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耶缘起与宇宙人生的奥秘
田光烈
闽南佛学
一、从法相唯识学谈起
二、老问题新热点
三、特异功能就是神通吗
四、万法唯识
五、宇宙是一大阿赖耶
六、诸葛亮的梦与觉
七、修证则不无、污染则不得
八、结束语
(一)从法相唯识学谈起
中国佛学自东汉佛教传入后,开始在神州大地播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到唐代各宗各派成立,林林总总,众说纷纭。德行超迈、聪慧绝伦的玄奘大师,在这样佛学空气浓厚的时代里出了家。由于个人的信仰坚定、求知欲强,于是周游南北各地,参访名师,饫闻各派学说,特别是惠休与僧辩二人对他的启发极大,惠休是昙迁的弟子,僧辩是靖嵩的再传弟子。昙迁与惠休是融合南北法相学(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大师。本来《摄大乘论》与《十地经论》都同是无著,世亲兄弟一系的瑜伽学说,思想初无二致。传入中国后,见解极端分歧,所以才形成南北两宗对立之势。昙迁与靖嵩二人虽然同时精通《摄大乘论》与《十地经论》并作了一翻融合工夫,问题依然很多,并未能真正得到融合。玄奘大师在这种同一学说而理解分歧的现象面前,不免恍惚迷离,而有进一步深入探赜索隐的必要(参考拙著《玄奘哲学研究》25页)。是以不避艰险,九死一生,前往印度,探五兮(无著所造五大论)十支(世亲所造十支论)秘要,回环师授十有余年。自天竺归国后,十几年,译出经律论诸部共十七种,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大小内外兼综,空有显密该备。“一语之安,坚如磐石,一义之出,灿若星辰”(欧阳竟无大师语)。所传法相唯识学,根据有六经十一论,思想体系极为庞大,而大乘“赖耶缘起”之义,则为其中重要思想之一。盖印度“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斯并咸遵圣教,孰是孰非,同契涅架,何真何伪。意在断除烦惑拔济众生,岂欲广致纷纭重增沈结,依行则俱升彼岸,弃背则并溺生津,西国双行理无乖竞”(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观、瑜伽,归趣一致而方法各别,中观谈二谛,瑜伽谈三性。法相唯识学据二谛中之俗谛,三性中之依他起性而建立“赖耶缘起”之说兼摄空有以解决宇宙人生问题,所以极为重要。
(二)老问题新热点
宇宙人生(据实佛学应是众生)的问题,是人类关心已久而未能彻底解决的老问题。古今中外的许多哲学家,根据各种不同的观点,建立各种不同的学说,诸如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价值论、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等等,企图彻底解决宇宙人生的奥秘,而实未能彻底解决。
由于气功热的出现,又激发了许多专家教授学者对宇宙和人体生命科学的关注。使这个老问题成了新热点。气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有七千多年图象记载和三干多年文学记载的历史,特别是在春秋时代,诸子学说中都有关于气功和人体生命科学的论述,所以说它是个老问题。自八十年代开始以后,短短几年,气功热便在全国沸腾起来,并向全世界传播。“美国《世界日报》曾转报中国有两亿人爱好气功。两年前,由几个国家联合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世界医学气功联合会,许多国家的专家、教授、学者,从百姓及高位要人均自愿从事气功健身疗疾,养生长寿,开慧振业的多种形势活动,因此有人称中国气功热,有人称世界气功热正在兴起”(吴叙恬教授主编《严新大师在北美》393.页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儒释道武医务家各派的气功,约有二百五十种之多,气功高级功夫,出现人体特异功能,有人按特异功能的表现及性质分类,约有二十三种之多:“一、超常智能,例如比电子计算机更高速的心算能力,超出常规千万倍的记忆能力;二、超常的生理能力,许多硬气功属于此类;三、超常知觉,包括遥视、遥听、透视、显微放大等;四、辟谷,即几十天乃至几百天,几年不吃任何食物而照常生活;五、人体微波强幅射能力;六、思想传感;七、控制他人思想、控制动物思维;八、发放外气影响人体生理,许多疾病的治愈,皆属此类;九、发放外气影响动物、植物,影响一切物质的结构,(甚至原子核);十一、特异功能,或称意念致动,意念搬运;十二、突破万有引力,或称轻身法;十三、各种遁术,瞬间移身百里、千里之外;十四、隐身术;十五、变化术,使自己变成他物;十六、呼风唤·雨,改变气象;十七、预测未来与洞察过去;十八、与灵魂对话;十九、死后决定自己灵魂去向,即所谓“转世”;二十、以意念摄取宇宙中各种能量;廿一、与动物、植物通过思维传感对话;廿二、宇宙语;廿三、改变周围环境与事物,使之合理;或称为“佛光普照”;等等。(柯云路:《新世纪>135页)。这廿三类特异功能,是气功高功大师经多年勤修苦练出来的,可以称为后天特异功能。还有些小孩子生而具有耳朵识字,透视、遥视、搬运、用视力断接钢丝等等特异功能的,这都是先天的特异功能了。这么多先天和后天的特异功能,究竟如何研究解释呢?这些问题对许多科学部门进行挑战,在科学界不啻是一个晴天霹雳。在事实面前不能不承认,承认事实须究其因,不但在我国多所大学成立机构研究,国外在苏联于1959年开始迄今,已成立了三十个特异功能研究所;对人体生命科学进行了多维多层次的研究,美国也同时在斯坦福大学、吉弗尼亚大学、加洲大学、哈佛大学等校设立特异功能研究所,英、法、日本、意大利也有后来居上之势。1991年著名气功科学家严新应邀赴美国讲学,仅两年多时间,他的足迹遍及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三十多个州,六十多所大学。在美国成立了以中国人命名的当今全世界最大的气功组织“国际严新气功爱好者学会”。自批准成立以后,在美国已有五十多个地区或大学发展了会员,正在筹备有关的科研小组、科研中心及教育性的有关学院。并在国际上已发展到了九十多个国家,将中国文化的瑰宝、神奇的中国气功推向了全世界,给人体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未来新科技革命揭示了令人振奋的前景。(前揭:《严新大师在北美》)。许多科学家从事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提出了种种的设想;严新曾提出气功的七大本质学说:一、光本质学说;二、生命能本质学说;三、atp功能学说;四、神经体液内分泌的整体性与中心学说;五、活细胞学说;六、电子吸附学说;七、生命信息本质学说“(李伦编著《严新气功现象》66页1989年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有人认为中国近年来的研究首先的工作是“唯象”的,其次,是根据各学科的理论,也参考国际上心灵现象研究的学说,尝试着做出科学的解释具体的理论解释有十四种:一、负熵原理;二、光本质学说;三、生命能本质学说;四、atp功能学说;五、神经体液内分泌的整体性与中心学说;六、活细胞学说;七、生物场能量学说;八、生物分子,电子定向学说;九、电子吸附学说;十、生命信息本质学说;十一、生物等粒子体态改变的理论;十二、人体自我控制的理论;十三、生物序的有序化加强的理论;十四、耦联理论”。<柯云路:《人类神秘现象破译}85—88页,1992年花城出版社出版)。柯氏所讲十四种学说中第二、三、四、五、六、九、十等七种和严新所讲的相同,其余七种是新的气功特异功能和人体生命本质的理论。柯氏接着说:“这些理论解释,有的科学家们在讲,有许多气功师也在公开场合宣讲。但是,它们对气功的解释只有有限的局部的真理,总体上都有牵强附会,离气功的本质差得还较远。”美国邱实也谈到气功修练中的许多现象至今对人类还是一个迷,不能用现代科学理论去解释。用现代生理学和三维空间也无法解释和理解不了气功修炼中出现的穿墙过壁和意念取物现象;现代医学也无法理解新鲜骨折病人,几分钟被接好而且没有骨折线;多年瘫痪病人可以在听一场讲座中,恢复行走能力;当代化学也无法理解远到二千公里或更远距离,影响实验室放射性样品的原子性状……。其实这种人类的潜在功能早已引起人类的关注,无怪乎象牛顿和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晚年都关心或沉溺于这方面的研究中”(前揭《严新大师在北美》443页)。
距今1350年以前,玄奘大师所传的法相唯识学,在佛学中极为重要。弘一大师说:“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又名有宗,此宗最要,无论学何宗皆应先学此以为根柢也”《晚晴老人讲演录》88页)。南怀瑾先生说:“密宗修法的理论依据,实以“唯识学”的体系作为基础,和“达摩禅”有同出而异名,目标一致而方法运用各别的微妙关系”(《道家、密宗与东方神密学》28页)。可知包括全部佛学的显密二宗都以法相唯识学为理论基础。不通此宗,学佛无从深入,不宁唯是。气功特异功能和人体生命科学的奥秘,既然还是一个谜,我认为法相唯识学的理论可以揭开这个谜底。当然,此宗根据六经十一论而建立,既深邃而又广博,不是一两万字的文章、薄学肤陋如我者能讲清楚的,本文试谈一个大概而已。
(三)特异功能就是神通吗
特异功能,如前所述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的二类。后天性的特异功能,可由气功修炼而得,先天性的不由气功修炼而得,当别有原因,须另撰文讨论。可见特异功能非气功和气功师所专有,它和佛法所讲神通有何关系?气功科学研究专家如柯云路说:“所谓神通,就是通常所说的特异功能”《面对气功界——气功修炼的奥秘与误区》141页,气功科学家(即气功师)们多半也有同样观点,如严新在《严新气功现象》(157页)就讲到佛家功的“五眼通”功能,所谓肉眼通、天眼通、慧眼通、法眼通、佛眼通等五种。在慧眼通里,他又根据功能的作用不同,而分为多眼、析眼、追眼、预眼通等四种,共九种眼通。他是单根据眼功能的大小不同层次而分的。
林厚省在所作《气功三百问》(283页)里,根据《俱舍论》谈“六神通”,而加以自己的解释是:“天眼通:能看见常人看不见的东西,如能透视人体内脏和物体。天耳通:能听见常人听不见的声音,就是远处微弱之音也能听到。神足通:四肢灵活,手足轻快,身体轻浮,走路快捷。他心通:有常人所没有的灵感,比他人更有先知先觉。宿命通:能感知过去的事情,能推测未来的预兆。漏尽通:练功高度入静后,可达到清净无为,恬淡虚无,甚至无我空无境界,精、气、神不漏”(这些理论与佛法大有出入)。
张玉磊在所著《慧通丹田气功及其遥感治病原理》(58页)说:“什么是六通?六通是指神归大定,于是始能生慧,自有六通之验矣。六通者:漏尽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境通是也。前练精时,已有漏尽一通,至此方有后五通之验也。盖天眼通,则能见天上之事;天耳通则能闻天上之言;宿命通,则能喻前世之因;他心通则能知未来之事;惟神境一通乃神识用事,若不能保扶心君,则为识神所转,却自喜能修能证,而欢喜魔已入于心矣。”这些理论亦与佛法不符。
俸怀邦、黄明山编著的《超功能气功宝典》(181)说:“中国气功界把禅定改称佛家气功。事实上佛家几乎无不与“气功”有关。《妙法莲花经》‘我得一切智,尽诸禅定际。’《大智度论》\‘实智慧从一心禅定生’,‘得禅定则实智慧生\’。佛家所提倡的修持方法都是气功家所必由的门径,佛家寺庙中菩萨的塑像都表现禅定的姿式,定学其实就是气功。……佛家禅定直接涉及开发特异功能的内容很多,佛家把特异功能称为神通,神通有五通、六通、十通之分。现以五通为例,加以说明。1.神境智证通,简称神境通。神境系随意变化自身,任意变化外物,身心无碍之妙境,神境通功能表现有:(1)实有变成虚无。例如特异功能中的将瓶内物体移出瓶外。(2)虚无变成实有,变换一切环境,呈现各种幻视幻觉。2.天眼智证通,简称天眼通,就是现在特异功能中的遥视、透视、预知等智能。3.天耳智证通,即天耳通。传说中的顺风耳、微听、远听和内听功能。4、他心智证通,简称他心通。能感知他人的思想意识和动物的心理状态,即思维传感功能。5、宿命随念智证通,简称宿命通。能了解社会的推移,事物的变迁。纵观佛学的起因和佛教禅定的修练实质,足以说明佛家功的宗旨,是寻求人的大智大慧,佛家功法将开放特异功能视为达到根本智——无漏智的必由之路。”
隆莲法师等所编写的《藏密气功》(70页)说:“佛教所说的“六通”(六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境通(即神足通),这三种属于能;他心通、宿命通(能明过去未来久远的事)、漏尽通,这三种属于智。归纳起来,神通就不外乎智和能,所谓神通也就是超过寻常的智和能。其实,各类生物间的差异之一就是各类生物处于不同的“能级”。另外,人的不同情绪——喜、怒、哀、乐等心理状态能立即影响全身细咆内的生物化学,使产生有益的或有害的各种不相同的物质。这早在30年代的医学,心理科学的实验中得到证实了。修习禅定、密法、瑜伽、气功起主导作用的就是定。由定发慧,而获提高能级,乃至“顿超”。实质上,这只是人的不同程度的本能的显发而已。如果发掘潜能能达到全部无余,究竟圆满的时候,那就是处于最高最优的功能状态。“但复本自性,更无一法新”,生物场(动植物的作用范围)的本质就在于此。
作用范围超常,自在无碍,名之为通,即神通。神通非佛法所专有,仙人外道亦有,乃至鬼神其它动物亦有小通,佛法讲神通,详见于奘师所译之《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威力品》,谓菩萨有五种威力:一者,神通威力;二者,法威力;三者,俱生威力;四者,共诸声闻独觉威力;五者,不共声闻独觉威力。
神通威力共分六种,即所谓“六通”。一者,神境智作证通;二者,随念宿住智作证通;三者,天耳智作证通;四者,见生死智作证通;五者,知心差别智作证通;六者,漏尽智作证通。
(一)神境智通又分二种:一者,能变通,二者能化通。能变神境智通有十八种变:
一者震动;二者炽然;三者流布;四者示现;五者转变;六者往来;七者卷;八者舒;九者众像入身;十者同类往趣;十一者显;
十二者隐;十三者所作自在;十四者制他神通;十五者能施辩才;十六者能施忆念;十七者能施安乐;十八者放大光明,如是等类,皆名能变神境智通。
一震动者:谓诸佛菩萨依定自在,能使寺馆舍宅、村落国土、六道众生、世界四大部洲乃至无量无边三千大干世界,皆能震动。
二炽然者:佛菩萨依定自在,入火界定,身发猛火,出种种焰,发青黄赤白等色,是名炽然。
三流布者:佛菩萨依定自在,于无量无数世界流布光明,是名流布。
四示现者:佛菩萨依定自在,为一切来会众生,示现无量无数诸佛国土并为宣说如来与佛土之名,是名示现。
五转变者:佛菩萨依定自在,起四大胜解,即能使地水火风四大显现,并如实作四大之用,亦能使色香味触等六尘随胜解如实显现受用,是名转变。
六往来者:诸佛菩萨依定自在于墙壁山石乃至梵世、色究竟天等无量无数三千大干世界,以意为依,纵身往来,无有滞碍,是名往来。
七卷、八舒者:佛菩萨依定自在,能卷一切雪山王如一极微”(须弥入芥子),亦能使一极微,舒之如雪山王等(芥子纳须弥),是名卷舒。
九众像入身者:佛菩萨依定自在,能使现前大众及山河大地种种色相,入己身中,使大众自知入其身内,是名众像入身。
十同类往趣者:佛菩萨依定自在,展转往趣于众生之中,同其肤色言音。为说正法,示现:教导、赞励、庆慰等随类化生,是名同类往趣。
十一显、十二隐者:诸佛菩萨依定自在,于大众前或显现、或隐没,是名显隐。
十三所作自在者:诸佛菩萨依定自在,于一切有情界往来住语等所作事中,皆自在转,是名所作自在,
十四制他神通者:诸佛菩萨依定自在,能制伏其余一切具神通者所现神通,如其所欲,令事成办,是名制他神通。
十五能施辩才者:诸佛菩萨依定自在,使有情辩才穷尽者,施予辩才,是名能施辩才。
十六能施忆念者:诸佛菩萨依定自在,于失念有情,施予忆念,使能记忆正法,是名能施忆念。
十七能施安乐者:诸佛菩萨依定自在,使听法者身心轻安,息灭非人所行灾厉疾疫,是名能施安乐。
十八放大光明者:诸佛菩萨依定自在,以神通力,能入无量无数品类种种光明,能作无量无数种种世界诸有情类利益之事。是名放大光明。
以上十八种皆名能变神境智通。若细分别,可以无量无数。
二能化通者:无事而有是名为化,诸佛菩萨依定自在,随心所欲造作种种未曾有事,故名能化神境智通。略说有三:一化身,二化境,三化语。
一化身、二化境者:谓诸佛菩萨为诸有情作利益事,化似自身或化似他身与己同类,种种差别。或于十方无量无数世界中,一时化作多身,种种形类能为无量无数有情作利益事,复能化作相似境界:谓饮食、末尼、真珠、琉璃宝等,所有色香味触所摄外资生具。若彼相似,若异于彼,随其所欲,一切能化。所作化事令众生见或令众生爱用。
三化语者:诸佛菩萨所说化语,或妙音相应,或广音具语,或系属于自,或系属于他,或无所系属,或宣说正法,或诲责放逸等等。
能化神境智通略说身、境、语三种,若细分别品类差别,则无量无数。
以上所说诸佛菩萨能变能化二种神境通。为了达到两个目的:一者,引诸众生入佛圣教;二者惠施无量受苦众生,种种晶类利益安乐。
(二)随念宿住智通者:谓诸佛菩萨,以宿住智,能忆念过去身中一切事情;亦能忆念其他有情过去身中一切事情;又能令他有情得宿住智,于今世所作所思极微之事,均能忆念不忘,所忆时间,或无间刹那;或右让有数;或无量无数。
诸佛菩萨所有随念宿住智,为了达到两个目的:一、忆念本生,为诸有情开示先世种种品类,第一希有菩萨所行难行苦行。令于佛所生净信故,生恭敬;令于生死生厌离故。二、忆念本事,为诸众生,开示种种先世相应业果异熟,破除众生所执种种常见。
(三)天耳智通者:诸佛菩萨以净天耳,能于种种天声、人声、圣声、非圣声、大声小声、辩声非辩声、化声非化声、远声近声皆悉得闻。
(四)见生死智通者:谓诸佛菩萨以超人清净天眼,能见有情世间相。见诸有情死时生时,妙色恶色,生已增长,从少至老一切生身之相,器世间相。能见无量无数一切世界中所有色相。
诸佛菩萨所有见生死智通,为了普见十方无量无数有情,随其所宜+施予种种利乐安乐。
(五)知心差别智通者:诸佛菩萨以他心智,遍知十方无量无数世界中之有情,有无烦恼,有无杂染、劣、中、胜等心,受相应心等,各种心态的本性、晶类、行相、于一念顷皆能如实了知。
诸佛菩萨依此他心通,为了知诸有情诸根胜劣,种种胜解、界行,以便能正安处趣涅檠宫种种正行。
(六)漏尽智通者:于三界中,为烦恼系缚名漏,即烦恼之异名。诸佛菩萨如实了知或自或他,心于烦恼得究竟解脱,证得毕竟清净,菩萨虽能如实了知一切漏尽功德,能证方便而不作证.于有漏事及与诸漏而不舍离,虽行种种有漏事中。而不染污(烦恼即菩提),此种威力超越一切威力。
诸佛菩萨漏尽智通,为了自无染污,亦为所有众生广宣此义,令离烦恼,同证菩提。
以上所讲的诸佛菩萨所有的六种神通威力,即通常所谓六通。
1.神境智作证通——即神境通亦名神足通。
2.随念宿住智作证通——即宿命通。
3.天耳智作证通——即天耳通。
4.见生死智作证通——即天眼通。
5.知心差别智作证通——即他心通。
6.漏尽智作证通——即漏尽通。
《瑜伽》所言六种神通威力,与通常所言六通,不尽相同:(一)特别是第一种神境智通,通常说神境通即神足通或如意通,指日行千里,孙悟空一个筋斗打十万八千里,或费长房的缩地法之类。《瑜伽》所言的神境通,分能变与能化二类,能变中有十八变;能化中有三化,范围非常广泛,六通中除漏尽通而外,其他四通几乎都可以包括在里面,不是特异功能中缩地法或日行千万里所能望其项背的。(二)六通是智慧之境。慧有千差万别,从诸佛的无漏慧到众生的有漏慧,都是慧。慧由定生,定亦有漏无漏之别,诸佛菩萨之定为无漏定,众生所修之定为有漏定,是以欲界亦有定。无漏定在般若为三三昧,所谓无相、无愿、无作是也;在瑜伽为四三昧,所谓大乘光明定,集福王定,贤守定,健行定(见《摄大乘论》)是也。此出世无漏殊胜禅定,非一般禅定可比,亦非气功师所谓“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者所能比,此十方三世诸佛与入地圣人所行境界,威力无穷无尽,所作功德亦无穷无尽,非三界有漏凡夫、外道、仙家鬼神等所得而有。(三)外道凡夫等亦有小通,非殊胜智慧之境,不必由定而生,其定亦非出世无漏之定,乃有漏定,不能产生威力无比之神通,所谓不一定由慧定而生者,外道凡夫等所有的小神通或特异功能,由其他的外力或原因可以产生,永明延寿禅师在所作《宗镜录》(卷十五)中盲五种神通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夫神中有智,智中有通。通有五种:一曰道通,二曰神通,三曰依通,四曰报通,五曰妖通。妖通者,狐狸老变,木石精化,附傍人神,聪慧奇异,此谓妖通。何谓报通?鬼神逆知,诸天变化?中阴了生(谓死后之中阴身能知托生之处),神龙隐变,此谓报通(亦名业通,言由果报而得之者,如白居易生七月便知识“之无”二字,九岁者识声律,现在许多小孩自发的特异功能,皆由前:世果报而得者。谓之报通或业通)。何谓依通?约法而知,缘身而用。乘符往来,药饵灵变,此谓依通(依凭丹药、画符、念咒等法术而得者,神仙多由此而灵变自在)。何谓神通?静心照物,宿命记持,种种分别,皆随定力,此谓神通(神谓心神,如罗汉之凝心修定,照物分明,变化自在者)。何谓道通?无心应物,缘化万有,水月空华,影像无主,此谓道通(道谓道理,如菩萨之证悟中道实相之理而得之者),“五通层次,一层高一层、一层深一层,不包括佛在内。佛的神通如何?延寿禅师引《华严论》云:“经云入深禅定,得佛神通者,以心称理原,无出入体,无静乱体,无造作性,任理自真,不生不灭,理真智应,性自遍周,三世十万,一时普应,对现色身,随智应而化群品,而无往来,亦不变化,名佛神通。智无依止,无形无色,体无来去,性自遍周,非三世摄,而能普应三世之法,名曰神通。”目前各派气功所出特异功能,以大气功师所出现的特异功能而论,略与罗汉相似而远不如罗汉层次之高,而其性质亦有世出世之不同,其他一般气功师和孩子所出现的特异功能,则不出乎依通、报通、妖通三者之外。
(四)万法唯识
法者,梵云达磨,通于一切之语。奘师所糅译的《成唯识论》以自体任持与轨生物解二义释法,自体任持者,谓宇宙间一切事物如大小、方圆、长短、虚实等等物事各保任持其自体也;轨生物解者,谓宇宙间一切物事既各有其自体,而又皆能保任维持其自体之相状,而使人对万物产生如其自体之理解也。盖“法”相当于物,为至大无外之公名。涵义极广:一、指万物,如《诗·大雅》:“天生丞民,有物有则”;二、指与身相对者,如《易·系辞》“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如云“身外之物,;三、指内容或心中想像之境,即意言境,言为心声如《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四、事即物。物务即事务,如云“物论”即舆论,《庄子·齐物论》即使各种学说,主张齐一平等之义;六、物又言宇宙本体,《老子》“道之归物,为恍为惚”,又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寞兮,独立而不解,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中庸》:“其为物不二”“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佛学中所谓法住、法性、法身、法界、涅槃、真如、皆名法。这样看来,法字包括宇宙森罗万象,或染或净,或心或物等一切的一切。因法字所包甚广,无以名之,名之曰“万法”,其实世出世间的物事何止万法。
次谈唯识,识即心又即意。《成唯识论》说“心、意、识三名之差别”。因角度不同,命名亦异,第五卷引《入楞伽经》伽他中说:“藏识说明心,思量性名意,能了诸境相,是说名为识。”藏识是第八识,思量名意是第七末那识,了境名识是前六识,这是奘师所传唯识学将识分为八识的理论根据,但在奘师译的弥勒菩萨说,世亲造释论的《辩中边论》中只说根、尘、我、识四种识;波罗颇密多罗译的弥勒菩萨说,世亲造释论的《大乘庄严论》中说六种识;又在奘师译无著菩萨造,世亲、无性二师释的《摄大乘论》中说十一识,或多或少,开合不同。
《摄大乘论》所说的十一识,将宇宙万有(即万法)归纳在识中,谓万有不外识所显现谓之“万法唯识”。十一识者:《摄大乘论·所知相》第三依所知三相(依他起相、遍计所执相、圆成实相)建立唯识。论云:
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谓阿赖耶识为种子,虚妄分别所摄诸法。此复云何?谓身、身者、受者识、彼所受识、彼能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善趣恶趣生死识。此中若身、身者、受者识、彼所受识、彼能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此由名言熏习种子。若自他差别识,此由我见熏习种子。若善趣恶趣生死识,此由有支熏习种子。由引诸识,皆是虚妄分别所摄,唯识为性,是无所有非真实义显现所依,如是名为依他起相。
此中身识者,眼等五根名身。身者识,眼等五识所依能执受意界名为身者,即第八识,彼于身中为主公故。受者识,六识所依意界名为受者,即第七识,意识等依之而起,领受种种苦乐事故。此等三识以内六界为性,彼所受识,即色等六外界(即六尘)彼能受识,即眼识等六识界。世识,谓诸界三世因果生死相续不断,依于身等似三时影现因果相续之义而立(时间)。数识,谓诸界非一众多一十百千多寡计性,依于身等多少似一等数量而立。处识,谓器界山河大地东西南北方隅处所性,依于身等生存所居之似村等现处而立(空间)。言说识,谓依见闻觉知所起名句文身似言说相现诠表境性。此等通名识者,依识分位立,由识现似诸影像故。以上诸识身识乃至言说识等九种),皆用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中所说名言熏习种子为因而生。自他差别识者,由我见故,即于身等诸识,差别自他,我我所有,他他所有等,依识建立,似彼影像,名自他差别识。此由所知依中我执熏习种子为因而生,由我执熏习故。随诸识生起彼执也。诸趣生死识者,随诸有情业果差别,即于身等识建立人天地狱饿鬼旁生等善恶诸趣,死此生彼识,识似彼影现,说名为识。此由所知依中有支熏习种子为因而生,由无明行缘起识等。由爱取有缘起生等,诸趣生死由此有故。(参考窥基大师《成唯识论述记》卷五十一。王恩洋居士《摄大乘论疏·所知相分第三)。
三种熏习与十二支的关系:我执熏习,即无明缘行,它除了自己种子现行的循环,还引起有支熏习。有支熏习,便是行缘识,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它除了自种现行的循行的循环,还引起名言熏习。名言熏习,便是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
有支熏习者,即众生行为的熏习,它所熏成的习气是新生的。由此新生种子产生众生的无量生死以及一切果报。名言熏习者,由众生感觉的熏习,是本有的习气。如本识上无此类习气,众生便不会有感觉或思想发生,由此我执熏习生起根身、器界、以及心王心所、时分、数分、方分、语言文字一切知识。我执熏习者,有人我与法我二种:人我粗法我细。法我可以独起,人我必依法我同起。二者各有新熏本有二种,本有为俱生我执,在第七和第六识中间,七识中无间断,六识中有间断。新熏我执,为分别我执,唯在第六识中,由推求义理以及一切学派的传说而执有我。(基师谓我执通六七识非如摄论唯说第七)周叔迦居士在所著《唯识研究》中,对三种熏习作如上的解释之后。接着又说:
“此种人生宇宙循环不已的原则,便是依他起自性。他指各种缘,诸法皆因各种缘而起,谓之缘起。阿赖耶识是缘起的机枢,故谓之赖耶缘起。依他起自性,可染可净。由迷而染,则为遍计所执,皆由语言文字之推求而起。此有五种:第一由名分别义,第二由义分别名,第三由名分别名(一切历史语言学问),第四由义分别义(一切科学),第五由名义分别名义(一切学术诤论)。众生由对治而悟,由悟而净,终极则为圆成实性”。
《摄论》依所知三相建立唯识,而阿赖耶识则为三相所依。所谓“阿赖耶识为种子,虚妄分别所摄诸识。”十一识包括宇宙万有,而十一识皆由阿赖耶识种子所生。阿赖耶识即所知依,表示赖耶为种子之所依也。种子有三种:一、名言熏习种子;二、我见熏习种子;三、有支熏习种子。所谓“熏习种子”,意谓种子乃由熏习而生。(《摄论》只谈新熏,后来护法本有始起并谈)。既言熏习,则有能熏与所熏。《成唯识论》约十一识为八识,八识又约为二识,第八识为藏识,前七识为转识。转识能熏,藏识所熏。能熏所熏,互为因缘,生起万有诸法,谓之缘起,又八识皆为“能变”。第八识为初变,第七识为二能变,前六识为三能变,不守故常而有能力,是为能变。《唯识述记》释变为转变,转是起变义,转变即缘起。至于变现而后缘生矣。阿赖耶识是缘起的机枢,故谓之赖耶缘起。现在再将周叔迦居士所制“依所知三相建立唯识表”列在下面,以见赖耶缘起包罗宇宙人生万有之一斑(表略)。
赖耶缘起既包罗宇宙人生生命的一切,故欲知宇宙人生的奥秘,必须于赖耶缘起之义中去探求。
(五)宇宙是一个大阿赖耶
迷悟依于真如,染净依于藏识。《摄大乘论所知依)》有云:“由若远离如是安立阿赖耶识,杂染清净皆不得成;谓烦恼杂染,若业杂染,若生杂染皆不得成;世间清净,出世间清净亦不得成”,这就是说:世出世间所应可知的染净诸法,皆以藏识(阿赖耶识)为依,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沦》(卷五十一)中早就说过:
去何建立阿赖耶识杂染(染)还灭(净)相?谓略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所以者何?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能生诸根(胜义恨)、根所依处(扶根尘皆色法)及转识等(七转识及相应诸心所皆心法)故(这是说有情世间是由赖耶缘起而生,所以赖耶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亦是器世间生起根本(《成唯识论》云:“所言处者,渭异熟识,由共相种成熟力故,变似色等器世间相、即外大种及所造色。虽诸有情所变各别,而相相似,处所无异,如众灯明各偏似一“(这是说众生各自阿赖耶中共相种,遇缘成熟受果生起,即能变似显现器世间相。器世间即众生生存的世界,这是说客观世界也由赖子缘起而生,所以赖耶亦是器世间生起根本)。亦是有情互起根本。一切有情,相望互为增上缘故。所以者何?无有有情与余有情互相见等时,不生苦乐等更相受用。由此道理,当知有情界互力增上缘”(这是说有情相处之间,由于相互影响而产生苦乐的感受。影响来自多方面,有家庭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艺术的、交际的等等互为增上缘的关系,无一不是由赖耶缘起而生,所以说赖耶亦是有情互起根本)。
由赖耶缘起而显现的这三种根本(有情世间生起根本器世间生起根本及有情互起根本)功能,即赖耶的杂染相。此杂染相,即四谛中的“苦集”二谛,是世间相。还灭相是“灭道”二谛,是出世间相。世出世间皆由赖耶缘起而建立。众生或流转、或还灭、由赖耶受熏中的种子或杂染或清净而定。所谓赖耶受熏者,即染净诸法之种皆以赖耶为所依也。无著菩萨由种子义乃立赖耶,由赖耶义而著《摄论》。摄沦十殊胜语先提赖耶,为一切依据(所知依即赖耶),即表示种子之所依也。
赖耶何以为种子之所依?阿赖耶识,即<<摄论》中在之身者识,《成唯识沦》中之第八识。《唯识三十颂》曰:“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不可知执受,处了”此颂骨八段十义,这里只录前五义以说明赖耶缘起。五义者:一、“阿赖耶识”言自相;二、“异熟”,言果相;三、“一切种”、言因相;四、“不可知执受处”言所缘即相分;五、“不可知了”、“言行相即见分。阿赖耶识即第八识之自相,旧译的无没失,但有持种义,而无受熏义,奘师译为藏识,则具二义:持种为能藏(因相),受熏烟所藏(果相)能藏所藏,是显赖耶与转识互为因果的缘起关系。赖耶见分,又为七识之所缘,执为自我,又有执藏一义。因此赖耶自相,具能藏(因)所藏(果)执藏之义。
八识三相,窥基法师就现行赖耶(园测法师就种子赖耶说)而言,自相摄持,因相持种,果相能引,对前为果,对后为因。就因果而见自相,举自亦摄因果,(因果公例有三:1.能生种子是因,所生现行为果。2.生他为因,从他生为果。3.对后果而言为因,对前因而言为果),如除自相,则一切无依皆不可说。自相为体,因果为义,义即是用,依体而有。用从何来?即由种子而起。是以自相就种子言,因果就现行言,然举现行亦概三相,即一现行识,若望业招则名果相,若望能持一切种则名因相,若望摄得因果,遇名自相,盖现行当下一念发生,此非凭空而来,按其实物,即种子自相也,赖耶缘起,唯识自相,因果宛然,因果自相有条不紊,一念之中,已尽具之,一刹那中,可以悟及全体大用,关键在于种子之功能也。
因果自三相,是八段十义中之前三义。第四义,“不可知执受处”,赖耶所缘即相分;第五义不可知了,言赖耶行相耶行相即见分。赖耶所缘相分有三:执受者,有种子,根身二种;非执受者一种谓处、即器世间,如下表:种子
佛言“阿陀那识甚深细”,因为所缘的执受、处、能缘的了,既深且细,不是凡夫所能识的,所以都言“不可知”。其次:种子、根身、器办三者都是赖耶所缘的相分,都和赖耶执受有关,执有二义:一摄为自体;二持令不坏;受亦有二义:一领以为境内外,二令生觉受。执受与相分有关系,如下表:
见相二分,非赖耶独具,八识心王心所同具见相二分。八识皆名能变,变谓转变,转变即缘起,变的内容,即识体转似二分,二分之显现,乃随众缘(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缘)而生起,谓之缘起,八识二分之缘起,以阿赖耶识所藏之无量种子为中枢,故之赖耶缘起,识体所转似的见相二分为依他(缘)有,以二分为能取,所取之取则无。宜黄大师云:“唯识在解明能变,即就见相分而言。见是分别,相是所别,二皆有生灭之用名之为分,所以简于常一之体也,又所谓见分者,非视见,乃见解,乃虚空玲珑之用,凡与事相交涉者皆见也。见托相起,相由见生,此就能所别之为二,其实则一识而已矣”(《唯识讲义笔记》卷一24页)聂耦庚记,吕澈校订)识非局限于根身、乃交遍于法界。众生各有八识,各一法界,而皆交遍,一切心王各有见相二分,一切心所亦各有见相二分,宇宙森罗万象,实不外此千差万别无量众生无量相见二分之显现而已,二分实唯一识,故曰“万法唯识”,二分之遇缘显现必有其因,此因即阿赖耶识中始以来所摄藏的无量种子,此种子遇缘现起,故曰“赖耶缘起”。
“万法唯识”之“识”,为种子之现行,种子之现行,种子为潜在之功能,识未生时,不曰识而曰种;识已生后,不曰种而曰识,识之现行为现量所极成,则此生诸识之功能,自可以比量推知,诸识交遍于法界,故种子亦交遍于法界,而潜藏种子之阿赖耶识,亦交遍于法界。法界为诸佛所亲证,超越时空,长劫入短劫,短劫入长劫,故法界之时间无终始之分;芥子纳须弥,须弥入芥子,故法界之空间无大小之别。从超越时空这一角度而言,亦可谓之法界全息律,法界为宇宙之本体,宇宙为法界之现象,本体是体,现象是用,体用不离,赖耶交遍于法界,亦即交遍宇宙,故宇宙是一大阿赖耶,无量众生之各各阿赖耶,皆此宇宙大阿赖耶之全息缩影也。
赖耶缘起,一念之间,可以显现宇宙之全体大用,关键在于赖耶所摄藏之种子,种子有多名:以其有能生势用,故名种子,以其功用有能生大用之能力,故名功能,以其由现识熏令增长,故名熏习,亦名习气,亦名气分。以其随逐有情,眠伏藏识(即赖耶),故名随眠。在众生位,其体污染,令身心不得轻安,故名粗重,《成唯识论》卷二以六义说明种子之体性:一、刹那灭,(“谓体生,无间必灭”。初刹那方生即灭,不曾暂住,第二刹那相续而起,又不曾中断,刹那刹那,顿灭顿起。一念妄心,即有所取,能取影像显现,而二取真实性实无,故曰“法法不相及,法法不相知”,此赖耶缘起之特色,而生灭之不昀窥测也如此),二、果俱有,三、恒随转,四、性决定,五、待众缘;六、引自果,六义各有解释,恐繁不述。
种子约分三类:一、八种识各各心王心所为名言种;二、第七识心王,心所别开为我执种,此二俱属识种,性是无记;三、十二有种为业种,性通善恶、识种与业种凑合,乃起现行。如图:
识非局限于众生各自之根身,乃交遍于法界,因种子交遍于法界之故也,欲明宇宙是一大阿赖耶之义,必须究明种子交遍于法界之义。宜黄大师有云:
谈种子、有数义宜明:一、种子为力,非色非心;二、力遍宇宙,故种子亦遍于宙,一念起用、宇宙森然,(故超越时间),种子无尽,宇宙亦无量;三、种子长短大小之分,现行起时,相由见带,故识心分别一生;即摄全宇宙,无小万摄大,亦无一处不摄法界也(故超越是空)。是以生灭源头不易窥测,世典一元二元之论特猜想之谈而已;四、种子来源凡分三说:本有、始起、以及本始。道理实际即须自证,若在言诠,则以简过存真而止。故本始之谈,折衷二说,未为矛盾(《唯识讲义笔记》卷二、44页。欧阳竟无大师讲、吕澄笔记))。
这段话极其精辟,它显示了宇宙人生的奥秘。种子即能,是一种力,是用,是亘万古充九垓的能量,由种生现行,现行即宇宙森罗万象,各式各样的事事物物(特异功能也不例外)。现行是果,种子是因,由果溯因,故知种子具有生命性、运动性、能变性、能化性、综合性、整体性、全息性、全知性、全能性、染净性、超越性等特性,种子充斥宇宙,在宇宙间形成了电子场、磁场、功能场、信息场、感应场、引力场、波场等种种场,所以它超越空间界限,超越时间界限,超越心物界限、超越人我界限、超越宏观微观界限、超越一切界限,超越一切界限的界限。因种子交遍法界,超越一切界限,所以事事无碍(华严谈四法界:一、理无碍法界;二、事无碍法界;三、理事无碍法界;四、事事无碍法界,此义最精),皆得自在,是以一切神通,——切特异功能之所以能实践、其奥秘在此;宇宙是一大阿赖耶、众生各各所有之赖耶,为宇宙大阿赖耶之全息缩影,其奥秘在此;宇宙人生之奥秘亦在此。
(六)诸葛亮的梦与觉
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并博采民间传说、写成的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说刘、关、张三颐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恢复汉室。两次不遇,第三次去,诸葛亮正在午眠,三人不敢惊动,恭候于室外。不久,听见诸葛亮醒来,翻身过去,在榻上吟起诗来了: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这诗前两句抒情,后两句写景,是作诗的常规。在抒情中与一般诗人不同,具有非凡的哲理意境,他认为芸芸众生,终身生活在大梦之中,只有少数的先知先觉者,才能悟到人生不过是一场大梦,其中可能自己也算一个,所以“平生我自知”。从《三国演义》所描述的诸葛亮的事迹来看,他对宇宙人生的奥秘,是有一定觉悟的。所以他预测三分鼎足之势;能借东风以改变气象;能摆八阵图以围困敌军;能造木马木牛以运粮食;能踏罡步斗延寿命(定业难回,故被人破坏未能实现)。这些特异功能,不但在大梦中的芸芸众生做不到,即当时的盖世英雄,也无人有此功能。
诸葛亮所谓的“大梦”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唯识学上依他起性虚妄分别。《摄大乘论》依三相(相即性、三相即依他志性、偏计所执性、圆成性实性)建立唯识,十一识或八识都是依他(缘)起,在虚妄分别的依他起上,执为实有,就遍计所执性,在依他起上离偏计所执面显现的空性,就是圆成实性。依他起性介乎遍计无、圆成有二者之间。《摄论》“谓依他起自性,由圆成实性分是常,由遍计所执性分是无常,由彼二分非常非无常。”其他如苦乐、染净、空不空、我无我、寂静不寂静、自性涅檠非自性涅槃、生死涅槃无二,准此应知,所以世间一切差别现象,均由依他起性而安立。因为依他起性、是由阿赖耶识中的种子遇缘而生的、是以虚妄分别为自性,是妄执外境为实之的依,唯识并非言无境,无境乃对执心外有境而言,并非认为识内之境亦无,盖外境不是客观的存在。因为它根本没有独立的的自体,不过是在分别心上现起的似外境像,而实际上是吾人内心妄现的影像而已。所以说依他是以虚妄分别为自性,虚妄则不实,故《摄论》以梦等(幻诳、鹿爱、眩翳)四喻显示唯识无义(无外境)之理。论云:
“谓如梦中都无其义(外境)独惟有识,虽种种色香味触;舍林地山似义影现,而于此中都无有义。由此喻显,应随了知一切时处皆有唯识”。
人们在梦中虽见到色声香味触,乃至房舍山林、大地、高山等等现象,但谁都知道这些并非实有事物,而是自己心识所变现的。
由此梦喻,可知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所见到的种种外境,也和梦境一样不是实有,不过是由识所变现的,从这个角度说“唯识无境”,并非内境亦无。
试问:人在梦中固不知道梦境是假,梦觉以后,才会觉得梦中的境界,不过是自己的心识所变现。但众生在醒觉时,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都是实在的吗?为何不能认识现前的境界是假有,而是心识所变的呢?《庄子、齐物论》也谈到这个问题,它的解答是这样的: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j丘(指孔子)也与女(指上文的瞿鹊子)。皆梦也;予(指上文的长梧子)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怪异)。万世之后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墓遇之也。”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梦见饮酒作乐的人,醒后或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而哭泣;梦见伤心痛哭的人,醒后或许会有一场打猎的快乐。当人在梦中,却不知道是在作梦。有时梦中还在作梦,醒了以后才知道是在作梦,只有非常清醒的人才知道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场大梦。可是愚人自为清醒,自以为什么都知道,什么皇帝呀,臣子呀,真是浅陋极了;我(长梧子)看孔丘和你(瞿鹊子),也都在做梦。我说你在做梦,也是做梦。这些话,称为奇异的言谈,也许经过万世之后遇到一个大圣人,了悟这个道理,也如同早晚遇着的一样”(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85——88页)。
有人认为“至人无梦”,其实不然,孔子梦周公,庄周梦为蝴蝶,大圣大贤也会做梦。据《瑜伽师地论》卷一、认为有睡眠即有梦。八地以上菩萨及佛无睡眠,睡眠无,梦也无,梦境不实,人都知道;至于生死大梦之不实,却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中国历史上许多大诗人有此意境,如陶渊明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身”;苏东坡词“莫言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这一类诗词很多,举不胜举,人们读了这些作品之后,也会和诗人一样,有人生如梦的同感。但这生死大梦的原因,不易知道;至于如何才能从生死大梦中醒觉,更难知道。庄子这个问题没有作进一步的解释,把它交给后世的大圣人去解答,遇不着大圣人,只好存而不论。所以诸葛亮才有“大梦谁先觉”的感汉,《摄大乘论》对这个问题,从教和理两方面作解释。论云:其有未得真智觉者。于唯识中云何比知?由教及理应可比知,此中教者,如《十地经》薄伽梵说:如是三界,皆唯有心。又薄伽梵《解深密经》亦如是说:谓彼经中慈氏菩萨问世尊言:诸三摩地所行影像,彼与此心当言有异?当言无异?佛告慈氏:当言无异,何以故?由彼影像唯是识故;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世尊j若三摩地所行影像,即与此心无有异者,云何此心还取此心?慈氏!无有少法能取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如质为缘还见本质,而谓我今见于影像,及谓离质别有所见影像显现,此心亦尔,如是生时,相似有异所见影像。
生死大梦,唯识所现,只有得真智觉者才能认识。凡夫只有从圣教和理论两方面“比知”。唯识无义的真理,是诸佛自内圣智亲证后说的圣言量,它本是瑜伽现量;但我根据佛的圣教比量而知,谓之“比知”。教证有二:(一)如《华严经、十地品》说:“如是三界,皆唯有心”。(二)《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佛告慈氏:“诸三摩地所行影像……由彼影像唯是识故,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所谓理证者,《摄论》接着又说:
即由此教,理亦显现。所以者何?于定心中随所现见诸表瘀等所知影像,一切无别青瘀等事,但见自心。由此道理,菩萨于其一切识中,应可比知皆保证有识,无有境界。又于如是青瘀等中,非忆持识见所缘境,现前住故,闻思所成二忆持识,亦以过去为所缘故,所现影像得成唯识。由此比量,菩萨虽未得真智觉,于唯识中应可比知。
即由前面所引的圣教,唯识无境的思想,在理论上也可以明显的表现出来,如修不净观的人,在定中随所观想而见青瘀溃烂等影像,实际上并无心外的青瘀溃烂等事,不过是自心所显现,还见自心罢了。如果说此青瘀溃烂等像,乃过去所见而存在记忆中之境而今显现,实非定中所见之境,又如闻思所成的二亿持识,亦以过去为所缘境而显现,此实不然!过去之像已灭,隐约模糊,定中所见影坚定安住,仍为现识之所变现。因此,唯识无境之理,得以成立。量云:诸识(十一识或八识)唯识无别境界——宗以识所缘唯自识变故——因如定中的见青瘀等事——喻由此比量,始业菩萨,虽未得真智觉,于唯识无境之义亦可了知,诸葛亮虽不懂法相唯识学,但他知道人生如“大梦”而不实,与唯识无境之义相契,所以他修炼出种种特异功能。
正因为唯识无境,境由心生,随众缘而显现,大气功师才能超越一切逻辑思维,而随心所欲地变化外境。外境即我们的言语和思维(即法相唯识学中的名言熏习)在三维世界中所认识的一切对立的客观存在。
其实所谓“客观存在”,并非真正离主体的“外在”。现在尖端科学可以证明这一点。我想引几段话,强作门外科学谈,“量子力学迫使我们认识到,宇宙并不是物体的集合,而是统一体中各部分间相互关系的复杂网络。但这正是东方神秘主义体验世界的方式。他们所描述的经验与原子物理学家所使用的语言是极为相似的”。
在佛教中,宇宙网络的形象就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华严经》(这是法相唯识学所根据的主要经典之一)的核心就是把世界描绘成相互关系的网络,所在事物和事件都以一种无限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在东方神秘主义中,这种普遍的交织关系也包括观察的人及其意识在内。对原子物理学来讲也是这样。
在原子物理学中,科学家无法扮演独立的客观者的解色。而是卷入到他所观察的世界中去,从而影响到被观察物体的性质。约翰、威勒把这种观察者的介入看成是量子理论最重要的特点。他说:“关于量子原理没有比这更加重要的了,它推翻了关于世界可以‘座落在外\’的概念……宇宙永远不会再次处于同样的状态。”(念念生灭)要的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应该抛弃“观察者”这个词,而代之以“参与者”这个新词。从某种特殊的意义上讲,宇宙就是自己的参与者。
“这种‘以参与代替观察\’的思想在现代物理学中得到系统阐明还是最近的事。但是这种思想对于任何神秘主义的学者来讲都是很熟悉的。神秘主义的知识永远无法通过观察者(比量知识)来得到,而只能靠自己参与进去(现量亲证)。参与者的概念是东方世界观的核心所在,而东方神秘主义则把这种观念推向极端。”
“在深刻的沉思(实即止观)中他们达到了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之间的区别完全消失,主体与客体熔为统一的没有差别的整体”。
“他们体验到所有的事物和事件都是基本统一体的表现。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宣称所的事物都是等同的。他们承认事物的个性,但同时又认识到所有差别和对立都是相对存在于包罗万象的统一体中。”
“在亚原子的层次上可以找到现代物理学对立概念统一的例子。粒子既是可分的又是不可分的。物质是连续的又是间断的。力和物质不过是同一现象的不同方面而已。
空间和时间这两个概念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在相对论物理中却得到了统一。这种根本的统一是刚才提到的那些对立面统一的基础,就和神秘主义对立的经验的统一一样,它发生在更高的层次,即更高维的领域(即四维以上的超常领域)。而且和神秘主义的体验一样,这是一种动态的统一(唯识之相,诸行无常,生灭不已)。
佛教徒阿那加里卡,高宾达喇嘛(anaraedkak。uinda)说:“佛教徒不相信有独立存在的或者孤立存在的刿、部世界,他本人就是可以介入这个世界的动力。”
力和物质、粒子和波,运动和静止,存在和不存在,这些都是对立的或矛盾的概念,这在现代物理学中超越了它们。
和原子物理学一样,东方神秘主义也处理超越存在与不存在的实在,并且经常强调这个事实。马鸣认为,“真如既不是存在,也不是不存在,既不是同时存在又不存在,也不是对这种同时存又不存在的否定”(灌耕编译:《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括符内的注为引者所加)。
(七)修证则不无、污染则不得
特异功能,相当于佛学所言“神通”。宇宙是一大阿赖耶,众生各所有之赖耶,乃此大阿赖之全息缩影。是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华严经、初发心菩萨功德品》云:“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传心法要》下云:“诸佛圆通,更无增减。流入六道处处皆圆。
若不分时,只是一块。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嘉禅师云:“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宇宙间森罗万象,本自皆圆,本自皆通。由于众生种种执着,使不通耳。种种执着,在三性中即遍计所执性。《摄论》说有五种:(前引周督迦居士所言即根据于此)如是遍计复有五种:一依名遍计义自性(即由名分别义),谓如是名有如是义;二、依义遍计名自性(即依义分别名),谓如是义有如是名,三、依名遍计名自性(由名分别名),谓遍计度未了义名;四、依义遍计二自性(由名义分别名义)谓遍计度此名义如是体性。
由此种种偏计所执,产里碍,使本来皆通的宇宙万象,局而不通,本自圆明的心性,污染而不洁净。《瑜伽师地论》解释过现未三世时间,分法相、唯识、神通三种三世。欧阳先生释神通三世云:“神通能通,非是迷信。如平常人不忆过去事,乃弱种未为强缘引动不能现也。至静中入定,过去相即明明现行,由此推知神通三世都是亲证”(《唯识讲义笔记》卷二、十二页)。定中可以超越时间界限,亦可以超越空间界限,证知唯识无境,外境不实,神通或特异功能乃有可能。试问:人们如何才能悟入唯识无境之理呢?《摄论所知相分》说:若诸菩萨成就四法,能随悟入一切唯识都无有义(境)。
一者、成就相违识相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于一事见彼所识有差别故。二者,成就无所缘识现可得智,如过去未来梦影缘中有所得故。三者,成就应离功用无颠倒智,如有义中能缘义识应无颠倒,不由功用知真实故。四者,成就三种胜智随转妙智。,何等为三?一、得心自在一切菩萨,得静虑者,随胜解力诸义显现,二、得奢摩他修法观者,才作意时诸义显现。三、已得无分别智者无分别智现在前,一切诸义皆不显现。由此所说三种胜智随转妙智,及前所说三种因级,诸义无义道理成就。四法即《阿毗达磨经》所说四智“成就四智菩萨能随悟入唯识无境”。《摄论》所引与《成唯识论》所引相同而《唯识论》所言更明确《识论》卷七言四智云:
一、相违识相智。谓于一处,鬼人天等,随业差别,所见各异,境若实有,此云何成?二、无所缘识智。谓缘过未梦境像等非实有境,识现可得。彼境既无,余亦应尔;三、自应无倒智。谓愚夫智,若得实境,彼应自然成无颠倒,不由功用,应得解脱;四、随三智转智;随自在者智转智。谓已证得心自在者,随欲转变,地等皆成,境若实有,如何可变。二、随观察者智转智,谓得胜定修法观者,随观一境,众相现前,境若是实,宁随心转。三、随无分别智转智。谓起证实无分别智,一切境相皆不现前。境若是实,何容不现。菩萨成就四智者,于唯识理,决定悟入。又(《厚严经》)伽地说:心意识所缘,皆非离自性。故我说一切,唯有识无余。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成就四智可以悟入唯识无境。一、相违识相智者。如同一境界、因业力不同,鬼、人、天等众生所见各别,故知唯识无境。《庄子、齐物论》对此问题举了一些具体的事例:“民湿寝则腰疾,偏死犹然乎?木处则惴傈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鱼豢。麋鹿食荐。螂蚶甘带,鸱鸦嗜鼠,四者谁知正味?援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鳟与鱼游。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觳乱,吾恶能知其辩”。同是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而众生所感各别。什么原因,庄子没有讲,他举这些例子,是为了消融是非,齐一社会上的种种“物论”(即舆论)。所谓“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二、无所缘识智者,如缘过去,过去已灭,缘未来,未来未生,缘梦境,梦境如幻,皆非实有其境,而识缘之可得,故知唯识无境;三、自应无倒智者,为凡夫所缘之境都是真实的境界,那他的认识就不是虚妄分别,不用修持便得解脱,而实不然,故知唯识无境;四、随三智转智者,(一)随自在智转智者,言境随事慧生,如八地以上的圣人,证得·心自在,可以变大地等为黄金珠宝,令有情用。道家仙人可以点石成金。境随智变,一切皆成,境若实有,如何可变?故知唯识无境;(二)随观察智转智者,言境随理慧生。如修殊胜禅定而得正法妙慧的行者,随观一境为无常,苦、空、无我等相,皆得显现。境若实有,如何能随心显现。故知唯识无境;(三)随无分别智转智者,言得无分别智的圣者,亲证真如,同一切境相皆不现前,境若是实,何容不现。故知唯识无境。
所谓唯识无境者,谓吾人所处客观世界,众缘所生,都无自性,有而不实。不实乃能随心所欲,种种神通和特异功能,方能实践,有而不实之义,关键在于种子。种子一义,如谓其有实在相貌,而又寻不着痕迹;如谓其纯属空虚,而又有其功能。如是方能有而不实。种子潜藏于阿赖耶识之中,充满宇宙,故宇宙是一大阿赖耶。大阿赖耶之种子,.遇缘现起,故谓之赖耶缘起。赖耶是一切杂染生起根本:即有情世间生起根本,器世间生起根本,有情互起根本。赖耶缘起产生宇宙万有,故宇宙万有诸法,皆赖耶之全息缩影。一个细咆,全息整个生命体,此亦如是。而万有诸法中之有情,由同业中之共相种,感报同一宇宙。实则有情各自识变,各一宇宙,各变宇宙,光光相网,互不相碍,故无量无边之宇宙,实乃无量无边有情之无量无边之宇宙也。所谓赖耶缘起,即三性中之依他起。,依他如幻,都无自性,有而不实。凡夫不知,执为实有,谓之为染。染则无慧,不能现证唯识无境之理,而得自在,故曰“污染则不得”。如能听闻正法,由闻而思,由思而修。精进再精进,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一旦亲证唯识无境之理,得大自在,便能随心所欲,各种神通与特异功能均可实现。故曰“修证则不无。”宇宙人生的奥秘,亦可以豁然贯通。
心性本净,客尘所染,为佛法大小乘之通义而理解不同。大乘如《无垢称经》云:“心性本净,客染烦恼。”以心性与客尘为二,并不相混。言心性净者,正义有二:(一)以真如为心性者,此就用依体而言;(二)以识自证分为心性者,此就种依识(赖耶)而言也。故染净种依各不相同,作用亦各不相同。无明有种,无漏法亦有种。无明种杂染法趣生死,无漏种清净法趣涅槃。染净同依于阿赖耶识,故曰“生死即涅槃。”趣生死则为凡夫,趣涅槃则成圣贤。“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故“人皆可以为尧舜”。“彼小人也,我亦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关键在乎立志,在乎发菩提心。发心以后,必须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亲近真善知识,听闻正法,以圣教为所依,多闻熏习,则净种由下中上而逐断增胜,自会见道,功不唐捐,故曰“修证则不无,污染则不得”。
试问,修证何故必须听闻正法,以圣言量为所依?因“正法”是诸佛自内圣智所亲证的无漏法,乃与涅槃相应之现量,即瑜伽现量所缘之境,与世间现量不同。龙树说世间现量如牛羊眼,为有漏,有漏必流转生死,圣教是诸佛现量的等流,行者听闻正法,依教修行,则可以由此量而为出世无漏之法。
宇宙是一大阿赖耶,此就世法言也;如言诸佛出世漏之法,则无量无边之宇宙,一真法界而已,法界乃三世诸佛无量清净功德之所圆成。法界在人为法身,在法为法界。诸佛各一法身,各一法界。法界无量无边,周遍圆满,光光相网,净业如一,真实不虚,故谓之“一真法界”。一切有情皆诸佛一法界中之法,此有三因:托质变相,皆诸佛净无垢识之相分,一也;诸佛与一切有情,第为增上,二也;皆遍一切,光光相网,三也;(参考宜黄大师;《复梅撷芸书四》)。故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念菩提便与佛心相应。《佛地经》说:“成所作智,关心择有情心行差别。谓诸佛之身口意三业化中之意业,充满宇宙,能决择所化众生八万四千心行差别(参考《唯识述记》三十一卷八页)。科学证明众生心力之速度超过光速。生物体皆可发光。五十年代苏联科学院士华西列也夫,经过科学仪器实验证明,人体一秒种内能发射2500周的电波,他命名为“生命电波”。发射心力电波者,能使所念千里外的亲人发生耳烧、面热、心悸等情况。“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互为增上,息息相关,故一念菩提便与佛心相应。盖三世诸佛,由净无垢识所显现之无量无边功德。
交遍于宇宙;而众生阿赖耶识自证分所依之无量无边染净诸种,亦交遍于宇宙。“一念起用,宇宙森然”。净无漏种(本有种)遇缘现行发为菩提心便与佛心相契,故曰“一念菩提便与佛心相应也,发心以后,多闻熏习(新熏种)由闻而思,由思而修,久久缘习,由修而证。故曰“修证则不无,污染则不得。”
八、结束语
时至今日,二十世纪行将结束,纵观人类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空前伟大的丰硕成果。惟对宇宙人生奥秘的揭露,距离还相当遥远。迄今1350年以前最伟大的哲学家、旅行家、翻译家玄奘三藏大师昕传的法相唯识学,对宇宙人生的奥秘,曾有精辟地系统地论述。目前气功热由神州大地开始风靡世界各地,出现种种特异功能,不得其解。科学家们才觉得人类对自身的研究,与其他科学比较,显得十分苍白,而有急起直追的紧迫感,提出各种学说以冀解决人生的奥秘,但似乎都还处在“摸象”阶段。值兹已念玄奘三藏大师圆寂1350周年之际,不揣愚陋,勉为此文以献曝,固不免挂一而漏万也。
1994年元月闽南佛学院研究生部佛成道日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