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真言网

饮食以五谷杂粮为主最好

发布时间:2024-02-06 10:03:42作者:真言
饮食以五谷杂粮为主最好

时下出现很多“饮食新理念”,其中之一就包括不吃主食,以蔬菜为主的饮食原则。有两类人群持这种观点:第一类,想减肥的女性;第二类,某些佛教人士。很多减肥的女性为了控制热量摄入,不吃主食只吃蔬菜水果,久而久之,面有菜色,要么萎黄晦暗,要么脸色苍白,精神体力衰弱,大便稀溏,疲劳无力,造成月经量少、甚至绝经。

气血生化——五谷杂粮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不吃主食,水谷精微无从摄取,气血无从生化,后天之本亏耗,导致月经量少,月经不调甚至闭经。因此,这类疾病的患者,通常需恢复正常饮食,以保证气血之来源,此外,建议喝小米粥加红糖以充养脾胃,迅速恢复元气。在北方,妇女生完小孩坐月子的时候,老婆婆通常给产妇做小米粥加红糖,以补养身体,小米在中医看来是补肾健脾利湿的佳品,古代行军打仗多以小米为军粮,吃小米不仅耐饿,而且除去脾胃湿气,避免水土不服所导致的肠胃疾病。近代的抗日战争,八路军“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军,战士们的主食也是小米。一把小米,撒到地里是一片庄稼,小米是高度浓缩了的“生机”,产妇生完小孩,生机消耗很大,所以民间用小米来帮助其恢复生机元气。很多女孩子,喝了小米粥加红糖,不仅月经调顺,而且脸色红润光彩,真印证了五谷杂粮补养身体的道理。

佛教界有一些居士,也是不吃主食仅吃蔬菜,但是据观察,大部分遵从这个饮食原则的人久而久之面黄肌瘦,身体衰惫,气色晦暗。其原因不外乎上文所讲的仅靠蔬菜是无法维持气血来源的。蔬菜多为植物的茎和叶,其疏通力量比较强而补养力量比较弱,气血虽然可以得到疏通但得不到补养,尤其是脾胃没有水谷滋润,久之就会造成脾胃气虚的病机。

“五谷为养”的道理

《黄帝内经·素问》在“脏气法时论”中提出:“五谷为养,……,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五谷,古人指梗米、小豆、小麦、大豆、黄黍五种粮食,后人多泛指各种粮食。诸如籼米、秫米、小米、玉米、荞麦、黑豆、蚕豆、红豆、绿豆及甘薯等等。为养育人体之主食。

五谷杂粮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配比很合乎人体需要。所谓“五谷杂粮”都是植物的种子,一颗小小的种子埋在土里,第二年春天它可以发芽,成长、壮大,最终成长为一棵完备的植物,说明种子里面具备旺盛的生命力,浓缩了植物的所有精华、。种子是植物经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所结果实之精华,具足完备的四季之气,升降浮沉四气均平,气平以养生。

如果单纯从营养学、化学角度来看,无法理解种子的“生命力”,打个比方,将一片化学成分与一颗小麦种子完全一样的营养片埋在土里,浇水施肥,相信一万年也不会发芽,为什么?是因为药片没有“生机”,也就是没有生命力。我们的祖先智慧,在观察天地自然的时候,把“ 生命力”考虑进来,古人将这种生命力称为“生机” 或“阳气”。并将五谷杂粮定为主食。我们吃五谷杂粮的时候,不仅吃了各种化学营养物质,还吃了粮食的“阳气”。

所以,衡量一种食品是否营养充足,不仅要看其化学物质组成,还要体察其“气”是否均衡。不同的植物“气”不同,寒热温凉各有所偏,这用化学手段是检验不出来的。五谷作为主食,是饮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成分,因为小麦、粳米、大米、小米等等,均是味甘、性平、具有“补脾胃、益气血、长肌肉、和五脏”的功效。但是,现在的精制大米、白面等细粮,其加工过程中把种子的皮、胚芽剥掉,损伤了种子中的生命力,缺乏生机。大米放在水里无法发芽,营养价值大幅度降低,所以最好食用完备的种子,也就是粗粮,没有经过细致加工保持原始生机的粮食,其谷气充沛,补养人的元气最好。

气满才能不思食

以上论述是针对一般人而言,凡事都有特例,既然有人提出不吃主食只吃蔬菜的原则,就说明有一部分人是这个原则的亲身受益者。那么,什么样的人合适这种饮食原则呢? “心地清净,元气充沛”的人可以超越一般的养生原则。凡是修行有成就的人,内心清净无染,妄想分别执著淡泊,元气消耗极少,依靠修行禅定所获得的能量补充(禅悦为食),全身元气充沛。正如古人所说“气满不思食”,真正元气充盈的人,不思饮食。因此一天仅仅吃一顿饭甚至一碗粥就可以了。如台湾著名的广钦老和尚,数十年来不吃主食,仅吃水果维持体力,活到九十五岁高龄,身无疾苦,安然往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