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文偃(864--949),唐末五代云门宗之祖。浙江嘉兴人,俗姓张。幼怀出尘之志,慧辩天纵,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及长,落发禀具于毗陵坛,侍澄数年,探穷律部。以己事未明,往参睦州。州才见来,便闭却门。偃乃扣门,州曰:"谁?"偃曰:"某甲。"州曰:"作甚么?"偃曰:"己事未明,乞师指示。"州开门一见便闭却。偃如是连日扣门,至第三日,州开门,偃乃拶入,州便擒住曰:"道!道!"偃拟议,州便推出曰:"秦时镀轹钻。"遂掩门,偃伤一足,从此悟入。又谒雪峰义存,依住三年,受其宗印。后遍参丛林,探究玄要。后在灵树如敏会下为首座,并嗣其法席。后唐同光元年(923),于云门山创建光泰禅院,海众云集,法化四播。
上堂云:举一则语,教汝直下承当,早是撒屎著你头上也。
直饶拈一毛头,尽大地一时明得,也是剜肉作疮。虽然如此,也须是实到这个田地始得。若未,且不得掠虚。却须退步向自己脚跟下推寻,看是什么道理。实无丝发许与汝作解会、与汝作疑惑。况汝等且各各当人,有一段事,大用现前,更不烦汝一毫头气力,便与祖佛无别。自是汝诸人信根浅薄,恶业浓厚,突然起得如许多头角,担钵囊千乡万里受屈作么?
且汝诸人有什么不足处?大丈夫汉阿谁无分?独自承当,尚犹不著,便不可受人欺瞒,取人处分。
才见老和尚开口,便好把特石蓦口塞。便是屎上青蝇相似,斗咂将去,三个五个,聚头商量。
苦屈!兄弟,古人一期为汝诸人,不奈何,所以垂一言半句,通你入路。知是般事,拈放一边,自著些子筋骨,岂不是有少许相亲处!
快与,快与!时不待人,出息不保入息,更有什么身心闲别处用!切须在意。珍重!
(《古尊宿语录》卷十五,P258--259)
师示众云:我事不获已,向你诸人道直下无事,早是相埋没也。更欲蹋步向前,寻言逐句,求觅解会,千差万别。广设问难,赢得一场口滑,去道转远,有什么歇时?
只此个事,若在言语上,三乘十二分教,岂是无言语?因什么道教外别传?
若从学解机智,只如十地圣人,说法如云如雨,犹被呵责,见性如隔罗壳。以此故知,一切有心天地悬殊。
虽然如是,若是得底人,道火何曾烧口,终日说事,未尝挂着唇齿,未曾道着一字。终日着衣吃饭,未尝触着一粒米,挂着一缕丝。
虽然如此,犹是门庭之说,须是实得与么始得。若约衲僧门下,句里呈机,徒劳伫思,直绕一句下承当,犹是瞌睡汉。
(《古尊宿语录》卷第十五,P256)
戏论曰:
历来禅师说法,虽各具千秋,方便有多门,其终则归元无二路。要皆为学人去粘解缚,使其不落识情意解窠臼,庶几可以入道。
云门说法如云,游刃性海,纵横卷舒,大有王者之概。
看他不说经如何,论如何,只要学人自己脚跟点地,直得气吞山河,势转乾坤。无你许多商量处。
要当人真参时,无你丝毫解会,与你论世情疑路。若能于此悟去,则大用现前,不烦汝一毫头气力,便与祖佛无别。
此个事,无你替代处,老和尚出世,只为你作个证明。
若论个事,要人自悟自省始得。所谓吃饭自己饱,生死自己了。佛法大事由己不由人,参要真参,悟要实悟。
若实有个入头处,不惜性命,十年、二十年,莫愁不成办。直是今生未得,来生也不失却人身。向此门中也乃省力。
如其不然,只凭心识意解,义学经论,以为究竟,即佛祖现世,亦奈何不了。
后来大慧高峰,诸善知识直揭心源,导唱真参实悟为衲子本分事,教外别传之旨,乃能灯灯相续,此所谓千古同风,万世同心也。
毕竟云门上堂,意旨如何?
曰:
换却偷心,死尽机心。
朗朗乾坤,尽得自在。
中有祖师,把臂同行。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