,护持三宝,天天发这个心愿,那么这个愿力不可思议,愿力就会实现。所以发菩提心的人,要从深信因果当中,来建立我们菩提心的信心。至于别人怎么说,泥菩萨过江也好,隔阴之迷也好,这是一种借口。一个人如果先否定自己,成功的门已经关起来了。我们应该先肯定因果,什么善因绝对会结善果。发菩提心,就是善因。
持戒、诵经、拜忏、默默行善,这一切都是为了成佛利益众生,而不是单单为了我个人成佛,是要跟众生一起来成佛;这个力量可大了。我们不但自己如此,也劝别人如此,汇集起来的力量很大很大。就像水的故乡是森林,那么森林里面的水一滴一滴的,滴水就成河了。然后河汇集起来以后,力量可大了。再流入大海的话,这个水的力量就更大了。所以我们不要小看这一滴滴的水,汇聚起来以后就变成很大的力量,可以乘船、可以载货。
世间再怎么乱,世间再怎么不景气,我们这个菩提心就是要坚守住。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世间再怎么暗淡无光,我们成佛利益众生的心却不可以失去。所以,我们信佛学佛的人常常要检讨菩提心是不是退了。《阿含经》里面就讲到了:「若有于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地狱。」
信佛学佛的人也就是正见最重要了。所谓正见,有世间的正见跟出世间的正见。世间的正见是什么呢?譬如说深信因果、深信三宝。出世间的正见就是深信四圣谛、八正道,深信无常、无我、缘起空性。修行佛法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建立正知正见,发菩提心、持戒修行,必定可以如我们的菩提心愿,又再来(世间)。这一生未完成的志业,可以在多生多劫无限的生死当中去完成。
人生真的是非常有意义,为什么呢?因为菩提心。所以「若有于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地狱。」就是发菩提心的最好说明了。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