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何谓十二因缘?
答:十二因缘是辟支佛所修的法门。辟支佛也名缘觉,或名独觉。如果生逢佛世,亲闻佛说十二因缘法而悟道的,叫做缘觉;如果不值佛世,只凭自己宿植善根,观察万物缘生缘灭、生灭无常之理而悟道的,叫做独觉。无论是缘觉或独觉,都是从因缘而悟道的圣者。十二因缘分为流转门与还灭门,流转门是顺观的十二因缘,讲述众生轮回六道生死的因缘;还灭门是逆观十二因缘,是灭除烦恼生死,而证道解脱的修法。
问:怎样才能断除无明呢?
答:必须用般若智慧进行观照,了达无明的本体就是明,息妄归真,不再妄起造作,破除我法二执。如是妄尽情空,真心自然显现,无明则为消灭。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直至生灭,则老死灭。前因既灭,后果不生,即可永断生死轮回。
以般若智慧照见诸法空相时,则知一切法皆是真空妙有的当体显现,不管是流转门,或是还灭门,都无实法可得,十二因缘的每一支,无一不是空无自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无明也是如来藏,除了妄想执著,根本就没有实法存在。
所以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因此,依真心的空相而论,不但没有凡夫流转门的十二因缘法,同时也没有辟支佛还灭门的十二因缘法。这样,即可破除辟支佛的法执。
问:何谓四圣谛空?
答:苦、集、灭、道四圣谛是声闻修行悟道的法宝。
声闻是指因闻佛说法的音声而悟道的圣人。声闻依苦集灭道四谛法修行,可证阿罗汉果。释迦牟尼佛成道后,首先为五比丘说四谛法,共说了三遍。一名示转:“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二名劝转:“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三名证转:“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是名三转四谛十二行*轮。
声闻人得闻佛说四谛法,而知道众生轮回六道生死,的确是苦(苦谛),同时又了解生死苦恼的根源,皆因众生内心积集贪、瞋、痴等烦恼,策动身口意三业,造作杀、盗、淫、妄等罪恶行为而形成的(集谛);若然能够取消内心贪瞋痴等烦恼的积集,就可以解脱生死的苦恼,证得涅槃究竟的快乐(灭谛);但欲想离苦断集,一定要切实修道(道谛)。所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由修道的功力,断除见思烦恼,就可以转凡成圣,证得我空真如之理,所以称为四圣谛。
小乘人认为实有苦集灭道诸法,依四谛法证阿罗汉,有所证,所以不能证法空。所以阿罗汉只破见思惑,他还有尘沙惑、无明惑未破。这还属于化城,未到宝所,非究竟的佛法,尚未与真实法性相应。现在本经的宗旨,是破有显空,所以依般若真空的理体而言,既无生灭之苦集,也无修证之道灭;这就是说,真心的空相中,既没有各种苦的感受,也没有种种集因可断;既没有寂灭的涅槃可证,也没有解脱之道可修。所以,无苦集灭道,是空声闻法,令小乘人破除法执,而能回小向大,广学般苦,趣向佛道。当然,一真法界本无一法可得,亦无一法可舍,以般若智慧观照,四谛法即是法性妙用。
众生之所以难以成就,在于众生的执著心难破,不是执有便是执空。由于常人多着于有,执有不能开启般若智慧,所以本经对症下药,多谈空义,依此空义,于常人所执著之妄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有人见《心经》多说空义,却又起偏空之执,不知错解空义是修行最大的障碍。古德说,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因为起有见者,执著有而修善业,还能得人天果报;若着空见者,拨无因果而造诸恶业,则恶道果报难逃。所以断不可执著空见。另外,二乘人仅得空慧而着偏空者,也不能作利生事业,被佛陀斥为焦芽败种。可见执空、偏空都是修行的歧途。
其实般若真空乃是即有之空,万有皆是空性所显,于一切显现而无实法可得。因此不妨假说人我诸法,但不执著其相,如是终日度生,实无所度。虽无所度,而又决非弃舍不为。般若空性是真空妙有的一体显现,所以空并不是要空掉法性的作用及法相的显现,而是要断除对空有的分别执著。正如帝洛巴祖师说:“显现不会束缚,只有执著才会束缚,我们必须要断除执著。”西藏《心经》译本中说,无智无得亦无不得,正显空有二边皆不可执。
问:“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何理解?
答:佛有所证乎?若言有证,则有执取,若言无证,则落断灭。佛在《金刚经》中说:“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不可执有而言实,亦不可执空而言虚也。约妙用断妄证真则言有,约体性如如不动则言无,佛果境界,奥妙难思,体性真常而妙用恒沙。此中法味,非证难知,“唯佛与佛,乃能究竟”。
义释:菩萨已现证般若波罗蜜多之果德,于一切法自在,了无挂碍,於生死流转和无量无边度化事业,均无恐怖。破尽法我二执,远离虚妄分别,究竟圆满而现证佛位。一切诸佛,皆依修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究竟成佛。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