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真言网

僧伽吒经全文讲解第二卷

发布时间:2024-03-01 14:54:13作者:真言

【僧伽咤经】第二卷讲解

【尔时仙人告彼人言。乃往古昔无数阿僧祇劫。时有国王名曰淨月。如法治世。善男子。时淨月王。生一太子。时淨月王。召诸占相婆罗门等。而问之言。今此童子有何等相。尔时相师白大王言。今此太子有不祥相。生此太子必有不祥。大王问言汝何所说。相师白言。如是太子若至七岁当害父母。王时答言。宁当杀我。不杀我子。人身难得。于无量劫修行乃得人身。不应以此身而杀人物。尔时太子始生一月如一岁儿。王知太子当杀我身。时淨月王舍位与子。作如是言。汝治国事。一切财物自在随意。如法治世勿为非法。既授位已。时淨月王于其国内。不复行于王之教令。尔时无量亿大臣。至淨月王所。白言大王。何故不行王之教令。大王答言。我无量劫常为王事心无厌足。我已厌矣舍之修行。尔时太子未经多时。并杀父母集五逆罪。善男子。我亦忆念往昔之时。既杀王已愁悲啼泣自责悔过。尔时我以大悲之心为彼说法。彼闻法已逆罪消灭。问言。当于尔时说何等法。答言。尔时演说僧伽吒法门。若闻此法。当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灭一切罪烦恼休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令汝闻已速得解脱。闻四句偈令不中阙。尽一切恶得须陀洹。然后佈施远离诸苦。受苦众生令得解脱。怖畏众生令得远离。尔时彼人合掌顶礼。赞言。善哉善哉。真善知识。善能除灭诸不善业。善说僧伽吒法门。善哉闻者。】

这时,仙人继续说,在往昔无数阿僧祇劫时,有一位净月国王,如法治世。当时其夫人生一太子;即召占相师入宫,问此童子将来福相命运等如何?当时占相师对国王说,今此太子有不祥命相,生此太子对国王必有不祥。国王问占相师说,有什么不祥呢?占相师回答说,此太子若至七岁时当杀害父母。国王当时说,宁可子当杀我,我绝不能杀子。因人身难得,于无量劫修行才得人身,故不应让我此身活,而杀子害人物死。那时太子始生满一月,身体健壮如一岁儿。国王自知,太子当时日至必杀我身,便舍离国王位与太子。对太子传昭说,你朝政治理国事时,一切人事财物等自在随意处置,依德如法治世,勿为非法害民。国王既传授太子王位后,于其国内不再行使王权教令。当时无量亿大臣至净月王所说,大王,您因何缘故不再行使王权教令呢?净月王回答说,我无量劫来,常为王事操劳,而心不知厌倦满足;而今日我已厌倦,决心舍离而修行。太子未经多长时间,一并杀害父母,集作五逆罪于一身。你知道吗,当时一并杀害父母的太子就是我,我也忆念往昔之时杀害父母后,愁悲啼泣自责悔过。此时,我以大悲之心为你说法,你闻法后所作五逆罪当消灭。这位作五逆罪欲自一杀的人问仙人说,于当时您听闻说什么法而得消业的呢?仙人说,当时听闻演说大集会正法法门;谁若有缘听闻此法,至成就佛道,当灭一切罪业,一切烦恼休息。你今日若能仔细听,我当为你说此法,使你听闻后速得解脱,就是听闻四句偈法义,从义理中不违逆而随喜,能尽除一切恶业,禅行证得一果阿罗汉;然后再修供养积福而远离诸苦,再发菩提心教化受苦众生得解脱,教化怖畏众生得远离。这时,这位作五逆罪欲自一杀的人,合掌顶礼赞叹说,太好啦!太好啦!您是真善知识,善能除灭诸不善业,善说大集会正法法门,大善利益听闻者。

仙人说法,为当众忏悔罪业,说自修行经历,说自证悟境界。净月国王不杀害讨债逆子,应知为仁德之君;当明知业报因缘如此降临时,若为自保身命与王位,杀害讨债逆子,业报因缘又增一杀子恶名,冥中报应更为惨烈,故不如顺其自然,坦然了业。而管理国家、管理人事等,又不能完全顺其自然,应主次分开,轻重辨明,缓急有序,趋利避害等,故净月国王舍离王位,于其国内不再行使王权教令,将人祸损害程度降到最低,又避免殃及无辜臣属等。纵观历史王朝更迭,父子相残、兄弟反目、逆夺篡位等,屡见不鲜;权力的强势诱一惑 ,可人群中称雄,又可使女人地位尊贵等,故顺我者生,逆我者亡,千方百计夺权掌政,留下篇篇血迹文章。相传有的寺庙,为争夺住持之位,也明争暗斗,互相揭底露短,在家人甚至参与其中打杀逞狠等,在四众弟子及社会中损害了僧人形象,其事虽小而不多见,然则有之其罪莫大焉!

僧伽吒经全文讲解第二卷

【尔时虚空中万二千天子。至大仙所。合掌顶礼。白如是言。大仙忆念几时事耶。複有四龙王。十八千亿夜叉王。头面礼敬白大仙言。忆念几时事耶。大仙答言。我忆念百千亿阿僧祇劫。问大仙言。以何善根忆尔许事。答言。以曾听受僧伽吒法门。在彼众中闻此法门发淨信者。皆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若人造作五逆之罪。闻此法门须臾之间。悉能除灭无量百千亿劫。闭恶道门开生天道。于此法门闻四句偈功德如是。况複书写读诵。供养华香幡盖。恭敬尊重。合掌礼拜一言赞善。如是功德不可思议。】

这时,虚空中出现一万二千天子,来至大仙所合掌顶礼后说,大仙所忆念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呢?又有四龙王与十万八千亿夜叉王,来至大仙所头面礼敬后说,大仙所忆念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呢?大仙回答说,我所忆念的事,发生在百千亿阿僧祇劫前。四龙王与诸夜叉王继续说,大仙,以什么样善根能忆念你自己所经历的许多事呢? 大仙回答说,以曾听受大集会正法法门;在你等大众中,若听闻如此法门能心发净信者,皆得授佛记;若有人造作五逆重罪,听闻如此法门经须臾间尽能除灭,并于无量百千亿劫中,关闭诸恶道门,开辟生天善道。于如此法门中,能听闻四句偈义随喜赞叹,所得功德如是,何况再书写读诵、供养华香幡盖、恭敬尊重呢!就是合掌礼拜,一言赞善如此法门,所得功德也真实不可思议。

能忆念自己所经历的事,为宿命通;即通过三昧定观,超越时空障碍,见闻自己所经历的事,识入思维形成记忆念头;还可预见自己于未来将发生的事,景象境界显现眼前清晰可辨,似梦见非梦境,甚至于时间、地点、人物等都一清二楚,不容置疑。梦境,是人心理现象,通过意识反应于梦中所现景象幻境;主要反应有三种;一是生理变化反应;二是潜意识(魄)功用反应;三是心识反传导反应。而三昧定观所见闻,不受人生理变化与潜意识功用反应的影响,为自性见心识所感召之因,过去与未来必然产生之缘。

听闻本经法门,经须臾间尽能除灭五逆重罪,应理解为心识转境;如马至悬崖,有人提醒,立即收缰,转身回头。心识转境,在佛事、法事、僧事中,非常普遍应用;在佛事中,皈依、传法、授戒等,由普通人的平常心态意识,转变身心境界为信仰佛学、依佛法门、受具足戒的修行者。在法事中,斋天、放生、超度各种法会等,由各种维次空间、复杂业一习一 识体、不同心识境界,天王龙神身心境界升华为菩提益众善行,畜生身心贪嗔痴境界转变为生人天善道,七世父母、罪人亡识、饿鬼众生识体苦受化导为智心而出离恶道。在僧事中,弘法、开示、诵经活动等,由各自身心所染业一习一 ,改变为身口意清净的道友同修。心识转境,可改变众生自入、偿受、脱离因果律的程序,可调整众生罪业恶一习一 前进、退出、灭失的方向,可加快众生依法持戒净行成就三乘道果的速度等。转境于须臾间,改变命运也可须臾间,调整去向也可须臾间,加快彼岸也可须臾间;但是,关键在于能不能转境。

【尔时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云何合掌得功德等。谁读此经一合掌礼。】

这时,一切勇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为什么合掌本经法门而得功德呢?什么样的人见读诵本经法门能施一合掌礼呢?

听闻本经法门后,能施一合掌礼的人,为随喜读诵本经法门者的行为表示,为赞叹本经法门义理的心理表示,为信受本经法门功德的综合表示等。人一合掌,为观世音菩萨所施密印;即显示愿您吉祥如意。四众弟子相见相别时,都施愿您吉祥如意印相互祝福,已成为佛学活动中常轨礼仪。

【佛告一切勇。善男子。若人造作五逆之罪。若教人作若随喜作。于此法门闻四句偈。合掌淨信能灭五逆。何况有人。于此法门具足书写读诵供养如此功德多彼无量。善男子。譬如阿那婆达多池日光不照。从彼池中出五大河。一切勇。于意云何。颇有人能数此五大河水渧数不。】

佛对一切勇菩萨说,你等应知,若有人造作五逆重罪,或教唆他人学作,或随喜他人随作等,能于本经法门中,听闻四句偈义后,一心合掌生净信者,能灭除所造作五逆重罪;更何况有人,能于本经法门具足信受,并书写、读诵、供养等,所得功德多于一心合掌者无量倍;如无热池日光不照,从池中流出五大河水。一切勇菩萨你等想一想,聪明的人能数知此五大河水流所成滴数吗?

无热池,也称无热恼池,义为清凉,因龙王名而得称呼。无热池,居四王天中,周围八百里;如《阿含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等,皆记为四方各流一大河;即恒伽河、私陀河、信度河、缚刍河(大青),各绕池一匝而入海。而本经为池中流出五大河;即恒伽河、私陀河、博叉河(缚刍)、耶牟那河(作缚)、月分河,据《大唐西域记》为古印度五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

【一切勇言。不也世尊。】

一切勇菩萨回答说,世尊,聪明的人不能数知此五大河水流所成滴数。

无热恼池,比喻本经法门为正法源泉,流出法水汇入佛性法海;五大河水,比喻听闻、信受、读诵、书写、供养本经法门五种功德法流。法源、法水、法流、法海,润化万物众生,归为一味诸佛法性。无热恼义为清凉,是修行人身心禅行所证一种境界,在四加行忍法中出现,至世间第一法中常住,用世间语言文字无法表示出真实感受,只能用清凉悦来描述;如世人所说,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佛告一切勇菩提萨埵。善男子。闻此法门善根亦複如是。百千万劫数不可尽。一切勇。于意云何。须臾得闻如是法门。是难有不。】

佛对一切勇菩萨说,你等应知,听闻本经法门人的善根也是这样,如法源涌出、法水常流、法流不断、法海汇集,所成滴数百千万劫数不可尽。一切勇菩萨你等想一想,于须臾间得听闻本经法门的因缘,是不是非常难值遇呢?

听闻本经法门善根,应理解为人有善根才能听得进、闻得到本经法门;即善根产生因缘,因缘助长善根。人身善根中,闻根功德最大。有人可能不相信,会说我是用眼睛读诵本经法门,没用耳朵听闻呢!其实则不然,即使用眼睛读诵本经法门,之前一定会听闻有人议论佛法,对佛学产生信受后才有读诵;否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再有,当人在植物状态(植物人)诸根功用非正常时,或睡眠状态诸根功用休息时,或心脏停止跳动诸根功用丧失时,唯有耳根功用最强;即使经医生确诊为死亡的人,耳根残留功用时间最长。再有,活人与亡人神识沟通的唯一通道,还是闻根功用;亡人神识听的到、听的懂活人语言音声,在中一陰一蕴识中产生作用反应。

【一切勇言。难有世尊。】

一切勇菩萨回答说,世尊,于须臾间得听闻本经法门的因缘非常难值遇。

一须臾,为古印度的计时单位;古印度对时间的计算方法,是一刹那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 为三十须臾。以此为依据,有人用现代计时单位与计算方法推算出,一昼夜等于八万六千四百秒,一须臾等于二千八百八十秒;一弹指等于七点二秒;一瞬间等于零点三六秒;一刹那等于零点零一八秒。

【佛告一切勇。于此法门能生信者複难于彼。譬如阿那婆达多池出五大河。如是五河水之渧数数不可尽。】

佛对一切勇菩萨说,有人听闻本经法门善根与因缘如此难值遇,而于本经法门能生信者,更难于听闻善根与因缘;如无热池流出五大河水,所形成滴数,数不可尽。

佛法中任何一种法理,是佛证悟智慧观察觉知,诸菩萨、缘觉、声闻人,各依法理印证各自所修行证悟的知见觉。菩萨对佛说大乘法义理能生净信;缘觉、声闻人对佛说二乘法义理能生净信,而对佛说大乘法义理难生净信;普通人对佛说二乘法义理难生信,对佛说大乘法义理更难生信,能清净信者更是难上加难。在世间,佛说大乘法义理,不因多数人完全不信、部分人半信半疑而不存在。从中可以验证,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如年轻恋人之间,姑娘都喜欢问小伙子,“假如你妈和我同时落在水里,先救谁?”用来考验小伙子的诚意。多数人回答,同时都救,或谁危急先救谁,以不伤姑娘的心;部分人回答,当然先救姑娘,以取得姑娘芳心;很少有人回答,当然先救我妈!以取得姑娘同心。其实,折中回答的人,性情奸滑,可依赖度只能占百分之五十;回答以取得姑娘芳心的人,多变莫测,可依赖度只能占百分之二十五;回答先救我妈的人,重恩念本,可依赖度能占百分之八十至一百。理智地试想一下,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忘恩负义,如何能做到在关键时刻重情重义呢?所表现的全是虚情假义,到另寻新欢时那种话不知又说给谁听呢!可大多数人,却偏偏喜欢前二种人,认为善会说话,做事圆滑,于生活中吃的开而不吃亏;而后一种人是傻瓜笨蛋,连讨女孩子欢心都不会,于生活中吃不开而常吃亏。社会实践会告诉结果,往往于生活中小事上吃的开而遇大事上必吃大亏,往往于生活中遇小事上看似吃不开而大事上常占大便宜;其中道理老百姓说的最直接,“牙缝中食、碗边子饭是吃不饱人的。”

【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为也。】

一切勇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五大河流都是什么名称呢?

问五大河名,非为问河名;即五大河流是名相,河流名称还是名相,所比喻的法义在哪里呢?法义与河名又有何联系呢?法义寓于名相中,假借名相问真谛;雨露滋润花果茂,善根因缘度众生。法义河名有联系,联系实义无联名;方便请法了究竟,打破沙锅问到底。这里显示出请法者的智慧,问的平常却具体,问的实际又如理,随顺大众惯思维,联系身边感兴趣。

【佛告一切勇菩提萨埵。五大河者所谓恒伽河。私陀河。博叉河。耶牟那河。月分河。是五大河悉皆入海。此五大河。一河各有五百小河。以为眷属。一切勇。複有五大河。在虚空中。一河各有一千小河。以为眷属。】

佛对一切勇菩萨说,五大河流名称为恒伽河、私陀河、博叉河、耶牟那河、月分河,五大河皆流入大海。如此五大河流,各有五百小河为支流。一切勇菩萨应知,还有五大河流在虚空,各有一千小河为支流。

潺潺溪水,绵延弯曲,汇聚一江一 河,腾泻千里。佛学法流穿越历史长河,从过去世、至现在世、又流向未来世。在现在世中,从佛示现参访九十六种外道为溪水,示现雪山静坐弃舍外道法之弯曲,示现菩提树下成道破魔成一江一 河,示现开三乘教法之先河千里。佛法成教非一人潺潺,无量信众代代传承绵延,各依法水修行证悟成就智慧汇聚,形成亿万大众拥赞信受力量腾泻。佛法义理润泽众生心田如潺潺溪水,每位修行人六度万行如绵延弯曲,集成杂论入法藏如汇聚一江一 河,正法中兴教化事业兴盛如腾泻千里。每一位学佛人既是佛学信仰者又是法脉继承人,每一位修行人既是佛法受化一份子又是利他活化剂。

【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何等是五河有千眷属。】

一切勇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为什么在虚空中有五大河流,又各有一千小河为支流呢?

虚空中有五大河流,为虚拟说,用来形容一种模拟的环境和外围条件;如虚空中,乌云翻滚浮荡,天河暗流涌动;万千云朵堆集,水落九天瀑布。地面水映天空,天地合影加倍;五百变成一千,方便说法虚拟。一对父子漫步在松花一江一 边,儿子问父亲说,什么是白山黑水呀?父亲回答说,是长白山与黑龙一江一 水,泛指东北吧!儿子看了看乌云笼照的天空,松花一江一 岸山间的白雪,乌云与流水黑沉一色,白雪与黑沉的流水形成巨大的反差,立刻领悟到了白山黑水的真实境界。

【佛告一切勇菩提萨埵。第一河者名须陀罗有千眷属。第二河者名曰膻佉有千眷属。第三河者名婆呵帝有千眷属。第四河者名质多斯那有千眷属。第五河者名曰法盖有千眷属。一切勇。是名五大河有千眷属。一切勇。是五大河利益阎浮提。时时降雨增长华果。于阎浮提雨清淨水增长苗稼。一切勇。如护世天安乐阎浮提波(提波渚也)。此经亦尔。利益安乐阎浮提波。一切众生如三十三天。】

佛对一切勇菩萨说,须陀罗为第一河流有千条支流,膻佉为第二河流有千条支流,婆呵帝为第三河流有千条支流,质多斯那为第四河流有千条支流,法盖为第五河流有千条支流。一切勇菩萨应知,是虚拟五大河各有千条支流,形容天地相应互益。一切勇菩萨还应知,是天空虚拟的五大河流利益地球,时时云动降雨,处处增长华果,雨清净水又增润苗稼生长;如护世天安乐此世界河流中的绿洲岛屿。本经法门,也如护世天安乐的绿洲岛屿,利益世间一切众生,安乐如三十三天。

虚空中五大河流名称,为以虚空中青黄赤白黑五种云色而形容虚拟。

三十三天,又称忉利天,在须弥山顶。须弥山顶四面各有八天,中央为帝释天所居。帝释天王名释提桓因,意为“能天帝”。居住在须弥山顶的善见城,为三十三天之主。帝释天王护持佛学,既是皈依佛的弟子,也是佛学护法;既是地球上一切众生命运的主宰者,又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安乐生活的护世者。于道教中,称名为玉皇大帝;在民间若问谁是帝释天王?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若问谁是玉皇大帝?多数人都知道张玉皇等。

上述经文中比喻的法义,法义与河名的联系,在此处显示;即本经法门如护世天安乐的绿洲岛屿,利益世间一切众生,安乐如三十三天。

【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何等是三十三天。】

一切勇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什么是三十三天呢?

忉利天主如何主宰地球上一切众生命运的,一些人在法理上不是很清晰,只简略讲几句。忉利天主除依金木水火土五行运转法则,降临人间福乐与灾厄外,还主宰一切众生寿命。就人道而言,除掌管人神识能量的三分之一身外,还由东厨司命真君(灶王)等天神查察每个人所作的善事恶行,并记录在桉。然后将天意下达到北斗星君处,按天意编制祸福寿命程序,并以所编程序,各星君按人头发出一魄(心、肝、脾、肺、肾、性腺、延脑),中斗星君最后确定意根之魄;七魄功用,即主持人身体灵活运动与思维及繁殖等,为神识住体受业报提一供了场所与可能;又控制神识个体在人一体 内的自一由 活动,遮蔽阻断神识个体的本能功用,只接受业报中苦乐感受,并贮藏善事恶行信息等。再然后由中斗星君将所编程序部册发送到地藏王府,由各殿阎君分别施措执行,脱生与主死,人未造生先造死。在人间若有冤屈未报者,还有监察使东岳大帝(或泰山神)监督核准,联合东厨司命真君到地府三王定桉,决定如何应报。每个人在世间一举一动、一念一心都有记录,又有查察,丝毫不能瞒天,只能欺瞒自己。

【佛告一切勇菩提萨埵言。释迦提婆之所住处。是三十三天。一切勇。彼三十三天作如是语。若有众生口行善语者。彼人功德不可数知。若有众生行口恶者。彼堕地狱饿鬼畜生不可数知。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受大苦恼。时彼众生无救护者。于三恶趣独受剧苦。口行恶者是恶知识。口行善语是善知识。若见善知识则见如来。若见如来则灭一切不善之法。一切勇。如护世天为阎浮提波而作利益。一切勇。此经亦如是。于阎浮提波而作佛事。若不闻此法门者。不能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能转法一轮 。不能击法鼓。不能坐于师子法座。不能入于涅槃之界。不能成就无边光明。如是如是。一切勇。不闻如是法门。不能坐于菩提树下。】

佛对一切勇菩萨说,忉利天主所住处,是三十三天。一切勇菩萨应知,三十三天的天人,相互作语言一交一 流时都会说,若有众生口行善语,这人所得功德不可数知。若有众生行口恶语,这人所得罪业,堕入地狱饿鬼畜生劫数不可数知,将报受大苦烦恼。那时这样众生无人能救护,于三恶趣中各自独受剧烈苦痛。据此,有口行恶语的人是恶知识,有口行善语的人是善知识;若见善知识则等同见如来,若见如来则能灭一切不善法。如此说法,如护世天安乐此世界河流中的绿洲岛屿。本经法门,也如护世天安乐的绿洲岛屿,于世间利益众生而作佛事。一切修行人,若不能听闻本经法门,不能证得无上佛道,不能常转正法之轮,不能大击正法之鼓,不能坐于师子法座,不能入于涅槃之界,不能成就无边光明,不能坐于菩提树下。

忉利天人,寿天上千岁,无有中夭者。天人有赤、金、青、黄、紫、白、黑七种肤色。天人常有十事;一是飞行无极;二是坐遂无极,三是天无盗贼;四是不自说身善,也不说他人过恶;五是无有相互侵害;六是齿数相等而口才通达;七是发绀青色滑泽;八是青色发者身也青色,九是欲得肤白者则即白色;十是欲得肤黑者则即黑色。天人念欲得食时,即自然满宝器食在前;福德少者,自然青饭食在前;福德中者,自然赤饭食在前;福德上者自然白饭食在前,随便取而食之,入于口中自然消尽。天人渴时,即自然浆满宝器,甘露在前;福德少者,自然青色浆在前;福德中者,自然赤色浆在前;福德上者,自然白色浆在前,随便取而饮之,入于口中自然消灭。天人浴自娱乐时,便往至浴池中;从浴池出,往至香树下取种种香涂身;往至璎珞树下树自低,便取树帻璎珞着之;往至衣服不息树下,树自低便取衣服着之;往至器果音乐树下,树自低便取器中果食之,或取其清汁饮之;往至音乐处,听闻音鼓之乐,自随其歌舞;往至园观舍宅中,见无数百千玉女,作音乐歌舞相娱乐等。

【时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欲问世尊。佛告一切勇。随汝所问。当断汝疑。一切勇白佛言。世尊。尔时仙人。度彼五逆人。令住不退地者。是何人也。】

这时,一切勇菩萨向佛请法说,我有少疑欲问世尊,不知可以吗?佛回答说,随你所问,当断所疑。一切勇菩萨继续说,世尊,仙人那时度化作五逆罪人时,使其住不退地的是什么人呢?

住不退地,为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也称道不退、行不退、心不退。若对发菩提心者而言,证入品位菩萨时,即为住不退地;义在不退失菩提心,不退回声闻缘觉道,住菩萨行坚固不动。

若对品位菩萨而言,须证入八地方为不动地。《大方广佛华严经》云, “佛子,此菩萨智地,名为不动地,无能沮坏故;名为不转地,智慧无退故。” “深入如来所行境界,于无量国土,修菩萨行,以能获得不退转法,是故说名住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行得无功用法,身口意业住于报行念务皆息;如有人梦中,见身堕在大河,为欲渡而发大勇勐、施大方便,因心急而觉寤,觉寤梦境皆息。菩萨见众生身在四流中,为救度而发大勇勐起大一精一进,以勇勐一精一进而至不动地,一切功用皆息,二边行与相行不在现前,一切心行皆不现前;菩萨、佛、菩提、涅槃心尚不现起,何况世间心。再明白一点讲,七地含七地菩萨化度众生时,须报身直接示现众生身;菩萨虽道不退、行不退、心不退,而所示现众生身,行有时疲厌,心有时休息。八地菩萨化身智慧成就,化度众生时化身示现众生身,报身不再存在退道、退行、退心的状况。

【佛告一切勇菩提萨埵。善男子。汝今谛听。如来所说微细难知。此僧伽吒法门。示仙人像。如此法门能示佛身。如恒河中处处见沙。此法亦尔。自作示现为人说法。唯佛如来量与佛等。此法如是与佛平等。有此法处常有诸佛。】

佛对一切勇菩萨说,你等现在应仔细听闻,如来说法义理微细难知,是此大集会正法法门,所示现仙人像。如此法门能示现佛身,如恒河中处处见沙,如此法门处处见如来。本经法门,自化作示现诸像为人说正法,唯佛智量与佛正等,如此法门智量,如是与佛平等,有如此法门处常有诸佛。

本经法门中,所示现名为仙人像,实为诸佛化现身。经文字义间的诸佛化现身在哪里呢?用人眼观不见,用思维想不到,而又真实存在;既在诸佛说法的三昧中,又在诸佛护法的境界里,随闻法人因缘而示现,又随受持人善根而显身。如此化现在哪里呢?在本经法门供养处、受持处、流通处、弘传处,还在菩萨行人示现处、正行处、净心处、法空处;如一剧本,可演绎出各种音声、曲调、形像、剧目等,剧本文字中不见有各种音声、曲调、形像、剧目等,各种音声、曲调、形像、剧目等又未离开剧本中文字词意。

【尔时世尊複告一切勇菩提萨埵。善男子。我念往昔九十九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曰宝上如来。次第有十二亿佛。皆号宝上。我于尔时名曰淨月。行大佈施。时十二亿如来。我悉供养。以衣服卧具饮食汤药。香花灯明一切乐具。悉以供养。彼诸如来。不为我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八亿如来出兴于世。皆号宝明。我于尔时名曰龙正。行大佈施。以香花璎珞供养彼佛。彼诸如来。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一切勇。我念往昔。有二十亿佛出兴于世。皆号式弃如来应供正遍知。我于尔时行大佈施。以诸乐具供养彼佛。彼诸如来。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一切勇。我念往昔。有二十亿诸佛出兴于世。皆号迦叶。我于尔时行大佈施。以诸香华幡盖衣服一切乐具。供养彼佛。彼诸如来。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六亿诸佛如来出兴于世。皆号淨光。我于尔时作大长者子。行大布施捨一切物。彼十六亿诸佛如来。我悉供养。以香花幡盖衣服卧具食饮汤药。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一切勇。我念往昔。九十五亿诸佛如来出兴于世。皆号释迦牟尼应供正遍知。我于尔时作大国王如法治世。彼九十五亿释迦如来。我悉供养。以香花幡盖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一切乐具。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一切勇。我念往昔。有九亿佛出兴于世。皆号迦罗迦鸠村陀如来应供正遍知。我于尔时作婆罗门子。巨富无量行一切施。以诸香花幡盖衣服卧具饮食一切乐具。供养诸佛。彼诸如来。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八亿如来出兴于世。皆号迦那伽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我于尔时行大佈施。彼诸如来我悉供养。以香华幡盖衣服卧具。饮食汤药一切乐具供养。彼诸如来。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三亿诸佛如来出兴于世。皆号光明德如来应正遍知。我悉供养。以诸花香幡盖衣服卧具饮食一切乐具。供养尊重。彼诸如来。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一切勇。我念往昔。二十五亿诸佛如来出兴于世皆号弗沙如来应正遍知。我于尔时出家作沙门行。如法供养以诸香华璎珞幡盖。衣服卧具饮食一切乐具。尊重讚歎。彼诸如来。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二亿诸佛如来出兴于世。皆号毗婆施如来应正遍知。彼诸如来我悉供养。以花香幡盖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乐具。悉以供养。我时出家。彼诸如来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最后毗婆施如来说此法门。阎浮提众生闻已。于虚空中即雨七宝。尔时阎浮提众生悉无贫穷。我于尔时。亦不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但闻空声而告我言。汝不久当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这时,佛继续对一切勇菩萨说,你等应知,我释迦牟尼忆念往昔因地行菩萨道时,于九十九阿僧祇劫中,那时有佛出现于世,名号为宝上如来。次第相续又有十二亿佛出现于世,名号皆宝上如来。我于那时于世间名为净月,行大供养,十二亿如来我尽供养,皆以衣服、卧具、饮食、汤药、香花、灯明、一切乐具等,诸佛不为我授记。还有,我忆念往昔因地行菩萨道时,有十八亿佛出兴于世,名号皆宝明如来。我那时于世间名为龙正,行大供养,以香花、璎珞供养诸佛,诸佛也不为我授记。还有,我忆念往昔因地行菩萨道时,有二十亿佛出兴于世,名号皆式弃如来,我于那时行大供养,以诸乐具等供养诸佛,诸佛也不为我授记。还有,我忆念往昔因地行菩萨道时,有二十亿诸佛出兴于世,名号皆迦叶如来,我于那时行大供养,以诸香华、幡盖、衣服、一切乐具等供养诸佛,诸佛也不为我授记。还有,我忆念往昔因地行菩萨道时,有十六亿诸佛出兴于世,名号皆净光如来。我于那时作大长者子,行大供养,舍一切物,以香花、幡盖、衣服、卧具、食饮、汤药等供养诸佛,诸佛也不为我授记。还有,我忆念往昔因地行菩萨道时,有九十五亿诸佛出兴于世,名号皆释迦牟尼如来。我于那时作大国王,以德立国,如法治世,九十五亿诸佛,我尽以香花、幡盖、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一切乐具等供养,诸佛也不为我授记。还有,我忆念往昔因地行菩萨道时,有九亿佛出兴于世,名号皆迦罗迦鸠村陀如来。我于那时为婆罗门子,巨富无量行一切供养,以诸香花、幡盖、衣服、卧具、饮食、一切乐具等供养诸佛,诸佛也不为我授记。还有,我忆念往昔因地行菩萨道时,有十八亿佛出兴于世,名号皆为迦那伽牟尼如来。我于那时行大供养,尽以香华、幡盖、衣服卧具、饮食、汤药、一切乐具供养诸佛,诸佛也不为我授记。还有,我忆念往昔因地行菩萨道时,有十三亿诸佛出兴于世,名号皆为光明德如来。我于那时行大供养,尽以诸花香、幡盖、衣服、卧具、饮食、一切乐具等供养尊重诸佛,诸佛也不为我授记。还有,我忆念往昔因地行菩萨道时,有二十五亿诸佛出兴于世,名号皆为弗沙如来。我于那时出家作沙门行,以诸香华、璎珞、幡盖、衣服、卧具、饮食、一切乐具等如法供养诸佛,尊重赞叹诸佛,诸佛也不为我授记。还有,我忆念往昔因地行菩萨道时,有十二亿诸佛出兴于世,名号皆为毗婆施如来。我尽以花香、幡盖、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乐具等供养诸佛。我那时出家为僧人,诸佛也不为我授记。最后毗婆施如来说本经法门,此世界众生听闻后,于虚空中即雨七宝,那时此世界众生皆无贫穷。我于那时,也不得授记。但听闻虚空中出音声而告我说,你不久当得受无上正等正觉记。

授记,为佛在道场闻法大众面前,公开为所观察因缘成熟、功德具足的菩萨,以法旨形式,授以成佛名号与成佛、住世时间,记以国土名称与眷属教法。受记,为被佛授记的受者。授记的基本法义;一是现在世佛为未来世佛正名,以免未来世众生猜疑;二是现在世佛为大乘法正名,为修证二乘道果众生开权显实第一义谛,为发菩提心的新发意菩萨示现证道,为行菩萨道的品位菩萨明心见性。大海无盐皆咸味,陆地有盐尽澹水;菩萨得受菩提记,授记皆出大乘法。虚空无色风云涌,金玉石开有器成;自性真空示法相,寂净学人无着行。

【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经于几时。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一切勇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菩萨须经多长时间,当得佛授记呢?

根据授记对象不同、因缘不同、善根不同、时间不同等,授记有多种形式。主要授记形式:第一是人与时两种差别授记;一为人差别授记,可分有现前授记、不现前授记;二为时差别授记,可分有数时授记、无数时授记。第二是以善根不同差别授记;一为无余记,善根成熟,无有余业;二为有余记,善根尚未成熟,有余业未尽。第三是以上中下三根授记,由于听闻《妙法莲华经》三周说法而得悟,佛为授记,称为三周授记;一为法说周对上根授记,如譬喻品中对舍利弗授记;二为譬说周对中根授记,如授记品中对摩诃迦叶、须菩提、迦旃延、目犍连四大声闻授记;三为因缘周对下根授记,如五百弟子授记品中对富楼那、憍陈如、优楼频螺迦叶、一千二百比丘等授记,授学无学品中对阿难等二千人授记,提婆达多品中对提婆达多授记,劝持品中对波阇比丘尼、六千有学无学比丘尼等授记。第四是以发心隐覆而授记;一为未发菩提心者授记,或有众生往来五道,佛观知是人诸根勐利,好乐大法,于未来世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度无量众生令住于菩提,当成无上菩提;二为适发心已得授记,有人适发菩提心,但久植德本修一习一 善行,即入住菩萨品位,当于后世成就佛道,或诸菩萨善根成熟,共发菩提心蒙佛授记;三为密授记,或为隐覆授记,有菩萨求无上菩提固当授记,然自志满足恐不更一精一进,故佛以威神力密作当得作佛之授记,令他人闻,不令本人知;四为现前授记,有菩萨久集善根,佛知是人功德具足,则于一切大众前现前授记。第五是以发心时量授记;一为未发心授记;二为已发心授记;三为现前授记;四为不现前授记,于异处遥说;五为时觉时定授记,记时劫数量国土名号;六为时无量时不定授记,总而言之于无量劫作佛,不明确时劫数量国土名号。第六是依觉知与否授记;一为己知他不知;二为众人尽知己不知;三为己众俱知;四为己众俱不知,未入七地,未得空观无着行;五为近觉远不觉,如弥勒菩萨诸根具足不舍如来无着行;六为远觉近不觉,如师子膺菩萨未能演说圣贤行;七为近远俱觉,如柔顺菩萨诸根具足,不舍无着行,遍游十方世界行不思议,显佛之神德;八为近远俱不觉,如等行菩萨未得菩提,皆不能尽知如来藏等行。

【佛告一切勇菩提萨埵言。谛听善男子。过九十二亿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然灯如来应正遍知。我于尔时作摩那婆子。名曰弥伽(弥伽者魏言云)。于然灯佛所。作摩那婆。修清淨行。我见彼佛。以七茎青莲花。供养然灯如来。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然灯如来即授我记。摩那婆。未来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遍知。一切勇。我于尔时闻授记声。踊身虚空高十二多罗。住虚空中得无生法忍。无量阿僧祇劫所修淨行。与六波罗蜜相应。一切善根悉皆现前。如视掌中庵摩罗果。一切勇。我于尔时。令无量百千亿众生住于善法。一切勇。况今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利益众生。我观众生以何应度。随其方便为其说法。若为诸天现作天身而为说法。若在龙宫示作龙身而为说法。于夜叉中示夜叉身而为说法。于饿鬼中作饿鬼身而为说法。若为人道示作人身而为说法。应以佛身而受化者。示作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菩提萨埵身而受化者。示菩提萨埵身为之说法。我观众生以何应度。如是如是。为众生现随应说法。一切勇。我为众生演说诸法有多方便。何以故。一切勇。具足善根众生得闻此法。一切善根悉得增长。悭者佈施。无福德者修行福德。自利利他修于念死。彼闻法故作此善根。以听法故过去善根亦得增明。彼得长夜利益安乐一切天人。一切勇。如是法门一经于耳。得生无量功德。一切勇。尔时众生各相谓言。更有馀善法修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善众生言。有法佈施修行。口说善语。如是等法得善果报至无上道。愚痴之人作如是言。无法无施。无善恶果。无口善报。彼愚痴人得大罪报。辗转堕于恶道之中。于八大劫堕于地狱受大苦报。十六劫中堕阿修罗。九千劫中生堕鬼神。十二劫堕饿鬼中受饿鬼苦。万四千劫生处喑哑。万六千劫母胎肠堕。万二千劫生作肉抟。万一千劫生处目盲。彼诸父母作如是言。我所生子虚受勤苦九月护胎。饥渴寒热诸苦具受。而不得子报恩之力。一切勇。如是如是。谤法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临命终时为忧恼箭射之而去。一切勇。口善语者作如是言。有法有施。有善恶业果报。彼人以是善根因缘。二十五劫生郁单曰。二十五劫生三十三天受诸天乐。从天命终生郁单曰。不入母胎目见百千世界。悉名安乐。见一切国土诸佛。不移本处成三菩提。一切勇。如此法门有大神力。能发清淨信心。不生边地具清淨戒。一切勇。複有众生作如是言。如来昼夜度诸众生。而众生界犹不尽耶。无量众生愿于菩提。无量众生生于天上。无量众生入般涅槃。何因缘故而不尽耶。】

佛对一切勇菩萨说,你等应仔细听闻,又过九十二亿阿僧祇劫,有佛出兴于世,名号为然灯如来。我于那时作为善慧童子,名为弥伽(云)。于然灯佛所,年少修清净行,以七茎青莲花供养然灯如来。以此善根回向法界众生,愿速成就无上佛道。那时然灯如来即为我授记。善慧童子弥伽,未来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名号释迦牟尼如来,十种名号具足。一切勇菩萨应知,我于那时闻佛授记音声,踊身虚空高十二多罗树(一树高约三十米),住虚空中得无生法忍,无量阿僧祇劫所修净行与六度彼岸相应,一切善根尽皆现前,如视掌中庵摩罗果(形似槟榔)。还有,我于那时教化无量百千亿众生住于善法,何况现在我已成就佛道利益众生。我观众生因缘应以何身得度,随方便为其说法;若为教化诸天人,则示天身而为说法;若在龙宫教化诸龙族,则示龙身而为说法;若为教化诸夜叉,则示夜叉身而为说法;若为教化诸饿鬼,则示饿鬼身而为说法;若为教化人道,则示人身而为说法;应以佛身而受化者,则示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菩萨身而受化者,则示菩萨身而为说法。我为众生演说诸法有多方便,其中缘故是具足善根众生,有因缘得闻本经法门;信受本经法门义理,一切善根皆得增长,悭吝者能得以修行供养,无福德者能得以修行福德,自利利他者能得以修于念死。诸有缘众生,由听闻本经法门的缘故得如此善根,还使过去善根更加增明,能长夜利益安乐一切天人。还有,本经法门一旦经过于耳闻,得生无量功德。一切勇菩萨应知,有时众生各自相互议论说,还有其他善法修行得成佛道吗?另一善众生说,有善法修行布施,口说善语,依如是等法修行,能证得善果报至无上道。愚痴之人则说,无善法无布施可修行,一切行皆无善恶因果,一切言皆无口语善恶报应;如此愚痴人命终后得大罪报,展转堕于恶道之中,于八大劫中堕入地狱受大苦报,于十六劫中堕入阿修罗道,于九千劫中生堕入鬼神道,于十二劫中堕入饿鬼中受苦,于一万四千劫中生处得喑哑身,于一万六千劫中得母堕胎,于一万二千劫中生作肉抟(俗称葡萄胎),于一万一千劫生处得目盲身。遭受如此恶报众生的诸父母悲叹着说,我所孕子虚受勤苦九月护胎,饥渴寒热诸苦具受,而不能生子得力报恩。一切勇菩萨应知,如是谤法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于各道临命终时又为忧恼箭射般苦痛而去。而口善语者以如此善根因缘,于二十五劫中生北俱卢洲四王天中受诸乐,于二十五劫中生三十三天受诸天乐。从三十三天命终时,再生北俱卢洲四王天中,不入母胎而目能见百千安乐世界,见一切国土诸佛,不移本处成就修行道业。一切勇菩萨应知,如此法门有大神力,能使闻法人发清净信心,不生边地得受具足清净戒。还有众生这样问,如来昼夜化度诸众生,而众生界犹不能尽呢?无量众生愿成就于佛道,无量众生也愿生于天上享乐,无量众生也愿入般涅槃境界,而是什么因缘,使众生界不尽呢?

郁单越国,为四王天之一,居于须弥山北,天下其土正方,人面方像,其貌少壮,如阎浮提二十许人。据《阿毗昙论》云:“北洲人不索女、不迎妻、不买不卖。若男子欲娶女时,谛瞻彼女;若女欲羡男时,亦须谛视男子;若不见视,馀女报言,是人看汝,即为夫妻;男不见女看,馀男报言,是女看汝,亦为夫妻;若自相见,便即相随,共往别处;若多欲者,一生之中,数唯至五;其中品者或四三,亦有修行至死无欲。”

众生各自相互议论时,口出善言与恶语,命终后报应如此悬殊,其根源在哪里呢?其根源在于有无善根;有善根者,菩提苗继续生长茎叶花果,按季节管护可得收获;故得善报,又得成道业。无善根者,为善根断灭,其苗岂有不枯萎之理,枯萎之苗根岂不成为垃圾腐物等;故得恶报,业一习一 轮回苦受。所谓的恶语,不就是一些人的平常话吗!一些人的平常话不平常,反映出对佛法的认知观念;既悭贪不善,又毁灭善根;既自不善,又影响他人不善;既自业一习一 轮回,又于恶道徒增怨恨愁恼等。

地狱畜生饿鬼各道临命终时,又为忧恼箭射般苦痛而去;人道恐惧死亡,死亡有千般苦痛于身,又有千般烦恼于心,还有茫茫冥路不知何方等。地狱畜生饿鬼各道众生临命终时,恐惧死亡甚于人道百倍,心忧恼出离无期,身似箭射般苦痛;如杀猪般嚎叫,又如勒狗般挣扎,还如断线风筝般无奈。佛学即便如此反复提醒,一些人因受根尘所障,受维次空间所限,不得眼见故而不能相信,妄为而不知畏惧,侥幸而不加醒悟;反而讥笑醒悟提醒的人为愚昧,毁辱善良能舍不贪的人为无能,欺凌勤奋劳作老实的人为牛马,最后因果只能自受。

所修净行与六度彼岸相应, 为行菩萨道人所修;即舍内外财济危难救人得无畏为布施,慈悲不损众生身心利益而怨恨为忍辱,能灭烦恼化热毒于无形为持戒,勤勇耕耘不疲又不问收获为一精一进,一切法无所依着能证解脱为禅定,所有过失皆舍离能自调伏为般若。

【时诸外道婆罗门等作如是语。我当问难沙门瞿昙如是之义。尔时有九十四亿诸外道婆罗门等。来诣王舍城。尔时世尊熙然微笑。尔时弥帝隶菩提萨埵(弥帝隶者魏云慈也)。从座而起顶礼佛足。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如来微笑。若无因缘。如来终不现稀有事。愿世尊说。何故现笑。佛告弥帝隶菩提萨埵。善男子。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弥帝隶。今日王舍城必有大众集会。弥帝隶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何众集会。为天龙夜叉若人非人。佛告弥帝隶菩提萨埵。善男子。此诸天龙夜叉等悉来集会。複有八万四千诸婆罗门。九千亿诸尼乾子。来欲谈论。我悉降伏诸婆罗门为其说法。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九千亿尼揵陀。皆得须驴多波帝(魏言逆流)。万八千亿龙王悉来集会。闻我说法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六万亿淨居天子亦来集会。複有三万亿恶魔及其眷属亦来集会。有万二千阿修罗王悉来集会。五百大王及诸眷属悉来集会听我说法。既闻法已。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弥帝隶菩提萨埵。从坐而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即没不现。】

这时,诸外道与婆罗门等众生,相互议论这样说,我等应当问难于这位出家人悉达多乔达摩,所说教法有何意义?同时有九十四亿诸外道婆罗门等众,来诣王舍城中。当时,世尊于说法道场熙然微笑。这时,弥帝隶菩萨从座而起顶礼佛足,向佛合掌请法说,世尊,是什么因缘让如来微笑呢?其中若无因缘,如来始终不会现稀有事,唯愿世尊说一说现笑缘故。佛对弥帝隶菩萨说,慈氏你等仔细听闻,今日王舍城必有大众集会。弥帝隶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是什么众生集会,是天龙夜叉若人非人等吗?佛告弥帝隶菩萨说,慈氏你等应知,如此诸天龙夜叉等众生皆来集会,还有八万四千诸婆罗门,九千亿诸尼干子众生等,同来道场欲谈论法义,我将为其说法能尽降伏,使之皆发菩提心;其中,九千亿尼揵子,皆得须驴多波帝(逆生死流,为一果阿罗汉)。一万八千亿龙王皆来集会,闻我说法皆发菩提心。还有,六万亿净居天子,三万亿恶魔及其眷属,一万二千阿修罗王,五百大王及诸眷属,皆来集会听我说法,即听闻法后,皆能发菩提心。这时弥帝隶菩萨,从座而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即隐没不现。

大集会,为具足善根有缘众生,闻佛说法大集会;佛所说正法法门,为劝发菩提心。以此法义,为本经经名;即《大集会正法经》。劝发菩提心,为一切大乘法行入总门,故本经为正法法门。

弥勒菩萨是何缘故,于道场中隐没不现呢?于《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普贤菩萨于道场中隐没不现,闻法大众不得见闻。若道场中闻法大众欲见闻普贤菩萨,须专心净念南无大行普贤菩萨名号,与其结善法因缘,才能得以见闻普贤菩萨形像。据此法理,闻法大众不得见闻弥勒菩萨,是有善根无因缘,须专心净念“南无弥勒菩萨”名号,才能与未来佛结善法因缘。

问难,为责问而提出难题。对有智慧的人而言,问难为其助道因缘;应对问难过程,就是弘法道场;越是所问尖端难解之题,越是增长智慧的大好机缘。绝不会因有人问难,而身心表现不悦;或所问难不能解答,而感羞愧难当;只能是学而无厌,谦而求义。若对问难不能应答,还不能谦下求教,或心生不快,以言相击者,为小乘根基;如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十地菩萨尚为有学,何况我等凡夫,怎敢得少为足、固步自封呢!

【尔时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彼五百国王名字何等。】

这时,一切勇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请法说,世尊,五百国王的名字如何称呼呢?

五百国王,从哪里来的呢?一一国王如何有千亿眷属呢?在《大般涅槃经》与《妙法莲华经》等典籍中,佛说法时,在道场都有移换国土与来集众生的景象。但是,根据佛说法对象善根不同,移换国土与来集众生的范围有所不同;有时是十方佛土与十法界因缘众生,有时是娑婆世界内十方佛土与因缘众生,有时是娑婆世界内的中千或小千世界十方佛土与因缘众生。本经来集国王与眷属众生,随顺本世界来集国王与眷属众生,国数与人数又多于本世界很多倍,又不给本世界及人民增添任何麻烦事。这是诸佛境界,人用思维无法想象,人的实际能力无法做到,而又真实玄妙的存在于世间,让本世界的人见闻觉知这种存在。现代人无缘值佛住世,不能实见这种存在,只能于经典中闻知这种存在,却可通过修行证悟,达到觉知这种存在的空间。

【佛告一切勇。谛听善男子。一名欢喜王。二名善欢喜王。三名忧波难陀王。四名胜踊王。五名梵将军王。六名梵响王。七名善见王。八名善欢喜王。九名欢喜将军王。十名欢喜正王。十一名频婆娑罗王。十二名波斯那王。十三名增长王。如是等有五百大王。一一大王有千亿眷属。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唯除增长王。从于东方有三万亿菩提萨埵俱来集会。从于南方有五万亿菩提萨埵俱来集会。从于西方有六万亿菩提萨埵俱来集会。从于北方有八万亿菩提萨埵俱来集会。从于下方有九万亿菩提萨埵俱来集会。从于上方有百千亿菩提萨埵俱来集会。彼诸菩提萨埵悉住十地。一切皆诣王舍大城至如来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尔时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言。善男子。汝诣十方诸佛世界。告诸菩提萨埵。今日如来于王舍城演说大法。汝等十方菩提萨埵。合掌恭敬。汝于须臾速还。及此众会听法。】

佛对一切勇菩萨说,你等应仔细听闻,来集的五百国王,名字分别是一名欢喜王,二名善欢喜王,三名忧波难陀王(重欢喜),四名胜踊王,五名梵将军王,六名梵响王,七名善见王,八名善欢喜王,九名欢喜将军王,十名欢喜正王,十一名频婆娑罗王(是佛陀时代摩竭陀国的国王),十二名波斯那王(是中印度憍萨罗国国王),十三名增长王等五百大王;一一大王有千亿眷属,皆发菩提心;但是,唯有增长王除外。这时,又从东方有三万亿菩萨、南方有五万亿菩萨、西方有六万亿菩萨、北方有八万亿菩萨、下方有九万亿菩萨、上方有百千亿菩萨,皆诣王舍大城,俱来集会至如来所住道场。他方世界来集的诸菩萨皆住十地,于无上菩提道得不退转。这时,佛对一切勇菩萨说,你可诣十方诸佛世界,通告诸菩萨,今日如来于王舍城演说大乘法,你等十方菩萨应合掌恭敬来集闻受。一切勇菩萨你速去速还,不要耽误此众会听法。

十三名国王代表中,有从十方世界所来,也有本土世界来集;本土世界国王代表的各千亿眷属,应理解为十方世界中相似种族,具闻法因缘善根的人共集一处。

发菩提心者,唯有增长国王除外;应理解为闻法众生中,有曾发菩提心的善根,但也有未发菩提心的人,只具闻法因缘,不具菩提善根,善根尚须受教增长。现在闻法众生中,仍然存有如此状况;恐怕那时存有如此状况的是少数,现在存有如此状况的是多数。若不能真正实际的认知自我,从语言上说菩提心,在文字上发菩提心;而身修上不见菩提心的影子,于心行上没有菩提心的样子,成为头重脚轻的怪人,如墙头芦苇长不高、根细浅、易倒伏。但是,增长国王还可能是菩萨示现,早已发菩提心,故而除外。

一切勇菩萨诣十方诸佛世界,通告诸菩萨俱来闻法;应理解为实则十方诸佛世界的菩萨,不须如此通告也能悉知王舍城演说大乘法,从而俱来集会至如来所住道场。然而,为什么佛让一切勇菩萨如此行作呢?即佛说法有时用语言教化大众,有时用行为教化大众。这里,属于用语言与行为结合教化大众,语言为引导,行为为真实,显示佛功德威力在十方诸佛世界与诸菩萨心中,又显示由发菩提心而成就菩萨道果的自在智慧;用一切勇菩萨的自在神通力,激励闻法大众皆发菩提心,坚固所行菩萨道,折伏一切外道心、凡夫心、邪见心等。

【尔时一切勇菩提萨埵。从座而起顶礼佛足。绕佛三匝忽然不现。时一切勇菩提萨埵。到十方国。告诸菩提萨埵言曰。今日如来于王舍城演说大法。汝等今者应赞善哉。令汝永得安乐利益。尔时一切勇菩提萨埵。到十方国供养诸佛。告诸菩提萨埵。言已还归此土。譬如壮士屈申臂顷。至王舍城住如来前。】

这时,一切勇菩萨从座而起,顶礼佛足,绕佛三匝,忽然身去,即到十方诸佛土,通告诸菩萨说,今日如来于王舍城演说大乘法,你等今者应赞叹善哉,可永得安乐利益;一切勇菩萨同时供养诸佛。通告后即还归此土,至王舍城住如来前,如壮士屈伸手臂之间。

诸菩萨至佛道场,即得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一轮 ,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十种功德。以此缘故,十方诸佛土诸菩萨众,皆愿拥护道场,欣乐闻法受教。若修其他菩萨行,普贤行愿十种功德很难同时俱得。对于我们人道也如此法理,哪里有法师释解佛经的正法道场,也同时俱得普贤行愿十种功德。

【时一切婆罗门。诸外道悉已集会。天龙夜叉阿修罗人非人等皆悉集会。五百大王及其眷属亦来集会。三万亿恶魔及诸眷属亦来集会。尔时王舍城地大震动。时十方诸佛世界。雨栴檀末香雨天妙华。雨如来上成大华台。金刚力士执金刚杵在如来前。尔时四方有四风王。入王舍城悉吹城内粪秽土沙远置城外。尔时十方世界雨众香水。十方世界雨优钵罗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在虚空中化成华盖。于虚空中有八万四千亿师子之座。七宝所成。一切座上皆有如来宣说妙法。尔时三千世界六种震动。】

这时,一切婆罗门、外道、天龙、夜叉、阿修罗、人非人等众皆来集会,五百国王及其眷属也来集会,三万亿恶魔及诸眷属也来集会。此时王舍城中地皆大震动,十方诸佛世界皆雨栴檀末香、雨天妙华、雨如来上成大华台,金刚力士执金刚杵侍立在如来前。此时四方有四风王,入王舍城尽吹城内粪秽土沙远置城外。此时十方世界雨众香水、雨青莲华、赤莲华、白莲华,在虚空中化成华盖,并形成八万四千亿七宝师子之座,一切座上皆有如来宣说妙法。同时,三千大千世界发生动、起、涌、震、吼、击、遍击六种震动。

这时,一切婆罗门等众皆来集会,还有五百国王各有千亿眷属皆来集会,表示为佛说法对象中,此时道场中有在家二众,与出家二众相比,而且是绝大多数,只是出场顺序有先有后。在此世界中,在家二众信受拥护佛学法兴,则佛学正法兴,故于佛说法对象中四众弟子因缘具足;若无在家二众信受拥护佛学,佛学则很快于人群中消失灭尽;故世俗世论破坏佛法。但是,应知佛学法兴依此世界中众生因缘善根,不依人的主观意志,随顺者受益得福,修行者成就道业,违逆者天理不容,毁坏者遭祸难灭。

三万亿恶魔及诸眷属也来集会,为魔王与魔子魔民也有信受拥护佛学者,也具闻法因缘善根。恶魔及诸眷属,为面目凶恶的魔王与魔子魔民。魔王与魔子魔民为天魔类;天魔类分欲界、色界二种。欲界魔王,居欲界自在天王宫,以魔法(一切生灭法则)主宰欲界诸天,为欲界主;并统领魔子魔民,以魔法主宰欲界诸天魔众;如地球上魑、魅、魍、魉、妖(蛇、狐、黄等仙类)、怪、一精一、灵等,为魔众,受天魔以魔法控制,扰害修清净行的人,也为对修行人的魔考。色界魔王,居色界大自在天王宫,以魔法主宰三界诸天,为三界主;并统领魔子魔民,以魔法主宰三界诸天魔众;如修行人得入一禅天境界时,欲界魔王魔法不起作用,由色界魔王魔子魔民,以魔法扰害修清净行的人,也为对修行人进入色界诸天的魔考;故阿罗汉、辟支佛均须破魔,十地(不含十地)以下菩萨入世示现众生受色界魔王以魔法所摄,即魔王所施诸障道法。在世间法中,魔法自在之乐,为有为身体欲乐与精神享受,还有无常争斗中怨敌惨痛败灭而庆兴;佛法自在之乐,为无为身体禅乐与心中法喜,还有境界中慧命身常乐我净之不坏。魔法无出世间自在之乐,故为生灭无常法则;佛法有出世间自在之乐,故为无来无去常住不坏法则。

金刚力士,金刚,为金中之刚;表示伏魔众、断烦恼、坚利智的法器。力士,为执金刚,又称为金刚密迹、密迹金刚、密迹力士、秘密主;是手持金刚杵护法神的总头目,也为佛护法执金刚神。以无比威勐力降伏一切外道、魔类为无畏,以坚不可摧又摧毁一切魔法为常胜,以行菩萨道为根基,为十地含十地以上菩萨示现。

【时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于王舍城现稀有事。】

这时,一切勇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是什么缘故于王舍城中现如此稀有事呢?

王舍城中景象一新,污秽尽除,布满鲜花,设置宝座等,为现如此稀有事。即从法相上随顺世间法,改变身心所居环境,增加快意新奇感受,营造道场清净氛围等;又从法理上寓含深广大义,大乘法与十方诸佛一体同性,正法道场与十方世界同等庄严,诸菩萨出世间自在智慧殊胜无染等。比照之下,突显喜外道法人,根基浅薄,智慧不足,德不究竟等。这里,仍为佛用行为以改变环境在说大乘法;名为改变外部环境,实为置换心里环境。

【佛告一切勇菩提萨埵善男子。汝今善听。譬如有人吾我自高家居贫穷日至王门。既到王门自高直入。时守门者寻捉打缚。王闻有人直入王门。王作是念。此人直入必欲相害。时王嗔恚敕诸臣言。汝将此人断其命根。并其父母兄弟姊妹。其人眷属皆悉忧愁悲泣啼哭。如来说法亦複如是。吾我自高喻诸凡夫。得见佛身耳闻说法。自生高慢说种种语。住吾我地自不听受亦不说法。若人说法一偈一喻亦不听受。作如是言。如此之法我已先知。何以故。住我慢地。或恃多闻自从放逸。与愚痴人共住不闻正法。自以多闻放逸不如法说。自作手笔而自说之。一切世人欺诳自身。作如是言。有财施我我是福田。彼愚痴人自诳其身。亦诳世间。食他信施不能消故。命欲终时生大恐怖。诸人告言。汝足伎术何不自救。答言。今日伎术不能自救忧悲苦恼。众人语言为一人故。父母兄弟亲里眷属无事诛戮。众生如是近恶知识。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如是如是。诸婆罗门诸尼揵子。我今告汝汝莫放逸。譬如鸟子未生羽翼。不能高翔飞于虚空。汝等如是无有神力。不能飞至涅槃之界。所以者何。汝所行法非毕竟道终归破坏。汝等临终自生悔心。我等虚受如是身命。修行不得天乐。不受人乐。不得涅槃。我等此身便为虚过。我当生何道。受何等身。尔时世尊。告诸婆罗门尼干子诸外道言。阎浮提中满中珍宝。汝等莫失所望。于佛法宝中莫作异学。汝等所疑悉问如来。佛当为汝分别说之。尔时一切婆罗门尼干子等。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礼佛。白佛言。世尊。如来昼夜多度生死众生。众生界不减不增。世尊何因缘故。众生等而是生灭。】

佛对一切勇菩萨说,你等今日好好听闻,佛于王舍城中现如此稀有事,为教化一切婆罗门、尼干子(同尼犍子)等外道众生。外道众生如有人自我为是,自命清高,而家居贫穷,于一日至国王府门,既旁若无人而自乘高兴直入。此时守护府门卫士阻拦无效,便追捕捉拿捆一绑,国王闻有人直闯擅入府门,心想此人必怀恶意前来欲加相害,便怒气愤恨的下令诸臣属说,你等立即将此人斩首处死,其人父母兄弟姊妹等眷属获悉消息后,皆忧愁悲泣无奈啼哭。如来说法也是这样,自我为是自命清高的诸凡夫,得见佛身庄严,耳闻说法通达,便自生高慢的说种种语句,住自我贫穷地而不再听闻信受佛所说法,自我还什么都不是也不能说法。就这样的人,若闻有人说法,连一偈语一比喻也不能听闻信受;还说什么,就他所说如此之法,我早已先知;其中缘故,是这样的人住贡高我慢地,或自恃多闻而自纵放逸,与愚痴人共住而没听闻过正法,才不如法的说三道四,还舞文弄墨大肆渲染,一切世人都自身受欺诳,有财物送给我,我才是众人福田! 这样的人自诳其身, 也欺诳世间众人。这样的人骗取他人资财、食物、信任而不能消化,故使临身命终时,身心生大恐怖。众人质问说,你具足才能法术,为何不能自救呢?这样的人回答说,今日我所有才能法术不能自救,深感忧悲苦恼;众人言行皆为我一人的缘故,连累父母兄弟亲里眷属无事遭受诛戮。世间众生也这样亲近恶知识,身命终时堕于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中。诸婆罗门、尼揵子等外道,我今日忠告你等不要放逸,你等如鸟所孵雏子未生羽翼,不能高翔飞于虚空;你等如此无有神力,不能飞至涅槃之界。因为什么呢?你等所行法不能达至究竟之道,终归中途被魔蕴业一习一 破坏掉。你等临终自生忏悔心,哀叹我等虚受如是身命,修行不得天乐、不受人乐、不证涅槃;哀叹我等此身便为虚过,后世之我当生何道,当受何身。这时,佛对诸婆罗门、尼干子等外道说,本世界满中奇珍异宝,你等不要大失所望,可入于佛法宝藏中,先莫作异端学说。今日你等所疑尽可问如来,佛当为你等分别解说。此时一切婆罗门、尼干子等外道,从座起立而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礼佛,并向佛请法说,世尊,如来昼夜一精一勤化度无量处于生死海中的众生,为什么众生界不减不增呢?世尊,又是什么因缘,使众生等处于如是生灭法中呢?

外道众生也来集会,为信受外道法人中也有信受拥护佛学者,也具闻法因缘善根;还可理解为依法教化信受外道法人,转换心态,增长智慧,共同信受拥护佛学。

异端学说,为外道法中,有人借用佛学名词,或披上各种宗教外衣,自创教法,自立学说;义理又与佛学不符,又与宗教有异,倡导极端言论行为,成为邪教邪法,危害世人身心健康,破坏佛学与各种宗教和谐关系,于人于己皆无利益。

在这一段经文中,佛用比喻明法义理;即用诸外道或不能信仰佛学的人,不知法藏性海深广,仅凭世智聪明或以文字相意,便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架式,横行无忌品评一切,最终因果欺人害己。在现代的四众弟子中,有没有读了几本佛经,或听了几本讲法牒子,自我未修证悟,还什么都不是,也不能为人说法解惑等;但却不能听闻有人解经讲法,连一首偈语或一个比喻,也不能听闻信受;于此人人心中有数,我不做评论。只讲一件发生在三年前,被公众媒体曝光的腐败桉,于湖南省娄底市一座寺院的一位住持,贪腐或挪用寺院巨款,与二位女子有染并各生育子女等;除其本人遭受王难外,还使四众清净弟子蒙羞,严重损坏了僧相庄严形像。这样的人,不但不能消化众生供养财物所带来的血泪债,还转增个人身心罪恶怨仇,用堕入地狱的代价从反面敲响了应净行戒仪的警钟。如此依法举戒,只为法药施教;治病目的救人,不是乱说是非。自觉遵教护法,护己同护他人;保持一片宁静,大众共同获益。

有财物送给我,而不能消化世间众人资财、食物、信任中,带有的杀盗一婬一妄酒等业一习一 罪恶,将得一还万报,在三恶道中除苦受外,还须以身命为财偿清本息。特别是修行人,若受人供养而不修道,不能转愚成智卸掉业债,也须以身命为财偿清本息,披毛戴角还。

众生界为什么不减不增,众生又是什么因缘处于生灭法中;现代有的人也经常如此发问。如此发问,既是正常的不解佛学法义,又是对佛学法义的见思二惑。不解,由身心对佛学法义,不闻、不信、不受、不行、不证等所障碍,有疑无法得解。见思二惑,由身所见法相不解,入心邪思纷乱成惑。众生界,为十法界。其中六法界众生由业一习一 感召自然法与因缘法,根尘识入成界限,为六道轮回;四法界众生由功德不离自然法与因缘法,又超自然法与因缘法,为四圣道。六道众生业一习一 无尽,故众生界无尽。然而,众生界非众生界,由诸佛愿力与众生业一习一 和合而安立法界;所化度众生从法性上认知时,只是此岸与彼岸关系,故不减不增。众生业一习一 染着无明,由因落缘于自然法与因缘法和合,故处于生灭法中。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大誓庄严为然法炬欲问大事。白佛言。世尊。当来世无小众生。无老众生作生灭者。】

这时,药上菩萨大誓庄严,欲为大众然起正法智炬,向佛请教大事因缘,便恭敬的向佛请法说,世尊,当于未来世生灭者中,是无小众生还是无老众生呢?

药上菩萨用向佛请教大事因缘的方便智慧,巧妙的转移了诸外道所问。药上菩萨为何如此行作呢?是因为药上菩萨观诸外道因缘,知其根基,故将所问太大太远的题目,拉回现实道场,具体须明了的根本重要题目上来;如一小孩儿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呀?我是怎么来的呀?身边的阿姨用其他话题,将小孩儿所问岔开;因妈妈无法详细回答,只能权宜回答;故妈妈无论如何回答,小孩儿听了,由于年龄与智慧的限制,还是似明白而又真不明白。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对佛学法藏朦胧知;如在前一段时间,各种大众媒体上说,有一假僧人骗钱骗色,连续骗杀几名与之私通的女人,说明广大信众对佛学戒律常识的无知,佛学戒律常识中有僧尼与人私通者,为佛学戒律所不许,若言行轻佻都为犯戒,若有犯戒僧尼及私通者,皆为犯邪一婬一戒、破和合僧戒,将堕入大无间地狱,经劫苦受果报。对于弘法者而言,在弘传法义的同时,也注重释解戒理;既防止有僧尼犯戒,又防止假僧尼一胡一 为,还防止信众上当。

【佛告药上。众生有老作小。如是生灭。善男子。如人沐发。着新衣服。从舍而出。馀人语言。善沐头髮着新淨衣。又如有人洗沐头髮着故洗衣。善沐头髮衣服非妙。如是如是。药上。众生老者于阎浮提以为非妙。少者虽妙现有生灭。】

佛对药上菩萨说,你等应知,六道众生中,有老众生化作为小众生而处于生死;如有人洗沐头发,又着新衣服,从舍宅而出。他人有说,这个人善于洗沐头发,换着新净衣服。又如有人洗沐头发,换着旧洗衣服。无论如何善洗沐头发换着衣服,由主人未变,对主人仍然不是妙事。六道众生处于生灭法中,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药上菩萨应知,于本世界老众生处于生死都以为不妙,而少众生虽不经常沐发更衣,却于本道自现有生有灭。

老众生,为长期往来于饿鬼畜生地狱之中的众生。六道众生命识,若不能脱离生灭法则控制,无论如何沐发、化妆、换新衣、着旧服,仍然属于改头型、换面孔、变肤色、现皮毛而已。然而,老众生虽处于生死轮回都以为不妙,而少众生虽享受诸天妙乐,却也未逃离三界火宅生灭法。一切三界天道众生,当定力消失后,神识都将先堕入地狱,再从地狱超生进入轮回。

【尔时一切婆罗门诸外道尼乾子白佛言。世尊。何等名老。何者为小。佛告诸外道。所言老者。数数往来饿鬼畜生地狱之中受苦无厌。尔时一切诸婆罗门天龙大王白佛言。世尊。我等更不能受生死苦恼。彼诸尼干作如是言无小众生。】

这时,一切婆罗门、尼干子等外道,向佛请法说,世尊,何道为老众生,何道为小众生呢?佛对诸外道说,所谓老者,为数数往来于饿鬼畜生地狱之中受苦无厌的众生。此时一切婆罗门、天龙、大王等向佛哀求说,世尊,我等愿得出离生灭法,更不能再受生死苦恼。诸尼干子却说,我等无小众生。

佛为诸外道所说,为生灭法,也为因果法;属于声闻法,而不是大乘法。佛法唯有一乘,而在世间方便说三乘;是对不同说法对象、不同闻法根基众生权宜而说。一乘法义理,是佛为舍离二乘法、发菩提心的众生而说出世间实相法。而诸外道属小乘根基,先以二乘法权宜相教,知六道轮回苦而求逃离生灭法,修证声闻缘觉道果入世间涅槃,再开权显实说大乘法,劝发菩提心,至脱离生死苦海的彼岸。有人弘法时,不分闻法对象,也不观众生根基,用一味大乘法义理以实代权,以远替近,以念佛往生代表一切,所收效果不佳,反而使闻法众生疑惑丛生,争论纷起,不能从当下实实在在的依法禅行、持戒护心,依次第脱离生死苦海。这么讲不是批评谁,或责难谁,只是相互提醒,注意三乘法方便妙用,收得更好弘法效应。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观此众生如是难度。】

这时,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我观如此众生怎么这样难度呢?

药上菩萨从诸尼干子对待佛说法态度上观知,诸外道众生难度。哲学上有一句话,在真理与谬误上,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无知之人在对待真理态度上,没有谬误偏见产生的对立、排斥、轻慢等态度,身心尚无产生反方向作用力,比较容易接受真理;而偏见之人与此相反,从态度上不愿接受与自谬误相反的真理,在身心反方向力作用下,如南辕北辙,更不容易接受真理。诸外道众生,由于心外求法形成的邪知见在作怪,当来问难,当下受呵,当然不伏;与诸婆罗门、天龙、大王等相比较,更难以接受佛法教化,这就是诸外道众生难度的另一面。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如来今日分别解说。汝善谛听。有九万四千亿新学众生。在如来前不礼如来。亦不问讯。】

佛对药上菩萨说,如来今日分别解说,你等应好好听闻,于今日道场中有九万四千亿新学众生,在佛前不知礼敬如来,也不懂合掌问安。

佛学礼仪,是在佛与信众及信众间人际交往中形成,是以建立和合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轨范,既为大众所认同,又为共同所遵守。在佛与信众及信众间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达的律己敬人的过程,从个人素质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一交一 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展示、一种一交一 际方式或一交一 际沟通的方法技巧,是以友好尊重的习惯做法。新学众生不知礼敬如来,既为无知,又为失仪。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此诸众生不礼如来。亦不问讯请决所疑。】

这时,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诸众生是因为什么缘故,如此不知礼敬如来,也不懂问安与请法决疑呢?

诸新学众生失仪,在大众眼里是一群缺乏教养、素质低劣、迷失志向的人;这样的人,所言所行使人见则生疑,失去标准信任。可见佛学礼仪在人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若是普通人,被人指为不懂礼貌,等于无知,形像受到莫大侮辱。修行人在做人与做事中,时处应保持仪轨庄严、谦下和善、礼让于人等威仪,使世人见则起敬,见则生喜,见则友善,为一交一 流知见与弘法利生等打下良好基础,往往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善男子。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若作是说无小众生。如是之人是小众生。彼人问言。我等诸人是小众生。世尊。我等是小众生。佛言。如是如是。汝等是小众生。以不能知自身量故。尔时九万四千亿新学众生。皆得十地住于虚空。】

佛对药上菩萨说,你等应好好听闻,于今日道场中,若要明确指出谁是小众生,如是九万四千亿新学众生是小众生。诸新学众生向佛请法说,我等诸人是小众生吗?世尊,我等诸人是小众生吗?佛回答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你等诸新学众生是小众生;其中缘故,是不能自知身量轻重,既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又不能正确对待他人,严重缺乏自知之明。此时九万四千亿新学众生,闻佛学诲,深心领受,障除智生,皆得菩萨十地品位而住于虚空。

诸新学众生为何速得菩萨十地品位,其中缘故,是往昔与佛因地行菩萨道时结善因缘,受其教化增长善根,早已证得十地菩萨品位,今来众会示现有学众生身。菩萨所示现众生身,有身障、智障,故所表现失仪,不能自知身量轻重;闻佛开示,自生忏悔,诸障即除,智慧生起,恢复十地菩萨自在境界。在四众弟子中,若有人遇师如此呵责,有多少人能做到深心领受,不仅能自生忏悔,还能心喜荣获至宝,身心无始所负业一习一 障山,被师几句法语移走化为乌有。能如此行作实有智慧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相传有的寺庙,住持师对弟子所行不如法事好言相劝几句,弟子不但不能信受,反而大打出手,恶语相加,然后一走了知。在家弟子中,更是常见不鲜,名为向师请法,实则探摸底细,察言观色心机,贼心学佛盗法;师若稍加点破,轻则不对根基,中则言讥争辩,重则毁辱怨恨等。世人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谁也不愿说,初始千里马难调难伏,伯乐也不好当啊!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此诸众生快得善利得尽生死。世尊。此诸众生离于生死得住十地。尔时一切婆罗门诸外道尼乾子。诸龙国王恶魔眷属。来到佛所。白佛言。世尊。我等诣佛听此法门。愿我等辈皆得如来妙色之身形色像貌。愿如如来应正遍知。】

这时,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诸新学众生为什么如此快速获得善利得尽生死呢?世尊,诸新学众生为什么如此快速得离生死得住菩萨十地品位呢?此时诸婆罗门、尼干子、龙王、国王、恶魔与其眷属等,皆来到佛前礼拜并请法说,世尊,我等来到佛所住道场,听闻如此法门,愿我等无智之辈皆能证得如来妙色身形像容貌,愿具足如来十种名号功德。

值佛住世,闻佛说法,若是菩萨所示现众生身,可快速去除身障、智障,智慧生起;若是有因缘善根的众生能发菩提心,可快速去除身障、智障、业障,获得善利得尽生死,得离生死得住菩萨品位。现代若是有因缘善根的众生,能入正法道场听闻佛法,十方诸佛菩萨都亲临拥护,护念加持发菩提心的正念之人,可同样快速去除身障、智障、业障,获得善利得尽生死,得离生死得住菩萨品位。对如此讲法请勿生疑,应坚信果真能如此,千真万确能如此神奇;只是一些人用肉眼观、思维想、差别心,百障门开,无法观知证悟罢了。于正法道场听闻佛法,即生获得善利得尽生死的人一大有存在,只是众生末法于心,身以末法修行,无法与之明说实相,恐生谤毁增新罪业,故而隐实说权,随缘方便,甚至故卖破绽,装愚显拙等。东奔西走日夜忙,身心漏斗各处装;得灌一斤失九两,怪他不掂己重量。七个不服八不忿,错失因缘破天荒;诸佛慈悲勤护念,可惜无法靠近前。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汝等来诣佛所听此法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汝等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如来说此语已。诸外道尼乾子等。皆得无生法忍住于十地。时诸菩提萨埵以自神通。踊在空中高七多罗。于虚空中化成七宝台奉施如来。在于虚空中作种种神通而自变化。尔时诸天于虚空中当如来上雨众妙花。念佛如来于其自身起佛身想。无量百千诸天子以华散佛作如是言。得大利益。沙门瞿昙真是世间大良福田。具足三昧自在之力。如是等众生渐具方便。说一善语得离生死。】

佛对药上菩萨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诸大众你等来到佛所住道场,听闻如此法门,已发菩提心,不久当得成佛。此时佛说此语后,诸外道尼干子等大众,皆得无生法忍,住于菩萨十地品位。这时诸菩萨以自在神通力,踊跃在虚空中二百多米高;于虚空中化成七宝台奉施如来,并作种种神通自在变化。同时诸天子于虚空中,当着如来所坐上空,雨众妙花供养佛,念佛如来名号,于其自身起佛身清净想;无量百千诸天子,边以华散佛边这样说,我等今日获得大善利益,这位出家人悉达多乔达摩,真是世间大良福田,具足三昧自在神力,就像我等众生这样,渐次具足方便,说一善语则得离生死苦海。

诸婆罗门、尼干子、龙王、国王、恶魔与其眷属等,闻佛说法皆得无生法忍,住于菩萨十地品位;显示皆为菩萨所示现众生身,皆是往昔所具因缘、所修善根,以身口意演绎佛法化度众生的过程;即由说一句善语,与因地菩萨行人结善因缘,受教化培植善根增益德本,再为第二导师演绎佛法。

无生法忍,修行人证悟一切法不生不灭,身心安住出世实相,于世间能忍诸法,于所行菩萨道不动不退。修行人若遇悲欢、离合、荣辱、得失时,身心不动情、持常态、用理智、耐得住;修行人若遇苦难、伤痛、绝望、惊恐时,身心不退初愿、护戒法体、生智转境、禅行念佛;才是得无生法忍的表现;如几位出家人,在一起一交一 流知见,畅谈各自出家因缘经历,当说到生死攸关时,大家有时欢声笑语,有时又痛哭流涕;只有一位出家人无动于衷,几位同修认为太过冷血。事后有人问及为何毫无表情,这位出家人只澹言一句,法本如是。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诸天子。何因缘故作如是语。现诸神通善赞如来。】

这时,药上菩萨从座位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请法说,世尊,如此诸天子是什么缘故这么说,又现诸神通善于赞叹如来功德呢?

善于请法是智慧,方便请法为随缘。药上菩萨随顺因缘,又善于向佛请法,功德无量。而有的人,在日常一交一 谈中,也会提出一些奇特问题,如你们信佛人,假如佛与父母同时跌倒在地,先扶起谁呢?很多人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二种观点各执一词,各有道理,很难统一;其一是先将佛扶起,理由是佛恩胜于父母恩。其二是先将父母扶起,理由是佛慈悲教化众生孝顺父母。有人让我二选其一,我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理由是人若不能将孝顺父母放在首位,其他难以真常,近恩若不能报,何谈报远恩。同时,佛法在世间,若信佛人不能随顺世间法,将孝顺父母放在首位,世人要误解为信佛人不能孝顺父母。这时,又有人辩称,若按你所说,现在世中一些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不应出家为僧了!若出家为僧则不能孝顺父母,若孝顺父母则不能出家为僧。对于这种观点,我认为与上述所问是二回事,在家修学佛法是因缘,出家修学佛法是依因缘;在家孝顺父母为行小孝,出家孝顺父母为行大孝。大孝,为孝顺一切众生的父母及报答七世父母一之 恩。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善男子。彼诸菩萨不讚歎我。自赞其身。以其自身坐法王位。以其自身坐于法座。以其自身放法光明。诸佛所护。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觉说法。】

佛对药上菩萨说,你等应知,诸菩萨不仅是赞叹佛,更是在自我赞叹其身,以其自身得坐法王位、得坐于法座、放正法光明,为十方诸佛所护持,成于佛道而正觉说法。

以其自身得坐法王位,为诸闻法大众快速得离生死得住菩萨十地品位,得道中最胜,得诸法自在。佛安立法门为教主,于法界自在化度众生,随心所愿皆令得道,故尊超众圣称法王。《妙法莲华经》中云,“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安隐众生,故现于世。”此外,菩萨也称法王;如《大宝积经》中云,“菩萨有四事名曰法王。何谓为四?一曰不舍道心;二曰亦复劝化他人发意;三曰以诸德本劝助道心,所可闻者意广无极;四曰一切释梵及四天王,其诸声闻并缘觉地,至于无极无坏,弘广无穷之业。”

以其自身得坐于法座,为诸菩萨于清净地设置床 座,内外俱净,常乐随问说法,身心安稳处于法座。佛于法会上说法放光或加趺入三昧时,所坐座位称为法座,也称七宝座。佛与菩萨所坐法座名称相同,法义有别;在于菩萨法座是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得十方诸佛所护念加持。

以其自身放正法光明,为诸菩萨随其身心所受、所思、所触、所观诸法,得究竟义,不忘念佛念法等十念功德,称正法光明。

正觉说法,为诸菩萨于一念间证悟诸法实智;即正解、等觉、等正觉、正等正觉、正等觉、正尽觉。依此证悟诸法实智,观察众生因缘善根而说法。

诸闻法大众,闻法受教、自忏罪业是自我功德,佛未说一字也不见世间过;供养佛、赞叹佛是自我庄严,佛具足功德也早已庄严。修行人若无自我功德,何来自我庄严。在世间一切众生所行善恶,在法则作用下,皆是平等得报,自善为自因,当得自缘果;自恶为自因,当得自果报。只有个因共因与个缘共缘不同,当得个果共果与个报共报相同。故见善报时,应知种善因结善缘多么可贵;故见恶报时,应知种恶因结恶缘多么可惧。人在所结善恶共因缘时,有个人善恶业一习一 为前导,才有所结共因缘;故见善报时,应知感恩。故见恶报时,应知自恨。

僧伽吒经全文讲解第二卷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大德世尊日夜常度无量众生。然诸众生犹不可尽。】

这时,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大德世尊您日夜常不疲厌,化度无量众生;为什么诸众生犹存而不可尽呢?

药上菩萨如此向佛请法,是为大众决疑,丝毫没有问难之意,出发点完全不同,所收效应当然不同。同样问题,不同人以不同心态所问,所收效应为什么不同呢?由出发点不同,所到达终点完全相互背离;即出发点从责难开始,所到达终点是业一习一 ;出发点从决疑开始,所到达终点是功德。若出发点从责难开始,所到达终点是功德,须中途自我调整初衷,改弦更张后归入正途;故一切善行,应从当下端正心态,自结善因法缘。

【尔时世尊告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以此义问于如来。善男子。譬如有人一大富饶财。多有一奴一婢。多有田宅园林谷米大小麦豆稻秫一胡一 麻。彼于春时一切种植。至时则熟熟複收穫。各各别盛。盛已食之。至于春时种之如前。善男子。众生本业。亦複如是。受乐报尽。複作善业。种诸善根。种善根已。增长善法。增善法已。得大欢喜。药上。以欢喜心于百亿劫乐报不失。善男子。如初发意菩提萨埵。不堕恶道。总知诸法。】

这时,佛对药上菩萨说,很好!很好!你能以如此法义请问于如来。你等应知,如有人具大富贵,多有财宝,多有佣人,多有田宅、园林、谷米、大小麦豆、稻秫、一胡一 麻等。富贵人于春耕时种植一切农作物,至秋时节则农作物成熟,成熟后再收获,各种粮食各别存贮,分别依需食用。再至春耕时节,又种植、收获、存贮、食用如从前一样。众生本来业一习一 ,就是这样循环往复,受乐报尽又作善业种诸善根,种善根后又增长善法,增善法后又得大欢喜。众生以欢喜心善行不断,于百亿劫乐报不失;如初发意菩萨,善根增长而不堕恶道,总知诸法空相、无常、无我,又乐报不失。

善根渐次增长,速证菩提源于百千亿劫善行,一精一勤不疲,受诲不厌,道心不退,自当成就。恶一习一 累积增加,堕于恶道缘于百千亿劫恶行,习惯思维,固执我相,贪求强取,不知惭愧。

初发意菩萨,是凡夫与二乘人证入品位菩萨的必经阶段,不可逾越;若有速超,皆为菩萨示现;如是法则定制,明了法义自知。我知道如此讲法有的人不愿意接受,读了一本佛经自认是佛者有之,受了菩萨戒自认是菩萨者有之,得了一修行法门便自认能成佛者有之,念了几天佛便自认能往生净土者有之,都在我法二执的妄想中以因为果,只能如同望梅止渴;就是不能行入发菩提心因缘,不能证入发菩提心功德,不能成就初发意菩萨道行;其不知欲速则不达,如同画饼充饥。当然,菩萨往来示现者除外。

堕于恶道的恶行,看似偶然,实则习惯,非常可怕,常人不觉;如人与人相争时,有人脱口而出,灭了他!家与家相争时,有人还是脱口而出,灭了他全家!族与族相争时,有人还是脱口而出,灭了他全族!国与国相争时,有人还是脱口而出,灭了他全国!若长此下去,以恶制恶何时了,以暴制暴几时休;道德自律息争斗,公评法论定是非。和睦相处好邻居,往来一交一 善为和平;节制贪欲避强取,共同兴业求发展。这种口杀来自于心杀,从大乘法实相义等于同等杀业,远比亲手杀一至百千人业报重的多;因杀一习一 太重,又根深蒂固。若从声闻法权宜义上解未造杀业,但业一习一 之根未除,固不能出离三界;待定力消失堕落后,再入轮回自有因缘和合时。再从世间义上解,也应从习惯思维的定式中走出来,从狂躁情感的盲动中静下来,从贪婪无厌的强取中停下来,从高慢霸道的极端中放下来,在平等协商中,找出解决办法,留有回旋余地,戒急用忍,忍则缓之;忌暴宜善,善则双赢。否则,恶一习一 累积,害人害己。

僧伽吒经全文讲解第二卷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云何初发意菩提萨埵而见梦也。】

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为何初发意菩萨多见怖畏于梦中呢?

初发意菩萨得诸佛护念,得诸菩萨护佑,常于睡眠化入梦中,用其怖畏境界去其业一习一 之根,了其当受余业,防其生起退心,促其一精一进禅行,教其依法持戒,度其早成道业。对修行人而言,是好事,应身受业报改为梦中受,待道心坚固时善境界自然生起。对如此境界千万不要害怕、生疑、乱想,不要放下西瓜去找芝麻,不知感恩而自伤菩提。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善男子。初发意菩提萨埵。于其梦中多见怖畏。何以故。淨一切业不可以身而受众苦。以是罪故梦见怖畏。】

佛对药上菩萨说,你等应知,初发意菩萨于其梦中多见怖畏;其中缘故,是于梦中净除一切业报,使其业报幻受,而不可以身受众苦;但以往昔所作罪业于心识中浮现,以梦见怖畏代替身受众苦。

有的修行人,禅行密修十几年,突然经常于睡梦中出现怖畏景象;有时梦见身处悬崖边攀不上去而坠入山谷,有时梦见乘船漏水而惊呼,有时梦见坐车到处乱碰,有时梦见房子坍塌崩坏,有时梦见众人执杖追杀等。连续几年如此,心中害怕求问于我。我告诉他,这是日夜一精一进、发心勐烈所致。若在梦醒后不去想它,禅行时将诸相空掉,行住坐卧时以一念佛号摄持身心,保持住一精一进心、大愿心不退,过一段时间自然改变这种状况;同时,应特别注意持戒净行,梦见身坠入山谷是心中偶有染念生灭,梦见乘船漏水是身有漏一习一 未尽,梦见坐车乱碰是身心劳累不得清静,梦见房子坍塌是业报身体将有疾病,梦见众人追杀是往昔业一习一 因缘相缠等。有的人经几日、几个月、几年,时间长短根据个人因缘而定;但都是重罪轻罚,警示不要放逸、懈怠、退转等。

【药上白佛言。世尊。初发心菩提萨埵。梦中见何等怖。】

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初发意菩萨于梦中,常见哪些怖畏景象呢?

受持具足戒的人,是不为人占卜相面,解梦吉凶。怎么这里还有解梦呢?容易引起初学人、特别是修学净土法门人的误解误判。这里的解梦与为人占卜相面、解梦吉凶,从法义法理上存在着本质区别;其一所依法理不同;一为所依佛法定观因缘,另一为所依易理推论吉凶。其二说法对象不同;一为发菩提心的初发意菩萨,另一为世俗凡夫之人。其三释解内含不同;一为以梦境方便化导修行除障,另一为以占卜信息避祸得福。其四各自目的不同;一为坚固道心六度万行至彼岸,另一为占者与卜者双方各谋利益。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善男子。其人梦见炽然火聚。彼菩提萨埵应作是念。以此火聚烧我一切烦恼。药上。是名第一梦见怖畏。又见水流垢浊不淨。彼初发心菩提萨埵应作是念。漂我一切结缚烦恼。药上。是名初发心菩提萨埵第二梦见大怖畏也。】

佛对药上菩萨说,你等应知,其人梦见炽然火聚;初发意菩萨应念知,是以此智火慧聚,然烧我蕴一习一 中一切烦恼之薪;这是第一梦见怖畏景象。其人又见水流垢浊不净,初发意菩萨应念知,是以此漂洗涤除我根尘中一切烦恼染结绑缚;这是第二梦见大怖畏景象。

初发意菩萨于睡梦能见各种景象,平常人于睡梦也能常见,如何认知得诸佛护念加持呢?正确区分的方法很简单;其一为自我是否皈依过三宝得入法门受持戒律;其二为自我是否一精一进禅行并发过菩提心;其三为自我在说法、闻法、读经时身感凉、热、香气、有力等;如有人问,语言、曲调、文字中也不见火风水香等,如此诸多吉祥感应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桉只有一个,得诸佛护念,得诸菩萨护佑;否则,你听世俗说话、歌曲与阅读世俗文字时,试一试有无如此诸多吉祥感应。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见何怖畏。】

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初发意菩萨于梦中,还能常见哪些怖畏景象呢?

修行人于闻法道场得诸佛护念加持为时得,初发意菩萨于梦中得诸佛护念加持为常得。时得功德为增长善根,与善知识结法缘。常得功德为善根成熟,快速证得菩萨品位。有时得才能渐证常得,时得与常得往往同时存在;二者的区别,时得为因缘,常得即善根。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于其梦中自见剃发。药上菩提萨埵。见已不应恐怖。何以故。应作是念。剃贪嗔痴堕六道生。善男子。如是菩提萨埵不堕地狱。不堕畜生。不堕饿鬼。不堕龙中。不堕天中。药上。初发心菩提萨埵。唯生清淨佛国土中。佛告药上。当来末世后五百岁。有诸菩提萨埵。心愿菩提。以发心故。得众多人毁辱打骂。药上于彼但应为其说法。菩提萨埵不应起于嗔恚之心。佛告药上。我于无量百千亿劫行诸苦行。善男子。我不为资生国土财产。为知诸法实相故。药上。我行苦行。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闻此法。即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药上。此法甚深。如是法门难得闻名。若得闻此法门名者。一切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药上。是人得超千劫生死。生淨佛国。善知灭道。知第一道。识第一善根。成就无比神通知无比灭。药上。于汝意云何。云何名灭。】

佛对药上菩萨说,药上菩萨应知,初发意菩萨有的人于其梦中自见剃发,见后不应恐怖;其中缘故,是应念剃发为断情丝,剃除身心贪嗔痴毒根,去掉六道轮回所生业一习一 。如是初发意菩萨不再堕入地狱、畜生、饿鬼、龙趣、天道,唯独能生清净诸佛土中。药上菩萨应知,当未来世中,于佛法要灭尽的后五百岁时,多有诸菩萨往来世间示现众生,心愿护持佛法快速成就菩提。以如此发心的缘故,常得众中多人毁辱打骂;而被毁辱打骂之人不但不生嗔恚之心,反而欣乐为其说法。药上菩萨应知,我于无量百千亿劫中,常行如此诸多苦行;但我不是为了资养生活、国土权势、财物产业等,只为能证知诸法实相的缘故。药上菩萨应知,我如此行苦行,不能证得菩提;而我闻此经法门,即日得成佛道。药上菩萨应知,此经法门义理甚深,如是法门难得闻其经名。若有得闻此经法门名者,一切修行皆能证得菩提。药上菩萨应知,得闻此经法门名者,是人得超千劫生死后,能往生清净诸佛土,善知寂灭为乐圣道境界,唯知证得菩提为第一道,心识常增长菩萨行第一善根,成就圣道无法比拟的神通,了知圣道无法比拟的寂灭为乐道。药上菩萨,你是怎么想的,什么是法灭义呢?

灭道,不同人有不同义;若于声闻乘为所证涅槃境界;若于菩萨则为具足智慧藏,如实知于色受想行识处,苦、集、灭、道法义,一切法无作无作者、无言说无处所、不生不起不予不取、无动转无作用;若于佛乘则为常、乐、我、净,真如境界。

第一道,为第一义谛,是与世间法相对应的出世间法。若于菩萨则为了知世间法,明了俗谛可通达出世间法一实相,知第一义谛觉法自相共相,知一切有为法虚妄诈伪诳惑世间愚夫。

第一善根,不同人有不同义;若于声闻乘为灭道,若于菩萨则为成就佛道。

于末法时代,常得众中多人毁辱打骂,而不生嗔恚之心,反而欣乐为其说法的人,是菩萨境界,不是初发意菩萨所能为之。初发意菩萨若遇诸恶因缘,易生退转心;往往是依文解义头头是道,实行见硬就回;慈悲心常发,享乐心也常有;说法师是非而不闻义理真谛,见世间过随意评判而不能保持净行;长期安逸成一习一 ,见苦易生怨言;不能经常诵持大乘经典,仅凭己见臆断他人知见;无明烦恼生起时,不能转化反而一胡一 乱猜忌因缘;一切以我修道为中心,执着诸法空相为道;以小乘之心度大乘人之腹,不知惭愧反为得意;遇一切事时顾虑重重不能代他受过,不敢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自认我智高明,道业成就,无人能胜。初发意菩萨若遇善知识,及时导化,开启智慧,转化境界,遭毁辱打骂知感助道恩,了去前世业;遇诸恶因缘知谢助缘法,值遇助道大恩人;如一位僧人上殿时,与另一位僧人一言不顺则遭当众毁辱打骂,这位僧人一笑了之;众僧各个心感不平,不理解这位僧人的作法,指责这位僧人为什么这样窝囊?为什么不还击?我们是出家来了,不是受谁气来了!这位僧人说,“大家的好意我领了;但是,忍辱功德是修得,不是说得”。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法处名灭。】

药上菩萨回答说,世尊,法处为灭义。

法处灭义,为菩萨既知诸法无常、空相、无我,又知诸法无常中佛性常住、空相中佛性妙有、无我中性为真实。

【佛言药上。何等法处。】

佛对药上菩萨说,法处在哪里呢?

法处,为法性无一切相,又显一切相。无一切相,为自性本空,无自然法,无因缘法。显一切相,为空中妙有,慧命愿力,安立法界,和合因缘。

【药上白佛言。世尊。法是法处。如世尊说。勤行一精一进。勤持戒。勤忍辱。是名法藏。】

药上菩萨回答说,世尊,法是所依法门修行处;如佛所说,身心勤行一精一进、持戒、忍辱等,是世间菩萨道法行处,若详尽义理则为法藏。

法,于凡夫人未证慧命身,不能通达智慧,一切皆受自然法与因缘法控制支配,不能超越根尘界限;超越界限则六根散坏,尘不入识,识入另道。于二乘人证得色界慧命身,能通达三界智慧,一切皆脱离欲界自然法与因缘法控制支配,不能超越色界根尘界限;超越界限则慧命身定力消失,识依功德力转入他趣。于菩萨已证出世慧命身,能通达世与出世智慧,不受一切自然法与因缘法控制支配,超越根尘界限;入世则六度万行示现诸法相,出世则十度随缘方便供养诸佛。

【佛赞药上菩提萨埵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佛问此义汝善解说。】

佛赞叹药上菩萨说,很好!很好!药上菩萨你善解佛所说法义。

善解佛所说法义,为菩萨依所证悟的通达智慧,解说佛法义理的无尽法藏,以身心示范依法持戒无量功德,弘法利生,自利利他。

本经第二卷中,有四种不可思议;其一本经正法灭五逆罪业不可思议;其二本经能化现诸佛菩萨化度众生不可思议;其三与行菩萨道的人结善因缘受其教化增长善根不可思议;其四初发意菩萨得诸佛护念加持梦中净业不可思议。若能以此脉络来理解本经法义,本经义理权实立见,可助其忆念。

以上是僧伽吒经讲解中的第二卷,希望能帮助各位师兄领会僧伽吒经的意思。如果里面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师兄能多多指教。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