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时期,是北京地区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中国历史上,辽朝是一个以崇佛而著称的朝代,佛教极盛。对于辽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而关系着这个朝代的兴衰。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契丹完全占有了通向中原的冲要之地燕云十六州。这一地区是典型的汉人聚居区,自北魏至隋唐崇佛风气盛极一时,塔、寺、窟应有尽有,尤其是以燕京为中心的地区,经济文化非常繁荣。据《契丹国志·四京本末》记载可知,契丹统治者得到这一地区的统治权后,对这一地区的农业、手工业经济以及佛教采取了保护的政策,后来这一政策被辽代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由于辽代统治者对佛教的推崇和保护,因而演变成辽代佛教信仰的广泛性,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大都虔诚信佛。
由于北京市是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不同民族的都城,所建佛塔数量众多,但是现存的佛塔有30余处,50多座。幢的本意是旌旗,陀罗尼经流行后,常将经书于幢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制越来越复杂,装饰也渐趋华美,雕刻的内容丰富,最后发展成为融宣传佛教内容、雕刻艺术、建筑于一体。北京地区现存的经幢之中,辽金时期的最多。幢类也是此次调查中,单体文物数量多的类型。所以辽金时期保存的佛教文物以幢为最多。由于时间久远和战乱动荡,现存的经幢形制大多不完整。常常见有散落田间的莲座、云墩、伞盖、立莲等。从调查结果可知,北京地区现存的辽金时期的经幢大部分缺少幢座和幢顶。(据《北京晚报》)
江西发掘东汉墓葬群
城头汉墓群位于江西省上高县泗溪镇城头村,近期,江西省文物考古人员进行了实地考察,共清理古墓葬七座,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品,按质地分有陶器、青瓷器、酱釉瓷器、金银器、铁器、铜钱、滑石器等。此次发掘出的随葬品以“明器”为主,既有典型的水井、谷仓、灶等模型,也有出土数量最多、最具特色的双口罐。由于其形体较小,罐、盖不甚吻合,罐身比例失调,考古人员判断它们应是专为死者定制烧造的随葬用品。
长方形砖室券顶墓在江西地区主要集中在东汉至隋唐这段时间。此次发掘的七座墓葬中出土了十字交叉纹、半同心圆纹、网纹、车轮纹等墓砖纹样,其中五铢钱的字体结构、整体特征,大量装饰细方格纹的罐类器,红胎绿釉的陶器,质地和釉色较粗糙的青釉瓷器等和江西地区东汉中晚期同时期墓葬所出遗存的风格一致,据此,可以判断它们的绝对年代应属东汉中晚期。在出土的器物中,有的器物底部正中有方形压印痕,有的器物底部有“十”字形凸痕,这些痕迹已不是我们原来认识的垫烧痕所能解释的,它们应该属“标识符号”性质,说明当时已有窑场为适应市场的需要而专门负责生产此类产品,是当时窑业生产分工进一步细化的反映,为今后进一步探讨当时的手工业生产方式、组织形态提供了难得的实物标本。(严振洪/文)
济南市发现元代壁画墓群
日前,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章丘市圣井街道办事处东姚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考古发掘,在施工工地范围内共发现墓葬9座,包括长方形砖石结构墓葬1座、竖穴土洞墓2座、砖雕壁画墓葬6座。其中砖雕壁画墓中的壁画主要有三组,正对墓门一组为启门图,朱红大门左半开,一妇人探半身,手提一尾鱼。三组壁画以仿木柱分割,木柱上砖雕斗拱,整个墓室以砖雕的形式将木结构建筑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以壁画的形式表现建筑装饰,有花卉、祥云、如意、幔帐等。墓门内侧左壁有朱书纪年“元贞三年三口月三日”字样。墓室壁面壁画由于埋藏较深,保存较差,仅可见有木材纹理、祥云、花卉等图案。
此次考古发掘收获丰富、意义重大,尤其是明确纪年的出现,对于研究元代砖雕壁画墓具有重要的断代参考。墓葬内部装饰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保存较好,也对研究济南地区元代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及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新华社电)
西安出土汉墓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北郊配合大明宫万达广场基建工程中,发掘了15座汉墓,这批汉墓中大多规模宏大,虽多经盗扰,但仍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尤其是出土的11件原始瓷器异常珍贵,为西安地区汉代墓葬与汉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次发掘的15座墓葬,位于汉长安城东偏南约4800米,墓主很可能是长安城内居民,部分墓葬规模宏大,6座有天井、过洞,2座墓室积沙,尤其是随葬的11件原始瓷器,足见其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西安地区汉代原始瓷器近些年来时有发现,从目前的发现情况看这些原始瓷器多出土于大中型墓葬中,小型墓相对较少,本次发掘的M5随葬11件原始瓷器还是不多见的,为西安地区汉代原始瓷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据《西安晚报》)
江苏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为了配合京杭大运河的申遗,淮安市博物馆在淮阴区码头镇范围内,对与运河相关的古代遗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勘探,并对保存较好的遗址进行了科学的考古发掘,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天妃坝遗址位于码头镇码头村,整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此次发掘主要发掘了两段不同时代的砖工与石工。遗址中出土较多的是瓷片,有青花瓷片、青瓷片、酱釉瓷片、仿哥釉瓷片、蓝釉、紫砂残片等;可辨器型有碗、罐、花盆、盘、瓶、钵、勺子、象棋子、缸、水盂等。明代砖工为首次发现,对于认识明代天妃坝砖工的建筑材料、砌筑结构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天妃坝石工、砖工为运河入黄淮交汇处抵御激流冲击的保护性堤防设施。它的发现对于水利史、水文地理以及判断相关水工设施的年代,确认古运河河道、运口位置的变迁,了解黄河、淮河淤积深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