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真言网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校勘重印后记

发布时间:2023-08-04 12:20:41作者:真言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校勘重印后记

  善逝善说妙三身,无畏无流证教法,

  上乘真实牟尼子,我今至诚先赞礼。

  稽首次敬大慈氏,将绍种智法王位,

  无依世间所归趣,宣说瑜伽师地者。

\

  皈命无上真实法,具显诸乘境行果,

  方便善巧相应义,善释其文无过增。

  顶礼正智贤圣僧,归赞我本亲教尊,

  不吝身命演法者,重然法炬照群萌。

  《瑜伽师地论》「理无不穷,事无不尽,文无不释,义无不诠,疑无不遣,执无不破,行无不备,果无不证。正为菩萨,令于诸乘境行果等,皆得善巧。勤修大行,证大菩提。广为有情,常无倒说。兼为余乘,令依自法,修自分行,得自果证。」本论性相赅摄,文义圆明,次第显瞭,广圣教尽,除此更无若过若增,实为佛子建立正见,修学圣道必备之宝典!若本论住世,则正法不灭,正行有迹,诚所谓「荡荡乎明大明于重冥,锽锽焉声希声于宇内,斯可谓整蹄驾于玄途,幽关乎虚室者也。」

  唯识宗所依之经论,主要是「六经十一论」,六经以《解深密经》为主,十一论则以本论为主。此外,尚有十支末论,都是依据本论撰写的,后人称为「一本十支」。其关系为:《百法明门论》略陈名数支,是略录本论〈本地分〉中名数,以一切法无我为宗;《大乘五蕴论》粗释体义支,略摄本论〈本地分〉中境事,而以无我唯法为宗;《显扬圣教论》总苞众义支,是错综十七地要义,而以明教为宗;《摄大乘论》广苞大义支,是总括瑜伽、深密法门,诠释《阿毗达磨大乘经》摄大乘品,以简小入地为宗;《阿毗达磨杂集论》分别名数支,是总括本论一切法门,集《阿毗达磨经》所有宗要,以蕴、处、界三科为宗;《辩中边论》离僻彰中支,叙七品以成瑜伽法相,以中道为宗;《二十唯识论》摧破邪山支,是释七难以成瑜伽唯识,以唯识无境为宗;《三十唯识论》高建法幢支,是广诠瑜伽境体,以识外无别实有为宗;《大乘庄严论》庄严体义支,是总括瑜伽菩萨一地法门,以庄严大乘为宗;《分别瑜伽论》摄散归观支,以止观为宗义,引论所说,皆止观事,惜汉文未译。十支末论并非本论的全部注释,而是部分的阐述。其实大多数唯识之论疏皆引用本论以为依据,足见本论勘称为唯识学派的根本圣典。

  本论在中国的弘扬,主要是玄奘法师的因缘,根据《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第十九页:「但远人来译,音训不同,去圣时遥,义类差舛。遂使双林一味之旨,分成当现二常;大乘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两道。纷纭诤论,凡数百年,率土怀疑,莫有匠决。」另卷一第八页:「法师既遍谒众师,备餐其说,详考其义,各擅宗涂。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乃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并取《十七地论》以释众疑。即今之《瑜伽师地论》也。」时值正法东渐,年载极遥,玄奘法师深感诸家之学,虽各有专精,然「北道当常、南道现常」,教义纷歧,不知适从,难以融断。适逢天竺三藏法师波颇蜜多罗告知,中天竺那烂陀寺戒贤法师讲解之《瑜伽师地论》可会通诸家歧义。玄奘法师悲深愿切,于是誓越葱岭,参学天竺,以「悼还源之梗流」!此行正是为的想要直探唯识的本源──《瑜伽十七论》,穷其究竟,以抉了当时中国唯心大乘,地论师南、北二道与摄论师之间关键性的论诤。法师于天竺期间,三遍获闻此论于戒贤法师座下,第一次就历时一年零五个月,之后又听了两遍。其后于贞观十九年返国,于贞观二十一年五月十五日,肇译此论,至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绝笔,成一百卷,凡有五分,宗明十七地。

  玄奘法师所传唯识学,是以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的根本大义,作为大乘唯识正理的准绳。是以自奘公译出本论,门人窥基法师作《瑜伽师地论略纂》十六卷,遁伦法师集撰诸家之异义成《瑜伽师地论记》四十八卷,清素法师作《瑜伽师地论演义》四十卷(收录于宋藏遗珍,惜已残缺)。同时有慧观、立范、义寂、普光、圆测,等诸师均传唯识,称为唐时六家。窥基法师的弟子有慧沼、义忠法师。慧沼法师以下有弟子智周法师。慧沼法师造《唯识了义灯》,智周法师造《唯识演秘》,圆测法师方面有胜庄、道证、太贤法师等相承不绝,此为中国佛教史上唯识学最兴盛之时期。

  然而本论在会昌法难之后,由于经典散失,义学讲习渐衰式微,研究者多未闻见,虽偶有传刊,然讹误甚多。直至清末,“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杨仁山居士自日本陆续请回业已散佚的经籍,其中校刻了窥基法师的《成唯识论述记》,「然后圭臬不遗,奘基之研讨有路」,促成了近代法相唯识学研究的开展,本论因而重行于世。民国六年,先有内学院欧阳竟无居士之《瑜伽师地论叙》,为之概述。而后民国十三年,「南欧北韩」的另一位,三时学会韩清净居士,与朱芾煌居士同时发愿研究本论,欲以此弘扬真实佛教精义。「然《略纂》、《伦记》不足为研究之资,且科判不分则统系不明,解释无据则义理无当」,于是韩清净居士前后披寻,综考论疏,致力精研,融会文义,详加校订,先后撰成《瑜伽论科句》四十万言及《瑜伽师地论披寻记》七十万言,以阐发本论奥义。

  美国法云寺禅学院玅境长老,于一九七三年即开始深入研习本论,深感本论详细地说明了大乘止观的教理与行果,故于一九九六年创办禅学院后,立即带领学众研读此论,并依此建立佛法的正知正见,以为修习止观、调伏烦恼之根本。长老于二○○三年往生前,仅宣讲前五十卷,余卷未及完成,然本论之主体〈本地分〉已告圆满,详释了三乘境行果,修道资粮及其次第,勘为后学者深入学修之津梁。多年来,由于长老的大力弘扬,于是各地纷纷开办读书会,因而更带动了本论学习的热潮。

  自《科句披寻记》问世以来,除了韩清净居士的手稿外,历来有一九五九年三时学会的铅字油印本,上海佛教协会影印本,新文丰出版社的计算机字版,及科学出版社纽约公司出版发行之十册版。其中,影印本及铅字版流通已尽,新文丰版则错误频繁,科学版虽错误较少,但其编排格式却不易阅读。

  二○○○年在常照法师发起下,弥勒讲堂、慈氏学苑及北京慈氏学会开始合作,计划出版一系列的慈氏学典籍,其中就包括了《科句披寻记》。后因智中返美就读法云寺禅学院,暂时中止了校勘计划,转而编辑出版北京韩镜清老居士之《成唯识论疏翼》。二○○四年春,于妙老往生一年后,常照法师认为此事刻不容缓,于是带领了弥勒讲堂四众弟子进行重新校勘,计划出版更精确且易读之版本,让学习者有一部完善的教科书。

  此次校勘,除了依据韩老手稿之影印本,也参考了铅字版及科学版,前后共进行九次校对,历时将近两年半。兹将发现之问题及新增之校订概述于下:

  一、论文本文部份,韩清净居士虽以金陵本为主,但在内容上有为数不少的修改,小则字句改变,大则段落跨卷调整。然而历来的版本除科学版将修改处以不同字体标出外,都没有批注。因此我们除了将韩清净居士手稿中原有之批注补回外,亦将《科句披寻记》论文原文和金陵本、大正藏本的不同处加注说明。

  二、《科句披寻记》不同版本的错误,均一一校订,并加注说明;然由于数量庞大,加注说明部分仅收录于电子文件中。

  三、将《科句披寻记》之〔陵本○卷○页〕处加注了本书之页码,以便披寻翻阅。

  四、另行编辑科句目录两册,以辅助研读。

  五、将在网站发布本书相关之电子文件以供下载。

  在《科句披寻记》问世前,《略纂》、《伦记》及《解深密经疏》是修学《瑜伽师地论》主要的参考书,《伦记》援引神泰、惠景二师义补述《略纂》之不足,并征集诸家异解,弥显珍贵。然而如今《解深密经疏》残缺部份虽已补回,但仍有许多错误,而另二书又几无单行本之流通,虽收录于大正藏,却不易阅读。举《伦记》为例,在原文的部份,大正藏本及续藏本并没有标示出原文,其它版本也只是简列,若需对照原文阅读极为不便。为此,弥勒讲堂及慈氏学苑再次合作,预计在《科句披寻记》出版之后,着手校勘《略纂》、《伦记》及《解深密经疏》,期望于五年内能够完成并重新出版。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砂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今世道人心日末,虽欲闻法,谁复有暇?虽识奥旨,谁肯精研!普愿一切见闻,依此进而发趣圣道,令义学益明,法流广布,是为记。

  公元二○○六年七月 慈氏学苑 智中 谨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