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真言网

佛法修持与生活(第六届智慧之旅禅修营)

发布时间:2023-08-02 15:09:09作者:真言

  佛法修持与生活

  开示法师:上智下海法师

  开示时间:2009年7月18日

  开示地点:文殊院(第六届智慧之旅禅修营)

  尊敬的宗性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营员:

  非常高兴,在这一届禅修营能够和大家结缘。文殊院的禅修营年年都在办,也许你们仅仅是禅修营的时候才把它当禅修,文殊院呢就是我的禅修营,它不仅仅是某一个时段所进行的禅修,我是每一次一到这个地方啊,都觉得受到了很大的熏染。因为这个地方有佛法的正气在,有我们宗性大和尚在,有我们文殊院的这些法师在,还有每一次都能见面的禅修营的生力军。每一次看到这些情形,心情莫名其妙地就澎湃起来,激动起来。所以说我觉得,每一次一到这个地方,就好像进入了一种状态,非常享受的一种状态。所以说,首先,要感谢大和尚,感谢所有的法师,感谢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营员。(热烈的掌声)

\

  今天呢,实际上是给我出了一个题目,叫《佛法的修持与生活》。因为原来法师在征求意见的时候,就进行了交流,说佛法是那么博大,要讲佛法,宗性和尚讲得很精彩。前天宗性法师的讲座他们传给我了,我听了,很受鼓舞。我觉得佛法,大和尚讲得很深透。生活呢,各位营员也许都生活在第一线,比我还真实,比我还贴近,所以说也不需要我讲。那佛法也不用讲了,生活也不用讲了,到底是为什么呢?总得还是要有个由头,是吧?所以今天就是不可说之下的闲谈,不可谈之下的闲言絮语。也许,就这个平台,多吸收一下各位营员的青春活力。

  佛法呢,虽然说广袤;经律论三藏,虽然说很多,我就在想,每一届的禅修营呢,也许从两个方面来体会。一个方面是大家对佛法的崇信。释迦牟尼佛呢,是智慧的圆满者,应该说时时刻刻都吸引着我们。每一部经、每一部论、每一个修法、每一个道,都是让人那么受用。我想各位的心情呢,和我们一样的,随时随地希望吸收一点佛法的智慧滋润。那有了这样的智慧滋润之后呢,主要的就是生活了。佛法与生活是不分割的。也许换一句话说,佛法就是一种生活态度。所以,世间上人把佛法看得很神奇,好像跟我们距离上那么遥远,但是在我们理解上,佛法就是一种生活态度。

  那么今天呢,我将从佛法修行的几种心态,来结合现实说一说。

  我们说佛法有几个层面。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就给我们所说,用三士道次第可以把佛法次第讲得很清楚,讲得很圆满。

  哪三士道呢?估计大家也接触过。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乃至不共的上士道。那么这样说啊,大家也许不太听的懂。

  我们说,共下士道修学的内容,那就是人生追求的种种快乐,种种幸福,要让我们自己人生境界逐渐提升的佛法。所以说我们佛法追求的是什么呢?人们内在追求又是什么呢?可以说,一言以概之,那就是离苦得乐。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苦乐标准,不一样。但是,每一个众生都有内在的动力,就是要远离自己的不如意处境,要追求一种幸福,追求一种快乐,追求一种圆满。那么怎么样才能达到这种幸福、快乐、圆满呢?世间上不如意的事情太多,每一天早上,各种各样、林林总总的人,都带着各自的希望,紧张地投入生活过程当中,可以说每一天都是如此。晚上,又非常疲惫地返还到自己的家园。第二天,又日复一日地投入到这种追求过程当中。但是又有多少人追求到自己所追求的呢?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反思一下。从我们人生来临的时候,一直到我们今天,也许经过的不是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也许这几十年的时光呢,就这样过来了。每一天我们都带着新的欲望,新的一种渴求,投入到新的生活过程当中。但是,每一天下来之后我们打一个总结,我们所追求的,追求到了吗?每一天这样问哪,实际上问得自己发慌。十年二十年过去了,究竟又得到了什么呢?曾经有的欢乐,也许今天不再欢乐;曾经有的团聚,也许今天不再团聚;曾经有的天真、烂漫,也许已经消失掉了。那我们今天在座的呢,正当拥有青春,正当拥有无限的活力,但是,是不是这样的青春、活力将会永远是这样呢?所以说佛教最初就有一个观念,就是无常。把自己现实当中的一切,用无常一观照啊,真的是触目惊心。世间上可以追求几块糖,可以追求学业的成就,可以追求成家立业,可以追求世俗名利五欲的满足,但是在无常面前,我们曾经追求到的,已经在手的,都会毫无价值。所以我们人生所追求的,究竟有什么意义?放在无常的放大镜之下,仔细地看一下,实际上人生各种各样的境界也就显现出是否具有圆满的价值,是否具有终极的价值。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佛法之所以觉得我们人世之间这样那样有为有漏的追求,不究竟的追求是一种苦法,我看它的内在核心里面,就是无常的观念、无常的放大镜。以此来检验世间上我们一切所得的,一切所追求的,一切我们即将要发起的这种东西,这个话题虽然说沉重了一些,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沉重很必要。

  因为从小到大我们得到的是多少,可以说是不计其数。那么得到了又失去的,也是不计其数。来来去去,从我们心里经过的,从眼睛面前经过的,从耳朵里面经过的,从我们身心受用里面经过的,有多少呢?我们就像一个银行的出纳机,进来的,无穷无尽;出去的,无穷无尽。当进来的不再进来,出去的不再出去,我们这个人生又立足在什么地方呢?所以说在无常面前来观照我们的人生,看一看我们人生的种种追求,它的意义何在,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判断上的依据。

  可以说以这种判断依据来看呢,世间上都是不圆满的。我们曾经得到的快乐,它会失去,它有快乐失去的危险。我们曾经经历的痛苦,也许不太轻易地离去,它会在我们身心世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许快乐是稍纵即逝,但是痛苦,会跟随我们一辈子。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一种习惯,人人都喜欢,或者说我们主观上不喜欢,但是现实上就是这么一回事。要叫你说一说从小到大快乐的事情,一起扳起指头数得出几件?但是印象都不是很深刻。但是痛苦的事情,偏偏是那样令人心烦,不愿轻易离去。今天,我们让苦实实在在、随时随地都跟着我们、逼迫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世界上的不圆满。也正是感受到世间上的不圆满,我们才能发起各种各样的追求。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追求圆满,所以不圆满是一种动力。圆满是我们的目标,在这种方向过程当中,实际上它提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怎么样才能圆满?

  在共下士道过程当中呢,除了无常的放大镜外,还有一种因果真理,如是因得如是果,这句话是从小就听到的,不新鲜,从老一辈一直讲到今天,耳熟能详。也许老老少少的这些人都能数得出来,但是不一定能够真正懂它的涵义。前天我听宗性大和尚在讲的时候,讲的是《佛法与情绪管理》,是吧?大家体验了以后,我觉得这个基础就很好。我们通常讲的因果,佛法讲圆满,三世因果,过去、现在、未来,无穷无尽的因果浓缩在三世因果当中,但是三世因果今天很多人是接触不了,接受不了。真的我们今天长得高矮胖瘦、黑白美丑都是过去因造成的吗?真的我们今天起心动念、开言吐语、待人接物,一切的行为都有因果吗?那么我现在看你一眼是什么因果?我现在吃一个饭是什么因果?今天我在禅修营,对于将来会造成什么样的因果?也许在三世因果过程当中呢,还感觉到很不可琢磨,很神秘。但是要把三世因果落实在清晰的管理当中呢,就很亲切了。我想起我们当初学习佛法的时候,最不理解的也是这点,觉得很神秘、很遥远,佛给定的一个标准,那么我们自己相不相信呢?也许这个信心不太好建立。不太好建立的时候,我们就会出一些言语,或者说有点怀疑啊,或者说有点摇摆啊,于是,这样简单的道理,人家能够奉行起来的,我们就奉行不起来。我们当初的捷径呢也是学习这个,把三世因果浓缩在心绪的因果关系当中来把握,如是因感如是果。我们说,当你思维一个人的缺点、毛病,你的内心会是什么感受?那会让我们自己心里面紧张、不高兴,而且对于这个人距离是越来越遥远。不仅仅是伤害我们自己,进一步的,人际关系也得到疏远。今天我们讲和谐社会,实际上和谐社会落实在什么地方?也就是落实在一念的思维惯性当中。你是思维世间上的好处呢,思维别人的长处呢,还是思维别人的毛病?我们习惯性地就是去挑剔这个世界,挑剔别人,这样也看不惯,那样也看不惯,这样也不欢喜,那样也不欢喜。到底是人家让自己不高兴,还是我们自己让自己不高兴呢?实际上同样一种事情,换了一种心态,也许就是两样结果。那就给我们说,现实的世界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它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完全在于我们自己心理状态的一种选择。要追求幸福,要追求快乐,在因果事态面前就变得如此简单。我们欣赏世界,欣赏别人,于是,我们的心变得更宽容,我们的情绪变得更调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和谐。于是,幸福就在眼前。也许不需要太多的金钱,也许不需要很宽敞的洋房,也许不需要大奔等各种各样的时髦汽车,幸福就是这样简单。但是,当我们的心换了一种心态之后,以挑剔的眼光,以不欢喜的眼光,以找毛病的眼光,以看不惯的眼光,自然而然,我们这个世界,立马就变了。从我们内心的感受,立马就变了。你会感觉到心里面越来越不舒服,你会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受到压抑,你会感觉到你的能量将要喷发,要找一种途径来发泄。而这种能量一旦发泄出去,对于自我,首先就是一种最大的伤害,对于别人、对于社会,对于周遭的人和事,都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就是我们心态所引起的。怎么会产生这种影响呢?其实,如是因如是果,没有什么道理,法尔如是。我们人与人之间,自心的运作就是这么一回事。

  多少年前我们觉得,自己就是天下第一苦的人,太苦了,这个世间上根本承受不了,生活没有意义,死亡是一种解脱,但是最后接触佛法之后,发现一语就道破了这个现象。所有的苦都没有真实的苦,都是我们自己造就的。所有的快乐,谁是快乐的主人呢?快乐没有主人,如是因起如是果。只要你掌握这样的思维惯性,宽容的心、欣赏的心、包容的心、赞叹的心、随喜的心,这个世间上就不一样。人家说有一个客观世界,真的有一个客观世界吗?如果真的有一个客观世界,那就是你看它也是如此,我看它也是如此。人人看它都是如此。你今天看它是如此,明天看它也是如此。但是真的有这个世界吗?大家可以从自己的体验当中来体验一下。在家里面,父亲、母亲、兄弟姊妹,也许对待一个同样的事物,大家的心情不一样。当大家的心情不一样,感受完全是两码事,认识、看法,完全是两码事。你说这个世界依据于什么?往往是依据于我们的认识而发生改变。一朵鲜花,在自己快乐的时候,赏心悦目,在自己伤心的时候,反而成了一种嘲讽。这不就说明问题了吗?所以说这样的因果不是说很遥远,而是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态当中,当下就可以体验。真正有体验的生命,变得更实在;有体验的学习,变得是真正的学习;有体验的生活,时时刻刻都能够升华。所以说把这样的因果落实在我们自己情绪上,你有什么样的情绪,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它会怎么样影响这个世界?你就可以从自己到周遭,到环境,整个过程,你都能掌握。而且,可以通过你把握自己来把握世界。

  看到一个笑话,说一个神父,他忏悔,临终了,他忏悔。他说我小的时候呢,想发愿改变世界,长大了以后呢,我想改变国家,老年以后呢,我想改变家庭,但是今天,临命终了,他发现真正需要改的,是自己!临终来忏悔,从小到大,我们都走偏了。去改变世界,去改变国家,去改变家庭,去改变他人。但是到最后,我们发现,真正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不能从真实的因果道理上来反省自己——自己就是因果的主人,自己就是因果的影响者,你该起什么样的因,你想结什么样的果,掌握这种因果规律之后,人生的幸福就在当下。

  简单吗?很简单!也许整个世界,在因果的主旋律下好好地反省一下!其实,我们把这样的智慧落实在体验过程当中,怎么样让自己快乐?不要去求取很多道理,就看自己的方法。在因果的指导之下,如何来体验这种快乐?在当下你如何体现这种快乐?这个是需要体验,不仅仅是讲道理。能够从自己的体验当中下手,也许,你不求热闹,不求别人的认同,不求世界的成功,但是,你已经拥有世界。在这一刻,已经足够!四大海的海水那么多,但是你需要的,不过是一勺水而已。能够把你所需要的这勺水找到的话,生命在当下就圆满它的意义,当下就圆满它的价值。但是,我们生命的方向呢?也许你还没有着眼在我们自己所需要的这个东西上,也许我们还要走很多冤屈路,不知道到什么时间。所以在无常过后,我想说的,就是这个因果观念、因果心,能够有这种因果心,在因果的认识与体验之下,你的整个生命变成了一个实验室,变成了禅修营,变成了瞬间又一个瞬间的体验。在体验当中,哪怕就是错误,可以促进我们认识的升华,可以促进我们认识的纠正,可以让我们知道这样的认识将会产生怎样的因果,将会影响我什么样的命运。如果说你偶尔做对了,那将会促进我们的信心,如是因如是果。命运并不掌握在上帝手里面,不掌握在佛祖手里面,也不掌握在和尚、法师手里面,而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每一个的当下。佛法,就是需要我们做自己的主人公,需要自己去觉察世界,体验世界。在因果心、因果观念的认同之下,来指引我们。把你的生活当作一种实验场,不要盲目地陷入自己的情绪。一个不好的结果来了,我们不愿意接受,越不愿意接受,我们越是痛苦。于是,我们看清楚它,它是如何影响我们自己心情的。我可不可以让它不影响我自己呢?

  今天我们所说的两个价值取向,一个方面呢,境由心生;一个方面呢,心由境生。到底哪一个正确?是不是非此即彼?我看这里面啊,两个都有道理。一个方面我们的心,你缺位了,没有积极地投入,那么我们心的力量自然就很小,很被动。在这种被动的前提之下,当然,物质、环境、五欲的力量就显得强大起来。我们的心就不由自主地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我们就做环境的奴隶,不能够自由自主啊。我们能不能真正地自由呢?我们自己做到这种自由了吗?结果你发现,我们并没有做到这种自由。人人都在追求自由,结果呢,我们把自己交给环境了,交给情绪了,交给我们自心之外的人和事了。于是我们自己做不了主,我们痛苦,这个世界不圆满。最后的结论就是,这个世界不圆满。世界真的不圆满吗?所以说检查一下我们自己的心态,检查一下我们自己行为的力量,检查一下我们取舍的依归,你就会发现世界不在别处,自己把自己放失了。今天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要找回自我,要觉悟自我,要自尊自重。从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去体验和认识因果性。善因善果不用佛说,让我们自己来体验。你来体验这种善因之下,它会是什么结果。你来体验这种恶因之下,它又会是什么结果?当我们真正开始体验了以后,佛法,那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经书上说得再圆满,那仅仅是一种教法,这种教法能不能为我们自己所体验,也许,不是我们自己狂欢所能体验到的,而是要沉静,要孤独、寂寞。所以说这个世间很奇怪,今天早上在来的路上我们还在讨论,我追求自由啊,我追求快乐啊,但是今天我进来以后你非得要我剔个光头,非得穿个和尚衣,非得受个戒律,好像一切的一切都把自己绑起来了,不自由了。有的时候,这种不自由是一种必须的代价。如果我们今天太自由了,你得到的结果那就会是加倍的不自由。

  你说你开车,在路上随便开,可以走路上,也可以不走路上,那将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到最后你还自由吗?可想而知你不会自由。你说你吃东西,好的我也吃,坏的我也吃,甜的我也吃,有毒的我也吃,你这个自由吗?当下你是自由了,但是结果呢?你自由吗?你会发现,这个结果将严重地制约你的自由。

  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你说我可以起善心,也可以起恶念。是,这个东西随便你。你可以信仰佛教,也可以不信仰佛教。你可以好好地学习和生活,你也可以吊儿郎当,拿生活开玩笑,这是你的自由。但是,这样的结果可能为期不远,你就会发现它带给你的后果是什么。而往往这种结果都不是我们自己所需求的。这就是必须要我们在因果的前提之下来反省。你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你认识这种因果规律吗?如果你没有真正清楚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东西,如果你没有进一步探索你所需要的这种东西以什么样的因果来成就,那你这一辈子都是莽莽撞撞,都是迷迷糊糊,都是不由自主,它就没有达成一种觉悟。一旦没有达成觉悟,那就是一个瞎子,在摸索着走,那是一种什么结果呢?大家可以眯起眼睛想一想它是一种什么结果。当你有所体验了以后,经书上的话才感觉到是那么亲切。

  也许它所说的苦,你以无常来观照的时候,你才有认同的感觉,才能够找到高山流水的一种感觉。也许在这种因果之下,我们并不需要跟你讲很多,但是你只需要在现实生活过程当中注重自己的反省,注重生活的观察,注重我们个体的体验,这种因果当下就在我们身心里面揭开了非常生动的一面。于是,我们能够把这种个体体验上升到对明觉智慧的追求过程当中。明了我们自己所期盼的结果,探索成就我们自己期盼的结果它内在的方式方法在哪里?你要找得到这种正确的方式方法,结果,属于你的。就像观世音菩萨说的,千处祈求千处应啊,你求什么得什么,只要你能找到这种因果。你没有把这种因果找得到的时候啊,明明很轻而易举就得到的东西,但是你一辈子都得不到,这就是人生的缺失!我们缺失的是什么?是智慧。我们说智慧是我们的第一生命。为什么是第一生命?我们追求财富、追求事业、追求爱情、追求家庭、追求金钱、追求名利、还追求健康。在所有这一切追求过程当中,健康很重要。没有健康,也许你所拥有的这一切东西都失去了。但是真的健康就那么重要吗?相比于智慧来说,智慧更重要。有了智慧以后,健康的身体那就不一样了。你所拥有的东西,那就不一样了。当你不明白自己需求什么,对这个世界,你很迷茫,到处碰壁,目标不清楚,就像一个无头的苍蝇。这个时候你会得到你的所愿吗?有很多时候,你都会说,师父,我都不知道我想说什么,我都不知道我自己要追求什么。那就是要清楚你自己要追求什么,然后再来说。他说我都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那就等你把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真实认识清楚之后再说。所以说很多时候道理不是讲的,道理是需要悟的。悟性不是人人都有的,而是事情要把你憋得很厉害了,憋疯了,这个问题真正成为你的问题,你才能够想办法来解决它。

  以前讲过一个父亲,他要教孩子。父亲是干偷盗的,这个儿子长大了,偷盗的本事还没有学会。这个父亲就要教他啊,儿子啊,你已经长大了,还要成家立业啊,不能够靠老子偷一辈子给你受用啊。你会不会啊?于是这个儿子说,我学嘛,不会我就学嘛。父亲就带他去偷东西去了。但是到了一个大户人家家里啊,父亲就把他关在柜子里面自己跑掉了。而且跑还不出奇啊,他还在那儿喊,抓小偷啊,结果一喊,父亲跑掉了,儿子被关在里面了,这个儿子心里面才气啊,你这个父亲把我引进来,喊抓小偷,你自己跑掉了,让人家来抓我。没有办法啊,父亲没有教。但是,逼的,怎么办呢?不能出声,等他们来开柜子的时候,一下子跳出来就跑。没有人教他,但是环境逼迫,他居然成功地逃出了这一户人家,回到家里面,父亲说,你回来了就算成功了,你学会了一半本领了。这个东西需要教吗?很多东西需要教吗?今天我们很多人都在外面交学费,要上这个大学,要上那个大学;要找这个老师,要找那个老师。包括我们今天到了文殊院了,到了禅修营了,以为钥匙都在我们手里面呢,以为钥匙都在和尚手里面呢,其实,错了,也许不憋你一憋,任何人讲的东西就只是别人的东西,再精彩,也只是瞬间的一种热闹而已,不能够变成你的受用。要怎么样把别人所讲,把别人所体验,把别人成功或者说失败的经验转而为自己所拥有,就是要具备一种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在哪里?实际上就在我们真实面对问题的过程当中。你能不能够真实面对问题?你能不能够把这种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

  所以有时候我就开玩笑,有人老在那里问,师父,我该出家了吗?我就问她,你想出家吗?她说,我想。我说,想就出来。她说,但是我放不下母亲。我说,放不下母亲,你就好好跟母亲在一起。她说,我跟母亲在一起又烦恼,她成天碎碎叨叨。过了一段时间她又问我,师父,我现在该出家了吗?我说,你想不想?她说,想。我说,想,就出来。她说,对不起,我放不下男朋友,和男朋友一起很温馨,很快乐。我说,如果说你放不下男朋友,好好地和男朋友在一起。她说,但是我心里面又恐慌,究竟能延续到什么时候。有的时间,这些问题不是别人能替你回答的,这种答案也不在别人嘴里面,往往是在自己的真实需求上,你到底需要什么?如果不能明了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一辈子你在学些什么呢?往往都是无的放矢。人家给你讲一千道一万,但是最后你不能抓住重点。一旦你有这种学习的精神,一旦你把这种问题当作为自己真实的问题,好了,也许别人最呆板的一句话,也许别人不经意说出来的一个方法,对你,就成了敲门砖了;对你,就成了金钥匙了。这个时间精彩在哪里,精彩在你认识到了它的价值。你没有认识到它的精彩的时候,再精彩也不精彩。当你认识到它的价值以后,也许封存在藏经楼上毫不起眼的一篇经文让你大吃一惊。于是,你在那么多经书的过程当中,在灰尘压满的经书过程当中,你能够看到超越于生死的一种智慧,你能够看到它金光闪闪的地方。这个世间上何处不存在金光闪闪的地方呢?我们说,头头是道,山河大地无非法界之身,但是,我们不感兴趣而已。

  说以前有个禅师啊,进入市场,看到一个屠户在卖肉,买肉的人就在精挑细捡,这一块不好,那一块不好。屠户就问他,你需要什么吗?“我要全部是精的。”屠户说,我这里的肉哪一块不是精的呢?每一块都是精的。禅师在旁边没有买肉,但是他把真正的肉买走了,他买到精肉了,开悟了。

  在屠户眼里面,我这个肉就没有坏肉,块块都是精肉。为啥呢?因为这是我的东西,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是我的东西,块块都是好东西,我要卖上最好的价钱。买肉的人呢,因为不是自己的东西,而且,要让自己拿钱出来,所以很吝惜啊,他要挑挑拣拣,在挑拣的人眼睛里面,这块也不够精,那块也不够精,就没有一块是精肉。当我们要把自己的钱拿出去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的钱是最美好的,而那些东西呢,每一个东西都有瑕疵。你进商场是不是这样?买东西是不是这样?所以说我们小的时候,你进市场挑挑拣拣,说你卖东西,人家就说,你要忍受大家的挑拣。这是两个市场,屠户有屠户的标准,买肉者有买肉者的标准。而禅师呢,在这两个标准之间,他取了一个东西,块块都是精肉,哪里都是精肉,为啥呢?因为屠户有欣赏的眼光,在他的眼里,这就是价值,这就是营生所在。

  今天呢,你对这些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没有?一旦你把它当作自己的问题,那也是精肉一块,那也是金钥匙,那也是敲门砖。只要你有这样的兴趣,我们不会说,这个教授讲得好我们才来听,这个农户讲得不好我不来听。这个真理在教授手里,这个真理不在农户手里。真理在哪里?真理何处不在,何处都在。

  (热烈的掌声,上半场开示到此结束。中间休息时,上宗下性法师带领营员们唱起了无门慧开禅师的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非常感谢和尚的“若无闲事挂心头”,春有百花秋有月,那不就是这样吗?心可以很小又可以很大,有一个东西,有一个情绪障碍在那里,整个世界就完全变颜色了。是不是这样呢?(营员答:是。)我们刚才讲了两个,一个是无常的观念,一个是因果的观念,也许这两个东西我没有正儿八经地给大家介绍,什么叫无常,什么叫因果。但是这些东西不需要细致去介绍,也许你正规学习的时候需要这样去做,但是在现在,你只需要知道有这么几个名目,有这么一个方向,也许就足矣。只要你有足够的兴趣,我想,讲不讲那个是没有关系的,你一定会弄懂。如果说没有兴趣,再给你讲什么呢?讲什么也没有关系。也许讲什么你都没有听进去,是吧?所以这个东西不用灌,这也不是灌得进去的。而是你想,你就能收摄进去;你不想,就让它是一阵清风,轻轻地过去,就行了。

  所以说,我们刚才所说,只要你把人生的问题看清楚了,把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出来,其实我们的学习能力它就具备了。这个时间面临世间上任何事情的时候,它都可以当我们自己的老师,都可以当我们自己的善知识,这就是一个因果。佛法说,听经闻法最主要是成就我们听经闻法的心态,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是不是?你为人处世其实最主要就是成就你为人处世的心态。你的生活,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实际上就成就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就能够展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样态。这是取之于我,用之于我。关键在于我们自己。

  第三个观念呢,因为我们只有两个钟头,要把它讲完哈。因果,掌握了之后,对于我们自己人生境界的一种提升,这个很有帮助。你清楚自己的所愿,你清楚达成自己愿景的一种正确方式、方法,那么,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面。你只需要精勤地按照正确的方法去耕耘,人生的前景那就是无限的。你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想要一种什么样的愿景,就能成就一种什么样的愿景。我不清楚,在座的各位有什么样的心愿,但是我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一大堆梦。怎么样让梦想成真呢?不仅仅是眯着眼睛做梦啊,要探索因果,探索正确的方法。佛不就是教我们觉悟吗?觉悟的就是这层因果,把因果方法掌握了以后,人生,谁还能限制你呢?没有人能够限制得了你。所以说这是共下士道的核心理念。

  认识因果以后,简单的有两个观念。一个就是要断恶,一个就是要修善,我们能够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断恶行善过程当中。很多人已经理解了,说因果我也体验了,我也学习了,但是,在断恶修善的过程当中不能投入。所以说你讲一千道一万,它仅仅是一种知识,没有变成我们自己的行动。于是呢,这个道理再圆满,也是有缺陷的,不能够真实地受用。所以说上根利智的人,见说就行,理解了善恶,我们自己在身口意的过程当中,努力地来认识,哪些是恶法,哪些是善法。然后,力争尽快地去断恶行善。

  最近呢,我知道宗和尚在带领大家学习《瑜珈师地论》,其实,我周末一空的时候啊,我也在网络上跟着宗和尚学。他们说,你现在还跟着读这些吗?我说,读,宗和尚是我的老师,我要好好学。内心的因果,也许一辈子你都不能穷尽。内心的因果在经典的书籍当中,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学习。因为当你认识了,我们已经掌握了,但是,你还差得很远,也许你越学越觉得自己的不足。当这种时候,我们才能非常努力地把自己所有精力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同样是一个概念,同样是一本书,但是,你今天读明天读后天读,今年读明年读后年读,感觉不一样,认识的层面不一样,我们自己身心投入的力量不一样。所以说只要你有兴趣,把我们对因果的认知落实在不断的学习过程当中,在不断的学习过程当中,认知我们自身性格的一种缺陷,认识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当中的一种宝藏,能够认识到这种宝藏的时候呢,那你就能开发出来了。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缺陷的时候呢,你才能真正改变它。实际上万万千千的道理就落实在这个道理,所有的佛法到最后归结成几句话,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讲起来简单啊,实际上非常深刻。我们认识到没有?这是第二种,就是共下士道的修行核心,一个理念,因果理念;两种努力,断恶行善,落实在自己的学修过程当中。

  第三种,共中士道的修行方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说,声闻缘觉乘的修行方法。那就是要求出离。尽管在现实生活间,我们的人生可以越来越圆满,金钱、名利、美女、帅哥、洋房、汽车,什么都有。但是,我们说第一个观念当中教大家的,要有一个放大镜,什么放大镜啊?无常。拿这个无常的放大镜来看看我们所追求的一切的一切,它还有什么价值?尽管我们这一生,可以投入很多精力去追求这些东西,但是,到头来,我们发现,梦幻泡影一样,就像丢在水面上,打起一个泡,过后,啥也没有了。

  说以前有一个公主,最喜欢肥皂泡,就要求她的国王,要满足她:“我要把肥皂泡串成串,串成项链,然后我要戴起来。”全国上下的人没有办法,最后一个有智慧的大臣说,好,我帮你,你看上哪一个肥皂泡就抓起来,我给你串。一抓就破,一抓就破,到最后,自己对肥皂泡的希望也完全丧失掉了,我不要这个肥皂泡了。

  那么你有没有这个智慧呢?也许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够看透我们自己所追求的,你和那个公主啊,也差不多。你今天所追求的,也无非是肥皂泡,但是,你还想把这些串成项链,来装饰自己。有没有人帮你串起来呢?我很想帮你扮演智慧大臣的角色,我也请你来抓一抓,你用无常的放大镜好好来看一看,来抓一抓肥皂泡。你喜欢哪一个肥皂泡呢,你抓过来,我们帮你串起来,好不好?(热烈的掌声)

  第三个观念就是,人世之间各种各样圆满的愿望,我们可以去追求,但是,你要知道,它终极给我们带来什么意义呢?梦幻之后都成空,泡影过后都是水。我们在人世之间荣华富贵一场,最后又以什么谢场呢?我就看很多老革命啊,到最后人生非常凄凉。很多人生一辈子风风光光,到最后要咽气的时候,那是凄凄凉凉。

  如果我们有智慧的人,你就可以反观一下,难道我们一辈子就是玩这种东西吗?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万花筒,这种花很好,那种花很好,是不是我就把万花筒拿着光玩一辈子就可以了?有什么真实的意义呢?所以说要把世间上我们一切的欲望,一切的追求,要放在无常的放大镜之中来观照它。如果你还没有看空,那么,大可以按照正确的因果去追求。为啥呢?今天叫大家放空、放空,真的可以放空吗?也许不太容易。你要叫他放空,他说你和尚太消极了,啥都不追求。是不是啥都不追求啊?不是啥都不追求,和尚的境界更高,呵呵,出家人的境界更高。他能够看得清楚这个东西,放下。那你没有放下,我们也不障碍你,但愿你梦想成真。你要按照正确的因果去追求,能够满愿的,能够得到你想要的,那你得到之后又如何呢?享受了之后又如何呢?人生的境界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追求短暂的享受,有的人能够把自己的追求上升到究竟意义上,于是,我们能够知道,人世间的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哪怕就是我们在生死轮回当中,我们一生比一生增上,一生比一生圆满,今天你是个小平头老百姓,下一辈子,你就可以当一个省长,一个国王,再下一辈子,也许你能当一个联合国的主席。但是,又能怎么样呢?还是在生死轮回过程当中,还是在无常过程当中。什么是无常背后的真实呢?也许,我们没有太用心去研究。

  我看,那个是基督教的还是伊斯兰教的,他临终了,要下葬了,就会说:来自于尘土,复归于尘土。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人不就是最初来自于四大,来自于尘土吗?到最后,人生一切梦想过后,我们还得回归于一掊泥土。人增加了什么?

  我小的时候,在那里打妄想,早上爬起来就吃,弄了半天了中午还要吃,再弄了一下午了晚上还要吃,但是吃进去的东西呢,它又要拉,拉出来之后再去吃。麻烦啊!

  讲一个笑话,一个私塾先生在教课文,学生都在读课文。天上下起雨来了,私塾先生诗兴大发啊,他做了一首诗,你们知道了吧,是什么?看过吗?他说这个天上的雨啊,下到地上就变成雪了,雪又变成水,温度一高又上升到天上,又去变成雨,是一种轮回啊。这个意思有什么呢?他说你还不如直接下雪,或者说,这个雪到地上变成雨,雨又变成雪,那你干吗不直接下雨呢?有个学生就接过来,他也做了一首诗,大概意思说什么?先生啊你吃饭又不吃屎,但是你吃的饭呢,到了肚子里面就变成屎,变成屎来多麻烦,还不如当初就吃屎。(众笑,掌声)

  小的时候是把它当作一个笑话来看,慢慢长大了,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个笑话,它的背后有很深层次的一种东西。我们很多人也把它当作小孩对先生的嘲笑,但是,我现在不把它当作为小孩对先生的一种嘲笑,而是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人生轮回,它有一种终究性质的追问。

  我们今天人生各种各样的境界,你说你读了大学,进一个公司,进了公司之后,各种各样的拼搏,从小职员、做科长,做到老总。做到老总,年纪大了要下课,烟消云散。再不情愿,他也要下课。下了以后,曲终人散,人家就不认你这个老总的账了。于是呢自己有很多失落。就在这种孤独、失落与寂寞过程当中,人生已经慢慢就要谢场了。

  昨天看了一个笑话,他说人生百了歌。我记不完全了,他说人生怀孕了,出生了,长大了,吃了,拉了,结婚了,生小孩了,但最后小孩长大了,自己青年了,壮年了,到最后,一切痛苦都过去了,将要死了,到最后就埋葬了。人生百了歌,就这么几个了,就把人生浓缩成这么样的一种精华,几个了就把人生的事情了了。了了有何不了啊。文殊院前面有一个对联:见了就做,做了就放下,了了有何不了?那个境界更高,我们不要说你把前面的,见了就做,做了就放下了,就是后面的了了有何不了。这个世间上一个一个都经历过来了,有什么呢?所以说这样一想呢,人生就索然无味了。我们想出家的时候,家里人说,你这个人怎么回事?学到哪里去了?越学越转去了,越学越倒退了,钻到牛角尖里面去了,脑袋里面起乒乓了。本来是要让你去考学校的,本来是要让你去追求人生的各种境界,但是今天这个娃娃,读读读的,他说人生没有意思。我要寻求另外一种真实。他说什么是真实啊?祖祖辈辈不就这么过来的吗?从小,吃饭、吃饭,长大、长大,结婚、结婚,生子、生子,死了。就这么一回事嘛。(众笑,掌声)人家祖祖辈辈都能这么过来,你为什么就不能过来?他就这样问。我说,可惜你不是我啊,你可以那样了,我不能这样了。

  那天上来之前,内江还有一个小女孩,今年20岁,读了护士学校,要上班了,不上班,她跟她妈妈说,我不走冤屈路!不走弯路!哦哟,我一听这句话,这个是大气派!把她的父母找来,我说你们支不支持啊?支持!不走冤屈路好,我们两夫妻都信佛,支持她!这样的人有多少?少之又少啊!而我那时侯呢也是这种心,尽量地不走冤屈路。为啥呢?我看我那个学校的校长,跟我父亲是同学,他已经做到校长了,已经做到那么大的收入了,也是种种光环都在自己头上套上了,但是,我看他那个不是我追求的境界。我们家里人不就是希望,你今后也像校长这样风风光光,光宗耀祖,但是我看他就不太风光,太困苦了,以后我的境界就是这样的吗?人家已经把我的后半生给我走过了,我还需要去走吗?人家说有智慧的人不是这样,有智慧的人见一叶之落而知天下之秋啊,睹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啊。是不是?他能够由小到大,由近及远,这样子来了悟世间上的万象。我们今天在座的,如果没有悟性,那就是要走到人生最后悲哀结局的时候,哎呀,人家死了,我也要死了,一辈一辈的人都走过这样的世界,我还是要走入这样的世界。尽管没意思,但是,我还是要走入没意思,我也要这样没意思下去。这一生要这样没意思下去,下一生我还要这样没意思下去。你是选择这样的生活吗?我就觉得,这样的生活只要你喜欢,你大可选择这样走下去。也许,它也是一种没意思的有意思。

  所以说,声闻缘觉最主要是要看透自己究竟的需求。得到了钱以后怎么样?得到了名以后怎么样?得到了汽车美女以后又怎么样?升了官发了财又怎么样?看一看我们最后的结局,我们是要凄凉的谢世呢,还是要在天心月圆这种圆满的境界来谢世呢?能够参悟到生死一如的境界的时候呢,也许就不一样了。

  共中士道修行,就是要看清楚自己真实的需求。我们今天生活过程当中,不知道你做过这样的统计没有,啥统计?你写写你人生各种各样的需求,把你所有的愿景都写在上面,就像我们网上所说的许愿墙,你有什么愿望你都可以贴在那儿。但是,你的愿望反映了你的究竟心境,你的心愿究竟是什么?我们这样做过吗?也许我们都没有做过。

  我们各种各样的想法,各种各样的愿望,应该说我们都是尊重各位的,你怎么样想,都合理。但是,你能不能从这个层面上来反思一下自己呢?这种方法是对我们自己的提升,是对整个过程的圆满,能不能从这个方向去看看自己真实存在的问题呢?能够从这个层面去发现自己真正的大问题所在,其实就是一个生死问题。

  佛经上说,生死是一个大事,但是我们今天谁把它当作为大事呢?也许我们根本没有把它当作为一个问题,我们只能被眼前的小问题把我们的心占据了。每天我要吃饭,今天我要化妆,要打扮得很漂亮,走到街上我要有百分之百的回头率。然后将来我要拿一个什么文凭,要拿一个什么职位,要拿多少薪资,对不对?一天又一天,我们的心就慢慢被这些现实的功利淹没掉了。你更大的目标呢?也许被眼前这些眼花缭乱的各种各样的想法,各种各样现实的欲求,把自己究竟的目标埋葬了。也许至死,你都不会想这个问题。我们就说这个人生的一大悲哀啊,不明了人生的究竟归结处,不明了我们自己究竟的需求,不明了我们自己究竟的安身立命的处所,这不是人生的一种悲哀吗?所以说,共中士道的一种内涵,就是要求大家发现自己真正的问题。发现之后,你要想办法来解决这个最大的核心问题。把核心问题解决了,也许,人生是另外一种景象。佛教说,生死是一如的,生是一种死,死是一种生。人生不是哪一天生下来之后才有的,也不是哪一天死之后就没有的。我们思索过这个问题没有?很多人就问我,法师啊,三世因果真的有吗?六道轮回真的有吗?他说,你怎么样证明?我说,你的今天从哪里来啊?你有没有昨天?你的明天又从哪里来呢?你的昨天和今天是不是相隔别的呢?不是相隔离的。你的今天和明天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吗?不是的。你看你这个身体,从父精母血结合在一起,慢慢地长成一个包,慢慢地长出六根,慢慢地成长,慢慢地分娩,一直到今天。也许把你小时候的照片翻出来,也许胎儿时期的照片翻出来,还能够看到一些相似相续的影子,那么我们自己注重这种过程吗?你认哪一个为自我呢?所以说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发现,生命就是无尽的一种延续。

  我们今天在生活的当下,生活一刻就死掉一刻,生活一天就死去一天,生即是死,死呢也即是另外一种生。你从这个地方消失掉了,你又从那个地方冒出来了。你从你家庭里面消失掉了,你从文殊院冒出来了。(热烈掌声)我说这种六道轮回真的那么神秘吗?不神秘。每一天早上,我们带着崇敬的心进了殿堂了,发了四弘誓愿了,要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然后,我们在念经念咒过程当中,身心境界都得到了非常清净的升华。那个时刻,你和佛是一样的!(热烈掌声)下了殿堂了,你认为远离这种庄严、神圣的场所,于是,一出大殿,你就叽叽喳喳,又还复到小孩子的一种状态。到了观堂了,要吃饭了,你因为饥饿所以见了饭菜就像饿鬼一样,赶紧塞啊,禅修营这么多人,再不抢先下手,待会儿就没有了。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和抢饭的饿鬼有什么差别?那就是一种饿鬼的状态。吃了饭啊,慢慢的,我们今天来是干啥的?哦,禅修营,八点半了,好好听哦,这个人生估计能因此而解决很多问题,你又回到学习当中来了。你看你一生当中,一天当中,不仅仅是六道轮回啊,你不知道经历过多多少少的轮回。在每一天当中,你都是这样。一辈子当中,人家说三起三落不到老,是不是这样的?山不转水转,一天你要转多少时间?这不是一种轮回吗?这不是一种六道众生的众生相吗?如果说我们心里面是这样的,如果说我们今天是这样的,如果说我们习惯是这样的,你想一想,你整个生命状态是不是这样的?它与你整体的生命状态,是不相分离的。从一个大的时间片段中,截取你一个小的时间片段,截取出来,差不多你天天都是这样,都在轮回。六道轮回,不仅仅发生在这一生这一世生命不存在之后,而是在我们当下,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一会儿你高兴了,一会儿愁眉苦脸,一会儿见了大和尚,大和尚你给我签签名吧,一会儿见了同修了,两个人打架了,又起嗔恨心了,又起修罗心了,在一辈子当中,这样的事情,你经历得还少吗?但是我们自己为什么就不能知道,这是一种轮回呢?就不能知道对于生命,我们没有一种固定的方向。我们就像风中的落叶一样,风吹到什么地方,我就到什么地方,根本没有自主性,而是非常偶然的。就像小时候所说,他说这个人啊,生下来是很偶然的,你想,父精母血一结合的时候,那么多精子,只有一个精子穿透,你是哪一颗精子呢?不知道。最后,你这个精子就形成了,于是,你长成男人,你长成女人,非常偶然的机率你就成为男人了,非常偶然的机率你就成为女人了。非常偶然的机率,你的家境非常贫寒,你生在穷山恶水;非常偶然的机缘,你生在富贵之家,那么世间上林林总总、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归之为非常偶然。难道这种说法能够站得住脚吗?

  我们今天还是这样,今天我生不逢时,我很偶然。今天,我到了文殊院非常偶然;明天,我遇上一个美女,还是偶然;后天,我又遇上一个恐龙,我还是偶然;到最后,我一口气不来,我还是偶然。(热烈掌声)如果这个世间上都是偶然,不能够为我们自己所做主,还用我们干什么呢?每天眯上眼睛瞎撞就是了。还用开车做什么?还用修路做什么?根本就不用修路,根本就不用开车,你完全可以眯着眼睛,瞎撞,人生就结束了。是不是这样呢?这样的道理不能够成立啊!

  仔细想一想,不能够成立啊。佛法上说的,一饮一啄,莫不有前因后果。我们今天所遭受到的一切,莫不有前因后果。我们今天生死莫不有前因后果。我们今天的无常,也是我们自己一种心境。

  多少年前,在亲近我们宗性大和尚的时候,宗性大和尚曾经提过这种观念,说时间是什么?空间是什么?你的心念不断地变化,这就是你的时间;时间是我们自己心的假相。一个在禅定当中的人,一念可以一大劫,他这个时间有多长啊?而我们今天的人,心念是生生灭灭,你的时间又有多长呢?庄子里面,说一个椿树一活八百年,彭祖一活几千年,还有寿星。你再一看,夏天的鲜花,几天露水以后,它就掉下来了。一个昆虫,也许,朝生暮死。时间观念因人而异,那就是我们自己时间观念的一种变化。心念的变化就是时间的变化。你心念的变化,时间的变化,显现在空间上又是一种空间的变化。时空的变化无非是一种心念的变化。生死,怎么会有生死?你的心念是怎么来的?它又是怎么去的?就在这一念心性的来来去去过程当中,你就可以参透生死的本来面目!!!

  你的念头来了,必然成就相应的生活环境。你的念头去了,必然能够消失现实环境中相对应的某些东西,于是,生死的一种神秘,它并不神秘,只在一念的生灭过程当中。一念的生灭又是什么原因呢?你看你这个念头怎么来的?来而无根,去而无影。都是一种虚妄。《楞严经》上所说,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来来去去都是一种莫须有的幻妄。生死就是这样,所以说经典上跟我们讲,生死是一种虚妄,本来是莫须有的。以前我看这个莫须有,感到很委屈,说,岳飞,遭了这家伙,莫须有,给整死了。文革,多少的人遭了莫须有。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遭了这个莫须有。但是,我们并不感到冤枉,我们还在生死轮回过程当中,以为这些是真实的。其实,就是我们心的幻相,没有醒悟啊。回归到心的真实面的时候,就能出离自己这些虚幻。这是共中士道,就是要发现自己真实的问题,大问题,生死境界的问题,它是一种虚妄,不是真实的。我们要痛苦,是因为自己虚妄分别心而引起的,你能够回归到不共的上士道,就是能够觉悟,回归到这个世间的真实相状,我们所说的真实菩提心,你用智慧观察这一切真实存在的本来状态的时候,好了,一切都可以不再出现。你的生,可以不生;你的死,可以不死;你变成男人,其实你不究竟是男人;你变成女人,究竟上来说,你不是女人。所以说,男人局限不了你,女人局限不了你,众生六道的境界也局限不了你,你内在实实在在是与释迦牟尼佛同等不二!!!我们人人都是佛,现前就是佛,本自具足,你能够意识到吗?当我们不能认识的时候,沉入我们自己心狱境界的时候,哎呀,师父,我是女人啊;师父,我是男人哪;师父,我是业障啊!这个世界上是不是这样?往往就是这样,你认为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热烈掌声)所以说,存在是我们自己的认知,一旦你认清楚我们人生各种各样的境界,仅仅是我们人生的虚幻认知,由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显现出什么样的生死境界。而解脱生死之道,也就在于认识自己不生不灭的真相。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真实的智慧,能够在现下穿透一切时空,穿透一切假相,回归到本来的时候,人人是不欠不余,你也不少一分,你也不多一分,你跟所有的三世诸佛都是一样的,无非是菩提心的一种显发。

  也许我们自己对于佛法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我是希望通过这短短的两个小时,把无常的观念,共下士道人生增上圆满的因果修法,乃至于共中士道的发现自己根本问题,发现自己虚幻层面,不共上士道的能够认识到自己本来现成,人人本具的佛性,这三士道的修法,就在里面。成不成功呢,看于各位,你喜欢,也许它就进去了。你不喜欢,也许,我说了等于没说。万万千千只在于一个缘,有缘的,不用多说;无缘的,根本不用说。(热烈掌声)

  下面是解答问题,再多也不怕,因为宗和尚在。(热烈掌声)再多也不怕,因为有你们。(热烈掌声)

  1、生活当中有很多事,要坚持才有可能成功,但是佛经说,不要执著。请问,如何处理二者矛盾?

  两者本来没有矛盾,所以你不用处理。为啥呢?过河需要船,过了河,你还用背着船吗?(热烈掌声)没有过河之前,你也不用船吗?想一想这个问题,你就清楚了。

  2、要发心疗救别人痛苦,应该怎么做?

  先不要说疗救别人,先要看自己有什么苦,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众生,就是你一个人。你是众生,于是人家都是众生;你成佛,所有的人都跟着你成佛。(热烈掌声)有了个体体验以后,有了经验以后,你就善于引导别人了。今天我刚到,宗和尚就给我上了一课,我们今天,如果自己没有体验,要真正弘法不行啊。你自己没有经验,你很难引导众生啊。

  3、佛家讲断恶修善,断和修之间,是否有对立。烦恼和菩提之间,是否有对立?

  当你迷的时候呢,万般皆是对立。当你觉悟了之后呢,所有的一切对立都不存在。烦恼是菩提,如何下手?觉悟烦恼,就可以了。

  4、请问,什么是智慧?

  你内急了怎么办?你饿了怎么办?你困了你怎么办?(众答:睡觉)我看你们挺有智慧嘛。智慧不是外来的,智慧是人人本具的,把你这一念明觉之心扩而充之,就是智慧。

  5、俺认为佛教的思想是唯心的,请问师父,作何解?

  什么叫唯心?什么叫唯物?多少年前我就问别人,什么叫唯物?他说,客观的就是唯物的。我说,这个心是客观的存在呢,还是不客观的存在呢?他说这个好像是不客观的。不客观的你怎么认为有一个心呢?既然不客观,为什么你还有一个心?你说有一个心,它就有一个心的存在。只要它存在,那就是客观的。既然心都是客观的,心和物,能分得开吗?所以说佛教的唯心,不是二元对立的唯心,是唯一真心,这个心啊,是心物都包含在内的,这些名相要界定清楚才好说,没有界定清楚的时候,很容易上当啊。

  6、佛教在当今总是自称不是宗教,请问这个结论的根据?

  我也不知道你这个结论的根据是在哪里啊。我就说这个佛教是宗教。好好地明心见性就是宗,三藏十二部这就是教。你能说它不是宗教吗?但是,和你认为的宗教不是一回事。只不过说,我们很多人很容易为一个名相所局限。就怕你被名相所局限,所以你说什么,我就说不是什么。去除你的执着,去除你的误区,知道吧?(掌声热烈)

  7、我在修持佛法每一个新阶段会出现感觉,就像身体里面出现了两个我,在不停抗争,一个是坚信佛法,另外一个是说不出的感觉,有点摇摆。所以说,要更多地深入经藏,更系统地学习,努力消化。请问师父,出现这种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处理?

  没有。我矛盾并痛苦着,我痛苦并修行着,我修行并享受着,这就是正常的过程。没有这些东西啊,修行也就没有必要了。没有这些东西啊,你的修行就流于形式了。所以说修行相当相当艰难,就像把我们身体皮肤剥了一样痛苦。但是,修行又是相当相当享受,正在痛苦的当下,我看清楚痛苦并没有痛苦的自性,于是,我享受着这种智慧。不要把这两种分开来,知道吧?你说你烦恼都没有了。烦恼都没有了,你就不用修行了,你说你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什么问题都没有,你在那里当神了,当正神了,我们就不需要供菩萨了,我们就把你供起来得了。修行在哪里呢?修行就在现实过程当中。现实是什么?就是把你矛盾的东西理清楚,它不矛盾。把你的问题看清楚,它是莫须有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这不是你的升华吗?人与人之间处不顺,处不顺我把它处好,不就是修行吗?面对所有的矛盾面,我都能调和好,和谐好,这不是你修行的智慧吗?除此而外,你还到哪里去修行呢?要知道,修行不离生活啊。(掌声热烈)

  8、你怎么看待佛学的,在你眼里面,佛是属于唯心呢,还是属于唯物?

  你说他唯物就是唯物,佛可以是唯物主义者,跟你是同一条战线。你说他是唯心,佛也可以唯心,因为啥呢?比如说西方极乐世界,他居然创造了一个西方极乐世界。你能够创造吗?佛就能创造,他能从心里面变现一个极乐世界。我看你也能从自心之中,来成就一个舒舒服服的家庭,你那个小家庭就是你的极乐世界,你可不可以成就呢?(掌声热烈)不要给自己戴帽子,文革的时候,就喜欢戴帽子,地富反坏右,黑五类。走到路上啊,人家就打他,吐他口水。于是,你拿一个红袖标戴上,我是红卫兵,我是革命闯将,走到哪里人家提供吃饭。我们被这样的标签受害还不够吗?所以说,把自己界定为唯物的,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唯物呢?如果你把自己界定为唯物,其实你不用界定,唯物它本身就会凸显出来。一旦你给自己界定,对不起,你那个唯物还是唯心的。

  9、你怎么看待得病了不去看医生?

  一个方面就是他想死(师父笑,众笑)。如果说得病了不去看医生,他要去拜佛,我想,他至少对佛有信心。也许,心病还用心药医,佛真能够解救他啊。所以说,这个是不一定的。有的时候,我们看人家,迷信嘛,你怎么知道人家迷信呢?很多时候,记得一位法师在北大讲学的时候,一位教授就公开发难,你这个是迷信。法师就问他,你觉得我迷的是什么呢?他说,我不知道啊,我没有研究过。既然你没有研究过,你怎么知道我迷呢?除非你迷了我的迷,你才知道我迷了。如果你没有迷入我的迷,你根本不知道我在迷。原来看过一个公案,说两个人在桥上看河里的鱼,他说,你看,鱼都在对我笑了,鱼很快乐。人家就问,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那个人就问他,你不是我,你咋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它不就这回事吗?(笑声,掌声)

  10、通过学习佛法,我觉得它是一部做人处事的宝典。但对于认识世界规律,我觉得利用佛法来认识,有些困难,不太直接,不如唯物主义哲学,你对此有何看法?

  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假如说是唯物的,那很多偶然你能给我解释清楚吗?我们人,都是因为偶然很多机率变成的,你能够解释清楚人各自的禀性不一样,你怎么给我解释呢?千人百怪,千人千面都不一样,你倒是给我解释一下,都是偶然吗?也许探讨问题的方法,有各种不同的渠道,唯物,可以在唯物的界限当中,揭示和它相应的真理;佛法,在佛法的根本途径之上,能够揭示佛法的根本真理。也许这两个,本身不是矛盾的,而我们今天呢,已经把它对立化了,但是我们唯物主义,乃至我们今天的人都想解放全人类,有的时候我就说,你们想解放全人类,想不想解放我呀?你也不能把我推辞在外啊,其实我也很唯物的,我也很布尔什维克的,你把我推在外面,对不起,你的心胸不够唯物。真正的唯物啊,我想把这些东西放下了之后,也许你才能真正地唯物。(掌声)

  11、佛教在大陆沉寂三十年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似有中兴之势,但在市场经济下,宗教搭台,经济唱戏这种观念之下,佛教外表的昌盛是否掩盖不了佛教精神的下滑?两千年的传统遭遇冲击,道场改成商场,僧团变成财团,(宗和尚那天才讲,道场不是商场,僧团不是财团。但是,我要说的是,佛法不在某些人的手里面,佛法在你心里面。如果说你不动用自己的修行,不学习,于是,随着天下的道场成为商场,僧团成为财团,你也成了谜团。)他进一步说,僧材的培养,僧团的建设,道风的整顿,都是关系佛教有益的问题,请问大和尚你是如何看待僧材培养与道场建设的?你认为僧材与道场的功用何在?你又是如何进行僧材培养与道风建设的?

  今天幸好宗和尚给我上了一堂课,现炒现卖。我以前一直认为,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很壮大的僧团,很正规的僧团。宗和尚今天跟我说,我们连自己都建设不好,还到哪里去建设别人呢?你想倒是想建设别人哪,但是你连自己都没有建设好,你拿什么建设别人?世间上所说,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笑声,掌声)古人所说,物有本末,事有终

  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道场不离自心,僧材不离自我的成材。(热烈掌声)

  12、对其他宗教的看法,为什么伊拉克、巴基斯坦、黎巴嫩利用宗教发动战争,中国道教为什么落后,没有佛教这么兴盛?

  我看,你为什么要用你的问题,来制造我们自己的混乱,就像人家要利用自己的烦恼来制造世界的战争,是一样的。异曲同工啊,知道了吧?当我们处在烦恼的时候,当我们自己不圆满的时候,一定会为世界带来相应损伤。尽管你有自己的借口,但是你这种借口,也许会成为你伤害别人的借口。你可以拿这种借口来爱人,同时你可以拿相同的借口来伤害人,往往我们就在爱人的同时,在血淋淋地伤害着别人。这个是不奇怪的。

  13、佛祖慈悲,为什么会在去年四月初八发生大地震?

  你把佛祖地震了吗?地震是你自己的事情啊。你遭了殃了,佛没有遭殃,于是,你的身体被摧毁了。你也许经历了灾难了,但是,你的心真正经历了吗?我们自己造作了这样的因果,我们自己不想承担这样的结果。佛啊,你救救我吧,我今天不想修行,但是,我想成佛。这不就是你要的答案吗?这个就是偷心不死啊。如果说佛的慈悲,成了纵容我们为恶的渊薮,这种慈悲还有什么用?

  14、无明烦恼,如何用佛法的心态来解决?

  一个就是觉悟,一个就是认识它的因果。二一个,认识因果之后,努力地去对治,就可以了。

  15、如何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念念觉照,不断进步?

  就是掌握当下的觉照心性,然后,不断把这种觉照心性扩而充之。没有什么其他诀窍,放弃了当下的努力,那么,未来一切都成虚幻;放弃了当下的努力,过去依然是过去,你没有任何改变。所以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所有念念的相应,都落实在我们现前一念的相应过程当中。

  16、因果关系到底是什么?

  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你饿了你为什么不去吃石头,你要去吃饭?你困了,你为什么一定要去睡觉,你不去打倒立?假如说这个世间没有因果,你怎么知道什么事情来了,你要去做什么事情呢?因果关系就在这个地方,如果你能体悟,不用我说。如果说你没有体悟,我再说多少,也是白搭。

  17、在单位上班,在这个染污的环境,如何解决生存和独善其身的问题?

  染污不是世界在染污,而是我们自己在染污!当我们自己不染污的时候,那就是独善其身的时候。于是,你的染污的问题就不再存在;于是,这个世界与你是相和谐的。所以说,这个东西不在外面,我们认为,人家染污了,其实有的时间太在意别人了,你从来没有在意过自己。师父啊,他请我喝酒,我不喝,但是他非要劝我。真正你不喝,他还能灌你吗?他都不尊重你了,你还要将就他吗?有的时候,自尊是尊重别人的前提。没有自尊,任何东西都没法再说。

  18、什么是妄念?

  比如,今天听课,你没有听,你在想,今天我的女朋友给不给我打电话呢?就这样,当下该干什么的时候,你并没有专心一意地去干什么,妄念来了,老在回想从前,发生的欢乐。

  悲伤的事是妄念吗?

  那就看你的修法。假如你是以回想自己的善根快乐为修法的时候,它就不算是妄念。假如我没有做这件事情,不由自主地在想这些事情,它就是一个妄念。就像以前一个居士给我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他说,我怎么突然念成南无地藏王菩萨了呢?你发心想念是什么?与你发心相悖离的,在你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些,可以说都叫妄念。(热烈掌声)

  19、我个人比较赞同人生的乐趣在于能够穷尽人生的各种可能,佛学因果论可以知道自身的不是,人生的乐趣又在何处?

  什么叫乐趣呢?就是你快乐不快乐,对不对?你有没有兴趣?这个在哪里呢?请问你自己。谁能够代替你回答呢?我的兴趣现在就在解答问题。你的兴趣也许不在这里。人生的兴趣首先要看清楚自己的心在什么地方,你对什么发生兴趣。而什么样的兴趣能够引导你到究竟的圆满,这个是你不断地探索。没有固定的答案啊,你非得要一个固定的答案,释迦牟尼佛早就给你说了。你把它当作为自己的兴趣了吗?没有嘛。马克思早就给你说了,你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自己的兴趣了吗?没有嘛。你的父母亲早就给你说了,你当作为自己的兴趣了吗?课堂上老师给你说了,你把老师说的,当作自己的兴趣了吗?别人是不能代替你回答的。

  20、如何用智慧,佛法方式圆满处理在家居士与家庭、父母、夫妻、儿女、朋友、亲友之间的关系?

  就是自尊乃至尊重别人。(掌声)

  21、我身体不好,想学佛以修心,坐禅以疗疾,苦于无人引导如何坐禅。法师可否将自己坐禅经验与大家分享?我又是否可以向你学习如何坐禅?

  要教你的,禅修营要教你的,行禅、坐禅,吃喝拉撒都是禅。没教你吗?我都是在这里学到的。所以说你好好学的话,就可以。

  22、请问,如何解读世俗世界的人生?

  谁规定的世俗?谁规定的一种超越?世俗,是我们自己认为的世俗吗?世俗,是有一种客观的世俗吗?要从我们自心拿掉这些东西。你沦入于世俗的观念了,人生就陷入于世俗的人生了。而我们自己,是可以限定的吗?应该不是可以限定的。

  23、梁漱溟先生曾经提出文化三路向说,认为佛教文化是向后看,你怎么看?

  前后怎么区分?在你们面前,我在你们前面。在我的面前,你在我的前面。到底谁在前面呢?佛法不是向前看,向后看,它是向如实看。

  24、许多学佛之人目标就是得解脱,如果有修为的人是处处西方极乐世界吗?留下世间人如何教化?请问法师如何发心出家的机缘?作为一个初接触佛法的人,我们应当树立学佛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就相当于这样说,今天世间上有很多失学的人,于是我们就失学来拯救这些失学的人。是不是这样?这个世间上有那么多人没有读书,于是我们就可以不开学校,不上学校,我们就可以帮助这些人,可不可以?这是什么理论?只有你自己学好了,你才可以帮助世间上的人。成佛也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也好,那都是你拯救众生的一种方法、手段,如果说你没有学好,你拿什么拯救众生?必要的学习是前提。我们学佛的目标,就是要落实到自己现下好好学习当中,成就好度化众生的智慧和能力。将来,你才能对众生有帮助。

  25、面对人生不断的十字路口,怎样选择自己的生活?面对不太幸福的婚姻,如何选择?

  选择,就是要你发生智慧。你没有智慧,你就不能选择的。要有智慧,你就能看清楚自己真实的需求。在十足路口,今天是张家女儿,明天是李家女儿,这个是瓜子脸,那个是苹果脸,两个都漂亮。你想要哪一个呢?你说我两个都要,那就随便你。人家要不要你就是她的事情,不是你要不要人家的事情。十字路口不就是这样吗?所以说你要明了自己。人与社会,一个方面是我们自己的需求,一个方面我们自己的需求和别人的需求怎么相结合的问题,是不是?

  28、我是一个刚接触佛法的女士,请开示我应该看哪些合适的书籍?

  佛学的启蒙书籍很多,比如《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像《三皈依》《十善业道经》,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启蒙的书籍。你可以好好看看。今天你到文殊院,结缘的书也有很多。可以好好看。

  29、现在的朋友,都是慢慢疏远。大家追求的是名利、家庭,如何能够像禅修营里面,能够感受到和尚们的关爱与慈悲?

  那就是你不断地去关爱别人,真实地去关爱别人。你对世间上投入仇恨,你收获的就是仇恨。你投入关爱,你得到的就是关爱。但是不要乱爱啊。(热烈掌声)乱爱,有的时间是要找打的。(众笑,掌声)

  30、为什么人混浊地过了一生,但在临死时仍然要贪恋这个世界?

  就像你今天在这里,你没有好好学,庸碌无为。但是临命终你还是有点留恋,这个文殊院的包子好吃哦,还不是一样的吗?无明、愚痴,一种耽著啊。

  31、现世的诱惑,人类的欲望,自身的经历,已到适婚年龄,但是以前有失败的经验,抱着对家里人一个交代的想法,可是结婚对象不是自己真爱、最爱,佛法对于爱情与婚姻怎么看待呢?

  如果不是最爱的,我就不要。如果说我要选择对别人交代,谁又对我交代呢?于是我在出家之前我就在选择对象,我找这个女的,不能满足我;我找那个女的,不能满足我;最后,我终于找到一个女的,能满足我,那就是我自性的女人,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而且,我打她骂她,打不转她骂不转她,她也不会嗔恨我,她会随时随地与我在一起。这就是我的最爱,我选择了她,所以说我幸福一生。

  你要对别人交代,我看你就成问题了,没人对你交代。

  很多人都是这样,到了结婚年龄,不结婚人家说你是怪物。结吧,随便找一个结吧,只要是男人就可以了。但是一结婚,发现完了,上圈套了,今天你要尽责任了,摆脱不了了,他要打你了,他要骂你了,他要查看你的信息了,彻底就被拴上了,进了猪圈了,是不是这样啊?小心啊,那个是陷阱啊,每一个人都可能是陷阱。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地雷。假如说你不需求就可以了。真是你需求,那就要冒着危险去把雷排掉。要找到你的安全区域。(笑声,掌声)

  32、对过去,仍然执迷不悟,明知有一段孽缘,参悟了佛法,却仍旧放不下。

  就像我们有疮一样,抠了又抠,痒了又痒。哎呀,这个痒还是一种快乐啊,没有疮了以后,不抠也不痒,没事可干了。识破了,不就这样吗?

  33、请问法师,生活当中有诸多烦恼与痛苦,佛法教育我们离苦得乐,怎么样才能以最佳心态持续欢喜?

  今天来的路上我们在说一个问题,我说,孤独是最好的治疗,寂寞是最真实的快乐,但是,很少有人懂这个道理。他都落在苦乐对待过程当中。凡是有快乐,它就必然有相对的苦法,苦与乐往往是一对,只要你超不出这种对待的境界,快乐过后你必然是加倍的失落。

  所以说,不苦不乐、不来不去、不生不灭,涅槃真心,是为常乐。(掌声)

  34、盐市口天桥上有一些又老又残的乞讨人,有人说他们是两种身份,表面上在乞讨,其实,是坑蒙拐骗。都说佛陀慈悲为怀,请问法师,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假如你真的慈悲,我劝你把这个现象看清楚。他究竟是真的乞讨呢,还是坑蒙拐骗呢?这是一个方面,看清楚以后你就知道怎么对待了。第二个方面,假如说你这种慈悲,是真慈悲的话,首先,慈悲一下自己。为啥呢?如果说你对财宝的悭贪没有舍弃,管他是真的假的,他都可以帮助你呀。世间上只要你善用,真真假假都可以汇为真,一真一切真。假如说你不善用,一假一切假。最后连真正乞讨的人,你也说这个假的。我走到世间上,人家说,和尚,低头。我说,干嘛要低头,看看你是真和尚还是假和尚,因为他见到的假和尚太多了。所以说见到真的,他也说是假的。这个世间也许你会错掉很多机缘,对吧?

  就像刚才那个吃了亏,上了当,自己再没有生活的勇气,见了男人就是恐龙,见了美女就是河东狮子吼。于是,婚姻一步不前,这一辈子呢,痛苦结束。

  35、用电脑或者是播放器播放的诵经,和自己亲自诵经有什么区别?

  我们放一段录像,你在吃饭,你就吃过饭了;放一段录像,你在睡觉,你就睡过觉了。它有没有区别呢?

  播放的经文有效益吗?

  有效益。但是,对别人也许有效益,对你呢,如果说今天对你播放一段吃饭录像你就吃过了,那就真正有利益。

  经书不念出声,只是阅读的话,有没有功德?

  假如说你全心全意默念,也许比你出声音还要来得真切。

  如何自净其意?如何克服散乱和放逸?

  内心里面不染污,就清净了。你能不能够呢?别人的话啊,都是语言上的戏论,只有你自己做到了,一个烦恼一个烦恼地克服,一个恶业又一个恶业地对治,才能够自净其意啊。散乱,对治散乱就是要把你的心集中起来。从你最感兴趣的问题下手,穷追猛打,一直深入进去,也许,对你的散乱心有一个帮助克服的作用。放逸呢,假如说你喜欢放逸,今天就让你没有规则,在世间上随便放逸就可以了。但是,到处撞墙的就是我们。所以,这些东西需要自己去选择。

  如何增进智慧?

  多亲近宗和尚,多来禅修营。

  多体验生活,多认识因果。多看清自己。

  36、是否一旦发生杀生等重罪,不管如何修持佛法,如何做善事修功德都无济于事,此后都一定会下地狱呢?

  不一定。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果说你知错不改,那就糟糕了。人与人之间,你已经杀害掉别人了,对人家的家人总得有个交代吧,对自己总得有个交代吧,你这个杀人之心总得要解决吧?如果不然,我看你这种恶业很难解决。只要恶业没有解决,一定有它的势力,一定会陷我们于不复之地。

  37、我们是该平淡地生活,赚的钱仅够温饱就好呢,还是多多赚钱?多多布施才好?该不该为布施而去赚更多的钱呢?

  布施,是为了对治我们自己的悭贪。你平淡的生活也好,多多赚钱也好,看你是发什么样的心。以悭贪之心去赚钱呢?还是以平淡的心去赚钱?做一切事情的时候,发心是最重要的。如果发心是以贪心去赚钱,在你赚钱的过程当中,贪心被培养起来。等你赚到多多的钱以后,你再想布施,心相续已经被破坏掉了。你再想布施,已经没有办法了。所以说,平淡与浓艳的生活都是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都无可厚非。关键是你有什么样的心态。

  38、请问师父,三世因果,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和坏事,是成正比的吗?

  那就要问你了,你做的时候是成正比的吗?你干坏事多,显现的时候,恶劣的果报一定多。你做坏事的时候投入,那么,你在受恶劣的结果时,也倍受伤害。和自己的投入,是成正比的。

  39、如何对灾区经历地震的孩子所讲的生活没意思,学习没意义进行劝解?

  也许要从我们自己认识自我以及从认识灾区的孩子开始,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他的来源是什么?有的时候不仅仅是讲道理。我劝大家多陪他玩一些他所喜欢玩的。这个也许比你千千万万的说教都要有意思。你跟他说没意思,但是,你跟他探讨要做什么的时候,他总有他要做的事情,于是,从这一点一点的陪玩、陪乐,陪做事这种过程当中,也许,它比千千万万的说教力量还要大些。不要光是去说教啊,要用亲身的精力关注他们的兴趣,关注他们的爱好。哪怕他是痛苦,我们帮他关注痛苦,也是一种意义。

  40、以现在内容为中心提问,请问,清楚自己所愿,探索因果,看透无常,最终觉悟都需要智慧,那么,如何开启自己的智慧?请问,有无循序渐进的方法?

  有。刚才我已经说了,从现在开始,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哪?你现在想干什么呀?灵明觉照的智慧,每一个人当下都有的,问题就是认识自己灵明觉照的智慧,然后加以逐渐地扩充,这就是方法,这就是循序渐进,自觉然后能够觉他。如果目前你都没有把觉性开发出来的话,以后,你就艰难了。所以说今天,你是要得到一种创始性的体验,下来以后就求啊,和尚也在,法师们也在,你要求,求一种创始性的体验。就是今天自觉的体验,不是很深沉的,当下就可以体验。一旦把这种体验了以后,回去以后就用这样的方法,一以贯之。就可以了,不复杂,非常简单。

  41、佛教当中说的自在与生活当中说的自在有何不同?

  这正是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我说,你想自在啊?对,我想跳楼,我想怎么样。你倒是自在了,当下你可以自在了,但是,结果不一定自在,是不是?佛法就是从现在开始自在,一直到尽未来际你都可以自在。你自己自在,也能够帮助他人自在。从始到终,从自到他,都是一贯的。于是你这种自在,它才是一种真实的自在。

  42、你所说的不走弯路,就是直接出家吗?

  假如说,你认为出家是一条直接的路,那就来出家好了,我不反对。但是,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生活样态。走适合于你自己的路。所以我们不太鼓动盲目出家的。你知不知道你为什么出家呀?很多人跑来,师父,我要出家。我说你干嘛要出家啊?我那个老婆太讨厌了。我要躲他几天。我说,你不用出家啊,出家几天,老婆一找来,你还不是得回去,没有办法。所以说,不赞成这种出家。走适合于自己的路,知道吧?那就是直径。这个问题宗和尚也讲过嘛。在家、出家,因人而异,没有一定模式。

  43、如果大家都出家了,谁来为社会做贡献?

  这就是我刚刚出家时,中学时的老师,问我,天下所有人都不结婚,都不生子,这个世间上怎么传宗接代?我说,你传宗接代干吗?因为传宗接代才有很多众生,所以,你要度他嘛。今天人人都出家,人人都圆满了,你还要对谁贡献呢?人人都贡献了,是最好的方法,最圆满最直接的方法。你还要对谁贡献呢?这个不是脱裤子放屁吗?多此一举。

  44、金钱、名誉、地位都不追求,那这个人的一生都来干嘛呢?那些百万富翁、成功人士难道全是傻瓜?

  这样问的人,也差不多了。哈哈哈哈……我们所说的,我今天给你讲的几种佛法:人生追求圆满,假如说你喜欢,尽管按照正确的因果追求;你想什么,都能够满愿。我们尊重你的需求。二一个,你认为这些不究竟,有出离的方法。所以说不管你追求什么,我们都是尊重你的。但是,不要陷入于自己的迷宫了。不要让自己追求什么而陷入于什么的痛苦当中。有的时间,往往与自己背道而驰。那就不是你所追求的了,对不对?所以说,凡是有智慧的,凡是不想当傻瓜的,你想追求什么,尽管好好地按照正确的因果去追求。

  45、以无常观照人生,所有追求终成梦幻泡影,颇似中国老庄学说,无所作为,然而在现实当中容易陷入消极待事,终而悲观厌世。

  佛法是积极的,你只要是陷入悲观厌世,学岔了、学差了。佛法的追求,比任何人的追求都要大,你仅仅是追求一个人的圆满,佛法是追求所有众生的圆满。你仅仅是追求暂时的享受,而佛法追求的是亘古常在的享受。你看看,这个追求难道不是更积极才能够满足的吗?所以说消极待事,你在那里睡个觉就能成佛,没有那种事。今天当和尚越当越懒,我看那和尚也做不成。和尚,应该是比世间上任何人都要更精进。所以说你要认为消极啊,你要看在什么地方消极。假如说,那些不该追求的世俗名利地位,该放下的自己不放下,你认为该积极的,老鼠洞,使劲钻嘛,钻不动,使劲钻嘛,我就不信钻不进去,一定有能钻得进去的时候。那是不是积极?我觉得,那不是真正的积极。

  46、你有博客吗?

  什么叫博客呀?也许有吧,他们好像给我弄了几个博客,但是,我都不知道怎么进去。

  47、是不是一定要学佛,才能觉醒?我觉得现在过得很自在,很快乐,那我是不是觉醒的?

  不一定。有的人虽然很快乐,但是,他的快乐是盲目的。没有觉醒的一种快乐,你的快乐是什么呢?所以说,我曾经说过一个观念,不管你信不信佛,其实,每一个真实地学佛的状态,就是学觉悟的状态。你连你自己是不是觉醒你的不知道,请问,你需不需要觉醒一下呢?你的快乐是不是觉醒,你都还在犹豫,还在疑问,还在摇摆,你是不是需要更进一步地觉醒呢?是不是需要更进一步地学佛呢?所以说有的东西不要求证于别人,如果说你真实得到当下的安心处所,当下就是!不用怀疑,直接承担。如果说没有这种承担精神,一辈子都不能安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