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真言网

讲一下天人合一思想中的天人观念

发布时间:2023-07-20 10:03:59作者:真言
讲一下天人合一思想中的天人观念

讲一下天人合一思想中的天人观念

天人一词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一般指天和人、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等。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的天和人,在不同的思想家中有不同的含义。大体来说,其中天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指有意志的最高主宰,二指广大自然,三指最高原理。人一般指自然之人、人类社会,或人类社会的伦理及人的精神世界等含义。天人的含义包含在天人合一观念之内,讲天人必须要联系天人合一,但如过把天人放到天人合一中来讲,篇幅又会太长,因此处于文章篇幅的考虑,本文先讲一下天人观念,在后面的文章中再讲天人合一。

首先说一下天人观念的起源。天人观念起源很早,但更早的年代已无从考证,有文字记载的仅可追溯到西周时代。周宣王时的尹吉甫曾作诗云: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这里面含有人民的善良品德来自天赋的含义,把天和人相联系,从这一方面来说,可以说这是天人观念最早的文字描述.《尚书》中有“天佑下民”之说,把天奉为人间主宰,也把天和人联系起来,这也是比较早的。

其次再说一下历代思想家对天人观念的认知。天人观念主要围绕对天的认知展开。先说一下先秦诸家中有代表性的认知。孔子曾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在这里,孔子所谓的天有最高主宰的含义,人即人类。孔子也讲天命,如他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里的天也指最高主宰。但孔子晚年对天的认知有所改变,他认为天是苍茫之天,指广大自然。他认为:“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里的天指的就是广大自然,而不是指上天的意志。《左传》中也讲天人观念。《左传》中认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这里的天被赋予了一定的品格,而人不但指自然之人、人类社会,还指人类的道德规范。《左传》中同时还讲道:“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仪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这里把天和人类的活动礼仪联系起来,与前面观点基本相同。从《左传》中所讲可以看出,天和人之间有了联系,有了一致的道德标准,这可以说是天人合一思想的萌芽。老子也讲天,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老子不认为天有意志,老子心中的最高意志是道。荀子认为天指自然之天,人是自然界的主人,鼓励人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破除对天的迷信。

再讲一下秦汉时期的认知。这个时期对天人认知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是董仲舒和王充。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命题。董仲舒在其编著的书中认为:“天者百神之大君也。”这就把天看作了最高神灵,认为天是超自然的,创造万物的神。东汉王充坚决反对天有意志的宗教思想,认为天就是有元气构成的自然之天。

再次讲一下宋明清时期的认知。这个时期对天人观念展开论述的思想家也比较多,如张载、程颐、程颢、朱熹、王夫之等,而其中张载的观点更具代表性,因此这里主要讲一下张载的天人观念。张载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他认为:

释氏语实际,乃知道者所谓诚也,天德也。其语到实际,则以人生为幻妄,有为为疣赘,以世界为阴浊,遂厌而不有,遗而弗存;就使得之,乃诚而恶明者也。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

这段话其实是对佛家“以人生为幻妄”的批判。

在这里张载以诚来批判佛家的唯心主义观点,其中诚即指天道,也指圣人所具的境界。张载以诚为天道,也就是认为天是真实的且具有一定规律的,因此张载才会认为“太虚即气”,认为天、地、人都秉气而生,以天为最高实体,同时也认为天也是最高原理。

文章最后,特别说明三点。其一,以上所讲对天人的认知基本都是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讲(只有荀子的是相分),其实天人之间不但有合一,还有相分的观点。天人之辨辩证的正是天和人合一还是相合的问题,这个辩证是中国古代哲学史的主题之一。其二,本文所讲的天人主要指的是天人观念,要把天人观念和天人的含义区分开。其三,天人观念在宗教中也有,并且是宗教中比较重要概念,但本文对此并没有涉及.文章至此讲完,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由于受篇幅所限,还有不尽言的地方,希望读者理解。(注:本文属原创作品,古典命理首发,抄袭者必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