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真言网

佛教慈善事业与“人间佛教”思想

发布时间:2023-07-24 12:10:47作者:真言

  佛教慈善事业与“人间佛教”思想

  (1)何为“人间佛教”思想

  当今佛教宣扬的是太虚大师一生提倡的“人间佛教”②思想,以“人间佛教”思想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向善发展。让世人通过“人间佛教”思想来了解佛教、信仰佛教,去实行救世救人,规范人类的道德、秩序,从而使国家安乐、民族富强。早在1983年12月朴老在《中国佛协三十年》一文中也提倡“人间佛教”思想,他说:“我以为我们在信奉的教义中应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增一阿含经》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揭示了佛陀重视人间的根本精神。《六祖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陀出生在人间,说法度人在人间。佛法是源于人间并要利益人间的。我们要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就是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就会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①总结朴老对“人间佛教”的理解,即是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庄严国土、利益人群!说得更简练点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也是创办佛教慈善事业的宗旨!

  (2)人间佛教在当今的弘传概况

  当今中国佛教界已经把“人间佛教”这一伟大思想作为主导思想。2002年9月下旬,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召开了佛教第七次代表大会,会长一诚法师在《继承赵朴初会长遗愿,同心协力开创中国佛教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号召佛教界积极实践“人间佛教”思想,将教育培养人才、勤修三学、奉献造福于社会作为实践“人间佛教”理念的重要内容,在新修改的佛协章程中明确地将倡导“人间佛教”思想写入总则。2003年9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法师在《中国佛教协会五十年》的报告中提出中国佛教协会在新阶段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光辉旗帜,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道路,弘扬“人间佛教”思想。从一诚法师和圣辉法师的讲话中可以把“人间佛教”思想归纳为两点。第一点:以佛法净化人心。结合现代社会的环境和民众的思想情况,阐释佛教中的五戒、十善、四摄、六度、慈悲喜舍等中所蕴含的道德思想,不仅净化自己,而且通过讲经弘法、刊物媒体和多种为众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化导信众,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和道德的建设。第二点:以佛教慈善事业回报社会。通过支援灾区民众、捐助希望工程、开办或改善各种类型的佛教慈善事业,济贫扶残,致力于自然环保和保护动物等,为建设人间净土努力奉献。弘扬“人间佛教”思想、倡导佛教慈善事业也是在实践大乘菩萨道“慈悲济世”的根本精神。弘扬“人间佛教”还可以彻底摆脱晚清以来佛教界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而沉溺于“死人的佛教”、“鬼的佛教”的衰败之风。通过佛教慈善事业,继承和发扬贴近人生和关怀人生的人间佛法,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在现实社会中弘法,在现实社会中利益众生,为造福社会、服务民众作出贡献。

  下面例举几座通过佛教慈善事业来实现“人间佛教”思想的寺院:

  无锡祥符禅寺本着“人间佛教”的“济世利民、慈悲喜舍”的宗旨,自进入本世纪至2005年的短短4年间在捐资助学、济困扶贫、助医救灾等慈善事业方面作出很大贡献,累计各种捐助善款达1000多万元,在这当中他们响应国家建设西部及实施希望工程计划的号召,对西藏、青海、新疆地区投入大量资金作为助学之用。2000年祥符禅寺捐资60万在青海建造喜饶嘉措教学楼一幢;2001年祥符禅寺捐助30万元建设青海循化县道帏乡古留中学教学楼工程;2003年祥符禅寺出资60万元帮助西藏拉萨堆龙德庆县建无锡灵山希望小学一所,同时祥符禅寺对内地发展教育事业、援助贫困学生等方面也予以资助,从2000年至2003年四年间祥符禅寺共出资198.5万余元用于助学,此外祥符禅寺还出资协助政府安排下岗工人再就业、积极向各慈善机构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捐款、赞助再就业基金、捐助重症患者医药费、扶贫助困兄弟民族等,祥符禅寺在实践“人间佛教”、积极发展佛教慈善事业的活动中赢得了佛教界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厦门南普陀寺是福建名寺之一。1927年太虚大师曾住持此寺,创办了闽南佛学院。文革后在妙湛老和尚主持下重修扩建了寺院,在1994年创办了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成立了慈善处、佛经流通处、义诊院等慈善机构,到1995年底在社会慈善方面捐款73万余元,为文化教育事业捐款16万余元,厦门市政府授予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为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目前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拥有海内外会员2万余人,慈善捐款共计1000多万元。

  河北省佛教协会开设了佛教慈善功德会,开展救济孤儿、向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及其它功德事业。山西佛教协会开设了五台山佛教功德慈善总会,多年来致力于扶贫济困和其它社会慈善捐助活动。

\

  (3)世人需要“人间佛教”、需要佛教慈善事业

  以“人间佛教”为从事佛教慈善事业的指导思想,需要人们无我无私、摈弃私欲和贪心,这样有助于培养尊重别人、关心他人、热心公益、扶贫济困的风气;有助于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邪气,从而为社会做好事。众生平等、物我一体、慈悲喜舍、自利利他,这有益于保护自然环境、和谐人际关系,使社会环境美好祥和。其实弘扬“人间佛教”的同时就是在做佛教慈善事业。世人需要“人间佛教”、需要佛教慈善事业,当今社会一些众生惟利是图,贪污腐败、抢劫偷盗、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损人利己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些现象单靠国家法律手段来治理是不够的,还必须以“人间佛教”来提升人的道德境界,通过佛教慈善事业来促使众生明白人生最可贵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社会谋求幸福,培养众生高尚的精神世界——完善人格、净化心灵、净化社会。

  人间佛教的思想核心可以用“慈悲济世”来概括,这不仅是国家法律和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时还能弥补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之不足,因为“慈悲济世”的“人间佛教”思想是由信仰而来,有一种内在自觉的约束,它可以与国家法律的强制手段和社会道德的舆论压力所带来的外来约束力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在这个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更应该发大誓愿去弘扬“慈悲济世”的“人间佛教”思想,把佛法人间化、普遍化,大众化,让佛教慈善之光普照娑婆!

  ① 出自赵朴初编著《中国佛协三十年》P86.中华书局出版社。1991年第二次印刷。

  ②太虚大师提出了“人间佛教”思想,即是倡导把佛教人间化.生活化。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