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真言网

雪漠:真空和顽空

发布时间:2024-07-23 14:31:22作者:真言
雪漠:真空和顽空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作者:雪漠

他们世间人以为空就是一种虚无主义,是对现实世界的全然放弃与背离,是一种极端的消极态度,代表了妥协与奴性,因此大加批判。其实,他们不明白,自己所批判的空并非“空性”的空,而是“顽空”的空,这种空,是佛教自己也批判的。空性虽然体性空寂,无相亦无形,但是它俱足明明朗朗的觉性,能够随缘生起妙用,令人不生执著与烦恼,却仍然能够专注于当下,尽力将每件事情都处理妥当。

我们之所以要一再强调真心与顽空无记之间的区别,正是因为这里非常容易发生误解。即便在修行人当中,也有不少人将顽空当成了开悟,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的修行有了成就。殊不知,如果堕入顽空而不自知,那就算你止息妄念的功夫修得再好,也不能改善自己的心灵。为什么呢?因为你仅仅是在压抑着自己的妄念,并不明白真心的味道。这时的你,就像一潭死水一样,对什么都没有反应,不思善,也不思恶,连分辨是非、品味当下的能力都失去了,反而变成了草木般的存在。

可见,如果不明白真心,不仅修炼很难入道,还会不知不觉地走错路,这是非常危险的。

虽然真心与顽空非常相似,但其实你只要牢牢记住“能生起妙用的才是真心”,就可以轻易地分辨自己到底是认知了真心,还是堕入了顽空。

不过,到底什么才是妙用?其实,妙用是真心与六根六识六境和合的产物,是外部世界与真心的相互作用。真心生起妙用时,就有种种化现,这些化现,便构成了你对世界的认知,它便是妙相。真心生起妙用,化现出的便是佛国;妄心生起妙用,化现出的便是轮回。

你不要堕入顽空,那种冷水泡石头似的顽空是没有意义的。

为什么我反复强调冷水泡石头似的顽空和无记没有用,因为它们跟无梦的昏睡是一样的,本元心在这种状态下根本无法生起妙用,不能生起妙用就谈不上保任明空。有的朋友说她很喜欢发呆,发呆的时候什么念头都没有,没有烦恼,但也没有喜悦,这就是一种顽空和无记。这种状态下的人无法清醒地做任何事情,她就像木偶一样,被惯性所推动着,对什么都毫无反应。

讲到这里,我们说一个禅宗公案:

先前,有一位老奶奶在自家的后院里修了间茅屋,供养一位和尚。她每日派人送饭,供养了他二十年。有一天,这个老奶奶对送饭的年轻姑娘说,你去看看他修得怎么样,然后告诉她试探的方法:从后面把他抱住,然后问他什么感觉。送饭时,姑娘就像老奶奶说的那样从后面抱住和尚,问他有什么感觉?和尚说,枯木依寒崖,三冬无暖气。意思是说,一根枯木头靠在寒冷的山崖上,像处在三九天那样,没有一丝暖和气。换句话来说,就是毫无感觉。姑娘回去后,将那情形告诉老奶奶。老奶奶说,没想到,我二十年供养了一个俗汉。打出去!打出去!然后,就把和尚赶走了,把那茅屋也烧了。

《虚堂和尚语录》有以“婆子烧庵”为题的诗,曰:“铁壁迸开云片片,黑山辊出月团团。就中明暗相凌处,天外出头谁解看。”

老奶奶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她是个行家,那一试之下,她发现那和尚的真心并没有生起妙用,就知道他一直在坐枯禅。心没有生起大用,他只是像冷水泡石头一样干坐了二十年。其实,别说他干坐二十年,就是他坐上十大劫,枯禅也不会鲜活起来,就像一粒种子,要是没有正常的温度和湿度,它放上亿年,也长不出果实的。

后来,那位枯禅和尚遇到了明师,得到点拨,真正开悟了,就又回到老奶奶家,要求闭关和供养。老奶奶说好,就再修茅屋供养他。一年后,她又让那个年轻姑娘去给和尚送饭,又叫她从身后把和尚抱住,问他有啥感觉。这次,和尚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姑娘回来,把和尚的话告诉老奶奶。

老奶奶说,这回就对了。

为什么呢?因为和尚的真心生起了妙用。在那个瞬间,“当下”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虽然说不清,但它又确实是存在的,所以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和尚的明空之心已生起觉性,才能够觉察到这种觉受,所以老奶奶从他的回答中便知道他已经开悟了。虽说不出来,但这种觉受还是体会到了。这就对了。觉性生起的时候,才会避免顽空。

大圆满有一种修法叫做天空瑜伽,行者修行时,眼睛看着虚空,身心放松,然后心性和虚空融为一体。但这时的空寂中还少了点灵明,于是上师说,听!很远很远的地方有只狗在叫。听到了没有?注意,一聆听狗叫的时候,你的精神力便专注了起来,那空灵中便生起了觉性,这时便可能契入真心。

一般人认为的那种无念,就是顽空。陷入顽空,是证不了道的。就比如刚才那个故事中,听远处的狗叫不是目的,目的是产生听狗叫时的那份警觉。如果没有这觉性,就很容易会流于顽空。我这里说的觉性,就是“明空”的“明”。

有些人脑子里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想,就陷入了一种无记和顽空。导致这种后果的原因,在于他缺少一份觉性或“明”,也就是说他始终忘了自己在做什么,始终陷入糊涂状态。这种状态就等于动物的冬眠或者猪的愚痴。因为它们在睡觉的时候,也没有思维和杂念,难道它们成就了吗?

比如,有人觉得自己进入了大手印定境,但其实他只是在发呆。他也许的确没有任何念头,但是对于周遭的一切他都不知不顾,像石头一样。石头算得上专注吗?非也。

正确的“空”,是明明白白的空——明空,这时候心灵要像无云晴空般宽广,又如山中溪涧一样清澈。虽然无念,但是清醒。万物都在你的心性里面显现,但一切又无法束缚和诱惑你。你始终知道自己当下正在做的是什么事,而不会因为被其他景象诱惑偏离自己的轨道。这种空,是一种灵动的空;无记和顽空的空,则是一种枯木死水般的空。

明空之心的这个“明”,是指觉悟、觉醒的意思。我们所说的证悟空性,空中必须要包括一种明明朗朗的觉性智慧。所谓“明不灭而生”。如果没有这个“明”,只有单纯的“空”,就容易流于顽空。单纯有“明”而没有“空”,就容易变成妄念。所以,真正的明空,是空中有明,明中有空,觉性不离空性。守住本元心,还要有种明明朗朗的觉醒,空而明,明而空,明空不二。

真心不是无情的镜子

非是无情物,本性自圆通。

空寂灵知者,清净之心体。

这个本元心,它不是无情之物,不是什么感觉都没有,而只是因为了知一切都像梦幻泡影一样虚幻多变,没有一样事物是独立存在的,因此能够享受当下,但不会陷入其中。它明明朗朗,一切变化都了然于心。它恍如明镜,但又比镜子多一份灵性,如如不动,却又能朗照万物。

所以说,不能糊糊涂涂,不能昏昏沉沉,不能丢了那“灵、智、明”。如果丢掉“灵、智、明”,就会陷于无记和顽空,那便不叫本元心了。

大悲周遍者,随缘行大用。

香港有一座蜡像馆,里面陈列着许多名人、政要的蜡像,统统十分神似,但不管它们多么惟妙惟肖,都不会有人把它们当成人物本身。为什么呢?因为蜡制的迈克尔·杰克逊跳不出太空步,蜡制的贝克汉姆遇到迎面飞来的足球也只能应声倒地。

为什么我要举这么一个例子呢?因为就像蜡像馆里的蜡像一样,无记、顽空虽然看起来很像真心,但它们毕竟不是真心。

有的人仅仅做到内心空空荡荡,没有任何念头,连“无念”的念头也没有,就以为自己已经明白了真心。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空无一物也可能是顽空、无记,它们并不是智慧,反而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编者:顽空是仅仅强调无念,但真空于此于方向上的不同,真空不把眼睛盯在无念上,而只是一心关注“正念”。

明空和顽空的区别,从起用上很好区别:明空一定生出慈悲心、菩提心、爱心,顽空一定是冷漠心、无所谓心。也即,明空是会生出积极的、对众生关爱的力量,而顽空则发出的是消极的枯寂的气息,对众生漠不关心,对周遭的事情毫无反映。佛陀说这就是枯木死灰。】

真心与无记、顽空之间的区别。

真心并不像石头般毫无反应,相反,它不会受到任何现象与情绪的蒙蔽,因此是异常敏锐的。

顽空仅仅做到了“止”,但没有“观”,它偏于定而没有慧,丢失了觉性,所以生不起妙用。它仅仅做到了无念而已。即使能一定万年,就算定成了石头,也跟解脱没有关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