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真言网

菩萨戒义疏全文

发布时间:2019-06-26 03:58:36作者:地藏经真言网
即别部外称菩萨戒经。就文为三。从初偈长行讫清净者为序。次十重讫现在菩萨今诵为正说。余尽卷为劝说流通也。就序中。初偈明舍那发起。长行明释迦劝发。偈中大意四戒三劝。四戒者。一舍那戒。二释迦戒。三菩萨戒。四众生戒。舍那为本传授释迦为迹。释迦得此复授诸菩萨。诸菩萨得此戒。复传授凡夫众生也。三劝者。一劝受。二劝持。三劝诵。此四。品戒得之有由。根本冥传。自下授作佛记所以劝凡夫受。既受须待既持须诵。欲使相传不断也。十一行半偈分为三段。初三行三句。明舍那说戒传授释迦。二从是时千百亿下三行四句。明释迦迹佛传授诸菩萨诸菩萨传授众生。三从谛听我正诵下尽偈。明劝信受持。一言三序是三佛各说。二言初序是舍那自说。余二是此土释迦说。今言。三序悉是此土释迦说。杂有经家之辞。初更为二。前两行半明本迹。次一行。一句明人法。就初又三。初半行明舍那本身。二一行半明释迦迹佛。三半行总结本迹。上句明舍那本身。下句明舍那本土。此即依正两报。佛身四种。一谓法身。二谓真应。三谓法报应。毗卢遍耀正法为身。舍那行满报果为身。释迦应迹赴感为身也。舍光摄论名法应化。若更四身者。应身受纯陀供。化身受大众供。我今者八自在我也舍那者。无明尘垢永尽智慧功德圆备如净满月。以名表德也。方坐莲华下句明依报。方者正也。安住正法故云坐也。何故坐华台。世界形相似莲华故云莲华藏。华严云华在下擎。莲华二义。处秽不污。譬舍那居秽不染也。藏者包含十方法界悉在中也。台者中也。表因能起果故譬台也。又以本佛坐于华台。又表戒是众德之本。周匝千释迦望百亿国释迦。千为本百亿为迹。故两重本迹。此又为三。一明迹中之本。二明迹中之迹。三明本之与迹皆成佛道。今初明迹中之本。千华者。人中华有十余叶。天华百叶。佛菩萨华千叶。一叶有一佛世界。故有千佛净土。表十地十波罗蜜圆因。起应果之本地现千释迦。一叶一净土。即是一佛世界起圆应身。又一世界中一佛国土。此犹略说。华严微尘世界也。十方方各一百也。一华百亿国下。二明迹中之迹。一叶一世界有百亿国土。娑婆百亿国是一叶之上耳。各坐下三明本迹俱成佛道。如是千百亿下。第三总结本迹。是千百亿初句结迹身。舍那下句结本身。明千百亿皆以舍那为本。千百亿下。第二明人明法就文为两。初明人次明法。人中有三句。一明能接之人。二明所接之人。三结能所接人俱至佛所。能接之人是千百亿释迦也。各接下明所接之人。接者取有缘之义也。微尘者听众多也。俱来至下。第三结能接所接之人俱至舍那佛所。听我下第二明法二句。上明说戒。次正叹戒。初诫菩萨听也。诵佛戒者。问何故诵不道说耶。答此是三世十方诸佛之法。非始自作。故秖得称诵不得道说。甘露门者叹戒。譬服甘露令人长寿不死。要因此戒得至涅槃常乐我净。教能通理譬之如门。又戒能济拔免离生死。譬如甘露服得命长。大经云。


菩萨戒义疏全文

有山从四方来。唯当持戒布施也。是时千百亿下。第二释迦迹佛传授菩萨菩萨授众生也。又为三。一明经家序释迦佛传授之缘由。二明释迦说戒传授诸菩萨。三劝菩萨传授诸众生。今初。经家述释迦传授之由三句。明千百亿佛各还本处。然法身无在。今初明迹传本戒。则本为迹师以迹诵本故也。传授诸菩萨此文为三。一明戒体。二明戒用。三劝菩萨受持。十重四十八下。第一明戒体。则十重等为戒体。戒如明日月下。二叹戒用。持此戒能除罪雾譬之于日。使得清凉喻之若月。富有善法如璎珞珠。又日能长万物。戒亦如是能生长万善。又如璎珞能差贫穷。戒亦如是。能差众生贫长善法财。又如日月丽天无不瞻仰。持戒在体无不归崇。璎珞在身庄严第一。持戒离丑如端正也。微尘菩萨众下。第三劝菩萨受持。如人渡海必假舟航。若度生死要因于戒。大经云如凭船筏。又喻浮囊。又为二。前明能授之人。次所受之人卢舍那下能授之人。新学下所受之人。受持是下。第三劝发传授众生。三十心菩萨。传授外凡发大乘心也。第三劝信受持。文为三。一出所诵法。二劝人信受。三结劝。谛听下出所诵法。此戒简异外道鸡狗等戒。净戒为因木叉为果。大众第二劝人信受又二。一劝信。二劝受。今初劝信所以尔者信是入道初门。大论云。信为能入。我持此戒得成正觉。汝亦应尔。一切有心下第二劝受。凡有心者皆得受菩萨大乘常乐等。明众生有心所有佛性。要当作佛须受三戒。大众下第三结劝。上句结。下句诫听。总明诸佛传授戒法。发起序竟。长行下此土释迦序为二。初经家辞。次释迦自说。初中。三阶。一叙佛欲结戒。二放光表瑞。三大众愿闻。初阶四别。一标化主。大圣释尊。二标处所。谓坐菩提树下得道。因名道树。亦曰思惟。梵音贝多也。三明得道。谓成正觉即正遍知号。四出所结法。谓菩萨波罗提木叉。于第四自更四句。一标所结名。即是木叉。二能成胜因。谓孝事等。宝藏经云。孝事父母天主帝释在汝家中。又能行孝大梵尊天在汝家中。又能尽孝释迦文佛在汝家中。睒摩菩萨亲服患愈。慈心童子火轮速灭。即其灵应。尔雅云。善事父母为孝。孝即顺也。太史叔明用顺释孝。孝经钩命决云。孝字训究竟是了悉。始终色养也。亦可训度。度是仪法。温清合仪也。三明能得胜果。谓至道之法。四结名字。是制戒也。即口放光中阶。叙放光表瑞。瑞者信也。欲说大事前须放光。故称为瑞。光是色像之胜放胜光。明召有缘众。同来听戒。戒是诸善最胜能灭恶生善。口放者。表释尊今日宣说大乘菩萨戒法。是时百亿下后阶。叙大众愿闻也。文为三。一总叙大众。二别叙四众。一菩萨。二十八梵。三六欲天。四十六国王。十六国者名出长阿含。一史伽。二摩竭提。三迦尸。四拘萨罗。五跋只。六末罗。七支提。八跋沙。九尼楼。十槃阇罗。十一阿湿波。十二婆蹉。十三苏罗。十四乾陀罗。十五剑浮沙。十六阿槃提。西土诸国甚多。略举此耳。机应闻声自然云集。合掌即第三时众乐闻也。告菩萨言下释迦自说。亦三阶。一举我自诵。二释迦放光因缘。三劝物尊学。即准前诸佛序中三事。亦成经家三意。前举譬赞叹。此释迦放光即是赞叹也。此三阶各两别。初阶两者。一序我自诵。二劝余人。中凡举五位人。一发心谓共地菩萨。二十发趣谓初十心。依梵网列名。一舍二戒三忍四进五定六慧七愿八护九喜十顶心。三十长养谓中十心。一慈二悲三喜四舍五施六好说七道八同九定十慧。四十金刚后十心。一信二念三回向四达五圆六不退七大乘八无相九慧十不坏心。五十地谓登地已上。一体性平等地。二体性善方便地。三体性光明地。四体性尔炎地。五体性慧照地。六体性华光地。七体性满足地。八体性佛吼地。九体性华严地。十体性入佛界地。是故戒光下中阶。释放光因缘亦两别。一直缘二列因缘。于中有两。一表得果二表行因。各三句。得果中三句者。一非青黄色心。二非有无。三非因果法。行因三者。一诸佛本源。二菩萨根本。三大众之根本。或言表真俗两谛。是故大众诸佛子后阶。劝物习学。亦两别。一标四劝二释四劝。标者一劝受二劝持三劝读诵四劝学。后释中。但释劝受一事余皆略也

首页123456789101112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地藏经全文

  • 地藏经注音

  • 地藏经讲解

版权所有:地藏经真言网